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88028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一、“古文化常识”对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拾遗,官名。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C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解析:选A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解析:选A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解析:选B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解析:选C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解析:选C“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解析:选D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解析:选A“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解析:选B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解析:选D“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解析:选A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B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C释褐,褐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D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解析:选C“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错,应为“也指进士及第授官”。12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宵节对联: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B七夕节对联: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C中秋节对联: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D重阳节对联: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解析:选D逐项提炼与节日相关的信息。A项,“灯市”“春烟”可知属元宵节。B项,“牵牛织女星”属七夕节。C项,“秋三五”“蟾盘”属中秋节。D项,意为端午节采菖蒲艾叶,到江边悼念屈原。与重阳节不符。13请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世间同春”对联集锦中,挑出适合山东与山西以及广东与广西的语句,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ABCD解析:选B首先要从联文的内容去辨别,其次还要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其他联文: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云南)。14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是()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丁: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A岳阳楼关帝庙刘鹗纪念馆庄子庙B岳阳楼武侯祠李清照纪念馆老子庙C鹳雀楼陶潜祠刘鹗纪念馆观音庙D黄鹤楼关帝庙蒲松龄纪念馆老子庙解析:选B甲:由“湖山”“忧乐”,可推知与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有关。乙:由“托六尺之孤”“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可推知与诸葛亮武侯祠有关。丙:“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指李清照的漱玉集和李清照、赵明诚编的金石录,由此可推知为李清照纪念馆。据此可确定答案。15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集群贤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磨合乾坤。(孔子)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C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D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解析:选CA项,为颂孔子联。其中“大成”为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万世师表”是大成殿内由清康熙皇帝题书的匾额。B项,为颂屈原的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出自屈原的离骚。C项,这是歌颂明代汤显祖的。D项,是鲁迅病逝后,蔡元培先生满怀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对鲁迅沉痛悼念之情,撰写的对联。二、“文言文语篇”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3分)与友人论师书钱大昕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 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 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脩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注甲令:法令。硁硁:固执。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兄皆延师教之延:邀请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 藉:借助C士习由此而偷 偷:怠惰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解析:选D谅:诚信。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B乡会试:即乡试与会试,都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乡试中举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参加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C百工:原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D经史:分别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各种历史记载的史书,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选D“史”指正史等15大类史书,不是所有历史记载的史书都能入“史”。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解析:选B“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于文无据。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译文: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译文: 参考答案:(1)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得分点:“道德”,有品德修养的人,1分;“师”,做老师,1分;“之人”,这些人,1分;语句通顺,2分)(2)喜好名声的心思,我年轻时候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是看重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想法。(得分点:“迄”,到,1分;“惟利是视”,只看重利益,1分;补充省略成分“的看法”,1分;语句通顺,2分)20请根据第3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4分)答: 解析:根据“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可概括出第一点;根据“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可概括出第二点;根据“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可概括出第三点;根据“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可概括出第四点。参考答案: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每点1分)参考译文:前些日子,您委屈自己来拜访我,我因为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见。不久前我的门客说,您想要以我为老师,我不敢听到这件事。为师之道废弃很久了。古时候所说的老师,是传授经书的老师,是德行学问为人表率的老师;现在所说的老师,是教童子试的老师,是教乡试与会试的老师,是接受学生投拜的老师。人长到五六岁,才能识字。渐渐长大,就要学习科举考试的知识,父亲兄长都会请老师来教他们。父兄会说:“你要跟他学习。”我跟从他以他为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教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教童子试的老师如同巫医百工的老师,称呼他们为老师,是可以的。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对于读书人,朝廷未曾同意他们被称为老师,而沿涉至今称呼他们为老师三百余年。然而法令又有京城外的地方官、职务低的官员回避的惯例,很久以来就明确用老师称呼他们了。汉代学子对举荐自己的主考官,有为他服丧的制度,而门生的名称,唐宋以来就有了。谈论他们的辈分,就称他们为前辈;谈论他们的交情友谊,就称是知己。因为他多一天的见识,就把先生长者的称号献给他,称呼他为老师,也是可以的。现在最没有说道的(最没意思的),是那些投拜之师了。表面高雅而内心庸俗,名义为公而实际上为私。老师对学生所求的是利益,传授学问解除疑惑,是没有的。谈到拜师的礼节,早晨学了傍晚就忘了。学生向老师借助的是权势,提出疑问讨论问题,是没有的。今日得志而明日就背离老师了。所以朝廷统一任命的官员,都可以面色庄严地当起了老师,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贩的儿子,都招来做学生。读书人学习从此苟且敷衍,官方风气从此毁坏,师道从此败坏。孟子说:“人的坏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古时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名声,现在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利益。喜好名声的心思,我年轻时候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是看重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想法。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员,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我本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鄙陋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作三种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励志创业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