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 居住区规划试题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4103958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科技大学 居住区规划试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武汉科技大学 居住区规划试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武汉科技大学 居住区规划试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首页毅康划報知学试题纸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适用专业年级:资源规划03考生学号: 考生姓名:一、选择题(1-4单选或5-10多选)(20)1.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C)A) 1000-3000人 B)4000-6000人 C)10000-15000人1.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为(B)A)1000-3000 人 B)30000-50000 人 C)100000-150000 人1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为(A)A) 1000-3000人 B) 4000-6000人 C) 10000-15000人1.居住区的用地规模为(B)A) 10-35 公顷 B)50-100 公顷 C) 250-300 公顷1.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为(A)A) 10-35 公顷 B)50-100 公顷 C) 250-300 公顷1.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为(B)A) 10-35 公顷 B)4-6 公顷 C) 50-100 公顷6. 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依据是多项选择(全选)A)使用的频率B)人口规模C)设施的效益规模D)居民使用的便利 服务半径和使用频率?2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是BC首页A) 0.5 B) 1 C) 2 D) 4 亲切的院落空间比例D/H是cA) 0.5 B) 1 C) 2 D) 46. 广场的D/H是DA) 0.5 B) 1 C) 2 D) 43居住小区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是(A)A) 400-500 米 B) 500-600 米 C) 600-700 米3居住区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是(0A) 1000-1100米 B) 800-1000 米 C) 600-700 米居住组团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是(B)A) 50100 米 B) 150200 米 C) 400500 米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4住宅院落空间一般应属于CA)公共空间 B)半公共空间C)半私密空间D)私密空间4. 道路应属于ABCA)公共空间 B)半公共空间C)半私密空间D)私密空间5. 以下属于外部空间的辅助构成要素的是BDA)建筑物B)院门C)咼大的乔木D)灌木7. 以下属于外部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是ACA) 建筑物B)院门C)咼大的乔木D)灌木B)2、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A.85B.80C.75D.707. 宅间通路应计入CDA)公共绿地B)道路用地 C)住宅建筑用地D)居住组团用地5.宅间绿地应计入CA)公共绿地用地B)道路用地C)住宅建筑用地 D)居住组团绿地用地8. 居住区内的水泵房属于CD 现行规范与此出入,未谈到市政设施用地,市政设施属于公 共服务设施A)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住宅建筑用地C)其他用地D)住宅区总用地9. 居住区用地包括ABCA)住宅用地B)公建用地C)道路用地D)其他用地9. 下面不属于居住区用地是DA)住宅用地B)公建用地C)道路用地D)其他用地10住宅总用地包括(全选)A)住宅建筑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停车用地 D)公共绿地E)其他用地49、城市住宅绿地率的控制,新区建设不应低于(C );旧区改造不宜低于()。A. 45%; 35%B. 35%; 30% C. 30%; 25%D. 28%; 22%38、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是指(A )。A.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的用地 B.住宅基底C.住宅基底和四周用地D.住宅基底和四周4m以内的用地45.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是(C)A生活居住用地B.小区用地C.居住区用地D.新村用地46.下列哪项是中高层住宅的层数? (A )A. 7-9 层 B. 10-11 层 C 1112 层 D. 12-16 层下列哪项是中高层住宅的层数? (A )C首页A.大于等于10层B.大于等于12层C大于等于1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47.居住区用地内,计算道路用地面积,下列哪项是不符合规定的? ( c )A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B.组团道路按路面宽度计算C宅间小路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D.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停车面积,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ABC )级。A、居住区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居住楼E独立式组团答案:ABC解析: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其中,居住 区是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 00050 000人、 10 00016 000户)相对应。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 00015 000人、3 0005 000户)相对应。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是 指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 0003 000人、3001 000户)相对应。例题21:根据我国目前的条件,大中城市住宅一般以()层为主。A、13 B、36 C. 56 D. 59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目前的条件,大中城市一般以56层为主,小城市以45层为主,在用地 紧张的地方可适当建造一些高层住宅。例题22: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两项。A、建筑面积B、用地面积 C.居住面积D.公用面积E、使用面积答案:A、B解析: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项。公共建筑定额指标的计算方法有两 种。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故称千人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包 括家属宿舍、单身宿舍和公共建筑三大内容。例题23:住宅建筑净密度与()等有关。A、房屋间距 B、建筑层数C.层高D.房屋排列方式E、房屋质量答案:ABCD解析:住宅建筑净密度主要取决于房屋布置在气候、防水、防震、地形条件和院落使用等方 面要求,因此住宅建筑净密度与房屋间距、建筑层数、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有关,在同样 条件下,一般住宅层数愈高,住宅建筑净密度愈低。102. 有关概念(人类住区一一日照间距一一城市居住区一一日照间距系数一一日照标准 绿地率公共绿地 环境指标 配建水平 千人指标 住宅区 社区 人 居环境)103. 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104.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105.用地平衡表及其作用106.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方法较以前有哪 些改变,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111.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12.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及其在住宅区规划的作用 113.服务半径的定义以及设施分级、服务半径确定考虑的因素114.住宅区路网布局时应遵 循的原则115.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116.人居环境设计的指向原则117.城市规划、行 政区划、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118.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9.城市居住区规划 设计规范有何问题,如何修编120.社区规划的概念、类型、内容,公众参与的作用121.居 住区规划现存的问题以及进行社区规划的必要性86.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影响地块容积率的主要因素有()。A.现状人口密度B,城 市基础设施的状况C规划范围的基准地价D.地面建筑的质量E城市景观的要求C首页 87容积率与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指标有密切关系, 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些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容积率是地块建筑密度与建筑 层数的乘积。B当地块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地块总建筑面积成反比C当地块建筑总面 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成反比D在一定的容积率规定下,建筑层数与建筑密度成 反比E。当地块面积与建筑层数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基底面积成正比88.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绿地率的计算,不应包括()A公共绿地B、道路绿地C屋顶绿地D。 单位所属绿地E。晒台绿地8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居住区规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模,其主要 依据是下列哪些因素?(。)A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要求B。能满足配套设 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c可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D,考虑到水域、地形、地物等自 然条件E适应居民出行要求二、判断题 (101住宅区的道路分级主要针对车行道路(对)1住宅区的道路等级是根据其宽度来确定的。(错)2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规模 均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行配置。(错)3某些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比重可以适当降低。(对)3某些住宅区的绿化和公共绿地用地的比重可以适当降低。(错)4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越低,交通性越弱,通达性也越好(错)4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越高,交通性越弱,通达性也越小(错)5居住小区内的居住区级道路全部计入居住小区用地(对)5居住区内的城市级道路应计入居住区的总用地中(错)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对)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根据我国不同的气候分区规定了相应的日照标准,同时还要 求一套住房中必须有一间主要居室满足日照标准。(对)日照间距的确定是以太阳的高度角与方位角为依据,利用竿影日照图的原理来求取的.(对)住宅区规划设计中考虑的自然通风是指如何将夏季的室外风引入住宅组群内和室内,同时还 要考虑冬季的防风。(对)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对)例题20(判断):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口一般以1015万人为宜,() 答案:错解析: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有其合理的规模。人口一般以35万人为 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公顷左右。居住小区人口一般以1.01.5万人为宜,(对)居住组团人口一般以0.30.5万人为宜,(错)30. “小区规划”是在邻里单位的理论上发展起来的。31. 居住区、小区、组团的指标32. 居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平衡指标:居住区50-60%;小区5565%。公共绿地平衡指标: 居住区7.518%;小区515%;组团36%。33.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区多层住宅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2028M2/人,多高层为1726M2/ 人。居住小区多层住宅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2028M2/人,高层为1115M2/人。34. 居住区绿地最小规模居住级1.5M2/人;小区级1M2/人;组团级0.5M2/人。旧区改建可 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35. 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最小规模居住区公园1ha;小区游园0.4ha;组团绿地0.04ha。36.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 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37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38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应设不小于4x4米的消防通道。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39. 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应设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 大于2.5%40.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不宜大于120米,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x12M的回车场。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采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有挡土墙或护 坡连接,并宜在踏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1.2.住宅间距3建筑密度4.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属于公共绿地?5高层住宅的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应为3.5万平方米/公顷?C首页6居住区内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满足宽度8米;面积400平方米7居住小区道路控制指标为7-13% ?8居住区级道路:其控制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机动车道路最大纵坡不得超过8%。9.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 小于10m。10.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 小于8m。11.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2.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有出入口:组团路不应小于2.5m,小区路不应小于5.0m。无出入口;组团路不应小于2.0m,小区路不应小于3.0m。距山墙:组团路不应小于1.5m,小区路不应小于2.0m。 围墙面向道路:各级道路均不小于1.5m.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 计入;(2) 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 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 用地面积;(4) 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 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2) 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用面积计算。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 过 10%;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13.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14.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起止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及小区路边1M;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 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角1.5M15. 居住区绿化率指居住区内各种绿地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C首页 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16. 居住区建筑密度指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之比率17. 居住区用地由住宅、公建、道路及公共绿地构成。18.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 其他八类设施。19. 居住用地选择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注意与工业、就业区的关系,尽量依托现有城区, 注意保护文物,留有发展余地。三、名词解释(12住宅区与居住小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居住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000015000人)相 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1 居住区与住宅街坊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 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街坊是指由道路所分割而形成的住宅用地,规模大小不等。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 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 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用地与住宅区总用地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区总用地:居住区用地加“其他用地”即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服务半径-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 必须保持的距离。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 时间规定。2. 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间距离。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 三个等级。3. 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住宅区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公共绿地率 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4.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无单位),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 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万平方米/ha)建筑密度=总基底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万平方米/ha)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底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项)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 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C首页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绿地率=总绿地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套密度=住宅区住宅总套数/住宅区总用地(套/公顷)住宅区人口密度(毛)=住宅区总人口 /住宅区总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住宅区人口密度(净)=住宅区总人口 /住宅建筑总用地(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人均绿地面积=住宅区绿地总面积/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公共绿地=住宅区公共绿地总面积/住宅区总人口 /(/平方米/人),人均住宅区用地=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平方米/人)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项)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 平方米)多低高层比例是指各类层数住宅的总建筑面积与总住宅建筑面积各自的比例。住宅平均层数是指总住宅建筑面积与总住宅建筑基底面积的比例。四、问答题(40简述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改建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 的数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包括单身宿舍)、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用房和 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C首页 7.拟定有关的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居住区规划的依据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好综合的全面安排。 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经济生活水平,考虑居民的生活需要和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等条件, 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居住用地的选择的原则简述住宅区的组成(110.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之间的关系)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 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 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 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 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 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结论: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居住区规划的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所使用频率 和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并考虑了居民的便利、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住宅区的设施分级和布局的基本要求:住宅区的设施分级和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邻里交往的促进、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和空间景观的塑造、同时也应与 地方的文化传统所体现的景观风貌相结合,形成包含分级和布局内容在内的各类设施的系 统结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 以达到使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 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C首页 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 宅区 的中心位置。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或结合,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 好的通达性。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以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为基础,充分考虑周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线型以 及交通组织状况,以利于 住宅区居民的出行与通行,促进该地段功能的合理开发,避免对 城市交通的影响。充分考虑其对住宅区空间景观、空间层次、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所起 的作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住宅区规划理论的背景和目的?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住宅区规划理论是针对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拥 挤、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 住宅区内。1简述邻里单位的原则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社区形成的基础-良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邻居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邻居问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的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107.腾尼斯提出的社区形成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C首页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社区与小区的区别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 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价值取向不同108.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1简述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5)要点:社区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 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生态优化原则-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共享社区原则-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 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社区发展理论的核心一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满足人需求的住宅区规划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充分考虑居住环境识别性与归属性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2简述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构筑应遵循的原则(5)要点: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一半私密一半公共一公共逐级衔接的 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 的活动领域。2简述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C首页 人的需要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指人的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从低级的生理需要到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过程,只有当低一 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对高一层次的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各层次需求的人的数量 呈金字塔型适居性的含义哦 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卫生、安全、方便和舒适。丄卫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丄安全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身安全,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二是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丄方便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如购物、教育(上学、入学等)、交往、户内户外公共活动(儿童游戏、青少年运动、老人健身、杜区活动等)、娱乐、出行等, 包括各类各项设施的项目设置与布局。丄广义的舒适包含与物质因素相关的生理性方面的内容一一卫生、安全和方便 与物质因素又与非物质的社会因素相关的心理性方面的内容居住密度,住房标准、绿地指标、设施标准、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人性化空间和私密性等内容。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3简述生态优化原则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体现生态优化原则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为1结合气候设计-光和风是影响居住环境舒适性的主要气候因素,为此住宅建筑应争取 向阳布置,建筑组合布置应尽可能迎着夏季的主导风向,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 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从而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并节约能源。如:注重日照间距2结合地质水文条件-居住环境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且节约用水、控C首 页 制径流、补充地下水、减少和防止水文灾害等目的。如:屋顶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结合分质 供水系统3结合动植物设计-既可以利用绿化系统调节微气候,吸收和过滤污染物、固坡、稳定土 壤和吸引雨水径流外,又可以利用和开发区域内的自然化动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如:屋顶绿化系统4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如:自然降温与通风系统、太 阳能供暖系统、窗墙保温系统、能控系统简述公众参与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教材29)5、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分别为多少米? 居住区级:不大于800-1000米。小区级:不大于400-50米。组团级:不大于150-200米。1、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面积(ha)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用地其住宅用地中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用地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3)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4简述外部空间限定的方式、各种方式常用于哪种空间的限定外部空间限定的方式常用:围合、占领、占领间的联系 不同的空间限定方式常用于不同种类空间的限定中: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较多地运用围合的空间限定方式住宅群落空间和点状或塔状住宅限定的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中,较多地运用 实体占领间的扩张联系来进行空间限定实体占领的空间限定方式则较多地运用在少量高层住宅的空间限定。街区公 共空间及住宅区整体空间的重点部分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2.围台的空间易于限定空 间界限和提供监视;3.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4.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住宅区空间的变化的方法:1从变化空间的形状、大小、尺度、围合程度、限定要素以及改变建筑的高度和类型来 实现,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2通过大小对比、围合要素的改变来加以区别各种不同性质的空间.3 相邻两空间用渐变或突变方式来连接。2住宅群体组合、住宅群落、公共建筑布局的原则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该考虑的三方面因素: 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一一第二节中己经详细论述了住宅区 户外空间(包括住宅院落空间)如何在心理上适应各类生活活动的问题, 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理和物理要求,满足住宅间基本的安全和心理要求; 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在住宅区整体空间组织中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重点从总体上考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C首页 形态与布局以及住宅区景观特征的塑造,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应更多地考虑住宅区景观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形成。1住宅群体布置中如何在生理、物理上满足居民的户内外居住要求一日照间距、住宅间距、 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2. 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有哪些? 日照、通风、噪音、景观等。影响住宅朝向的主要因素: 日照时间、日照间距、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和地形等。2、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 建筑的间距、排列的方式、通风的方向等。与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2. 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 方位;3. 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 面的合理布局。简述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如何确定? 1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对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米的中高层住宅,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两侧间距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米; 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米.2对高度大于24米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后面的间距应作日照分析后确定,前面的间距应按照 其前面住宅的高度来决定是采用规定的日照间距还是进行日照分析; 侧面间距一般要 求不小于13米。4简述建筑间距应如何确定与建筑间距有关的因素 保证每家住户均能获得基本的日照量和住宅的安全要求考虑一些户外场地的日照需要,如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一 些公共绿地.原因: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建筑布置方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会产生终年的阴影区。终 年阴影区的产生与建筑的外形、建筑的布置有关,因此,在考虑建筑外形的设计和建筑的 布局时,需要对住宅建筑群体或单体的日照情况进行分析,避免那些需要日 照的户外场地 处于终年的阴影区中。 由于视线干扰引起的私密性保证问题。住户与住户的窗户间的视线干扰-主要应该通过住宅设计、住宅群体 组合布局以及住 宅间距的合理控制来避免住户与户外通路或场地间视线干扰-通过植物、竖向变化等视线遮挡的处理方法来解 决3简述住宅区噪声来源与防治(10)要点:噪声来源-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噪声防治-住宅区的选址、区内外道路和交通的合理组织、区内噪声源相对集 中以及通过绿化和建筑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来进行(具体针对不同噪声的各种不同来源及不同的防治方法:交通噪声-空中的交通噪声-住宅区选址-区外的城市交通噪声-“-避”、“隔”的方法-区内的交通噪声-住宅区自身的规划布局在交通组织、道路、停车设施 布局上采用分区或隔离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人群活动噪声-主要来自区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如学校、菜市场、青少年活动场所 防治方法-一般在居民使用便利的距离内,考虑安排在影响面最小的位置并尽量 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来自于住宅区外或少量现已存在的工厂-防护隔离)住宅群体组合的基础是户外居住空间的构筑,以便为居民的户外生活活动提供良好的 环境。从丰富住宅区景观和塑造住宅区景观特色的角度来说,住宅C首页 群体的组合应该考虑多样化。 住宅建筑组群设计原则:1住宅建筑组群设计既要有规律性,又要有恰当合理的变化。2住宅建筑的布局、空间的组织要有疏有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而清晰。3住宅单体的组合,组群的布置,要有利于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创造与组织。1组团内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各有何特点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行列式是指条形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行成列的布置形式,在我国大 部 分地区这种布置方式能使每个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周边式是指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围合或部分围合的住宅院场地,特别是幼 儿和儿童游戏场地。 点群式是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和高层塔式住宅自成相对独立的群体的布置形式, 一般可围绕某一公共建筑、活动场地或绿地来布置,以利于自然通风和获得更多的 日照。混合式一般是指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方式,常常结合基地条件用在一些较为特殊的位 置。自由式是指由不规则平面外型的住宅形成的、或住宅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布置 形式。 小区内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住宅组团的组合方式) 统一法:重复法母题法 向心法:围绕某个中心布局 对比法第四节住宅群落与公共建筑群体布局 整体空间组织首先应以住宅区整体的空间与景观规划结构为基础。居住环境中的建筑一般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构成。 在住宅区整体空间组织中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重点从总体上考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形态与布局以及住宅区景观特征的塑造, 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应更多地考虑住宅区景观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形成。 住宅区的开放空间体系主要由公共绿地与场地空间系统和道路空间系统组成;住宅区的景观体系则主要包括住宅与住宅群体景观、公共建筑与公共建筑 群体景观、绿地景观和道路景观。 各个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以构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和景现体系为原则,构筑一个住宅区开放空间的界面,以具体实现住宅区整体空间与景观规划结构 的意图,最终达到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的目的。 在景观塑造方面,特殊的或变化较大的住宅 群体(或群落)可以考虑安排在主要的景观位置(图5. 33)。 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布置应注意: 将其安排在住宅区的主要景观位置,以形成住宅区景观重点区域和景观节点。主要景观位置-住宅区或住宅院落出入口、住宅区或住宅院落中心、住宅区的景观 轴线或制高点上等,原因:1考虑居民使用方便2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及其群体与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群体在造型和形成外部空间 特征上的差异3考虑居民使用多、可达性强等特点 根据各个公共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组合并构筑不同形式、不同尺度、不同内容和意义的外部空间,以适应使用上、景观上和空间环境营造上的要求。原因: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的构筑应该充分考虑丰富性以及与住宅区和城市空间的关 系。 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布置的基本形式街道型街区型 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形成的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街区空间 规律:商业性空间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宜采用街道型的空间形式,多由中小型的商业建筑组合而成;娱乐性、服务性和管理性建筑宜以广场型的外部空 间为主;而街区型空间多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住宅区公共中心中采 用。4简述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的系统组成、优缺点、适用范围。(10人车分行-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 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优缺点:有利于保障居住环境、行人安全适用范围:住宅区内存在较大量的私人机动车交通量的情况人车混行-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优缺点:经济、方便,道路分级明确适用范围: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人车分行应遵循的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 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 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 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该贯穿住宅区内部,并伸入到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将绿地、户 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连起来,起到连接作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 用.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路网布局要求住宅区路网布局要求将道路按功能划分主次,分级明确。在道路断面上对车行道和步行道的宽度、高差、铺地材料、小品等进行处理,使其符合交 通流量和生活活动的不同要求;在道路线型规划上防止外界车辆穿行等等。简述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1、顺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1.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便于交通组织,提高住宅区通行效率的同时保持居住生活的私密性;便于分级设 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便于地上、地下设施的规划设置;便于划分不同开 放程度的街坊等。3、为什么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中提倡“顺而不畅”的原则? 保证住宅区通行方便,避免穿越性交通。住宅区内的路网布局包括住宅区出入口的位置与数量,应该吻合居民通勤交通的主要流向, 避免产生逆向交通流;应该使居民的出行能安全、便捷地到达目的地,避免在住宅区内穿行。应该防止不必要的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如目的地不在住宅区之内的交通穿行和误行; 必须进入区内的车辆,则通过道路线形设计迫使车速降低.(1) 社区活动中心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选择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如住宅区的出入 口处、几何中心、沿主要街道、分散于道路四周,成片或成街市置,形成商业中心、商业 步行街区.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形成活动中心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 置。会所将文化体育设施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与公共绿地结合,形成环境优美、 内容充实、景观丰富的文化娱乐中心;还可将商业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联合起来形成综合性 活动中心等,这类集中设置的公共活动中心,常代表社区的形象,具有聚合力。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 根据基地环境条件,也可兼顾周边服务,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5简述中小学、幼托的规划要求中小学、幼托的规划要求是什么?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C首页 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中小学要求设于环境安静、交通安全的独立地段, 校舍和操场要求有良好的朝向。托儿所和幼儿园可联合设置.也可单独设置,选择接送便捷,环境安静、舒适、优美 的地段.以利幼儿身心健康,可设于小区主要出人口附近或较适中的位置,要求有充 分日照的室外活动场地。简述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医院卫生所要求设于环境安静、卫生、交通方便、地势平坦,便于病人就诊和救护的独立 地段。(4)基层商业服务设施便民小商店售居民日常生活少量必需品,宜分散设置于组 团、邻里院落内或其主要出入口附近.便于居民就近购物。(5)文化运动设施依据不同特点设于不同位置.居住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可设小型图书馆棋类球类活动室.青少年&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居民运动场馆.小区级 文化活动站(可设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等)居民健身设施组团级居民健身设施与场地文化活动设施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居民运动场馆结合居住区的步行&绿化系统设置老年人的活动场地相对集中,青少年 活动场地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5简述住宅区的各类户外场地的布局要求(10 6套住宅区的户外场地包括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老年人健身 与消闲场地和包括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在内的社会性活动场地。幼儿游戏场地-尽可能地接近住户或住宅单元,以便家长能够及时、方便甚至在户内进行 的监护,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米或20-30个幼儿设一处。儿童游戏场地-宜设在住宅群落空间中,可设在住宅院落的出入口附近,有可能时宜设在 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或100个儿童设一个。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应设在住宅区内相对独立的地段,约200户设一处,服务半径不 大于200米C首页 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和包括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在内的社会性活动场地-应考虑多样 化的用途,位置布局结合在住宅区各种形式的集中绿地内,服务半径一般在200300米 左右。工程管线综合-应遵循的原则 1.各类管线布置应整体规划,近远结合,并预留今后可能建设的工程管线的管位。 2.各类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走向应沿道路或平行主体建筑布置,并力求短 捷,减少交叉。 3.各类管线应满足相互间水平、竖向间距和各自的埋深的要求。 4.当综合布置地下管线发生矛盾时,应采取的避让原则为: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 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临时管让永久管、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 管、检修少而方便的管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管。我国居住区规划中停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现状:自行车停放量较大,汽车的停放量正在逐步上升存在问题:许多年前建成的住宅区未考虑汽车停放大量居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因为各种原因而未有合理、经济的解决方法。6简述住宅区各类停车设施的优缺点(10)类型:停车场、停车库及两种与路面、场地复合使用的场地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点 集中停车、分散停车与路面、场地复合使用的场地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有利于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有利于住宅区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营造,便利居民使用。 集中停车:往往设在住宅区和若干住宅群落的主要车行出入口或服务中心周围、优点:可方便购物、限制外来车辆进入住宅区,且有利于减少住宅区内汽车通行 量、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保证区内或住宅群落内的安静和安全。缺点:完全的集中停车布局对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居民的使 用造成不便分散停车:往往以住宅群落或住宅院落为单位的停车房、停车场、停车位 优点:方便居民缺点:对高层住宅区,因密度较高交通量会较大,故会引入许多机动车交通进入或C首页 穿越一些机动车不宜或不需进入的空间,影响居住环境的安全、安静、何 洁净。5自行车库规划设计要求(1)居民的存车、取车应与居民曰常性的各项出行活动的程序与路线相协调一致,做到便捷通 畅,使居民不走回头路。(2)控制自行车库的服务半径在100 m以内,最好不超过80 m,即将居民从住户至自行车库 的步行距离控制在4分钟之内,否则居民的存车意愿就将显著降低。控制集中式自行车库的规模。每处自行车库的容量以存放250辆为较为合适的规模。照此 计算,居任区中每12个住宅组群可设置一个自行车库,一个500户左右规模的组团可设 2个自行车库.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入口处,或住宅组群的院落入口处,那 里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6小汽车停放规划布局要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住宅区的集中停车一般设在住宅区和若干住宅群落的主要车行出入口或服务中心周 围方便购物、限制外来车辆进入住宅区,有利于减少住宅区内汽车通行量、减少空气和噪声 污染、保证区内或住宅群落内的安静和安全。集中停车采用建设单层或多层停车库(包括地下)的方式完全的集中停车布局对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如居住小区规模以上)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 居民的使用造成不便。分散的停车库(场)设于组团内,组团外围,靠近组团入口一定程度的分散停车将对居民的使用带来方便。分散停车方式:以住宅群落(包括居住组团)为单位的分散型集中停车房、停车场 以住宅院落为单位设置分散的停车场或停车位。7简述住宅区居民交通方式选择的规律(10)6套C首页 较短的距离(500-1000m),大部分居民首选步行-方便、体力能承受、无费用。较长的距离(1-7km),机动车为交通工具1-7km,有自行车会选择自行车出行 老年人、儿童及无自行车的会选择机动车。8居住区道路如何分级?各级道路的宽度有何规定?(10) 居住区的道路分为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小路四级。住宅区的 道路分级主要针对车行道路。住宅区道路的宽度是按照其等级来确定的。 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 居住区不小于15米。车行道一般需要9米,如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 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车行道宽度一般为5一8米。在道路红线宽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道,其宽度在1.5 2米左右。 居住组团级通路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它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 落的作用,有时也伸入住宅院落中,居住组团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在8 10米之间,车 行道要求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专门的人行道。 宅间小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 5米,连接高层住宅时其宽度不宜小于3. 5米。3. 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宽度是多少? 居住区级:路面10-14米;红线20-30米。 小区级:路面6-9米;红线10-14米。 组团级:路面3-5米;红线8米。宅间:路面不小于2.5米。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住宅区的用地界线一般情况下按以下三种情况予以确定: 1.天然障碍的边界,指河流、水面、陡坎等的边界线; 2.人工设施的边界,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 3.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对天然障碍和除道路外的人工设施一般均算至边界,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一段指那些无特殊标识物的界线,如征地线、规划界线等。 对周围或区内现有的道路用地究竟是按哪种情况来划归要根据道路与该住宅区的关C首页 系来确定,可参照居住区的分级标准来进行。确定居住区的用地界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