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的路径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4083452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的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的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的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讨论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的途径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是由于在施行过程中存在着形式过于统一、定位尚不明晰的问题以及制度本身设计的缺陷,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有限。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结合学校定位、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等要素,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本科生导师类型及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进步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性。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伴随着学分制的普及,本科生导师制也逐渐被引入我国高校,有力地促进了学分制的顺利施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进步。但是,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在外乡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高校在施行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导致导师制的类型和指导形式过于统一,导师职责定位不清。由于制度缺乏严肃性和约束性,导师制在执行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法获得理论上和主观上所期望的效果,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本身设计和施行中的缺陷更使本科生导师制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才能进步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性。一、制度的顶层设计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定位和类型选择1.基于一种根本教学制度的本科生导师制定位从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来看,无论是前期的补学分制缺乏之需还是如今的用于学生管理和开展,本科生导师制都是被定位在“教学管理或“学生管理上,并没有上升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制度,更没有成为一种根本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相对于传统的培养形式来说是处于附属地位的,是在不改变以班级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试图进步现有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措施,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根本定位上也多是强调“辅助性,其功用被淡化,在大学整个教学制度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师生对它缺乏足够的理念认同和地位认同。按照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观点,导师制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想要导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即定位的本质是要使导师制在社会公众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导师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位置。这种定位可以看做对导师制现状的一种创造性改变,也有可能只是一定意义上的修补,但实际上已经对导师制的定位作了改变:有时只是修饰而已,却能在学校和社会公众的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这本身就是成功的导师制定位。因此,很有必要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根本教学制度确定下来,使它真正成为一种人才培养的创新形式。只有当教师把导师的个别指导作为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开展,人们才能从理念上认同本科生导师制。2.“分阶段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选择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从导师的职责划分,有全职型导师制和详细任务型导师制,如导学型导师制、思政型导师制、管理辅助型导师制;从学习时段划分,有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从指导学生范围划分,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不同的导师制类型所要求的条件也是不同的,选择导师制类型的原那么是:既要符合学校定位,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师资情况。假设不考虑这些因素,选择不适宜学校实际的导师制类型,就可能达不到导师制的预期成效。如今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推行的“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笔者认为是一种“高本钱、低收益的制度。一是“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需要充足的导师资源作后盾,否那么为大学一到四年级的每一名学生装备导师就只能是以增加指导学生数为代价,教师指导学生过多势必会影响指导效果。二是“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对导师的要求更高,导师的工作量更大,指导任务也更繁重,从大一的入学指导到大四的就业指导无不涵盖在内,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很年轻,教学经历丰富、学术程度较高的教师相对缺乏,专职教师的职称整体较低,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还有科研压力,对学生进展全程指导势必力不从心。笔者认为,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分阶段双导师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要求和学校师资力量的情况,由高校和社会结合指导学生。详细做法是:大一、大二时为学生装备校内导师,大三、大四时可根据专业性质有选择地为学生装备校外导师。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来看,“分阶段双导师制可以有效缓解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师资相比照拟紧张,全程导师制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分阶段双导师制由于实行分段指导,对校内教师的需求量相对少一些,比较适宜那些导师资源比较缺乏的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装备校内导师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对整个大学生活来说,一、二年级的过渡和适应极其重要。一年级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过渡时期,大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要开始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会选课、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这些都迫切需要导师的指导。进入大学二年级,专业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后,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帮助,更愿意通过同学、朋友、专业教师等解决问题。而低年级学生获取帮助的渠道和信息那么要少得多,因此有必要为他们装备校内导师。第三,相对于高年级导师制来说,低年级导师制对导师的职称和详细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工作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经历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的和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才能都可以胜任,在职称上可以不作硬性要求。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来看,“双导师制充分表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是严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方产业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宽口径、厚基储强理论、能创新的专业培养目的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根底,又具备较强的动手才能和创新才能。但现实中由于受制于办学条件、师资程度等条件,加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适应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培养。而采用“双导师制那么可以及时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培养内容和方式,与社会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把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抑制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缺乏。二、本科生导师制导什么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导师制导师的职责定位对我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限制了“全职型导师制的施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确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职责,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分和侧重,那种“大而全的“全职型导师职责定位必须改变。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和农村,学习根底不扎实,高考成绩大多处于中下程度,自学才能相对较差,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的问题,对理想和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调整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发奋向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应用创新才能,往往比指导学生完成一项详细的科研任务更重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构造和整体程度,导师的指导职责也不能太多,而应遵循“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的原那么。笔者认为,应以“辅学+辅用为主,也就是说导师职责的核心和重点要放在对学生的学业辅导和实务应用操作上。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才能;指导学生领会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可行的学习方案;介绍学科及专业,包括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早日理解和明确学习方向,进步专业兴趣;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选课,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合理搭建知识构架。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才能;针对课堂理论学习的缺乏,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才能和适应将来工作的才能。三、从制度的详细设计和施行上进步导师制的有效性1.关于导师的选聘首先,就导师的任职资质而言,并不是每个导师都能被聘为本科生导师,只有那些责任心强,政治素质、业务程度和个人素养均有较好评价的教师才有资格;在职称方面,师资较为紧缺的院系对此可以不作硬性要求。其次,为表达师生双方的意愿,应进步选聘程序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选聘过程中注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详细操作中可通过网站或选聘会的形式将导师和学生的信息公布,由学生先对导师进展“志愿填报,每个学生最多可选择两个导师,并服从“调剂,再由导师对选择自己的学生进展挑选,最终由职能部门统一调配。这样既能考虑到师生双方的意愿和要求,又有利于进步大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视。生师比较大、本科生导师装备有困难的院系,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从公共课教师中调配,或者由假设干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假设干学生,但导师组组长必须经院系推荐、学校考核后由教授担任,其他导师可由青年教师或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2.关于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一项完善的制度设计应对制度涉及的对象有约束作用,否那么这项制度的效力就无法得到有力保证。本科生导师制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根底上的,假设说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师生互动少、交流不够,那么师生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实行导师制时要对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时间、方式上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导师要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个学期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一次。在规约教师的同时,也要从纪律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要求学生遵从,使学生自觉按照学校的规定承受导师的指导。详细操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点: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络,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根据导师的意见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的学习方案和综合素质开展方案;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制定的各项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学年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展评价。3.关于导师的考核鼓励为进步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必须把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1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导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导师工作评价内容也必须全面、详细,评价指标必须涵盖导师的整个工作过程和结果。除了要对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展评价,还要对导师本人的人格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效果等进展考评。在指标细化的过程中,应尽量防止过分推崇量化要求的指标而无视指标中的定性描绘。2要注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学生外,还要考虑导师自评、同行评议等,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把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3要确保到达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目的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展考核不仅是为了统计导师的工作量,更是为了使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因此,要实在建立起与导师利益相关的奖励和约束制度。鉴于此,学校可建立向优秀本科生导师授予称号的制度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本科生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展表彰和奖励。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除了享受学校颁发的专项基金,在岗位评聘时还可以享受特别照顾,同等情况下优先被聘任;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其当年度考核不合格,当年职务晋升资格被取消,低聘或暂缓岗位聘任;对于符合条件而回绝承担导师任务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4.关于导师制的管理和监视由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是一个常态的、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对象多,工作也比较复杂,因此,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证。1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保证导师制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可成立校、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校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制施行方法,定期就导师的工作情况、考核、评优等进展研究;院系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本单位导师的选聘、培训和相关工作。2要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日常监管,着力构建三个监视机制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指导效果评查为中心的监视机制。这个机制可以采用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展,重在学生对教师指导效果的反溃二是以院系为主体,建立以指导、记录、评查为中心的监视机制。通过检查导师指导记录、日志、作业批语等文字材料,对导师的日常工作及履行职责情况进展跟踪管理。三是以学校为主体,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监视机制,坚持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展学期、学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导师本人业务档案,真正使考核与导师个人的奖惩联络起来,起到鼓励先进、奖优罚劣的作用。总之,只有结合学校特点和定位选择好适宜本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类型,根据学校的师资和人才培养目确实定导师工作职责和方案,才能使导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而使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2022.2高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定位问题探析eb/l. :/hi.baidu./idealshl/blg/ite/bfd3694476343d-1135e8a.htl.3周甲辰.论地方性大学本科生导师的根本职责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12).4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2,(10).论文网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