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汇总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3383900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 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 单元。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由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景观 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重价值。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分:斑块、廊 道和基质。 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线性景观要素。廊道:是景 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 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 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强调空间的异质性;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整体性和系统性; 综合性和宏观性;人类主导性。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 群组成的种群系统。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 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而生态系统生 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 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 分散的岛状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 化的影响。 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有在景观水平上在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 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论述题: 简述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答: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 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 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准确地理解景观的概念,必须把握景观的以下4个特征:景观是由 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 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第二章 斑块 斑块的特征:大小(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关系。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的斑块。 残存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短生斑块: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植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的斑块。1、斑块的起源及类型划分。答:斑块的起源涉及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根据起源,至少现存四种类型的斑块:环境资源 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2、根据物种对边缘的反应可将物种分为内部种和边缘种。3、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环境资源斑块)、自然干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人 类活动(引入斑块)。4、干扰斑块与残存斑块的异同点。答:相同点: 1、都是自然或人工干扰的产物。2、都受到干扰的初期以及随后的演替过程中发生 着物种、种群大小、灭绝和迁移的变化。 3、都以相似性消失于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 4、都具有高 的转化速率。不同点:干扰的影响的范围不同。干扰斑块干扰的影响范围小,残存斑块干扰的影响范 围大第三章 廊道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包括功能连接度和结构连接度。 廊道效应: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1)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效应 廊道效应是 指交通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由此决定了影响交通用地价值的类型和强度,而 且廊道效应有中心向外逐步衰减,遵循距离衰减率。从单纯经济角度出发,城市景观结构是在市中心 与交通干线形成的多边形实际梯度场向同心圆理想梯度场趋同的动态变化过程,称之为人工廊道效 应。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 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称之为自然廊道效应。 (2)廊道的宽度效应:廊道的宽度除影响生 活于廊道内部的物种的生存几率外,同时具有保护廊道内水资源及野生生物的能力,因此,宽度对廊 道生态能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1、廊道的类型? 答:按成因:干扰廊道(森林中带状砍伐)、残余廊道(采伐森林留下的林带)、资源环境廊道(河 流廊道和沿狭窄山脊的动物路径)、种植廊道(行道树)按结构和性质:线状廊道(小道、公路、树篱)、带状廊道(高速公路、宽林带)、河流廊道。 按空间位置:低位廊道(林间小道)、高位廊道(农田防护林) 按起源: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 按城市廊道的功能:绿色廊道(街道绿化带、环城防护林)、蓝色廊道(河流、海洋)、灰色廊道 (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铁路)2、廊道有以下重要的牛态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3、城市廊道据功能划分为三种: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论述题:生态廊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答:不同类型的牛态廊道在设计中都会涉及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数目、基质、宽度、连接度、构 成、关键点(区)等。(1)数目 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2)基质 生态廊道是与周围土地发生联系的,因此考虑景观中生态廊道所处的基质也极其重要。 对基质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第二,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 或是判断出从相邻地区流向生态廊道的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第三,判别有生态廊道连接的大型生态 斑块,这些斑块的位置将会影响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内部特征及长度,进而影响到迁移物种的类型。(3)宽度 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太窄的廊道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降低 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 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边缘针对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 应虽然不能被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4)连接度 连接度是指生态廊道上各点的连接程度,对于物种迁移及河流保护都十分重要。对 于野生动物来说,功能连接度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发生变化。道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 要因素,同时,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规划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连接度。(5)构成 构成是指生态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廊道功能的发挥与其构成要素有着重要关 系。构成可以分为物种、生境两个层次。生态廊道不仅应该有乡土物种组成,而且通常应该具有层次 丰富的群落结构。除此之外,廊道边界范围内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并与其相邻的生物 栖息相连。(6)关键点(区) 关键点包括廊道中过去受到人类干扰以及将来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系统 产生重大破坏的地点。当点的面积在所研究尺度上变得足够大时,就成了关键区。从某种意义上讲, 关键点(区)也是生态廊道构成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些点(区)在廊道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此外,生态廊道设计中还涉及其他一些结构特征问题,如尺度、环境梯度、干扰路线、曲度、长 度等。第四章 基质 孔隙度(也称其为孔性,基质孔隙度或景观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 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由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 度所确定的特征。景观边界: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简答题:简述基质概念及判断标准。 答: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高的景观要素。 判断景观基质的标准有三条: 相对面积:景观中某一类要素明显比其他要素占有的面积大得多时,可以据此来判断这种景观 要素就是基质。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 总面积的 50%以上。 连通性:假若景观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 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 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 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论述题:试述景观边界的特征及主要功能。答:景观边界是一个多功能的景观组分,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 异质性:景观边界具有相邻景观的部分特点,异质性高;边缘种更增加了景观边界的异质性。 动态性:景观边界具有脆弱、敏感和不稳定等一系列动态特征。 宏观性:景观可看作是一定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实体。 尺度性:景观边界对观察尺度的反应敏感,在某一尺度上观察到的景观边界,会在较小或更大 尺度上消失。景观边界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道或廊道:景观中许多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等)是沿景观边界流动的,此 时的边界相当于廊道。 过滤器或屏障:穿越景观边界的流在质、量和速度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的边界 相当于一个半透膜。 源: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态流由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 流动,起到源的作用。 汇:景观边界可以聚集生态流。 生境:景观边界有其特有的物种和环境特征,因此也成为很多物种的一种栖息地类型。 生态交错带:指从两侧生物群落来的物种受到某种胁迫。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具有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特征。生态交错带的主要特征:生态交错带是不同的生态系统间的应力带;生态交错带具有边缘效应; 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第五章 景观形成要素与构型 景观形成的自然要素:地貌因素、土壤因素、气候因素、植被因素、自然干扰。景观也是自然干扰和 人为干扰的结果,不同的自然要素作用常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 景观构型:(1)斑块廊道基质构型: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格局构型,是景观功能、格局和过程 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2)网络结点构型粒级(度):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变,主要用于空间测量,是一个与尺度密切相关的概念,粒级分 为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空间粒度是指最小可识别单位所代表的特征长度或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是 指某一事件现象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相互拼接成一个整体。景观对比度:是指相邻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网眼大小:网络线间的平均距离或网络所环绕的景观要素的平均面积。1、景观是由哪些自然因素影响形成的?答:景观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自然干扰等因素影响形成的。2、地貌因素按照地面的高度和形态可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地面的高度和形态可将地貌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大类型。3、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可划分为: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第六章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 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1、简述景观格局的类型。答:景观空间格局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和组合格局四大类型。2、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Forman 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设计了一种理想的景观格局模式。其中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用 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边缘也布置 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这些景观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可以保护水源为多 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缓冲干扰影响;粗粒与细粒相结合:粗粒区利于大型内部种的生存,细粒 区则有利于广生境物种的活动。集中的建成区和农业区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活动;风险分 散:为了分散可能的风险,如大风或病虫害,可以多布局几个大型农业斑块或自然斑块;基因变异: 小斑块可能发生的基因变异可以使某些物种在大斑块遭到破坏时幸存部分个体,为大斑块提供源,从 而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可能;边界过渡带:主要是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往往有利于布局碎 斑块,这样不至于使周围的大斑块显得支离破碎;小的自然植被斑块: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他们是对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有益补充;廊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植被廊道, 对于物种流动和地表径流具有重要意义;一种是不同用地类型的大斑块之间的边界过渡带,这里聚集 了许多细小斑块,有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如野外考察测量、遥感影像处理等):景观数 字化;选用适当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加以解释和综合。第七章 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景观异质性可分为空间异质性 和时间异质性两类。通常空间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指水平方向 二维平面的异质性,也可以分析垂直面上的异质性,即三维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系统特 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它 具有周期性。 景观破碎化: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 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生物多样 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破碎的斑块愈小,种群密度降低程度愈大、灭绝的速率愈大。景观破碎化的加 剧将通过三种途径使遗传多样性降低:小种群增加,个体数量减少,遗传漂变突出;种内近交增 大;中间隔离增大,影响中间基因流。 景观多样性:景观在结构、功能、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性。1、简述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组分相对频率的关系 。答:景观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组分在景观中相对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随着景观组分出 现的相对频率的增加,其异质性相应地提高。当该景观组分的相对频率增加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该 景观组分在景观中占主导地位的概率随着其相对频率的继续增加而加大,其分布的不确定性开始下 降,景观重新出现均质化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开始降低。如果最终景观被该景观组分全部占据,景观 又呈现为均质的系统。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答:景观异质性与遗传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群多样性将更丰富, 物种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加,随着破碎化的进一步加剧,景观异质性有可能降低,生境孤 立现象突出,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随着生境的消失而消失。 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越高,物种多样性越高。 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也随之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也 增加,当导致景观破碎化的生态过程丰富时,不会对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造成实质的影响。3、景观破碎化特点及研究意义。答:特点:破碎的斑块越小,种群密度降低程度越大,灭绝速率越大。 意义:通过对景观破碎化的分析,可以从一定角度对景观的稳定性和干扰,尤其是人类活动 的干扰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为景观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此外,对生物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 义。第八章 景观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过程:把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称为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原指溶质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动,即物质 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做无规则的运动,是物质沿浓度梯度的过程;质量流:物质沿能量梯度的过程; 运动:是指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媒介物: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风、水、飞翔动物、地面动物和 人。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之间的流。 空间扩散过程(了解) 等级扩散:物种地理学上的“更新种”往往从一个节点跳跃式地迁移到周围几个节点,并在节点周围 做局部传播,当节点等级明晰可辨时,该过程称为等级扩散。移位扩散:指物质和能量离开某一地区移到另一地区。 膨胀扩散:指物质和能量在继续占据原位置的基础上扩大其分布面积。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运动方式有巢区、散布、迁徙。巢区是指动物围绕它们的巢穴进行取食和日常 活动的地域范围。散布:是指某物种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巢区的单向运动。迁徙是动物随季节变 化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往返运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植物散布:植物在景观中依赖种子、果实或抱子等繁殖体,通过再繁殖进行散 布。大范围植物种群的散布:每一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分布区,但是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 一系列的条件变化而变化。植物在景观内的散布形式有三种:植物分布区边界的变化,植物种的灭绝、 适应或散布,植物种在新分布区传播。景观生态过程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格局与过程原理:景观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不 同的景观生态过程,于此同时景观格局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如影响景观中物质与 能量流动、信息交换、文化特征等。景观格局是包括干扰在内的一切生态过程作用于景观的产物。同 一景观格局控制着景观生态过程的速率和强度,不同的景观格局会对不同生态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观格局是各种景观生态过程中的暂时表现。1、景观要素中的无机流有哪几种?答:景观要素中的无机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2、物质、能量在景观中的运动格局。答: 1、连续运动,即某一客体在两点没有停顿的运动过程。这种运动的速度不会降到0,尽管速 度有时快,有时慢。 2、间歇运动,即一客体在两点之间运动时要停一次或几次的运动过程。连续运 动和间歇运动对同一景观的影响不同,一个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影响很小,而间歇运动的动物在 停留点时与停留点发生显著的作用。一方面,动物会按照适宜的条件选择停留点,另一方面,这个动 物在停留点附近取食,践踏地面,使土壤变肥,或在这里筑巢或被捕食者吃掉。3、植物在景观内基本散布形式。答: 1、植物分布区边界的变化:植物分布区的边界会由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动。2、植物种的灭绝、适应或散布:长期的环境变化可使植物种类趋向灭绝。3、植物种在新分布区传播:植物到达一个新的有适宜的生境的地区,如果缺少相应的限制因 素,会发生广泛传播,并可能对当地物种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形成生物入侵。第九章 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指景观通过其生态学过程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 用。景观功能一般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景观要素对生态流的影响:(1)廊道对流的影响:屏障作用:景观生态流在经过景观时常遇到一些 景观要素的屏障,这种景观要素使景观生态流运动速度减缓或停滞的作用称为屏障作用。断开作用: 断开或间断是物种沿廊道方向迁移的障碍,也可以看作是较小长度的一种屏障,它与屏障作用之间并 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长度是决定那些物种受到干扰的主要因素。林带对空气流的影响 (2)斑块对廊道流的影响:通常的斑块位于各种廊道交汇点上或附近,成为廊道的结点。结点对流 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作用,即作为廊道的交汇区和生态流的源或汇(终点)。景观阻力:能量流或物质流经过景观时受到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流速发生变化,这种影响景观生态流 运动国策怀念感的因素统称为景观阻力。生态流的强度:重力模型、景观引力场(了解)基本连接度:(1)渗透阈值:允许连通斑块出现的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称为渗透阈值,亦称为临界概率,其理论 值为 0.5928,即为 59.28%(2)狭管效应:动物穿越景观,在通过的路线上有时会出现通道变狭窄,即通过狭窄地带、这时动 物的运动速度减缓或做稍许停顿。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即称为狭管效应。 (3)半岛交错结合:枝状格局(包括交错格局、水系格局、放射格局、指状格局)是数种景观常见 的半岛交错结合形式。(150) 景观引力场:把一个特定结点或斑块所产生的景观生态流的作用范围称为景观引力场。1、什么是景观的关键点?答:1、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2、变化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 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3、各种形式流交会的地方。2、简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答:1、人的景观感知、认识和准则影响景观并受景观的影响。2、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居住景观 和自然景观。3、自然界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科学的生态功能概念。4、景观外貌反映文化准则。第十章 景观动态变化 景观变化: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 规律,也称景观动态。 景观稳定性:指景观保持原有状态及其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 景观稳定性的测定:熵值法:熵值高表明景观稳定性好,熵值低表明景观稳定性差。物种数目相同的 情况下,斑块的类型愈多,景观的异质性愈高,熵值愈低,景观愈不稳定;相反,斑块的类型愈少, 结构愈简单,熵值愈高,景观的稳定性愈强。 景观的空间模式:主要有六种,即边缘式、廊道式、单核心式、多核心式、散布式、随机式。 景观变化的转移矩阵:在一定时期内景观要素类型分别向其他各种景观要素类型转变的面积百分率称 为转移概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景观要素类型相互转变的面积百分率所组成的矩阵,称为转移矩阵。 这样就能应用转移概率和转移矩阵来研究景观的动态。1、如何衡量景观的稳定性?答:景观的稳定性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衡量,即: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景观 中的生物组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高低, 是否有助于保持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 受能力。2、简述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答: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景观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几种景 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变化;景观内产生一 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3、景观变化空间过程有哪几种?答:经管变化空间过程有五种,即穿孔、分割、破碎、收缩和磨蚀。第十一章 景观干扰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干扰的类型:按发生的范围:小规模干扰、大规模干扰按来源: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按功能: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按干扰机制: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生物干扰按传播特征:局部干扰、跨边界干扰 按作用强度:轻度、适度、严重、极度干扰。 中度干扰假说:适度的干扰可以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干扰频率假说:只有干扰发生的时间间隔比竞争排斥所需时间短时,才能维持种的丰富度。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干扰的生态影响主要反映在景观中各种自然因素的改变。如火灾、森林砍伐等干 扰,导致景观中局部地区光、水、能量、土壤养分的改变,进而导致微观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 响地表植物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到土地覆被的变化。其次,干扰的 结果还可以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循环、水分循环、养分循环,进而促进景观格局的改变。干扰与景观 异质性 低中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与景 观破碎化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二是当干扰的强度、规 模足够大时,如当火灾足够大时,将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是景观进一步破碎化;干扰与生物多样 性 适度的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物 种多样性趋于下降。干扰与景观稳定性景观对干扰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干扰的规模和强度高于这 个阈值时,景观格局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在较小干扰作用下,干扰不会对景观稳定性产生影响。 突变型、乘积效应、生态债务 (1)景观对干扰的反应一般具有时滞效应,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突变或不连续变化来 体现。(2)多种干扰或环境胁迫对景观产生的干扰往往不是累加的,而是表现出乘积效应。1、简述干扰的性质。答:自然界的干扰是复杂的,表现出如下特性:干扰具有多重性;干扰具有生态影响的相对 性;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干扰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干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协调 的现象;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2、生态入侵物种一般具有什么典型特征?答:入侵种一般具有典型且普遍的特征。植物种的主要表现如下: 1、生长发育快,成熟早。 2、 繁殖力强,营养繁殖体适应力强或果实和种子产量高。 3、种子寿命长,种子活力维持时间长,种子 一般具休眠特性,可以周期性的萌发。 4、分布区广,兼具多种生态型。 5、繁殖体具有长距离传播的 机制。 6、能产生生物毒素,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7、有的具有寄生习性。 8、种子的形态性状类似 作物,可以伴随作物传播。 9、抗逆性强,生命力旺盛。 10、光合速率高,生长快,生物量大,具竞 争优势等。动物种主要表现如下:1、入侵种引起对当地土著种的非直接过度捕食。2、携带病原体协同 入侵,导致土著种大规模死亡。3、繁殖力强,发育快,竞争力强,迅速占领大部分资源。3、人类干扰活动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全球气候变暖。2、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3、森林和其他天然植被减少。4、土地退化。5、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6、生物多样性降低。4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2干扰与景观破碎化 3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 4 干扰与景观稳定性5 常见的干扰现象有火干扰,放牧,土壤无理干扰,土壤施肥,践踏,外来物种入侵,人类干扰等 第十二章 景观尺度尺度:是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尺度可分为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尺度的表达:在生态学中,尺度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粒度:指研究对象中最小可以分辨出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元。 幅度:表示研究区域的大小(长度 或面积)或需要考虑的时间长度。 范围:通常为幅度与粒度之比,无量纲化数据,说明对研 究对象了解的复杂和细致程度。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 度上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也称尺度外推。尺度变换分析:是指小尺度上的景观格局经过尺度的筛选重新组合而形成较大尺度上景观结构的过 程。时空尺度的扩展途径(两种):一个是粒度不变的情况下空间范围的扩展或频率不变的条件下时间范围 的延伸,另一种是粒度随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的扩展而变化的途径。填空题:1、在景观牛态学研究中,尺度可分为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2、根据生态格局和过程发生的范围、频率以及环境干扰、生物反应和植被格局,尺度可以分为四个尺度等级,即小尺度、中尺度、大尺度和巨尺度。3、小尺度或微观尺度域为1500年的时间范围和1106平方米的空间范围。4、大尺度或宏观尺度域为104106年的时间范围和101。1012的空间范围。5、按照尺度推绎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尺度推绎根据所依据的时空纬度不同, 还可以分为空间尺度推绎和时间尺度推绎。简答题1、简述尺度推绎的特点。 答:尺度推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尺度推绎过程的尺度依赖性。 尺度推绎模型的非线形。 尺度推绎研究的复杂性。第十三章 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景观生态图: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结果,客观而概括地反映研究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 比例关系而形成的图。填空题:1、土地分类是将土地排列成一定类别或级别,其主导因子及分类途径有:属性分类途径、土地景观 生态分类、土地能力分类。2/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把景观分为五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 城市景观。3、城市景观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景观破碎性。4、目前最常见的景观生态图有:景观形态图和景观功能图。简答题:1、按人类影响强度所划分的生态分类及其特点。答: 1、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2、经营景观: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3、耕作景观:种植的农田及与之相伴的村庄、树篱、道路、水塘等形成的景观。4、城郊景观:城镇和乡村地区,并交错分布有住宅区、商业中心、农田、人工植被和自然 植被的地段。5、城市景观:密集的建筑群,零星分布有人工管理的公园。2、简述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答: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性原则、等级性原则。3、简述人工景观的共同特征。 答:人工景观的共同特征表现为:空间布局规则化、经济效益显著、能量效率高、功能高度特化、转化效率大、追求景观的视觉多样性。论述题:试述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一般步骤与方法。 答: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综合性、主导性、实用性、等级性。一般步骤是: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样点确定与 野外调查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方法是: 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 定与野外调查。5、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评价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 我调节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可通过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特征来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通过核算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实际土地面积 相比较,判断该地区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它通过测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 载力、生态赤字来测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如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形成生态赤字,则区域 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形成生态盈余,区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景观生态评价的程序:定评价的范围和目标料收集与评价单元确定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分级据提取与实地调查标定量与景观信息系统建立重与评价模型确定合评价制图。填空题:1、景观牛态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质量评价、景观开发利用评价、景观功能价值评价。2、牛态系统健康可以通过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特征来定义。3、牛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四个戻次:牛态系统的牛产、牛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牛态系统的环境效 益和牛态系统的娱乐价值。4、生态足迹法通过测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来测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如 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形成生态赤字,则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形成生态盈余, 区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1 、景观牛态评价的特点。答:景观生态评价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具有一定的时空尺度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2、简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要点。答: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应建立于单个物种的存在、缺失或某一状态为基础的标准上,不应仅 停留在对物种大量的调查或统计的基础上,同时应有实验室的工作配合。2、系统健康评价应该能反映人们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认识。虽然作为最佳的评 价健康度量应该是简单的,可以序列化,有可分辨的变化状态。然而生态系统健康并不是必须为一个 单一的数值,因为单一数值将多个维度压缩到了一个几何级数上、维度为 0 的程度。3、系统健康评价的标准应该与在数量值上的变化相对应,即使几十年,发生的数量改变也不 应该出现间断。健康度量应该具有统计学属性。4、考虑到要以最少的观察次数获得数据,系统健康的度量应该与观察的次数不具相关性。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答: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生态系统的娱 乐价值。第十五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 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填空:1、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有:自然优先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特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2、城市景观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人类主导性、牛态脆弱性、景观破碎性。3、城市景观牛态规划和建设总的目标是一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结构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4、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移保护。简答:1 、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2、简述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功能分区的标准及含义。答: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标准即一个生物圈保护应由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等三个功能区组 成,相互之间形成圈层结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最为重要的区域,应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珍 惜濒危物种最为集中之地,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区域。建立缓冲区用于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 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学活动和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等,可以有 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但应禁止狩猎和经营性开发活动。过渡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 起自然保护区与周围地区联系的纽带作用,用于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性。3、什么是景观生态规划?答: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4、简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答: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总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结构功能,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根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目标,要做好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环 境敏感区的保护原则:多样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原则;美学原则。5、简述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原则与基本步骤。答: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原则如下: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建设理论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 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森林公元建设规划必须与旅游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现有资 源,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森林公园应以维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题,突出野趣和保健等多 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点;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 好宏观控制。规划的基本步骤通常分为调查、分析和规划三个阶段。6、什么是生态旅游?答: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 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7、简述生态旅游基本内涵及其要素。答: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是:对象:自然区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游客行为不对或尽 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权利,应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 平;具有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应该能够提高或甚至改变游客环境观或生活方式。生态旅游的四个要素是:减少对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使当地居民受益; 满足参加者的娱乐要求。8、简述湿地的特征。答:湿地生态系统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过渡性;多样性;生产力 富集性;环境脆弱性。9、湿地景观规划的三种途径:将人工湿地引入城市景观设计;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第十六章 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简答题:1、简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侧重点。答: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流派有: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对以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为主的景观 最优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侧重研究景观生态学过程、功能及变化的研究特 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在强调土地的生态属性忽然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整的 土地分类、土地生产力评价和利用原则、方法和分类体系;前苏联的景观地球化:在景观区划与景观 地球化学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特色。2、简述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应用领域。答: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应用领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森林生 态系统经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经管生态规划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