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6011517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一般护理常规1-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4-5天行赤眼6-7聚星障8-9凝脂翳10-11瞳神紧小12-13绿风内障14-15园翳内障16-17云雾移晴18-19视瞻昏渺20-21高风雀目22-25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1.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1.3 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1.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1.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1.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1.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耳部症状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1.10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给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11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12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1.13 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或家属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1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2 耳疖、耳疮 因情志不遂,过食辛辣致火热内生:或感受风热之邪,邪热搏结耳窍:或不当挖耳,损伤耳窍,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耳疖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主要临床表现;耳疮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外耳道,于肝、肾有关。外耳道炎可参照本病护理。2.1 护理评估(1)挖耳、污水入耳、耳流脓史。(2)耳痛及伴随症状。(3)有无恶寒、发热等。(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风热邪毒证、肝胆湿热证、血虚失养证。2.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发热、疼痛者,卧床休息,避免患耳受压。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耳疼痛性质、程度及流出物的量、色、质或伴随的全身症状。(2)观察患者听力、耳前淋巴结、疼痛等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2.3 给药护理(1)根据用药的类别、途径、药量、时间等,严格按医嘱执行。(2)中药汤剂宜微凉服。2.4 饮食护理(1)病情加重时宜进流质或软食,以免咀嚼硬物时耳痛加剧。(2)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3)忌食辛辣、焦躁之品。2.5 情志护理 消除紧张,稳定情绪,心情舒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6 临证(症)施护(1)初期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外敷。(2)耳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以止痛药。(3)耳疖破溃者,消除脓液,遵医嘱用中药换药。2.3 健康指导(1)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2)避免污水入耳,若有污水入耳,应外耳道口朝下,同侧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或用棉签拭干。(3)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疖肿成脓溃破,或患有脓耳者,应及时治疗,以免脓液长期浸渍耳道为病。(4)有脓液者,睡眠时患耳应朝下,以利于脓液排出。(5)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防火热、湿热内薀,加重病情。3 耳鸣、耳聋 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拢耳窍;瘀血、痰饮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以耳内鸣响、耳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内耳,于肝、肾有关。神经性耳聋或耳鸣、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3.1 护理评估(1)耳部外伤史、爆震史、耳毒行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2)起病状况,音调高低,是否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3)睡眠、生活、工作情况。(4)有无听力下降。(5)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6)辩证:肝火上扰证、气滞血瘀证、肾精亏损证、气血亏虚证。3.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 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血压、舌脉及二便的变化。(2)观察患者耳鸣音调、声音大小、耳聋程度等变化。(3)观察患者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等症状。2.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服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2.4 饮食护理(1)肝火上扰者,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2)肾精亏损者,多食补肾益精之品。(3)脾胃虚弱患者,宜食健脾祛湿之品,忌食辛辣燥热之鱼腥之品。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2.5 情志护理 对慰患者,避免过度忧郁与恼怒,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6 临证(症)施护(1)对肝火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遵医嘱针刺。(2)耳鸣影响睡眠者,嘱患者用手摩擦两足涌泉穴,直至发热,促进睡眠。(3)睡前用热水泡脚,可起到耳部气血流通的作用,以减轻耳鸣。3.3 健康指导(1)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严密监测听力的变化。(2)怡情养性,保持心情舒畅。(3)避免噪声刺激。(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5)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食物。4 耳眩晕 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内耳,与肝、肾有关。洱源性眩晕(梅尼埃病)可参照本病护理。4.1 护理评估(1)发作史,有无药物中毒史,近期有无感冒史。(2)眩晕及伴随症状。(3)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4)辩证:肾阴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4.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发作减少头颈部活动,取舒适的体位,闭目静卧养神。(3)肝阳上亢,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慢起立,防突发眩晕而跌倒。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时的自我感觉和其他症状。(2)观察患者有无眼球震颤和类型,以及神志、面色、表情、色脉等。(3)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眩晕反应剧烈并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目赤、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2.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分服,掌握适宜的温度。(2)滋阴补肾、填精补肾的中药汤剂宜空腹温服,并掌握少量多次分服的原则。(3)肝阳上亢者,其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中药汤剂宜凉服。(4)痰浊中阻者,其燥湿化痰、祛痰熄风、健脾益气的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时暂停服药,呕吐缓解后宜少量多次分服。2.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生冷、辛辣、烧烤等物。限制饮水,以低盐饮食为宜。(2)眩晕发作时不宜进食,防止呕吐物呛入食道,忌食辛辣之品,禁烟、酒。(3)气血亏虚证,宜进食高热量、富营养之物。2.5 情志护理(1)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内耳手术者,需对患者解释手术的要求及目的,取得其合作;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2.6 临证(症)施护(1)气血亏虚、肾阳亏虚者,宜温暖;肢体不温时,给予热水袋保暖。(2)每晚睡前用温热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后,搓涌泉穴。4.3 健康指导(1)鼓励患者在眩晕缓解阶段,进行适当休息锻炼。(2)加强自我保护,眩晕发作时减少头颈部活动,以免发生意外。(3)忌食过咸及刺激性之物,戒烟、酒、浓茶等。(4)避免风邪外感,定期门诊复查。(5)如发生一侧性头痛或偏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血压升高、视力改变、呕吐时,及时就医。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5.1 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5.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房,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5.3 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5.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5.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5.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5.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5.8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5.9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5.10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5.11定时巡视病房。(1)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鼻部的皮肤颜色,鼻道是否通畅,观察鼻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渍、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5.1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药效及反应,并做好记录。5.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5.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5.15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6 鼻槁 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窍所致。以鼻中干燥、黏膜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黏膜,与肺、脾关系密切。萎缩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6.1 护理评估(1)有无有害粉尘、气体的长期刺激史。(2)鼻腔症状。(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燥邪外犯证、肺阴亏虚证、肺脾气虚证。6.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鼻窍的糜烂和干燥程度,结痂的多少、颜色,鼻涕的颜色及气味等。(2)观察头痛的部位及程度、病程长短和口干咽燥、咳嗽及鼻出血等情况。2.3 给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使用滴鼻剂。保持鼻窍清洁、湿润,经常清除清除痂皮。(2)滴入湿润剂时,动作要轻巧,以免损伤黏膜。(3)痂皮多,堵塞鼻窍时,先用润滑剂滴鼻,再用鼻镊轻巧地取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窍,再遵医嘱吹药或滴药。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2.5 情志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本病。2.6 临证(症)施护(1)遵医嘱用等渗盐水或中药煎水冲洗鼻腔。(2)遵医嘱用中药滴鼻。6.3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重视做鼻部按摩保健操。(2)随四时气候变化增加衣服,防止感冒,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病。(3)鼻窍干燥结痂皮者,可滴入润滑剂,如蜜蜂、芝麻油加冰片少许,调和滴鼻,切忌用缩血管剂滴鼻。(4)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避免高温、粉尘刺激。(5)要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7 鼻鼽 因禀赋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窍,与肝、脾、肾有关。过敏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7.1 护理评估(1)过敏史、家族史。(2)鼻痒、频繁喷嚏、清涕如水或鼻塞等。(3)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史。(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7.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鼻窍分泌物的量、色、质,鼻窍黏膜色泽以及肿胀点等。(2)了解发病情况,注意诱发因素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寻找、切断过敏源。(3)观察患者全身伴随症状,若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措施。2.3 给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掌握服药和滴药方法。(2)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2.4 饮食护理(1)平时少食寒凉、生冷、油腻食物。(2)忌食海腥发物,禁烟、酒。2.5 情志护理 给予疏导、解释,避免患者焦虑、忧思。2.6 临证(症)施护(1)肺气虚寒者,遵医嘱用中药油膏剂涂于鼻内。(2)鼻痒患者可用棉签探入鼻孔,轻探局部,或指压迎香、印堂穴。(3)喷嚏频频、鼻痒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耳穴埋籽。(4)遵医嘱按摩穴位,疏通鼻窍。7.3 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注意室内卫生,经常除尘去霉,勤晒被褥。(2)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鱼虾海鲜等食物,忌烟及辛辣食物。(3)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4)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5)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6)经常按摩迎香穴,可减少发病次数。8 鼻渊 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薀积所致。以痰浊涕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窦,与肺、胆、脾、胃有关。急、慢性鼻窦炎可参照本病护理。8.1 护理评估(1) 伤风鼻塞史(2)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肺经风热证、胆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8.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就行。(2)发热、头痛者,卧床休息。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头痛剧烈时宜卧床休息,及时改善鼻窍通气,清除鼻窍内分泌物,观察患者的鼻塞轻重,鼻涕的性质、量、气味及嗅觉减退的时间等。(2)出现鼻塞严重、张口呼吸、剧烈头痛、高热、面部鼻窦相应处红肿明显时,报告医师。(3)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后的护理。2.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2)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鼻部滴药,保持鼻腔清洁,引流通畅。(3)鼻塞流涕时,及早改善鼻窍通气,遵医嘱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改善症状。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2.5 情志护理 对焦虑不安者,给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2.6 临证(症)施护(1)肺脾气虚者,遵医嘱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中药熏鼻。嘱患者用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吐出,反复多次。(2)肺经风热所致头疼,遵医嘱针刺止痛。(3)鼻塞时,遵医嘱用芳香通窍中药底鼻剂。(4)穿刺引流者,按术后护理常规就行;注意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8.3 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避免感受风寒。常用冷水洗脸,鼻部按摩,增强抗病能力。(2)加强自我保护,注意保暖,避免粉尘环境。感冒流行季节,出门宜戴口罩。(3)指导患者在擤鼻涕时,先擤紧一侧鼻窍,涕出后再擤另一侧,不可两侧同事擤鼻。鼻塞甚者,不可强行擤鼻。以防涕液逆入耳窍,引发他证。(4)指导患者取合适头位,以利鼻窍内涕液排除。9 鼻衄 因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等有关。鼻腔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9.1 护理评估(1)有无鼻部外伤,地域、气候及生活史。(2)既往鼻出血史。(3)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4)辩证:肺经热盛证、胃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阴虚火旺证、脾不统血证。9.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常规就行。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出血量和色、病势之急缓、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2)如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观察大便的颜色或全身的症状。2.3 给药护理 肺经盛热、胃火炽盛、肝火上炎者,中药汤剂宜凉服;脾不统血者,宜温服。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做好记录。2.4 饮食护理(1)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多食蔬菜和水果。(2)忌食辛辣、煎炸之物。2.5 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及时清洗血迹,解除恐惧、紧张心理,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治疗。2.6 临证(症)施护(1)出血较重者,遵医嘱可用云南白药、田七粉药棉,或用油纱条填塞出血鼻腔。(2)出血较轻者,遵医嘱可用1%麻黄素滴鼻,明胶海绵贴敷于出血区以止血。(3)大便不畅者,遵医嘱用中药开水泡服。9.3 健康指导(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2)避免头低位作业,防止诱发鼻出血。(3)避免风燥外邪损伤鼻窍。秋燥之季,保持鼻窍湿润。(4)多食干凉水果和蔬菜,以生津养液,滋润鼻黏膜。(5)去除挖鼻恶习,调节情志,忌暴怒、郁闷。(6)积极防治引起鼻衄的全身性疾病和鼻部及邻近器官疾病。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0.1 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度。10.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10.3 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10.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10.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10.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10.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10.8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0.9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10.10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0.11定时巡视病房。(1)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咽喉部黏膜的颜色,有无红肿或分泌物。(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渍、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10.1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药效及反应,并做好记录。10.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0.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0.15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11 咽痹因外邪犯咽,邪滞日久;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咽部气血不畅所致。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有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咽,与肺、脾、肾有关。急、慢性咽炎可参照本病护理。11.1 护理评估(1)外感史、咽痛史。(2)咽部症状,有无发热。(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寒外袭证、风热外侵证、肺胃实热证、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薀结证。11.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就行。(2)急行期发热患者,卧床休息。(3)加强口腔护理,咽喉部可用中药液漱口,每日数次。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咽喉部有无咽痒、咽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情况。(2)遇有咽部红、肿、疼痛剧烈伴高热者,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出现吞咽困难、呼吸不畅时,报告医师,配合急救。2.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反映,做好记录。(2)风寒外袭者,遵医嘱使用中药煎水雾化吸入。(3)风热外袭者,中药汤剂宜温偏凉服,少量多次分服或代茶饮。2.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阴虚肺燥喉痹者,多食清润益津之物,忌辛辣。2.5 情志护理(1)疾病呈慢性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风热外侵者,静息修养,减少交谈,更不易高声叫喊。2.6 临证(症)施护(1)遵医嘱给予中药液含淑。(2)咽部干咳、干痒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汤代茶饮。11.3 健康指导(1)注意季节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风邪、粉尘、烟雾等物理或化学性的刺激。(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3)平时不高声讲话或过度长谈,避免咽喉劳累。(4)饮食宜清淡,不食辛辣、烟熏及生冷食物,尽量不喝冷饮,禁烟、酒,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慢性疾病。12 咽关痈 因邪毒炽盛,客于喉关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吞咽困难、喉关红肿隆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咽喉,于肺、胃有关。扁桃体周围脓肿可参照本病护理。12.1 护理评估(1)咽部症状,有无发热及伴随症状。(2)心理社会状况。(3)辩证:胃火炽盛证、阳明腑实证、阴虚邪恋证12.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口腔清洁,可用中药液漱口。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喉痈的红、肿、成脓、破溃等情况,发声、语言、呼吸有无困难。(2)小儿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脓肿破溃后脓液涌向气道,造成窒息。2.3 给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频频凉服。(2)胃火炽盛、阳明腑实者,用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的中药汤剂,频频凉服或漱口。2.4 饮食护理(1)本病初起,忌荤腥、刺激性食物。宜食豆腐、青菜等清淡素食。(2)吞咽疼痛时,可进流质、半流质或水果汁,嘱患者多饮开水。2.5 情志护理(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保持情绪稳定,以免虚火上炎与外邪合而发病。(2)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做好疏导,使其心情舒畅、乐观,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6 临证(症)施护(1)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2)遵医嘱针刺,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2.7 阴虚邪恋者,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做好口腔护理。2.8 乳蛾摘除术者,按咽喉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12.3 健康指导(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2)饮食宜丰富,易消化。(3)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外邪侵袭。13 喉暗 因邪犯于喉,或脏腑虚弱,咽喉失养所致。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喉,多与肺、脾、肾有关。急、慢性喉炎可参照本病护理。13.1 护理评估(1)感冒、过度用声或化学接触史。(2)咽喉部症状。(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血淤痰凝证。13.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急性期发热或感冒者,宜适当卧床休息。风寒袭肺者,病室应保持温暖;风热犯肺者,病室宜凉爽、湿润。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的变化。(2)观察患者是否喉痛剧增、吞咽困难、语言难出、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师。2.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2)指导患者吞咽药液时应在咽喉局部停留片刻后再慢慢咽下,有助于消肿、止痛、开音。(3)遵医嘱选用具有清利咽喉的中成药丸剂、片剂含服,指导患者正确服用。2.4 饮食护理(1)一般宜进清淡饮食,如清蒸、清炖食物。寒证者,宜进温润食物。(2)肺脾气虚者,部宜食用滋腻之品。(3)忌烟酒,少食辛辣食物。2.5 情志护理(1)对慢喉暗者,应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避免七情刺激。(2)对暴暗者,通过说理开导,减轻其精神负担,消除紧张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6 临证(症)施护(1)遵医嘱用中药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肺胃实热者,咽部红肿热痛较甚,可遵医嘱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泻热开窍、利喉开音。13.3 健康指导(1)加强体育锻炼,劳逸适度,避免伤风感冒。(2)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3)避免粉尘及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4)节制烟酒,少食刺激及冷冻食物。14 急喉风 因喉痛、小儿喉暗、外伤、异物肿瘤、喉发育畸形导致喉窍狭窄,气道阻赛所致。以咽喉部红肿疼痛、痰延壅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甚则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喉。急性咽喉阻塞可参照本病护理。14.1 护理评估(1)咽喉异物、外伤、过敏等病史。(2)吸气性呼吸困难症状。(3)生活自理能力。(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热毒内困证、痰热壅结证、痰浊凝聚证。14.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嘱患者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做好口腔护理。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遵医嘱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体温、面色等病情变化。(2)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喉鸣情况,如有加重,报告医师,配合抢救。2.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凉服,或缓缓含服,使药液停留于局部片刻,以达到治疗效果。2.4 饮食护理(1)遵医嘱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饮食或软食。(2)忌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物,以免助热生火,使病情加重。2.5 情志和护理 劝慰患者及家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2.6 临证(症)施护(1)喉间痰鸣难出者,遵医嘱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气道通畅。(2)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吸氧。(3)气管切开术者,按气管切开护理进行。14.3 健康指导(1)加强身体锻炼,积极防治外感,减少急喉风发生。(2)避免加重呼吸困难,尽量少活动,多安静休息,并取半卧位。(3)有不适感时,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4)戒除烟酒,以免刺激咽喉,加重病情。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