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13436248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为此,适应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德育教学方法。具体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回归生活 再现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综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使得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再现生活。故而在教学?我懂事了?时,我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游戏,调查学生在家里、在学校里做过的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让一名学生当记者,对班里的局部学生进行采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说道:请问这位同学,你在家里做过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在学校里做过哪些事情说明你懂事了?这样一来,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积极性大增,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宽松而活泼。教师引导提升,通过采访我知道了你们正在长大,越来越懂事了,比方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关心别人、变得勇敢等等。这些事例都是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理解懂事的含义,到达教育的目的。二、活动体验 感悟生活教育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开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如果主体不参与,永远学不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关注人的个体经验,把学生看成是道德的建构者和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道德规那么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例如,?神奇的手?一课中手的作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一:会做事的手。活动二:会说话的手。活动三:会认东西的手。活动四:会创造的手。这节课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为此,以活动三:会认东西的手为例,我设计了一个“摸东西的活动。请几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蒙上眼睛,摸橡皮、铅笔、书、摸水果等不同物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东西。学生一听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看着摸东西的同学,当摸东西的同学报对物品的名称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赞叹着。以他们的亲眼所见,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悟出了手还会帮我们识别东西,真神奇。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这种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的特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用手来识别东西?在生活中,当你遇到盲人时你会怎样做?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让学生感悟到盲人的难处,从而萌生出帮助盲人的念头,进而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三、明理厚德 引导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别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外表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在教学?和大家一起玩?时,我组织学生一起玩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分组到操场进行活动,老师下到各组,观察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之后回教室,请学生说一说玩得开心吗?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明白:和大家一起玩,只有协商好,守规那么,才会玩得开心,感到愉快。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了与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而真正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四、践行内化升华生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内心反省,重新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外加的,而是学生自主获得的,它在学生的心里也会是根深蒂固的。这样使课内所学沉淀为学生本身的个性品质,用以指导和标准自己的道德言行,完善自我,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得以升华。比方:在教学?班集体,我们的家?践行局部时,老师说:请班长到讲台把这课大树领回去,以后每当我们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就把他写在这课大树的树叶卡片上。此时他们兴奋点被激发起来,他们对班集体的热爱,表现在从心底里愿意继续为班集体做事,并且真诚的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棒。再如在教学?平安回家?时,学生熟悉了常见的交通平安标志,了解了平安常识,并不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就能形成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不是一次两次,十日半月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坚持不懈,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做到始终如一。为此,在教学时,我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过马路,怎样才能平安过马路呢?如果红灯亮时没有车,过不过马路呢?不遵守交通规那么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先让学生说,然后播放相关录像。让孩子们获得感性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只有严格遵守交通规那么,才能确保交通平安。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比一比看谁做得好,评选“交通小卫士。通过一系列的强化活动,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遵守交通规那么也必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自觉行为。道德存在儿童的生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最好检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明白他们拥有了什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开展,在开展中生活。这样以知促行,以行深化知,到达知行统一,将活动空间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在生活中升华,也使学生的个人生活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