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9286241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制度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设备管理制度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设备管理制度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制度文件名:设备管理制度编制人:张映永文件编号:EWP017/A审核人:尹胜批准人:于少波生效日期:2010年1月1日总页数:8页1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单位构成固定资产的设备的全过程管理。2 总则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为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了方便管理,将公司设备分为重点设备、特种设备、普通设备和测量设备四类。公司重点设备为维修难度大、技术管理要求高的大型联动生产线,重点设备具体目录根据管理需要更新和修订;特种设备是指公司设备中列入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目录的设备,包括电梯、起重设备、压力容器、锅炉等;其余皆为普通设备。3 设备管理体系构架在公司主管领导领导下,公司设备管理实行公司(一级)和分公司(二级)分级管理。幷设立设备技术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图见附件。3.1 公司级设备管理设备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设备的统筹管理;负责公司设备改进方案的制定;负责重大技改方案的论证和设备大修方案的审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问题;负责公司设备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参与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负责设备管理系统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设备管理分为基础管理和运行管理。 设备的运行管理由生产保障部归口管理;测量设备由品质部归口管理并对其进行检定和维护;财务部对设备固定资产进行财务与价值管理。生产保障部设公司层面的设备管理组和专业设备维修组。设备管理组在设备管理主管的领导下设重点设备管理员、普通设备管理员(兼公司设备管理员)、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相应的设备管理工作。专业设备维修组在设备维修主管组织下,负责公司重点设备的计划检修以及协助公司设备较大故障抢修工作,幷承接各单位提出的临时维修任务。3.2 单位级设备管理各设备使用单位在分管设备工作的领导主持下,开展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使用单位设一名设备管理员负责本单位设备管理工作;设机械、电气技术员,负责设备管理中的技术工作;设维修组,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修理和计划检修工作。各职能部门设一名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生产班组参与设备的日常保养,严格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认真巡检,确保设备清洁、润滑、整齐、安全。4 基础管理4.1 前期管理4.1.1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与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投资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竣工验收等。要严格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设备后期管理打下基础。4.1.2 对新建项目 (包括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扩大再生产等技术改造)涉及的设备投资前期管理,由使用单位或公司指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4.1.3 对在用生产设备系统完善需进行的设备投资和改造,方案的制定和论证由使用单位具体负责,项目按程序审批后,由使用单位或公司指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4.1.4 对零星设备购置,按程序审批后,由采购部门采购,使用部门领用。4.1.5 设备更新改造时,应综合分析,采用技术更先进的设备。特种设备必须选用由具备制造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4.1.6 对在用生产设备系统完善和零星设备投资,安装调试完工后,由生产保障部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对其它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完工验收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生产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进行。4.1.7 本公司设计自制设备由主管设计负责人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按程序审批后实施。凡自制设备应有完整的图纸资料交付档案室存档,公司自行设计的由设计者负责整理归档,外购图纸由负责设备制造的单位或外委单位负责整理归档。4.2 固定资产管理 按照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东材集发【2006】39号)执行。4.3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4.3.1 技术发展部设立专门的设备档案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规定。4.3.2 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按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收集归档。4.4 设备管理报表4.4.1 各生产单位必须在每月28日前将要求的各类设备月度报表和月度工作计划报送公司设备管理员,各项报表应真实准确。4.4.2 设备月度报表主要包括:“设备完好率月报表”、“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统计月报表”、“设备一、二级保养记录表”、“设备管理月度综合计划”(内容包括上月设备管理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和下月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安排)。5 设备的运行管理5.1 设备的使用5.1.1 设备交付使用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巡点检规范。并对操作工人和维修工进行培训。5.1.2 各生产单位应制定单位级设备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设备交接班制度。5.1.3 设备操作证的管理5.1.3.1 主要生产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单人操作的设备在未取得设备操作证前不得单独操作;集体操作的设备及生产线实行班长负责的主操作制,只有取得操作证的工人才能充当相应设备的主操作。5.1.3.2 生产工人在独立操作设备前必须参加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取得相应操作证。培训考试由各单位组织,考试合格人员名单、成绩由各单位统一报设备管理部门填发操作证。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操作证由政府有关部门培训办理。各生产单位每1-2年应对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进行一次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的知识培训。5.1.3.3 操作证是工人使用设备的凭证,工人除使用操作证操作规定的设备外,不得操作其它设备。5.1.3.4 已取得操作证的操作者如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重新考核,不合格者收回操作证。5.1.3.5 操作证应随班携带,妥善保管,不得涂改和转借,遗失应及时报生产保障部按规定补办。5.1.4 凡多班制生产,交接班人员应对照交接班记录认真检查设备,并填写交接班记录。5.1.5 生产时设备出现异常,操作者应立即停车检查或通知维修工处理,必要时可书面委托修理,并将故障情况填写在交接班记录上。5.2 设备的维修 设备的维修分为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检修及故障修理。5.2.1 设备维修职责范围5.2.1.1 重点设备5.2.1.1.1 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性故障检修由生产公司负责。5.2.1.1.2 计划检修集中由生产保障部负责,使用单位配合;使用单位负责材料、备件准备和技术方案的制定。5.2.1.1.3 大故障抢修,以使用单位为主,生产保障部维修力量配合。5.2.1.2 特种设备5.2.1.2.1 电梯由生产保障部按照国家规定外委实施。5.2.1.2.2 除电梯外的其他特种设备。5.2.1.2.2.1 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具体内容见附件)由使用单位负责。5.2.1.2.2.2 计划检修、故障维修、定期检验等由生产保障部按照国家规定外委实施。5.2.1.3 普通设备普通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维修、计划检修等均由使用单位负责。5.2.2 设备的维护保养5.2.2.1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者进行。开机前或交、接班时进行,使设备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5.2.2.2 设备的一级保养以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配合完成。5.2.2.3 设备的巡、点检5.2.2.3.1 设备主操作人员每班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并做好记录。5.2.2.3.2 单位维修人员严格按照本单位设备巡点检制度及规范、每周对设备定期点检23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5.2.2.3.3 单位机、电技术员每周各对设备巡点检1次,并做好记录。5.2.2.3.4 单位设备主管领导每月至少组织1次有设备管理员、机电技术员和维修人员参加的联合检查,并做好记录。5.2.2.4 使用单位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的检查及考核,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机构对单位的保养情况不定期抽查。5.2.3 设备的计划检修5.2.3.1 设备的计划检修包括二级保养、项修、大修及临时性计划检修。5.2.3.2 设备计划检修要求和检修计划由使用单位提出,单位设备主管审批后、报生产保障部并经设备技术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执行。5.2.3.3 普通设备的计划检修由使用单位负责实施。5.2.3.4 重点设备的计划检修按年度编制计划,计划拟实施当月由公司主管生产领导与主管设备领导会审后,纳入公司生产经营计划下达,由生产保障部负责实施,使用单位配合完成。5.2.3.5 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各单位设备的计划检修执行情况的督查和考核。5.2.4 设备的故障管理及故障维修5.2.4.1 设备故障: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系统、机器或构成系统、机器的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的功能,称为设备故障。5.2.4.2 设备发生故障造成4小时以上停产的,或者实际修理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要在8小时内报告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建立设备故障台帐,认真做好故障记录和统计。5.2.4.3 普通设备的故障修理由使用单位负责,并做好记录。5.2.4.4 重点设备的一般性故障修理由使用单位负责;较大的故障抢修以使用单位为主,生产保障部配合完成。5.3 设备的润滑5.3.1 由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设备润滑工作制度,编制润滑图表和具体润滑计划,严格执行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的润滑“五定” 制度,并做好润滑记录。5.3.2 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各单位设备的润滑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5. 4 设备备件管理5.4.1 备件资料:由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重点设备的关键备件和自制重要备件图纸(电子版)报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部门备案,设备使用单位要高度重视备件资料的收集 整理。5.4.2 备件计划与储备5.4.2.1 建立主要设备和重点设备的备品备件台帐,编制“月度设备备品备件库存表”。5.4.2.2 根据备件历史消耗量和设备现状,确定合理的备品备件库存限额。结合库存量,依据该计划每周一次向采购物料部提交“备品备件申购计划”。5.4.2.3 备件库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备件入库后应及时上帐,做到帐物相符。 备件应分类存放,并采取必要的防锈、防潮湿、防变形措施,保管中做到不锈蚀、不变形、不丢失、不损坏、不霉变。 5.4.2.4 因设备报废、调拔、改造后所遗留的备件,除可调剂使用外,应在年底清理出来并办理报废手续后,报生产保障部集中处理。5.5 设备事故管理5.5.1 设备事故: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或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称为设备事故。5.5.1.1 一般事故: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事故。5.5.1.1.1 实际修理时间8小时以上者。5.5.1.1.2 全公司或一个专业厂电力或动能供应间断30分钟以下者(属外部原因者,不算本公司事故,以下同)。5.5.1.1.3 修复费用般设备达到300010000元,关键设备达5000一30000元(不包括停工损失,下同)。5.5.1.2 重大事故: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事故5.5.1.2.1 实际修理时间5天以上者。 5.5.1.2.2 全公司或一个专业厂电力或动能供应间断30分钟以上者。5.5.1.2.3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到一万元以上,关键设备达三万元以上者。5.5.1.3 特大事故: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5.5.1.3.1 全公司停产2天及以上或某一专业厂停产7天及以上。5.5.1.3.2 修理费用达50万元以上者。 5.5.1.4 交通运输设备事故划分与上同。修复费用或设备报废损失按保险公司认可的费用计算。 5.5.2 事故性质 5.5.2.1 凡因人为因素如操作错误,维护保养缺乏责任心等造成的事故为责任事故。5.5.2.2 故意破坏设备造成的事故为破坏事故。5.5.2.3 设备制造、修理、安装等质量不高造成事故,为质量事故,要注意区分质量事故中的责任事故,质量事故按质量损失确定事故类别。 5.5.2.4 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为自然事故。 5.5.3 事故的处理 5.5.3.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好现场,不得以抢修为名,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在1小时内报告生产保障部。在有设备管理人员参加的情况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查看并做好现场记录后,可组织人员分析原因,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产。事故由生产保障部提出处理意见,公司主管领导批准执行,特大事故的处理由总经理批准执行。5.5.3.2 事故处理完成3天内,事故单位向生产保障部报送完整的事故报告。事故报告要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方案(修复方案、维修记录和修复费用、工时等)、预防措施等。5.5.3.3 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无预防措施不放过),尤其要加强一般事故管理,防患于未然。所有事故都应查清原因和采取预防措施,并按情节和责任大小给予责任者以经济处罚直至行政处分。触犯法律要依法办事。要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处理结果要向本单位职工宣布。 5.5.3.4 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 5.5.3.5 一般责任事故按设备管理相关考核制度处罚,重大以上责任事故的损失按公司经济责任制赔偿办法赔偿。5.6 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 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维护者、操作者的经验,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积累有效的数据和经验,对设备的维护进行科学的指导,达到事半功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5.6.1 各使用单位要对主要生产设备建立运行档案,重点设备的运行档案报生产部备案。5.6.2 设备的运行档案包括以下内容。5.6.2.1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制造厂家、型号、功率、速度、压力、温度等。5.6.2.2 运行参数,如使用时间、产量、能耗、标准操作人数、运行周期、关键部位精度要求等。5.6.2.3 设备原始技术资料。5.6.2.4 设备改造技术资料。5.6.2.5 设备重要备件清单。5.6.2.6 设备润滑表、设备重点部位检查表。5.6.2.7 设备故障维修记录。5.6.2.8 设备重大事故记录、设备安全事故记录。5.6.3 设备管理员每半年要对设备运行档案进行整理,以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准确。6 设备技术管理6.1 设备日常“巡点检”技术管理完善设备“巡点检”制度,对主要生产设备实行操作工人、维修工人和技术员的点检制度,逐步采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监测。建立设备“巡点检”技术规范,总结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对输配电设备和特种设备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定期检验和预防性试验。6.2 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管理对重点设备建立完整的、针对具体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规范,持续总结改进,形成重点设备完整的维保技术资源,幷逐步推广到公司各主要生产设备。6.3 对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设备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尽量消除故障发生原因。改造、维修方案和经验总结纳入该设备的维保技术规范中。6.4 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资料由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员整理,每年修订一次,交生产保障部设备管理相应设备管理人员备案。7 考核及其他7.1 由公司设置各单位主要生产设备管理指标,对各单位设备管理状况进行考核,并在各部门长绩效责任状中单列。7.2 生产保障部要优化设备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大对使用单位设备管理状况的考核力度。 7.3 由各单位设备主管(或设备管理员)制定对本单位设备技术员、维修人员的具体考核办法。7.4 实行设备管理例会制。每月初举行公司设备管理例会,各单位设备主管、设备管理员及公司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参加。例会报告、总结上月设备管理的情况,通报问题,明确月度管理计划,集中讨论设备管理相关问题,持续优化改进设备管理体系。8 附加说明 本文件经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审查,总经理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原设备管理制度(Q/DG 11-01-2006)自行废止。本文件由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保障部负责起草并归口。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