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实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399962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实效 思想政治课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及现实意义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二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传承传统美德,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注重文本所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道德认识水平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认识,并内化为行动。教师要挖掘学科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人才、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勤学、自强不息、求索创新的品质,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渗透美德内容,开展美德教育。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不断积聚求真向善的内心力量,坚持自我完善。 二、运用传统诗词,营造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氛围 古往今来,我们的前人为我们积聚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美文的宝库,我们为什么不用呢?每当翻阅这些情真意切的美文,笔者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当笔者把它们带到课堂深情地朗诵,开始新课或最后点题时,可以唤起学生深深的共鸣;当学生随机阅读时,更是倾情投入,整个课堂进入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迪,甚至犹如身心接受一次洗礼。故孔子说“兴于诗”。给人的是体会,而非告知,更不是说教,是学生内心的体验和重建。这点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遵循教育引导、社会引导和主体建构相结合的德育途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朗朗上口,富于美感的古代诗词,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使教育主题更为鲜明,学生易于接受,并受到感染,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渗透传统思想,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升华 孔子提出:“立于礼,感于情。”情感因素在传统哲学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哲学被称为情感型哲学。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体验、体会、体味都是情感的投入、性情的陶冶,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是一致的。 孔子把真实情感看得比抽象的伦理规则还要重要,希望把所有的道德原则都还原到真实情感的基础上,这一点与西方伦理思想相比,有极大的差异。由情来讲道德,而不是以道德来克制压抑情感,所以“立于礼”,礼本身就是本乎人情,也用以表达人情。 礼不是理,而是情的适当化。思想政治新课程中关于如何融入新集体、如何认识自我等话题,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但从实质上,整个课程无不渗透着一个情字。教师如不能牵住学生的真情实感,不能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教会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同学、师长,不能深切体会到人伦的美,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空洞的条条框框,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精心选择课程的素材,课堂始终洋溢亲切友好的氛围,洋溢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因此,“立于礼”是由“兴于诗”始,更重要的是“感于情”。 四、弘扬传统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教育强调回归生活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他们要面对的是未来的生活。所以,教育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教育所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事物实际的状态,而是事物可能的或者应该具有的状态,也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即重新建构的生活。这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我们的教育对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这样他们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样才能保有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园成为中学生向往的精神殿堂。我们必须始终抱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克服因种种局限带来的职业倦怠和心灵的枯竭。 纵观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地浸润在民族的血脉里,其人文教育领域的价值观,与我们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强调社会人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强调既通人我,又和天人。这种合一形态,是中国思想的最特殊之处,很值得我们深思。也只有朝着这一方向,才能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难题并取得成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健康完善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只有不断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