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295797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传统文化;财务管理;商品经济一、前言财务管理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紧密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务管理意识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因而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受到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制约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自动地调节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但在同样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甚至同样的经济体制、政策环境下,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说明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主要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这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民族的社会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长久以来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势力等,能对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现在、未来发展起巨大影响作用的历史沉淀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新经济的崛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加入WTO的挑战,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认识到我国财务管理模式中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部分,以及如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去改善,从而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务管理模式。二、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传统文化中政治体制及其经济基础对工商业经济的抑制影响毛泽东当年说过一句话“百代皆行秦政制”。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到今天,除去分裂割据的少数年代,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是中央集权体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体制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自耕农经济与地主经济。国家自耕农经济是中央集权统治及其财政运作所主要藉靠的经济基础,而作为贵族经济的地主佃农经济实际上是官僚政治制度的要求在经济领域内的补充。正基于此,当朝廷腐败之时,地主经济会利用政治力量不断地吞噬国家自耕农经济,而终将旧政权的经济基础破坏导致败亡。新的政权依靠战争等手段重新构建国家自耕农主体的同时,正是通过对地主经济的占有与重新划分形成,从而也造成了地主经济的衰败。由于二者的循环运动,使得新经济的成分始终没有出现,造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的中央集权体制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持续向前。因此,对我国来说,古代的土地运动的活跃是政治斗争在经济领域内的反映,并非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私有化的表现。国家自耕农经济的兴盛也并不像西方那样,标志着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人身的自由,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拉开了封建制度解体的序幕。二者的斗争也只是依附于政治的简单循环,并不能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进一步私有化,从而产生代表着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到了晚清,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颁布了发展工商业的昭令,我国的工商业经济才在帝国主义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夹缝中得以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绝对管制,使得企业以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从而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从我国古代工商业经济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到明代初年,仅官府手工业所征用的工匠和民夫就达180万人,可见工商业发展之盛。然而正在于此,官府工商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而难以形成独立的力量;另外一方面又对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碍作用。致使民营工商业经常受到无情压抑和摧残,往往只能在其缝隙中生存,从而不可能成为新兴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难以对社会变革起作用。而作为工商业发展依托的城市来说,由于中央集权体制的严厉统治,更不像西方那样成为私营手工业自由活动的天地,这使得工商业经济发展更加缓慢,也成为近代我国工商业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以及政府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统治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及群体意识转化为国家发展主义,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和政府直接管制经济在我国具有合理的地位,而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确立了全社会意识中对于权威的依赖,从而更全面地维护了这种合理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才能被全社会普遍地认同而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从秦始皇建立帝制后颁布“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到汉时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仕宦为吏”的歧视贾人思想。再到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这样使得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成为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思想。而这些被普遍认同的政策、思想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限制了交换活动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阻碍了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育,以至于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停留在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状况,工业停留在家庭手工业状况,从而造成了对大机器工业生产制度需求的不足,最终使得我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迟迟难以生长。2)从我国形成的一些商人团体自身经商的情况来看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上庞大的官府工商业压制,出现商人团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在明末的江南,出现了“无徽不成市”的徽商的辉煌。但是其在成功之后,并没有沿着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前进,而是走向了传统买田置地或者捐款买官的道路,这样使得他们重新回到了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关系当中,使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被迫中断,从而没有也不能形成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更没有发展成为一支新兴的阶级力量而改革社会。再到近代的“实业救国”运动,其对于中国工商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从其目的上来讲,实业的目的在于救国。其成功之后送其子弟留洋的目的依然没有脱离“商而优则仕”或者“商而优则学”的窠臼,而这种思想使得大量的优秀人才都湮没于政治斗争之中,从而削弱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使商品经济的发展难以快速向前推进。三、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由上述可以看出,在我国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农业经济,还是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的工商业经济、商品经济,都是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受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控制并为其服务的。从而形成的社会特征是: 政治支配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经济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发展。这样使得依附于商品经济而存在的财务管理几乎成为空谈,从古代社会中的官府工商业开始到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企业,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都是只有会计而无财务的,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其实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下面分几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 1.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的依附性与不自主性儒家思想赋予中央集权、政府管制经济的合理性以及被封建士大夫所推崇遵循的严格的“天地君亲师”等级制度,确立了权威的秩序与道德的象征意义。如同上述中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样,体现在财务管理上,即为财务管理的依附性与不自主性。财务管理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财务的自主性就是指在发展商品经济应有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但在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下,造成了财务管理实际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形成了企业理财依附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整个理财环境不自主的局面。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正是要“打倒”传统权威,走“政企分开”道路,从而建立一个自由竞争、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以达到财务管理的独立自主与公平竞争,从而发挥其本质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资金运作为对象的经营管理活动。认识其主要范畴,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财务理念的形成受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企业财务理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点。1) 改革开放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简略回顾。我国企业制度是在晚清“扶持工商业”政策的基础条件下,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中形成的。因其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同时受官僚资本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民族工商业中除去一些简单的朴素理财思想之外,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理念。建国之后,确立了以政府控制企业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财务管理方面政府采用的是“强干预或管制型”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财务目标的定位上,企业的政治化和政府化色彩严重。政府一方面认为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应追求收益最大化并下达获利指标,另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服从国家与政府利益,成为实施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其 二,在财务体制方面选择的是高度集权、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在政府财政、税务、经贸和行业主管部门仍然担负着直接管制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行为的职责;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大量的行政法规,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和行为十分严格地约束和管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一些重要财务事项仍然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分级审批。其 三,在财务规则的方面,施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体现在相关经济法规中的财务规定并行,并建立了全面的细致的包涵了企业财务的外部和内部运作的财务制度。这一阶段在政府强干预下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下,我国的财务目标只是执行和完成国家计划。企业理财因没有自主权,从而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财务计划,形成的一些基础理念有以下几点: 其一,国家理财理念,把企业财务看成国家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混淆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界限;其 二,政治挂帅理念,在左倾思潮严重影响下,把一些极端化的政治观点作为企业理财工作的指导思想;其 三,排斥市场理念,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在财务管理中排斥市场的作用。从具体方面来看,筹资上表现为国家供应资本金;在投资上表现为依照计划和定额使用资金;在收益分配上表现为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提留和上交。由此可见,这种强干预下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念根本不适应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财务理念的形成首先应当是作为企业财务主体的企业自主权的拥有,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2)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财务理念。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企业自主理财地位的确立,经过20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观念,其主要范畴有: 代理理念、资金时间价值理念、风险理念、税务规划理念、资本运营理念、资本保值理念以及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与理性理财假设等方面。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合理的、真正意义的财务管理中应有的理念与思想。3)传统文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影响。财务管理意识是反映财务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具有很广泛的外延,主要表现在对风险与收益的认知程度和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上。从对风险与收益认知程度的影响来说,对风险与收益的认知程度不仅指对其认识状况,更主要的是对收益和风险相关性的认同,即承认风险与收益相伴随而产生,追求高收入的同时准备接受由其带来的高风险。而受传统儒家文化中“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我国以前的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成分较大,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现象严重,造成了经济中的政治风险较大而市场风险较小,忽视了风险与收益的本质相关性,而只注重其政治上的“收益”问题。这显然与现代的理财观念不相符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政治风险而忽视本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风险,必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不出有利的判断,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此外,传统文化中认为个人得失、贫富、荣辱都是上天注定,个人无所作为而一切听任“天命”,这种思想实际上否定了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使得人们在思想上根本忽视二者。另外还有更加消极的“老庄”思想,更是希望社会退到“小国寡民”状态,从根本上否认对风险与收益的认识。建国以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经营权的绝对控制,从而形成了国家对风险的绝对垄断,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更谈不上对于风险与收益的认知问题;同时,对于个人来说,“招工进厂”进入国有企业,用一句老话说就是端上了“铁饭碗”,终生都有了依靠与保障,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更没有人能够认识到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于捕捉投资机会能力来说,其影响与上类似,不再赘述。总体上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务管理意识水平是一种正向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发达,商品交换频繁,风险较大,收益也高。而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就较高的财务管理意识,而对未来更高程度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则需要更高的财务管理意识去适应。我国财务管理意识以及财务管理理念从无到有,再到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更高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显然这种变化是值得叹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并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自身的力量在起作用,而是由于国家政府的政策影响。因而可见,我国的财务管理依然受到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势力左右。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中确立的等级制度以及对于权威的认同心理,从而使国人并没有真正地解放思想,冲破束缚。而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终将不能达到财务管理的自主,不能形成最适合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3.传统文化对投资行为和创新行为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主要转向科技研究与开发及其产业化能力为主的竞争,技术创新能力强并能保持领先地位,就可以赢得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在经济竞争中获胜。而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除取决于国家的政策与经济机制和资金投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国民的特性和价值观念下的投资行为。传统儒家的中庸之道,其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求安稳,怕风险的思想观念。这样使得国人以及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在投资行为上都会倾向于房地产等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产业,而对一些高科技产业不去熟悉更不愿意去投资,从而在未来的市场中丧失占有份额,导致经济竞争的滑坡。同时,中庸之道否定人们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像在改革前的国有企业中强调论资排辈,长幼有序一样,从而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导致在投资行为与方式上的传统保守与单调,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总体上讲,未来经济竞争对于科技研究及其产业化的需求,要求在投资观念上,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找到适合未来发展的企业之路。4.传统文化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与从业素质的影响一切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从业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直接影响企业理财效果。我国财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差,是传统文化、历史原因造成的。此处着重论述职业道德问题。我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不同,重道德而轻法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社会的作用。从儒家提倡的“慎独”境界、“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始、以及“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其位,谋其政”及被封建统治阶级极度宣扬的“忠孝”,莫不体现了对道德修养,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的追求。但在现在,职业道德的匮乏却成为我国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其一: “反传统”观念的影响。晚清的志士仁人为了改变国家孱弱困顿的局面开始向西方学习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这是“反传统”观念的渊源。后来经过“新文化运动”对旧理念的冲击,建国之后的“破四旧”与“十年动乱”的彻底否定,优秀的道德思想观念被人们抛弃或者是淡漠了。具体来说,公有制经济下国有企业中提倡“为人民服务”观念,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不存在对现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的需求。再就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更是对职业道德思想的严重阻碍。其二: 改革开放之后,因没有信仰而产生的后果。许多人由于出现信仰危机,认为职业道德没有终极价值。每一阶段的理念、理想都带有鲜明时代特色。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外各种思潮、理论的纷至沓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又缺乏必要的指导。这样使得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理解不足,把“竞争”当作尔虞我诈;把追求利润当作唯一目的,而正是这些错误认识更加深了职业道德的匮乏。职业道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与体现。江泽民主席提出要“以德治国”,开展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精神教育,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思想道德观念,这是极其必要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的。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处理好个人所得与个人付出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存在与意识是相互作用的,职业道德需要在理财环境的规范性与理性化的基础上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四、中外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不同影响以及应借鉴的方面财务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模式除受到资源配置模式和方法的影响,还要受到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文化与制度的差异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模式。1.中外在文化传统、经济模式与政治体制模式上的差异性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中西财务管理的差异性。这里只从传统文化对于中西方财务管理控制权,即对财务主体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财务的控制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即政府对企业的外部控制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配置结构。与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强干预”相比,在美国主要通过一些“公认会计原则”来确定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公共性摘要: 研究借鉴西方国家的可靠经验,推行应收账款转让措施,对于加速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缓解目前企业间、银企间的债务危机,有很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 研究借鉴西方国家的可靠经验,推行应收账款转让措施,对于加速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缓解目前企业间、银企间的债务危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除了积极催收以外,还应尽量想办法利用它。目前,西方国家流行一种应收账款转让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它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地低成本地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这种融资新途径,对于我国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应收账款转让的时机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特有的一种债权,企业的一种财务资产,可以进行转让。在转移权利的同时,又转移了风险,还可以通过转让来融通企业经营需要的资金。二、应收账款转让的利弊分析一)企业适合时宜地转让应收账款,既避免了风险又融通了资全,可以化被动受制为主动出击,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好处主要表现为: 1、通过转让应收账款,可以迅速筹措到短期资金,以弥补临时性短缺,且这种融资无需增加企业负债。而通过转让加速资金周转带来的收益又可弥补交付的融资费用,其实际成本往往低于银行贷款。2、由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变现,清除了坏账隐患,减少了信用调查及应收账款的开支。3、通过转让应收账款,可以利用代理机构及保收商的优势去收回账款,使应收账款的变现工作做得比公司职员更及时,更有效。二)然而,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往往会减少企业的既得收入,而且如果企业信贷信誉很低,代理机构或保收商可能索取较高的利率。2、代理机构或保收商通常都要对企业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企业应对客户拖欠应收账款负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损失等。三、应收账款转让的具体方式及其特点利用应收账款转让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以应收账款为抵押借款和应收账款让售。一)应收账款抵借应收账款抵借是指持有应收账款的企业与信贷机构或代理商订立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品,在规定的期限内企业有权以一定额度为限借用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合同明确规定信贷机构或代理商借给企业资金所占应收账款的比率,一般为应收账款的70%90%不等,借款企业在借款时,除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外,还需按实际借款数据出具标据,如果作为担保品的应收账款中某一账款到期收不回来,银行有权向借款企业追索。二)应收账款让售应收账款让售是指企业将应收账款出让给信贷机构,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方式。企业筹措的资金是根据销售发票金额减去允许客户在付款时扣除的现全折扣信贷机构收取的佣金以及在应收账款上可能发生的销售退回和折让而保留的扣存款后的余额确定。扣存款占的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为10%左右。应收账款让售后,假若出现应收账款拖欠或客户无力清偿,则企业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信贷机构不能向企业追索,只能自己追索或承担损失。应收账款转让作为一种企业融资方丈,与负债相比它的筹资成本低,财务风险小,是一种理想的融资渠道。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包括支付给信贷机构的代理费(这是对代理机构由于应收账款风险的转嫁而进行的补偿)和留置金两部分。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K1为: K1=支付的代理费(应收账款面值-支付的代理费-留置金)与应收账款让售相对应,对于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融资,其资金成本包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变现费用、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坏账损失以及由于使用借款所要支付的利息。在这四项资金使用成本中,前三项都是在进行应收账款让售融资时不会发生的。其中,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指应收账款若变现投入生产领域而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这部分收益由于资金被应收账款所占用而无法取得,因而将其归入负债融资的使用成本中。应收账款变现的费用指企业为了应收账款能够收回所支付的各种收账费用,如差旅费、诉讼费等。坏账损失,指应收账款因收不回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若用公式表示,那么抵押贷款融资金成本K2为: K2=(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变现费用+坏账损失+利息)应收账款面值从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与抵押贷款融资的资金成本两相对比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让售的资金成本较低。特别是在融资量很大的情况下,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拆借到所需的资金,就必须支付比少量融资高的利率,此种情形之下,应收账款让售融资的优势更加明显。五、应收账款让售的会计处理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应收账款让售不仅可以迅速地融资,加速应收账款变现,而且与负债融资相比,其筹资成本低,财务风险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融资方式。那么,在应收账款让售中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125号公告中,对应收账款让售的一些会计问题做出了指导。一)会计确认应收账款作为一种财务资产,其让售必须满足FASB第125号公告规定的三个标准: 二)会计处理应收账款让售,其购买方即金融机构要承担收取应收账款的风险,承担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而让售方则承担售折扣、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的损失。为此,金融机构在购买应收账款时一般要按一定比例预留一部分余额,以备抵让售方应承担销售折扣、折让或退回的损失,待实际发生销售折扣、折让或退回时,再予以冲销。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让售方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增加货币资金,支付的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金融机构预留的款项计入其他应收款,并冲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待金融机构实际收到应收账款时,再根据实际发生销售折扣、折让或退回的具体情况,同让售方企业进行最后结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与机遇同在,企业必须在风险中求生存,求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财务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财务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拟就财务会计造假的现状、成因及打击财务会计造假作一粗浅探讨。 二 1.在会计凭证上造假。这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在原始凭证上造假,或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假餐饮费票、假销售收入票等假票据现象异常突出,劳务费、临时工资等自制凭证更是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非法谋利,以少开多、大头小尾的票据司空见惯;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将公款行贿、个人购买的物品等非法事项在形式上合法的费用中列支。造假者让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进入记帐程序,编造虚假的记帐凭证。 在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中造假。有的企业单位存在大量的现金收入,从而私设“小金库”;也有的企业单位将销售收入或预算外收入不按规章制度存入规定的开户行,擅自存入企业单位的经济实体,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存入储蓄所,乱支乱用,滥发奖金;一些企业另立帐簿,还有一些企业单位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更有一些企业编制多套会计报表。 3.在成本核算上造假。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造假帐制造虚盈,往往在成本上大做文章,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将一些已支付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挂在“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帐上,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挤入工程成本。更有甚者,南通市某制造玩具的合资企业月底竟将期间费用转入“待摊费用”帐户,而待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时,再从“待摊费用”帐户转回期间费用帐户,然后再转入“本年利润”帐户,随意调节利润。 4.在税金核算上造假。有些合资企业为了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照顾,将应当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在帐上,转到下年度结算;有些企业为了偷逃增值税,竟买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帐,浙江金华“中国第一大税案”充分说明了造假者的肆意妄为;有些企业为了偷逃营业税,变造发票内容,如实为营运收入,变造为营运收入和其他款项,以期少纳营业税。 财务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经营业绩虚假,财务状况不实,而且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银行贷款沉淀,企业积累与债权人利益受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严重干扰了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行贿受贿、权钱交易、挪用贪污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 二 财务会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诱发了财务会计的造假行为。一般说来,地方政府部门把经营者的考核奖励、职务升迁、职工工资分配等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银行放贷也是以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效益状况为依据,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有的企业不在优质、高产、低耗和市场竞争上下功夫,不是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在财务会计造假上做文章,或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完成效益指标以分配工资和获得奖励;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为了谋取贷款;或为了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在会计帐务中弄虚作假。 执法不严、处理不硬是财务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执法状况普遍存在过宽的现象,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对检查出的造假事项,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检查出的造假事项往往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且极少影响企业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利益,执法缺少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年年见到公布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公告,却不见公布造假的企业单位的名称,更不见公布对造假责任人的处罚,执法者的缺席与渎职造成了财务会计造假的放纵和泛滥。有法不依,法将不法;违法不究,使造假者心存侥幸;执法不严、处理不硬,导致造假者胆大为妄为。 3.产权界定不明晰,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是财务会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存的国有产权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化,所有权关系模糊,实际占有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税务、工商部门都对国有资产负责,但又不能真正代表所有者的权利,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产权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者脱离了所有者的有效控制和约束,可以任意造假。 4.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从企业外部来看,一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二是社会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5.某些企业单位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更有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一些企业单位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将经济发展同守法经营对立起来,授意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帐。由于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依附于企业单位领导人,他们害怕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屈从于企业单位领导人的压力,对违法事件不抵制,按照领导人的意图做假帐。更有少数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的一份利益主动做假帐。 三 打击财务会计造假刻不容缓,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击财务会计造假行为。 1.加大对财务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按新会计法办事,并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责任人个人身上。新会计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其法律责任比较具体,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任何一部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贯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执法者应严格以新会计法为准绳,对财务会计造假者严惩不怠。要树立执法机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纠正各种形式的“人治”倾向,形成打击财务会计造假的威慑力,对造假的企业单位及责任人的经济处罚必须从严从重,使财务会计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使其不敢造假,这是治理财务会计造假乃至一切打假的极为重要的措施。应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责任人个人身上,特别是对指使财会人员进行造假的企业单位领导人的执法,在严厉经济处罚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同人事、司法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该降职的降职,该撤职的撤职,并配合刑事处罚,注意人身刑、财产刑的运用,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试法。 明晰企业产权,并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应由国有资产管理局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可以考虑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如各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作为法人实体,以其产权经营主体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运作,它是以所有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3.强化政府监督,并以财政部门为监督协调组织,形成监督合力。财政部门应加强会计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财务会计造假行为;审计部门要着重对厂长、经理的离任、承包终结、企业经营成果、财务收支核算、资产质量进行审计;税务部门对通过造假帐以逃税漏税的行为要加大检查惩处的力度;人民银行通过对企业单位帐户和现金的管理,遏制企业单位的现金交易行为,强化信贷监督;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督部门也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相关企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以财政部门作为监督的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注意密切配合,各部门出具的实施监督的检查结论对其他部门均应有效,这样,一可以避免重复监督给企业造成负担;二可以防止单一监督部门与企业通谋作假;三可以避免执法不当给企业造成损失;四可以保证在各个部门形成监督的合力,使财政、审计、税务、信贷监督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以注册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注册会计师队伍力量仍然不足,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总体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甚至出现了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共同造假的案件,如“琼民源案”、“北京长城案”等。鉴于此,要借审计组织脱钩改制的契机,加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去除不合理人员,招聘高素质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强、社会信誉高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大军。同时,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研究,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会计审查结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再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抽查,以更好地督促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逐步扩大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不仅上市公司、三资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验证,凡具有公开性质的法人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也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这一经济警察在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