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思考和建议ppt课件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法治教育专册),把握精神实质,立足教学实际,理解课程性质,明确教材重点,目标要求:,1、法律告诉你不该干什么,道德告诉你该干什么 2、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取向 3、法律主要律人,道德主要律己 4、法以“力”服人,德以“理”服人 5、道德是内在的法,法律是外在的德 习近平: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法治素养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5,课程以道德和法治教育为核心和重点,融合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渗透与相互促进,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综合性,6,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实践性,7,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评价不只关注学习结果,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开放性,今天着重谈三个问题:,第一、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印象; 第二、传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专家 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三、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 意的几个问题。,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印象,1、道德与法治名称的由来 政治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 新编教材要突出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既体现道德内容又突出法治,2、重视宪法文本,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其法律属性,可以避免空泛的政治原则的说教。初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本册教材有别于小学阶段宪法教育的具体方式,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对宪法文本的讲解,也提倡对宪法文本的诵读。,3、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培养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和程序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4、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凸显思维张力,教材通过“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拓展空间”栏目指导学生建言献策。,教材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起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传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专家的 教材分析和使用建议,一、教材编写思路,(一)教材编写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法治教育大纲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 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 初中阶段: 青少年法治教育分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阶段(7-9年级): 在初中阶段,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 (教育部,2016),“编写建议”确定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专册主要任务。,(二)教材编写理念,1.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什么是宪法精神?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等制度外,最主要的内容有二:一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二是国家权力的设置。可以说,宪法既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宣言”,同时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规约”,即“权力规范”。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统帅全篇的灵魂,2.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什么是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的要求:,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 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教材如何落实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教育?,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权力运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讲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观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公民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也是落脚于公民意识教育。,3.尊重认知发展规律,遵循生活逻辑与 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逻辑结构,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展开,首先,从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入手,使学生体会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价值;从宪法与国家的关系入手,使学生知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增强学习宪法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次,具体阐释宪法的主要内容,即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 最后,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东西,亦即法律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具备法治思维、践行法治原则。,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达具体内容,教材强调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法律知识的同化与法治观念的树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中具有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教材每一框题的结构设计,都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寻找两者的契合点。,二、教材内容框架,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展、生活经验的增长以及行为能力增强,他们不仅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面对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还要作为公民,在国家生活中面对和处理与国家的关系。同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也是宪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教材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课。,教材内容框架,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学生角度,他们首先会问:宪法是什么?宪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宪法有怎样的功能与价值?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等。为此,教材的内容安排首先从回答这些问题入手。 本单元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增强学习宪法的积极性。,体认宪法价值理解宪法精神,明确宪法地位 树立宪法信仰,单元内容解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主要阐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要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 本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使学生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理解权利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明确义务及其意义,增强义务意识,单元内容解读,第三课“公民权利”,重点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以及财产权利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介绍了行使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第四课“公民义务”,重点介绍了宪法规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公民基本义务,并通过阐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学生增强义务意识,依法履行义务。,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目标。 本单元“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使学生了解各项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各类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理解其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理解制度内容与价值,增强制度自信,明确机关性质与职能,增强国家认同,单元内容解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重点介绍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阐明了这些制度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重点介绍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阐明其性质与职权,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本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法治教育固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法治思维,即在体认法治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上,能够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认法治价值,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这是本单元的立意。,逻辑升华: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具备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单元内容解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教材首先引领学生认知自由平等的真谛、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然后基于宪法视角,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体认社会主义法治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树立尊重自由平等的理念,并力所能及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教材编写特点,1.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重视宪法文本 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其法律属性,可以避免空泛的政治原则的说教。初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本册教材有别于小学阶段宪法教育的具体方式,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对宪法文本的讲解,也提倡对宪法文本的诵读。,强调以案说法,宪法条文毕竟是抽象的,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实际,教材对宪法规范的讲解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即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个性到共性的飞跃,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 案例的选择,强调以案说法,2.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 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实践能力提升,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2.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 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教材第二单元讲了如何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权利,第四单元讲了如何践行平等的理念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等。此外,教材还通过“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栏目指导学生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网上评议政府,行使监督权,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等等。 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突出法治教育主题,适当渗透道德教育,“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本册教材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在突出法治教育主题的前提下,也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本册教材在编写中,不仅有明确的法治教育的目标,也注重对学生内心的价值引导,寻求法治精神与道德情感的统一。,4、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 和批判思维,凸显思维张力,本册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如第二单元针对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引导学生围绕“拾物归还,索取报酬该不该?”展开讨论。此外,教材在观点的阐发上,也强调辩证性,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与法治的统一,等等。,四、教材使用建议,1. 领会教材主旨,明确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熟悉宪法文本,掌握宪法主要内容。,以宪法教育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是本册教材的特点。讲解宪法主要内容,固然需要进行学理性的概括与阐释,但本册教材更强调回归宪法文本,以宪法文本承载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等抽象内容。宪法教育不能只有宪法理论、没有宪法文本,或者重理论、轻文本,把宪法教育变成空泛的政治说教。为此,教材不仅在正文及辅助栏目中大量引用宪法文本,以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感知和熟悉宪法,还设置了课后“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宪法诵读活动,加强对宪法文本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会这一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宪法文本,背诵重要的宪法条文,让宪法条文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2)理解宪法价值,树立宪法至上理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落脚点是他们的法治行动。教学只有让学生体会并认同宪法的价值,使宪法成为他们内心的信仰,才能增强他们践行法治原则的内驱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领会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从而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要让学生理解公民行使权利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社会法治秩序、推进国家民主进程;公民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不仅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个人尊严的根本方式。要让学生理解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据宪法设置的国家机构通过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 要让学生体会自由平等的美好与公平正义的意义,理解保障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从而树立法治信仰、维护法治秩序。,(3)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实践能力。,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以下法治思维: 第一,坚持法律至上,明确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不可抗拒性,形成遇事先找法、办事要依法的思维方式。 第二,树立公共权力受制约的意识,明确法大于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懂得行使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 第三,树立公民权利受保障的意识,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寻求司法救济。 第四,崇尚公平正义,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谨守权利边界,懂得尊重他人的平等权利,尊重他人公平发展的机会。第五,增强程序意识,懂得公共权力的运行和公民权利的维护都要遵循正当程序,形成按照程序处理问题的习惯。,2.拓展学科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法治教育专册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引用了大量宪法条文,教师应能准确解读其含义;教材还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学理论,这更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深研教材,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科视野下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深刻领会编写意图,避免照本宣科。,3.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学中要依据大纲及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立足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使法律知识的学习、法治观念的树立在学生认知结构或道德情感中具有可同化的适当的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个性化目标。 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方面表现出创造性。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合理选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正确处理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既要运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处理教材时表现出创造性。,4.充分利用教材栏目,积极开发教学资源。,(1)用好教材栏目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基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学生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开展自主探究,是其建构知识的意义、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基本途径。因此,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对于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的栏目设计力求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良好的脚手架,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栏目,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法律知识生成和法治观念树立的路径,引领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教材栏目使用建议,01,02,03,04,05,教材栏目,运用你的经验18个,探究与分享78个,拓展空间 18个,相关链接14个,阅读感悟28个,06,方法与技能2个,生活之树常青。教师除了要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还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中撷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例,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基于典型案例的情境设置要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具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资源观。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使教学充满生命色彩,挖掘地域性教学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反映国家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使教学充满时代气息。要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2)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关注思维过程。教材编写力图使师生能够与教材内容及设计的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从而开展有深度的思维活动,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为此,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活动演示法等,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要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基于案例产生想法,发展想法鼓励表达自己,促进多元理解经由磋商达成共识,实现法律知识建构),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个性化理解,并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质疑、相互回答,从而促进学生对自主建构的深刻反思与自我修正,以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互动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但其价值无疑是无比巨大的。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驾驭能力。,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经常遇到的问题 1、要考试 2、老师不好把握 3、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活动,需要学校配合 4、教学参考下发得慢,社会上的参考资料少 5、容易滑向老教材,(二)教学建议,学情分析知道学生在哪,核心知识要带学生去哪,教学设计怎么带学生去,道德与法治老师上课注意什么?,01,思考:,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三维目标指导方向,探究时搭建脚手架,02,02,牢牢把握学情,01,挖掘素材设置情境,02,拓展学生视野凸显思维张力,03,道德与法治老师上课注意什么?,1.让学生动口说讲述有趣幽默的法治故事,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这个“喻”就是启发诱导。我们应学会启发诱导,来点“推波助澜”,幽默从容地回应。 在课堂中我们不妨多讲述一些有趣幽默的法治故事,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采撷美丽的珍珠,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如,有位老师在讲解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且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守护正义)这个难点时讲了一个小幽默: 一天,一个小偷潜入一户居民家中,见桌上有一碗肉,便将它吃了。刚吃完,主人就回来了。小偷匆忙躲到床底下。主人一看家中有些乱,桌上的肉也被吃光,使大声说:“嘿,我这碗拌有老鼠药的肉是准备晚上给老鼠吃的,没想到大白天就被老鼠吃光了。”“天哪,我中毒了!”小偷从床下爬了出来。,寓言故事,自由是美好的。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播放震撼人心的法治视频,使原本较为枯燥、深奥、晦涩的法治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能惟妙惟肖地呈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授引导,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法治视频的铺垫下,教师的法治讲授就显得顺势天成,起到启思明理、情景交融的作用。,2.让学生动眼看播放震撼人心的法治视频,执教第八课“正义的力量”主题时,可以适时播放 “有错必纠、疑罪从无”等相关视频。,视频诠释了正义有什么价值?,3.让学生动脑想培育理性严谨的法治素养,我们教师应言之有“据”,规范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精准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教师在课堂上的观点应该在理论上有依据,在现实中有证据,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释疑解惑”。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平等首先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形式平等,法律和制度平等地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反对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这一点被形象地成为“司法女神的眼睛总是蒙着的”。 其次,平等意味着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实质平等,注重结果上真正的平等,反对不合理的同等对待。如对失业人员、残疾人、女性等的特别照顾或进行救济,给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贷款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受教育权。,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优先考虑和尊重的是人类的共性,保障的应该是基本人权和普遍的人权,是每一个公民平等享有的,作为人都具有人的基本资格、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论其教育程度、体力、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方面有多么大的差别。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只是平等权的补充。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前提和基础。,2017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应出席2205人,其中妇女应出席399人,女委员人数占比18%;全国人大代表应出席2924人,其中妇女应出席699人,女代表人数占比24%。据数据统计,全国两会上,女代表、女委员占比约两成。 质疑:男女还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的是相对的性别公平和公正,而不是绝对的“男女都一样”。男女平等不必追求女性参政的比例。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在权利上、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而不是功能上的混同。一味地追求女性和男性在各个社会分工方面的数量平等,其实是走进了误区。,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李克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私权利), 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权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法不禁止皆自由。”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采纳了国际普遍使用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概念,将“公序良俗”原则写进民法总则。,4.让学生动心悟领会教材编写的主旨方向,5.让学生动手做指引学生践行的法治行为,故事本身就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关键是分配要合情合理。,教师在指导学生情境模拟时,可以选择一种公平的“分黄金”的做法,设计成情景剧表演出来,效果可能更好。 情景剧剧本示例: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临终前,把3个儿子叫到跟前,说:“老大啊,你精明能干,我不用太担心。老二啊,你虽能力一般,却很有孝心。老三啊,你身残体弱,心地善良,叫我如何安心。”说完,老大回话:“父亲,作为兄长的我会照顾好他们的。”老二也应声道。老三也宽慰父亲不必为自己担心。父亲接着说:“既然如此,现在你们每人拿一锭金,至于这剩下一锭就给老三,你们还有何异议,没有就都回吧!”三人一口同声应道:“必当谨记为父教导。”退出。,教材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将教材延伸到课外,体现了以知导行、知行结合的目的。,6、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 7、教材中没有正面观点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得出正面观点,不包办,也不回避。 “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阅读感悟”、“相关链接” 8、正确认识新老教材的区别,新教材中的老课题要上出新教材的味道来。 9、新教材也要考试,该记住的,还是要记住。 10、一些活动校内的需要得到学校支持,校外活动,可以改为其它。,艺术大师徐悲鸿:他从来画马,不是为画马,他是画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声音! 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彰显一种精神和灵魂,让法治进入少年心灵,不要让学生成为“打酱油”的精神游离者,一定要尊重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出有人性光芒的道德与法治课!,为法治中国而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