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804479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浅析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内容摘要】信息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之一,换言之,我们进入了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然而面对来自各方利益主体的压力,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控诉,网络信息共享时代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历史脉络和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我们应秉持一种“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共享精神”的传媒理念,并站在现代传媒的立场上,为缓和共享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提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关键词】网络信息共享;传媒理念;知识产权;共享精神一、研究综述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关于网络信息共享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从网络技术角度研究的,也有学者是从社会学和营销学等角度来解读网络信息共享的。但很少有文章或专著是站在现代传媒的立场上,来阐释我们这个网络信息共享时代。(一)网络技术共享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技术网络的共享。尤其是3G网络在我国的推广以来,专家学者对此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例如:3G网络共享技术与运用策略建议(沈利泉 王彬,移动通信,2006年第6期,4043页);浅谈Web2.0与信息共享空间(钟华,高校图书情报论坛,第8卷,第3期,68页);(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关研究有关这类研究的文献讨论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知识资源的共享。包括科技文献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等。例如:科技论文网络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及协调(黄先蓉 王志刚,出版科学2009年第4期,第17卷,510页);浅析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罗中民 罗利华,科技与经济,5456页);论信息共享空间的协同内涵(倪代川 任树怀 季颖斐,图书与情报,2008年第5期,4749页);(三)网络社区资源及常规网络资源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最为广泛的莫过于这一类研究了,因为它几乎包含了除上面两类研究对象的所有网络信息共享。由于其研究内容广阔,法学、营销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参与了研究,例如: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常亚平朱东红张金隆,管理学报2009年第11期,15361554);浅探P2P流媒体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及内容监管模式(何波彭泽良,北方传媒研究,2009年第5期);有关网络信息共享领域的研究正不断升温,各个学科纷纷从本学科理论研究入手,关注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其中关于知识产权和共享之间的纷争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一个法律纠纷的问题,更是一个现代传媒的共生性问题。其实,网络信息共享时代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们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相信关于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或论文文献也将不断丰富起来,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二、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历史脉络网络信息共享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探讨其历史脉络时,应该首先关注的是网络共享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实,当互联网第一次成为现实时,网络信息共享时代就开始孕育了。(一) 互联网发展历史的简略回顾1969年,基于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协定的互联网在美国诞生;19世纪70年代,随着TCP/IP协议的应用和完善,互联网发展迅速;1979年,新闻组诞生;1981年,E-mail邮件服务开始提供;1983年,TCP/IP协议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开来;1989年,第一个支持检索功能的软件出现;广域网信息服务发明;1990年,WWW(World Wide Web)超文本协议得到世界公认,并很快风靡全球,这是互联网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之后,互联网逐渐地在世界各国产生和发展起来。我国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是在1994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二)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历史脉络1、简单的信息交流与分享,E-mail功能的使用;最初,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主要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他们通过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E-mail功能进行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这一时期,网络信息共享传播范围很窄。然而正是这种专业性的信息交流孕育了网络信息共享的雏形。2、新闻组的流行,资源共享空间开始扩大;1979年新闻组网络系统的成功开发,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交互和资源共享平台,新闻组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组合”,人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电子论坛上与他人互动交流,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但因其必须使用客户端来操作,所以使用的人群多是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或者是老网民,而且不便于即时交流。群体性共享传播初具成形。3、BBS模板的开发与利用,使得网络社区得以实现,网络信息共享日渐成熟;1983年基于个人计算机的第一版BBS系统诞生,意味着真正的互联网全民共享时代的到临。网络信息共享开始变得容易操作起来,打破了IT精英们的“特权享受”。借此发展起来的网络虚拟社区更是为网络信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传受双方产生一种依赖的“部落意识”,有了很强的归属感。4、Web2.0技术和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网络资源内容整合、共享成为可能。Web2.0技术使得“微内容”传播成为现实,网络信息共享不再受制于时空。此外,内容管理系统的成熟发展,使得我们对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管理的井井有条,专门性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起来,突出表现为科技文献的共享。我们现在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共享的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权凸显出来。上面关于网络信息共享时代历史脉络的梳理,是按照相关支撑技术的历史进程来进行讨论的。由此可见,我们从中获得的分享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为丰富的资源内容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我们也因此进入了网络信息共享时代,而且正不断深入探索。在这个共享的时代,我们可以便利地分享我们的知识成果,这种共享环境的建立,也是从一开始就促进全人类知识的进步。正如萧伯纳所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造一个世界了。三、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发展现状(一)网络信息共享发展现状的传播学解读网络信息共享的探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论题,它寓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网络行为之中,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传播主体的最大广泛性;传播主体是传播信息的发起人,与传统媒体内容共享的传播主体相比,网络信息共享的传播主体几乎涵盖了接触互联网的所有机关、团体或个人。如今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3.6亿。首先,政府是网络信息共享传播主体中最为强势的部分。为了促进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大力倡导文化资源的共享。例如: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宗旨定义为:一项民族文化创新工程,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设数字资源库 .。其次,网民个体是网络信息共享传播主体最为广泛的部分。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了,只要是接触了互联网的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分享自己或共享他人的信息资源。再次,教育部门是网络信息共享传播主体中最受重视的部分。因此关于网络信息共享研究的文献大都是针对数据库文献共享的。人类一直在努力追求加快知识传播速度的方法与技术,以缩短学术研究成果从完成到传播之间的时滞科研成果网络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平衡与协调对SSRN实证考察,王 清 陈凌云.。2、传播内容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包括排他性和共享性。这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强调的 “排他性”与文献资源共享追求的“共享性”之间的矛盾浅析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罗中民 罗利华.。排他性主要是指具有原创性的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版权,这对他人来说是有排他性质的;而共享性是指在网络传播的平台上,遵循一定的协议(比如非商业用途),传播内容作为公共资源得以共享。科技论文网络共享与版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科技论文网络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及协调, 黄先蓉 王志刚.,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因此,网络信息共享传播内容的双重属性也是对立统一的。3、传播过程控制的技术化和法制化相结合。由于传播内容的双重属性,为了尊重00知识产权,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往往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保护。常用的方法有: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职能代理技术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浅析科技文献资源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罗中民 罗利华.。技术手段本身具有很大缺陷,比如难以控制使用者后期的操作,运用法制化手段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 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中的合理使用,来解决部分信息采集和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李静静.。技术手段控制和法律惩戒相结合是现今维护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的手段。(二)网络信息共享的利益纷争从前面我们讨论过的网络信息共享内容的双重属性,我们可以看出,有关知识产权和信息共享的争端是网络信息共享的利益纷争的焦点。以视频网站为例,2009年9月,在激动网、优朋普乐及搜狐三家公司15日结盟,并向优酷等提出亿元索赔之后,优酷网17日宣布正式起诉搜狐,围绕网络视频版权的纷争继续升温 。此外,学术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知识产权和信息共享的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它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我们在看待网络信息共享的利益纷争时,始终应秉持辩证的观点,这有利于启发我们思考网络信息共享时代所应秉持的传媒理念。四、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一)知识产权与网络信息共享的关系矛盾1、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法律基础,周叶中,武汉大学出版社.。它天生具有可复制性,这与信息资源的可复制性发生重合。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共享,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互联网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梁清华.。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保护目前只是前期数据库的保护,很难控制其二次传播。再者,共享受益者在二次传播时如果缺少“法律风险”或者媒介素养,很容易产生抄袭抑或公共性资源商业化的现象。因此,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知识产权纠纷在所难免。2、网络信息共享网络信息共享,是指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经过至少一人使用的传播形态。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共享并不等于免费。在一定情况下,收取少量费用的信息传播,也是一种共享。人类知识的进步是在共享中得以不断提升的,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共享信息资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互联网早期,计算机专业人员之间利用E-mail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之后新闻组的诞生将共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直到BBS系统的开发成功,虚拟社区为网民创造了一个共享信息的部落。Web2.0技术和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更是让网络信息共享达到空前的规模。3、两者之间呈现的关系矛盾知识产权与网络信息共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处于不断矛盾运动中,网络信息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力量,促进知识传播,这样才能彰显出知识产权的价值。而知识产权的良好维护,又会促进网络信息共享。当网络信息共享超出了法律界限或者信息共享协议,就会引起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而知识产权遭到破坏,同样会阻碍网络信息共享的传播。网络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利益主体的一些差别,但根本目的都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二)网络信息共享时代传媒理念的建立前面通过对网络信息共享和知识产权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我们在网络信息共享时代应该秉持的传媒理念: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共享精神。这看似平淡、甚至不言自明的结论,却常被我们在实践中所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最近谷歌侵犯中国作家著作权的案例便是一例。究其根源无非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名利的引诱;二是无知的表现。然而这两方面的弊病又是难以完全克服的,我们只能通过探寻一种有效的方案,来对冲突的根源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五、缓和知识产权与网络信息共享利益冲突的可行性方案(一)可行性方案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尽管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共享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正如相互依存的正反两方面的矛盾一样,是不可调和的,但是由于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缓和矛盾的方案是可能的。前面我们已经列举了些解决两者间利益冲突的现行解决方法,是通过简单的法律惩戒和技术控制来实现的,然而效果并不是良好。但是,起点中文网的商业收费模式,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它通过“微利”(对VIP收取少量费用)和挖掘用户需求,来调动原创者和读者的参与积极性。这种经济上的限制性收费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思考。笔者尝试站在现代传媒的立场,以“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共享精神”的传媒理念为核心,提出一种缓和两者利益冲突的可行性方案。使得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网络信息共享环境。同时,这也是符合知识产权领域的平衡原则网络传播伦理.李伦.P90.的。(二)可行性方案的实施通过对前面的分析与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要寻求一种缓和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共享之间的矛盾,必须集合所有参与网络信息共享传播过程人员或组织的力量。而其中的主体是共享信息、第三方传播平台和共享者。用图形可简单表示如下:网络传播法律 网络传播伦理(第三方)传播平台共享者共享信息针对网络信息共享传播过程的三个主体,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将整个网络信息共享传播纳入到网络传播法律与网络传播伦理的交集中。在此前提下,我们应该做到:1、对共享信息进行把关。利用技术手段,严格审核;2、实行第三方传播平台负责制,首先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也可以尝试推行微利营销(返回给版权者),发展和完善激励机制,保证共享者新的共享端口便利畅通,支付端口的引入,甚至是广告的吸纳等。3、网络传播法规的建立健全,加大版权侵犯的犯罪成本;4、倡导全民媒介教育,提高传受双方的媒介素养和网络传播伦理,重要的是应从娃娃抓起。这样一种方案的提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为它是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它彰显了“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共享精神”的现代传媒理念,也有利于缓和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共享之间的利益冲突。六、结语通过仔细研究,站在现代传媒的立场,笔者论证了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即“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共享精神”。这种传媒理念在网络传播时代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播过程的参与者,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关乎整个人类知识传播的进步。此外,文章在最后提出的一种可行性实施方案,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实际才能发挥效应。其精神支撑也正是本文所阐述的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因能力和时间有限,没能进行深入的探讨,比如,这种传媒理念是否阐述全面,所谓的可行性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只能从表面上概要地浅析我们身处的这个网络信息共享时代的传媒理念。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传媒现象。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