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4337235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摘要从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开创国际合作办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1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在留学生教育、合作办学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但我们更应看到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差甚远。因此应放开眼界,面向未来,应当机立断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一方面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是使我国高等教育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1.1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更新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是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抵挡不了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主动地去迎接它、适应它,而不是游离之外,不可以消极抵制。加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列后,一方面可以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对外开放我国的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推动我国的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1世纪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具有全球公民意识的未来一代,没有国际化的视野将难以胜任。 1.2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要维护教育主权 维护教育主权是发展高等教育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维护教育主权才能确保高等教育取得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强调教育主权观,是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故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其次是高等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宗旨。 1.3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应合理规范、分类指导 对于以创新性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科学技术研究在学校工作占很大比重的大学,由于已具备参与教育和科技的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实力,在教育和科技的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在知识创新等方面对国外的同行具有强大吸引力,因此应该由国家规划管理,使之成为中国推动教育国际化乃至世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高校;对于以本科教学为主、具有硕士生培养能力、个别专业能培养博士生的地方和专业性的这类大学,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划管理,应该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使之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化活动,以求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及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能力与水平;对于以4年制本科生培养为主的这类大学,由于其办学比较灵活,学科、专业在地方上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发展国际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开展一些人员交流,包括派遣留学人员、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等,加快课程国际化的进程,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参与未来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规划管理;对于以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两年制教育的这类高等学校,主要服务于本地区,应该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增加教师与国外的交流与交往,在教育和教学改革中追踪教育国际化信息,体现教育国际化精神。 1.4创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我们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同外国著名大学争夺优秀生源和拔尖人才激烈竞争的不利局面。而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拥有全球的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世界一流大学以一流的生源、优秀的师资、先进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广泛的国际联系、一流的管理水平等吸引国外学者,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国家综合国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尽早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同志在跨入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正式提出“我国要有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交流 国际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国际服务贸易输出,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和发展趋势,它为学校开展国内外的校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应充分利用国际组织中对我国有利的一些规划和外国对全球开放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国外学生来华留学的规模,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广泛采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来培育本国的人才,让人才懂得交流与沟通,具有良好的国际意识,具备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 2.l加强学术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的工作性质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因而学术上的国际合作要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做贡献。开展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吸取国际先进的科研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迅速地站到学科理论的前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走向,这对于避免科研的盲目性及调整科研的方向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学术差距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如加强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以课题为中心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2.2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方法。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搞合作研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院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高校访问、进修、讲学,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请进来,就是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我院还与外国的大学合作办学,把外国教材、教师都引进来,取得了比到外国留学还要好的效果。自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对外交流以来,我院外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聘用外国文教专家和外国专家,加强了与国外的交往和联系,提高了部分师生的外语水平和业务水平,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和学外语气氛。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国际型人才。 2.3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 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维护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我国高校应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让他们到中国未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谊。 3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3.l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 开放式办学,一是向世界开放,使高校成为东西方文化和科技、学术交流的桥梁;二是向国内开放,使学校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使高校成为新技术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高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在对外交流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但仍以政府为主体。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权力,以增强高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符合国际竞争的需要。 3.2促进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高等教育应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外智”,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不出国门的“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合作办学还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4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4.l要确立适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我国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各级各类学校应制订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向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的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入情等。 4.2要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进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国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比较重视专业性和系统性,这是必要的。但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必须在课程结构上作较大的改革。一是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以及介绍外国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应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三是应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 4.3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流失严重,我国应当要尽快培养一支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师资队伍。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教学手段和技术现代化,大学教师是站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最前沿,应当具备国际意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会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所以要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手段,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人员流动。对教师的聘用、提升等都引用国际标准,吸引外国知名教授来我国授课。 参考文献 1叶传项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J.中国冶金教育,2001(1) 2辛镜敏对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1) 3薛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家化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3)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