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_化工企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363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培训_化工企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培训_化工企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培训_化工企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 工 企 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知识)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知识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第二节 燃烧一、燃烧本质和燃烧三要素 二 、燃烧类型:闪燃、自燃、点燃第三节 爆炸现象及其特征一、爆炸的概念及其特征二、爆炸极限以及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三、 爆炸类型第四节 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一、排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二、防范明火与高温表面三、防止摩擦与撞击四、防止电气火花五、防止静电六、限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化的措施七、爆炸危险场所危险区域划定第五节 危化品企业火灾防范与救援一、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二、火灾分类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三、常用灭火剂与灭火器四、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第二章 危化品使用操作注意事项第一节 危化品搬运装卸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一、基本要求二、各类化学品搬运装卸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节 危化品贮存安全管理一、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 二、危险化学品出入库验收 三、危险化学品的养护四、危险化学品仓库防火管理第三节 作业人员使用危化品注意事项第三章 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第四章 危化品对人体影响与职业防护第五章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知识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何谓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闪点液体:(闭杯闪点120300380煤油2845380 425重柴油120300 330渣油120230240表32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的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硝基苯87.8氯乙烯14丁二酸酐88丙烯酸甲酯-2.7乙醚-45二氯丙烯15丁二烯41丙酸乙酯12乙基氯-43氯乙烷21十氢化萘57丙醛15乙烯醚-30二甲苯25三甲基氯化硅-18丙烯酸乙酯16乙基溴-25二甲基吡啶29三氯苯12丙胺20乙胺-18二异丁胺29.4三乙胺4丙烯醇21乙烯基氯-17.8二甲氨基乙醇31三聚乙醛26丙苯23乙醛-17二乙基乙二酸酯44三甘醇166丙酸30一烯正丁醚-10二乙基乙烯二胺46三乙醇胺175.4丙醇丁酯32乙烯异丁醚-10二聚戊烯46飞机汽油-41丙酸正丙酯40乙硫醇O二丙酮49己烷-23丙酸异戊酯405乙基正丁醚1.1二氯乙醚55己胺263丙酸戊酯41乙腈5.5二甲基苯胺62.8己醛32丙烯酸丁酯485乙醇11氯异丙醚85己酮35乙醇52乙苯15二乙二醇乙醚94己酸102丙酐73乙基吗啡林32苯醚115天然汽油-50丙二醇98.9乙二胺33.9丁烯-80反二氯乙烯6石油醚-50乙酰乙酸乙酯35丁酮-14六氢吡啶16原油-35醋酸38丁胺-12六氢苯酸68石脑油25.6乙酰丙酮10丁烷-10火棉胶17.7甲乙醚-37乙撑氰醇55丁基氯-6.6煤油18甲酸甲酯-32乙基丁醇58丁醛-16水杨醛90甲基戊二烯-27乙二醇丁醚73丁烯酸乙酯2.2水杨酸甲酯101甲酸乙酯-20乙醇胺85丁烯醛13水杨酸乙酯107甲硫酸-17.7乙二醇100丁酸甲酯14巴豆醛12.8甲基丙烯醛15二硫化碳45丁醇醛82.7丙酸甲酯-3乙烯醚-30二乙胺-26异戊醛39苯甲醇92溴乙烷25二甲醇缩甲醛-18丁烯酸甲酯20氧化丙烯-37溴丙烯1.5二氯甲烷-14丁酸乙酯25壬烷31溴苯65二甲二氯硅烷-9丁烯醇34壬醇83.5碳酸乙酯25二异丙胺-6.6丁醇35双甘醇124甲乙酮14二甲胺-6.2丁醚39丙醚-26甲基环己烷4二甲基呋喃7丁苯52丙基氯17.8甲酸正丙酯3二丙胺7.2丁酸异戊酯62丙烯醛17.8甲酸丙酯3甲基戊酮醇8.8丁酸77丙酮-20甲酸异丙酯1甲酸丁酯17冰醋酸40丙烯醚7甲苯4甲酸戊酯22吡啶20丙烯腈5甲基乙烯甲酮6.6甲基异戊酮23间二甲苯25酚79甲醇7甲酸69间甲酚36硝酸甲酯13甲酸异丁酯8甲基丙烯酸76.7辛烷16硝酸乙酯1醋酸甲酯-13戊烷-12环氧丙烷-37硝基丙烷31醋酸乙烯-4戊烯-17.8环己烷6.3硝基甲烷35醋酸乙酯-4戊酮15.5环己胺32硝基乙烷41醋酸醚-3戊醇49环氧氯丙烷32硝基苯90醋酸丙酯20对二甲苯25环己酮40氯乙烷-43醋酸丁酯22.2正丁烷-60邻甲苯胺85氯丙烯-32醋酸酐40正丙醇22松节油32氯丙烷-17.7樟脑油47四氢呋喃-15松香水62氯丁烷-9噻吩1四氢化萘77苯-14氯苯27糠醛66甘油160苯乙烯38氯乙醇55糠醇76异戊二烯-42苯甲醛62硫酸二甲酯83缩醛-2.8异丙苯34苯胺71氰氢酸17.5绿油653、点燃与着火点l 点燃亦称强制着火。即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物质被点燃后,先是局部(与明火接触处)被强烈加热,首先达到引燃温度,产生火焰,该局部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邻近部分加热到引燃温度,燃烧就得以蔓延开去。l 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质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而能使燃烧持续5秒钟以上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对于闪点较低的液体来讲,其燃点只比闪点高15,而且闪点越低,二者的差别越小。通常闪点较高的液体的燃点比其闪点约高530,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的燃点要高出其闪点30以上,控制可燃液体的温度在其着火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主要措施。第三节 爆炸现象及其特征一、 爆炸的概念及其特征l 爆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在形式发生突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使周围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伴随有声或光效应的现象。l 注意:物理爆炸没有发光和烟雾现象。 1、爆炸的一般特征: 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一次爆炸在瞬间即完成; 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发出或大或小的声响; 爆炸点周围的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体受到冲击破坏。二、爆炸的类型: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过程是纯粹的物理变化过程,爆炸前后系统内物质只发生状态变化,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的爆炸。是由于内部压力增大,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的破裂,内部压缩的气体瞬间释放出能量。物理爆炸的例子:(1、蒸汽锅炉的爆炸;2、气瓶或压力储罐受热超压爆炸;3、压力管道腐蚀破裂爆炸;4、少量水急速汽化爆炸)2、核爆炸3、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急剧化学反应造成的;爆炸过程中产生大量新的高温高压气体,气体高速膨胀引起。三、爆炸极限以及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体系的初始温度的影响 :升温下限下降,上限上升; 降温下限上升,上限下降(2)体系初始压力的影响:压力增加,分子间距缩小,碰撞几率增加,更容易被引燃,所以爆炸极限随之加宽。 (3)惰性介质的影响 (4)容器直径的影响, 机理与对燃烧的影响相同 直径小,利于散热,不利升温; 直径小,利于自由基销毁(5)点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 A,能量小的点火源不能点燃的气体,用强的点火源就可能点燃;B,在点火源强度较低的范围内成立;C,最小点火能都是指某一确定条件下,比如接近化学计量比例浓度;D,对电压为100V,电流强度为1A的电火花,不能引爆任何浓度的甲烷,当电流增加到2A时,爆炸极限为5.9%13.6%,而当增至3 A时为5.85%14.8%。 (6)点火位置的影响 (7)混合气体中含氧量的影响:A、通常给出的爆炸极限值是指在纯粹空气中的测定值;B、如果在空气中引入惰性气体,氧气浓度自然降低;C、可燃气体与纯氧气混合极限范围宽;D、空气可看成是在纯氧中混入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E、惰性气体占的比例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自然越窄,高到一定程度时,爆炸范围消失。四、粉尘爆炸:1、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是可燃的(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类粉尘)(2)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中 (3)悬浮粉尘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爆炸 2、粉尘爆炸的特点 (1) 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2) 粉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略小于气体,但爆炸压力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都较慢。(3) 易发生二次爆炸。(4) 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 。(5) 燃烧不完全,易产生CO。(6) 爆炸下限为2060g/m3。 3、粉尘的爆炸环境条件:环境的水分和温度(1)水分起着附加不燃成分的作用;(2)水分能粘结小颗粒粉尘,降低粉尘的分散度和缩短其飘浮时间;(3)水分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阻止粉尘的燃烧化学反应;(4)水蒸气占据空间,稀释环境中的氧浓度而降低了粉尘的燃烧速度。(5)水分的这种削弱作用随着其含量增大而增强。4、粉尘爆炸的预防与控制:(1)粉尘爆炸的抑制 ; (2)设置防爆泄压装置 5、预防粉尘爆炸,降低后果措施:抑制粉尘的形成、消除引爆源、惰性气体保护、设置泄压装置、遏止爆炸发展粉尘爆炸的抑制:1 粉尘爆炸抑制装置能在粉尘爆炸初期,迅速喷洒灭火剂,将火焰熄灭,遏止爆炸发展。2 由爆炸探测机构和灭火剂喷洒机构组成。3 探测机构必须反应迅速、动作准确,以便快速探测爆炸的前兆并发出信号;4灭火剂喷洒机构接受探测机构发出的、并经扩大的信号后,立即启动,喷洒灭火剂。第四节 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重点内容)火灾: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火灾爆炸有四种表现形式:由燃烧导致爆炸、只燃烧不爆炸、爆炸后引起燃烧、只爆炸不发生燃烧。火灾过程分: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衰减期、熄灭期。火灾热传播的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影响初期火灾),热辐射一、排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1、取代或控制易燃易爆品的用量 2、防止泄漏1:基本措施密闭或密封,防止泄漏。2:防止外泄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3:防止漏入真空设备,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4:防止直接挥发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5:防止容器破碎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6:尽量少用法兰连接,多用焊接;7:输送危险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8:盛装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阀门,腐蚀性液体应从顶部抽吸排出。9:转动轴密封不严会使粉尘与油类接触;10:要定期清洗传动装置,及时更换润滑剂,防止粉尘渗进变速箱与润滑油相混,由于蜗轮、蜗杆摩擦生热而引发爆炸。3、通风排气 。风排气的效果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防火防爆,二是避免人员中毒。1)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强制换气。2)对局部通风,应注意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防止在低洼处积聚;密度比空气小的要防止在高处死角上积聚。3)一般情况下,排除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排气口要设在低处;相反,排除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气口要设在高处或顶部。4、惰性化(处理) 惰性化的两种情况: 向已经存在可燃气体的容器或设备中充入惰性气体,稀释或吹走可燃气体; 准备投入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设备,通入可燃气体,降低氧气浓度。惰性化目的: 使可燃气降至可燃下限以下。 使系统内氧气的浓度j(O2)低于最小氧气浓度(MOC)。 惰性化方法: 覆盖隔离, 置换。压力净化法,即向容器中加入加压的惰性气体直至扩散到整个容器后,气体再排入大气,直到容器 压力降至大气压,一般要要进行几次循环才能使氧含量降至预定浓度。吹扫净化法,吹扫净化法最简单,将惰性气体从容器的一个口加入,而混合气从容器的另一个口排入大气,注意不能有死角。如果设备不宜用真空抽净及压力净化法时,即可使用这种方法。稀释惰化法:通入惰性气体的同时放出混合气体;相当于对氧气进行稀释;适用于大型储存容器,如气柜、储罐等。注意1:置换所用的惰性气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氮气、二氧化碳、净化的烟道气为常用的置换气体,有时也用水蒸气以及卤代烃等燃烧阻滞剂。注意2: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来清除。设备和管道吹扫完毕并分析合格后,应及时加盲板与运行系统隔离。5、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1) 温度控制 移出反应热:移出反应热就是通常说的冷却。 防止搅拌中断: 正确选用传热介质 热不稳定物质的处理与储存:热不稳定物质指分解温度低和自燃点低的物质。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降温、隔热和避免阳光直晒,始终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内。(2)控制投料速度和料比(3)压力控制 (4)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险装置二、防范明火与高温表面 (重点内容)1、明火有(1)加热操作 (2)爆炸性气体存在场所动火(3)飞火和移动火(4)带压明火维修(5)固定动火区 2、高温热表面1:加热操作引起2:爆炸性气体存在场所动火1) 在积存有可燃气体、蒸气的管沟、深坑、下水道及其附近,没有消除危险之前,不能有明火作业。2)在进入可能存在燃爆气体的设备内工作之前,必须首先确认(检测)可燃气体在安全浓度以内,否则不能进入,进入设备内所用的照明灯具必须是防爆灯具。3) 维修储存过可燃液体的储罐必须特别注意,首先检查是否还有残存的液体,是否有泥土、沙子等脏物存在,确认不存在并通入一定时间空气后,才能开始工作。4) 在动火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半小时。如动火中断半小时以上,应重新做分析。5) 虽然可燃物浓度只要小于爆炸下限即不致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但实际取样不一定能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测定也可能有误差,因此必须留有一定余度(裕度)。6)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可燃物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浓度应小于0.2%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应小于0.5%为合格。7) 国外动火分析合格标准有的取爆炸下限的1/l0。人在氧气浓度低于18%的空间是很危险的,在有人入罐、入塔前还应进行含氧量分析,氧含量应19%方可进入罐、塔内作业。8) 当有人进入器内作业时为保证必需的氧浓度,可用空气通风,严禁充入纯氧,以防造成富氧作业环境。3、飞火和移动火1) 烟囱飞火,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的排气管喷火等都可能引起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事故,故此类运输工具在未采取防火措施时不得进入危险场所。2) 烟囱应有足够的高度,必要时装火星熄灭器,在一定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4、带压明火维修1) 化工设备发生小孔(缝)泄漏,最好是停止使用后再维修,如果不能停止使用,有时也采用带压明火维修。2) 所谓带压明火维修是指在设备内的可燃气体保持一定的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电焊或气焊操作。3) 此项操作危险性很大,技术性很强,维修前必须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方案。5、 固定动火区。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述条件:1) 固定动火区距易燃易爆设备、贮罐、仓库、堆场等的距离,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2) 区内可能出现的可燃气体的含量应在允许含量以下;3) 在生产装置正常放空时可燃气应不致扩散到动火区;4) 室内动火区,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应向外开启,道路应畅通;周围10m以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5) 区内备有足够的灭火器具。6) 加热装置、高温物料输送管道的表面温度都比较高,应防止可燃物落于其上而着火;7) 高温物料的输送管线不应与可燃物、可燃建筑构件等接触;8) 可燃物的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如果接近,则应有隔热措施。9) 加热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工艺过程,应严防物料外泄或空气进入系统。10) 在机、泵等设备的运转部位,如果润滑不良或失效,则摩擦导致高温,如果有易燃物质靠近,或有易燃气体存在,就可能引发火灾。6、其他。1) 生产区域内严禁吸烟;在使用易燃液体的场所,在大量易燃液体、挥发性物质存在的场所,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香烟、手机等等。2) 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的排气管喷火,也能引起可燃物料的燃烧爆炸。为防止各种车辆排气管喷火引起火灾,进入厂区或生产区域的车辆,必须在排气管上安装火星熄灭器。三、防止摩擦与撞击 (重点内容)平常的摩擦与撞击现象有:如1: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器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等,都有可能产生高温火花;如2:机器上的轴承缺油、润滑不均时,会因摩擦而发热,引起附着的可燃物着火。因此对设备的轴承待传动部位要经常检查及时加油,保持良好润滑,并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如3:易燃易爆场所内,避免使用铁器工具,应采用铍青铜合金制作的安全工具。具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生产厂房内,禁止穿带钉子的鞋,地面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铺设。如4:装运盛装易燃易爆危险品的金属容器时,不要拖拉、抛掷、震动,防止互相撞击产生火花。倾倒或抽取可燃液体时,用铜锡合金或铝皮等不发火的材料将容易摩擦撞击的部位覆盖起来。如5:为了防止钢铁零件随物料带入设备内发生撞击起火,可在粉碎机、搅拌机、混合机等设备上安装磁力离析器,吸出、剔出钢铁零件。在破碎、研磨特别危险物质(如碳化钙)的加工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防止摩擦与撞击一般有: 1、 锤子、扳手等工具应用铍青铜或镀铜的钢制作的防爆工具,因为铅、铜和铝等有色金属碰撞不产生火花。2、 减少摩擦和可能产生撞击的作业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严格控制静电的产生四、防止电气火花 (重点内容)1、 电火花与电弧1) 电极之间、或带电体与导体之间被电压击穿,空气被电离形成短暂的电流通路,即为放电并产生电火花;2) 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汇集而成。3) 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其温度可高达30006000,可熔化金属。4)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内,电火花的产生将会引起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场所,一个电火花即可造成事故。 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电火花和事故电火花两类。(1) 工作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火花。(2) 如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处、(3) 交流电机电刷与滑环接触部位电刷后面的微小火花;(4) 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5) 插头拔出或插入插座时的火花等。(6) 事故电火花是指线路或设备故障时出现的火花,(7) 如短路、绝缘损坏和导电连接松脱时的火花;(8) 过电压放电火花;(9) 保险丝熔断时的火花;(10) 静电火花;(11) 感应电火花等。 一般的电气设备很难完全避免电火花的产生,因此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正确选用不同的防爆电气设备。五、防止静电 (重点内容)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象在导体里的电流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1),静电的产生机理:当两物质作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就各自带上了净电荷静电。2),静电的积累与泄漏:产生的静电电荷也能通过导体泄漏掉,泄漏的快慢与物质的电阻率大小有关,只有当物体是绝缘材料、或物体表面是绝缘材料或由被绝缘材料隔离的导电材料构成时,才能在其表面上积累(积聚)电荷。否则,产生的静电会很快泄漏掉而不能积聚起来。(火花放电是发生在液态或固态导体之间的放电。)3),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及静电的特点 l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凡是加快液体线性流速、增加湍流程度、混入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因素,如流速、管径、管材种类、管内壁粗糙度、弯头多少、滤网密度与材质、油中有水等都影响产生静电电荷的速度。l 影响静电泄漏的因素:影响静电泄漏的因素就影响静电积累,如管道材料或相关物质的电阻率、法兰间是否电气连接、有无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大小、空气湿度、带电物质对水的亲和度等。2、静电的危害及引发燃烧爆炸事故的条件(1)静电的危害引发燃烧和爆炸 (2)静电引发燃烧爆炸事故的条件a. 要具备产生静电的条件;b. 要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位;c. 有能产生火花放电的条件;d. 放电火花有足够能量;e. 现场环境有易燃易爆混合物。 此5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要达到预防目的,只要消除其中一条即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3)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减少产生量、泄放、消除容易产生静电的工序和工作状态 什么是最小点火能Emin ?l 点燃某可燃物质的最小能量为该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其反映了物质被点燃的难易程度,Emin越小越易被点燃。l 物质不同,最小点火能也不相同。l 实际的最小点火能还与物质浓度、氧气浓度有关。 3、人体静电 (1) 人体静电的产生与危害:1) 人体产生静电的机理与工艺过程中完全相同,也是由于摩擦所致。2) 人穿的衣服之间在长时间充分接触和摩擦中带了静电,在脱衣时,两件带有异性电荷的衣服在彼此脱离接触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3) 不仅衣服摩擦可以产生静电,而且穿着胶底鞋在绝缘地板上来回走动后人体也会带上静电,人坐在人造革等绝缘材料为表面的椅子上活动后起立时人体也会带上静电,即使用干抹布抹绝缘桌面后,也能使人体带上静电。据报道,人穿塑料鞋在橡胶板上来回走动可使人体带电23kV。人体静电对生产的危害同样是引发火灾,而人的位置不固定,经常出现在高度危险的场所,因此防范人体静电的危害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2)消除人体静电的措施包括:穿防静电工作服、人体接地、工作地面导静电化以及加强防静电安全操作等。l 穿防止静电的工作服装 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工作人员(包括临时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用化纤衣物。穿防静电的工作服不仅可以少产生静电,降低人体电位,同时可以避免服装上带高电位所引起的其他危害。禁止穿羊毛或化纤厚袜;穿防静电工作服或手套和帽子,不穿厚毛衣,可穿棉制品服装。防静电鞋的电阻值应小于107W,并大于105W。穿防静电鞋可保持人体接地,防止人体形成较高的静电电位。要特别注意:严禁在鞋内外粘贴绝缘垫,并应定期作检查。另外,在防爆厂房内,应避免穿脱衣服、靴、鞋、梳头及剧烈活动,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产生静电放电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手表、戒指等,也不许穿带钉子的鞋等进人现场,不准使用化纤材料制作的拖布或抹布擦洗物体或地面。l 人体接地 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消电装置。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以清除人体所带有的静电。在坐着工作的场合,工作人员可佩带接地的腕带。防静电的场所入口处、外侧,应有裸露的金属接地物,如采用接地的金属门、门帘、扶手、支架等。在油罐、精馏塔的爬梯入口应留一小段不涂漆,供工作人员触摸接地。l 工作地面导静电化 地面保持一定的导电性,才能使人体有效接地。工作地面导静电化就是使用导电工作地面,其电阻的阻值既要小到能防止人体静电的积累,又要考虑不会由于误触动力电导致人体严重伤害,故电阻值应适当。目前国内外定为一般场合为108W,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为106W。国内一般要求为3104WR106W。当空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每班洒水至少12次,使混凝土地面、嵌木地板湿润,使橡胶、塑料贴面及油漆地面形成水膜,增加导电性。4、粉状物料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1)对粉状物料进行筛选、输送、搅混、气流烘干、旋风分离及袋式除尘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免不了有物料颗粒之间或物料与器壁、管壁、布袋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摩擦,接触与分离反复进行,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粉体及器壁会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的静电。(2)粉体物料从斜导槽上流过时带静电的情况(a)流动摩擦起电;(b)金属容器上的感应电荷;(c)等效电路 5、液体在管道内流动产生的静电 (a)管内流动液体形成双电荷层;(b) 管内壁突起带电情况由此可见,冲流电流与液体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则冲流电流越大,且紊流程度越大,流速的影响越大。在化工生产与装卸过程中,禁止液体采用喷射的方法注入容器中。原因还是防止产生静电,当液体从喷嘴高速喷射出来时,液态微粒与喷嘴之间进行迅速的摩擦与分离。摩擦的瞬间产生双电层,液体把其中的一层电荷带走,另一层电荷留在喷嘴上,结果使液态微粒和喷嘴分别带了不同符号的电荷。6、预防和控制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重点内容)(1) 减少静电的产生量 限制液体流速 : 甲、乙类液体(闪点28;28闪点60)进入储罐、反应器或槽车时,或者在管道输送时,为减少静电的产生量,初始流速应小于1m/s,只有当液面浸没入口管0.2 m后,才能提高流速,但最高流速也应小于6 m/s。 避免采用喷射方式注入有机液体。输送高电阻率液体应自底部注人或自器壁缓缓流入器内;尽量减少过滤器,并安装在管路的起端,否则还应采取其他防静电相应措施。 管道光滑顺直。在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设备管道尽可能光滑平整无棱角,管径无骤变;凹凸不平会局部加 速流体流速。 皮带传动应用导电皮带,运转速度要慢,要防止过载打滑、脱落,防止皮带与皮带罩相互摩擦;在传动装置 中,采用三角皮带或直接用轴传动,以减少或避免因平面皮带摩擦面积和强度过大产生过多静电。 防止不同油品相混及油中掺水夹气。实践证明,油中含水5%,会使起电效应增大1050倍。油品采用空 气调合也是很不安全的。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溅,应从底部注油或将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或液面下。(2)加速静电的泄漏或中和 静电接地连接 。静电接地连接是为静电荷提供一条导入大地的通路。接地是最常用、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止静电积累的方法。l 储罐、储槽、管网、反应釜、分离设备(离心机、分馏塔)、通风机械、空气压缩机、装桶机、机泵、操作台等都要有可靠的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00W,同时要保证与接地体的连接线无断裂、无锈蚀,尤其要注意螺丝固定的连接点。 l 槽罐车等在装卸易燃易爆化工原料时的临时接地,在与槽罐车连接时要接到导电良好的位置,最好接在专用连接夹头、蝶形螺栓等处,绝对不能与绝缘体处连接。l 装设接地装置时应注意,接地装置与冒出液体蒸气的地点要保持一定距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敷设在地下的部分不宜涂刷防腐油漆。l 管道系统的末端、分叉、变径、主控阀门、过滤器,以及直线管道每隔200300 m处,均应设接地点。l 车间内管道系统的接地点应不少于两个,接地点、跨接点的具体位置可与管道固定托架位置一致。l 土壤有强烈腐蚀性的地区,应采用铜或镀锌的接地体。l 储罐、储槽等的梯子进门处,应接地并留出1m左右的裸露金属,作为操作人员手握连接体,用于人体静电的释放处。接地只能消除带电导体表面的自由电荷,对于非导体静电荷的消除是无效的。 凡加工、贮存、运输能产生静电物料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如各种贮罐、反应器、混合器、物料输送设备、过滤器、吸附器、粉碎机械等金属体,应连成一个连续的导电整体,以保持各处静电电位相等。l 特别注意的是用法兰连接的管道,如果垫圈是绝缘的,要保证两侧电路相通,如果螺栓少于五个,应该用导线进行跨接,确保连接电阻小。使用铜质垫圈时,连接效果最好。一般法兰间接触电阻大于10W时,应跨线连接。 增加空气湿度。l 空气中水蒸气的浓度提高可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导电的液膜,降低静电非导体的绝缘性,提高静电经物体表面泄放的能力,即降低物体的泄漏电阻,有利于把所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l 通风调湿、地面洒水、喷放水蒸气等是车间增加空气湿度常用的方法。在有爆炸性气体出现的场所,空气湿度增加也可以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有利于防爆。 油罐车、液化石油气槽车、天然气槽车及其它易燃液体移动式容器的停留、停泊处,不仅仅要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及时接地,而且在关闭电路、发动机之后与打开罐盖之前,要经一定时间静止后再注液或放液,让静电电荷被充分泄放。所用的导液软管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导电性。对于输送氢、乙炔、丙烷、城市煤气和氯等气体物料,不宜使用胶皮管,应采用接地金属管。输送液体物料时,在管道末端加缓冲器,以利用流速减慢时静电消散。 在不导电或低导电性能的物质中,掺入导电性能较好的填料和防静电剂,或在物质表层涂抹防静电剂等方法增加其导电性,降低其电阻,从而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的火灾危险性。抗静电添加剂可使非导体材料增加吸湿性或离子性,使其电阻率降低至104106m以下。有些添加剂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将非导体上的静电荷导出。抗静电添加剂种类繁多,如无机盐表面活性剂、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电解质高分子成膜物等等。抗静电添加剂应根据使用对象、目的、物料工艺状况以及成本、毒性、腐蚀性和使用场合的有救性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易燃易爆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工作的人员,应先触摸接地金属器件,导除人体所带静电后方可进入。同时还要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性能适中的胶底鞋。一般认为穿纯棉工作服可防止服装静电积累,因而就安全,实际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只有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50时才基本如此;而当相对湿度比较低时,纯棉制品的带电量明显增大。 静电的中和 六、限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化的措施。这项措施必须从建厂设计开始时就要认真考虑。1、阻火装置2、阻火设施,是指把火灾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阻断火势蔓延的安全构件或设施。常用的阻火设施有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堤、事故存油罐、防火集流坑等几种。3、防爆泄压装置4、隔离七、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危险区域划定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区域内,由于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为便于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和进行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设计,对气体、粉尘和火灾危险环境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进行危险区域划分。1、危险区域划分: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环境为0区。除了封闭的空间,如密闭的气体容器、储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0区很少存在;高于爆炸上限的混合物环境或有空气进入时可能使其达到爆炸极限的环境,应划为0区。 1级区域(简称1区): 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环境1区。例如:l 油桶、油罐、油槽灌注易燃液体时的开口部位附近区域;l 泄压阀、排气阀、呼吸阀、阻火器等爆炸性气体排放口附近空间;l 浮顶储罐的浮顶上空间;l 无良好通风的室内有可能释放、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l 洼坑、沟槽等阻碍通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易于积聚的场所。2级区域(简称2区):l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环境。例如:l 有可能由于腐蚀、陈旧等原因致使设备、容器破损而泄漏出危险物料的区域;l 因误操作或因异常反应形成高温、高压,有可能泄漏出危险物料的区域;l 由于通风设备发生故障,爆炸性气体有可能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1) “正常情况”包括正常开车、停车和运转(如敞开卸料、装料等),也包括设备和管线允许的正常泄漏在内;(2) “不正常情况”包括装置损坏、误操作、维修不当及装置的拆卸、检修等。10级区域(简称10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或长期出现的环境;11级区域(简称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来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2、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划分火灾危险环境是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同,按规定进行分区。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有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判断一个场所的危险程度应综合考虑危险物料的性质、释放源的特征及场所通风情况。首先要考虑物质的种类,再考虑危险物料的性质。性质包括:闪点、爆炸极限、密度、引燃温度等。危险程度还与设备工作温度、压力以及数量和分布有关。闪点低、爆炸极限下限低都导致爆炸危险范围扩大,密度大易于沉积在地面,水平危险范围扩大。3、释放源危险环境区域划分释放源的特征包括:释放源一般分为三级:八、危化品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防护重点单位或区域的认识:(重点内容)1:主要危险因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化工公司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工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以下15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火灾、8)高处坠落、9)坍塌、10)锅炉爆炸、11)容器爆炸、12)其他爆炸(化学性爆炸:混合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淹溺、15)其他伤害等。1)、 物体打击: 现场检修,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有可能因作业人员大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砸伤或压伤人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高处落物也可造成物体打击事故。易造成物体打击的具体情况如下:A、生产过程中高处的设备和部件松动坠落;高处作业时工具坠落;违规向上扔工具;仓库装卸台、仓库内的桶装原料滚落。B、生产过程中高处作业人员投料取样操作不慎,高处的设备和部件、物料坠落。C、检修、维修和施工过程中高处走也较多,临时用电设备、切割、焊接作业多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D、高处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思想麻痹等。根据上述分析物体打击危险因素主要分布场所为:仓库、生产车间、罐区、仓库的装卸台、机修时等。2)、车辆伤害厂外车辆进入厂区,厂内车辆(如叉车、机动车辆)在厂区作业时,因厂区内作业环境复杂、可变的因素多等原因,有发生车辆伤害的危险,车辆伤害可能导致建构筑物的毁坏和相关操作人员、周边作业人员受伤、死亡。成品运输和大部分原材料运输车辆进出增加了车辆伤害的可能性;仓库的装卸、存储,设备、物料运输以及员工的上下班时等。在厂区行驶车辆的区域,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过快、路况缺陷、车况不好、司机违章操作、作业环境差、安全规章不全或视线不清等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厂区的原材料、产品的装卸场所,厂内运输道路等。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等伤害,在操作过程中,如果缺少应有的防护装置或防护不当,有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同时,如果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误操作或意外发生也都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而各种设备的维修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为以下原因: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是有各种运转的机电设备的场所,主要是各个生产车间。4)、 起重伤害办公楼设置有电梯。这些起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设备缺陷、维护不到位、未定期检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可能导致发生高处坠落、碰撞、物体打击、挤压弹射伤害等起重伤害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电气技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