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二【23课时】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109012262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二【23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二【23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二【23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基因详解目 录第1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案第1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第1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1第1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1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2第2章 第1节?受精作用?教案第2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第2章 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第3章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第3章 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第3章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第4章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第4章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第5章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第5章 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1第5章 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2第5章 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案第6章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第6章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第7章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第7章 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1第7章 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2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别离现象的解释,“对别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别离定律四局部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到达说明别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能力方面: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对别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花的结构2名词: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去雄1、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 2相对性状: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即。思考:如何这一概念?3举例:课本P3图1-3例题课后根底题1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 实验过程阅读教材了解孟德尔简要生平,知道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理解什么叫做相对性状。了解孟德尔选用了哪几对相对性状做杂交试验。观察图11和12,知道什么叫做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以及自花传粉的植物如何完成异花传粉阅读教材第4页,思考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理解什么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别离。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 实验结果见课本P4:表1-1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_()_2、自花传粉:_ 异花传粉:_ 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完成异花传粉的重要步骤是: _、_、_特别提出:符号:PF1F2名词:A杂交: B自交: C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的亲本杂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而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性状。D性状别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和性状的现象。3、1根据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所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别离,那么亲本所具有的性状为 。3、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观察分析图15,阅读教材,理解孟德尔对别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的要点。1、概念:显性基因:_ 隐性基因:_ 纯合子:_ 杂合子:_2、要点:生物的性状是由_决定的。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_存在的。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和矮茎(dd),那么F1 遗传因子为_,由于D对d具有_,F1表现为 _。生殖细胞中的遗传因子_存在。F1最终产生含_和_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为 _ 。通过测交实验验证这个假说F1中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时机均等,随机受精产生F2;F2中有三种基因型:_,数量比接近 ,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_。通过实验性状别离比的模拟验证这个假说。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1PDD高茎dd矮茎配子D dF1Dd高茎配子DdDDD高Dd高dDd高Dd矮 F2:DD:Dd: dd 高茎: 矮茎2名词:遗传因子纯合子:指遗传因子组成的,如或。杂合子:指遗传因子组成的,如。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别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别离4、阅读教材,理解“假说演绎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a豌豆 ,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概念: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去雄b豌豆 明显。性 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 _的_ _性状的_ _表现类型。如:_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高茎 矮茎 P 高茎 矮茎 F1 F1 自交 自交高茎 矮茎 高茎 矮茎F( )( ) F ( ) :( )3、对别离现象的解释a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存在,有 三种情况。其中,纯合子是: 杂合子是: c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根据假设,你能解释F中出现性状别离了吗?一起来正确书写遗传图解:1纯合亲本的杂交 2F1的自交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到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由 “对别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别离定律两局部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到达说明别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能力方面: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对别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四、学情分析:这局部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教高,学生在学习“对别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别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适宜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水稻F1花粉,组织“水稻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小组观察水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3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性状别离比模拟实验的材料用具:两个质地、颜色和大小相同的布袋;黑白两色材质和大小均相同的围棋籽各20颗;数据统计记录表格。总共12份。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理解什么叫做测交,理解测交如何验证孟德尔的假说。学会绘制测交的遗传图解。1、什么叫做“假说演绎法_2、绘制测交的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P:配子:测交后代:测交结果:测交的实质:_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并说出别离定律的内容有哪些?对于一对相对性状而言,有多少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交配组合?请写出这些交配组合及他们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别离定律:_例题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A、杂交B、回交C、测交D、自交二、别离定律思考:什么别离? 何时别离? 为何别离?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P: F1:F2: 数量比:2、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的联系:_思考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观察分析图18,并阅读教材,然后思考右面的问题。1、解释:1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_ 。(2)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_,表现型为_ 3F1产生配子时,每对基因_ , 不同对基因_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四种:_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2、绘制自由组合规律图解:3、总结:F1配子种类:配子结合方式:基因组合形式:性状表现种类:性状的数量比:F1能产生哪几种配子?数量比是多少?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是多少种?F2中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性状表现及比例如何?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教材,思考如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结果: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_例题根据基因别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别离,且别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别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1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 。2杂种F1产生的两种配子必须是 。3F1自交时,雌雄配子彼此结合必须是 。4F1自交产生的所有后代者处在 。5可供实验分析的群体要有 。三、基因别离定律的应用1、在实践上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第一步,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第三步,有目的的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基因别离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可直接在F2中选育;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的,那么必须从F2代起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别离为止。计算公式:不每代淘汰隐性类型个体的话,后代中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为112n,杂合子为12n。n为自交代数假设每代淘汰隐性类型个体的话,那么后代中纯合子只包括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 112n12n,可根据具体数据再推算纯合子或杂合子占后代总数的比例。思考:如何用坐标曲线表示?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2、方法与规律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一般推断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 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方法二,隐性纯和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方法三:别离比法。2概率计算乘法原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积。如:不同配子的概率求后代某种基因型的概率;双亲基因型求后代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等。加法原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斥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和。如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求后代某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或表现型同时出现的概率等。3一个杂合体在逐代自交中,杂合体在某代群体中所占比例的计算。公式为:杂合体的比例为1/2nn代表自交代数。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例题下面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发病情况的图解,问:1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2如果1和2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32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它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别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别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别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别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1、实验:性状别离比的模拟甲桶代表 ,乙桶代表 ,彩球代表 ,注意:1 整个实验操作强调随机性,2 重复做50-100次。2、对别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假说演绎法见课本P7提出 ; 提出 ; 进行 ; 得出 。2测交: 含义:指让F1与 杂交。 分析: 过程 遗传图解表示结论: 3、别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_ ,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别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技能训练:设计实验程序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到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根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根底,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表达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局部,?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开展过程、原因和结果。4.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但推测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是什么?分子生物学根底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开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根底;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开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开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根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再有,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根底。五、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六、课前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言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别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别离定律?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答复,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2)F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拟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说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答复,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教师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l的基因型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要别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r组合。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别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三角规律来:a.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 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 三 教学目标稳固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分析: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精子的基因组成相同,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答案:A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 A.916和l2 B.116和316 C.18和l4 D.14和38分析:F2代里能稳定遗传意味是纯合体,共有4种,在16种组合里占14;重组型意味着是变异类型(与亲代不同的),共有6种,在16种组合里占38。答案:D四 布置作业lP12复习题,第一题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株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F2代出现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A.116 B.216 C.316 D.416答案:B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A.l2 B.14 C.16 D.18答案:D4将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蕊,所得到的籽粒,其胚的基因型最多有 A.3种 B.4种 C.6种 D.9种答案:B九、板书设计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二、 对自由组合的解释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根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根底,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表达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局部,?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开展过程、原因和结果。4.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但推测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是什么?分子生物学根底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开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根底;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开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开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根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再有,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根底。五、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六、课前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言 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它们有性状别离的现象,接下来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时候,观察到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假设,他是怎么假设的?假设这两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别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出现了四种性状,其中有两种是亲本所没有的 对于以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学生答复:用测交法。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学生答复:是用F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F1的基因型。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别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那么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那么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孟德尔用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设疑:用F1(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果怎样呢?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拟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归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介绍: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分布。豌豆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与y)位于第l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与r)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使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别离或组合。设疑: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为什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学生答复:不能,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设疑:基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基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拟工程 规律别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联系别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根底 (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讲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方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就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教师出示投影: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学生活动:积极推演,由一学生到黑板上推演。发现F2代会出现无芒抗病水稻,但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学生答复:只有能稳定遗传的aaRR才行。再问:怎样就得到纯种的aaRR呢?学生答复:需要对无芒抗病类型进行自交和选育,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的类型。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投影显示:*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基因型为dd),问: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争先恐后推演(片刻)由一学生答出:父为PpDd,母亲为ppDd,而后全体学生都推出相应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提问:这对夫妇假设再生一个孩子,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出现的可能性多大?学生活动:推演、得出结论:只患多指,只患先天聋哑;既患多指又患先天聋哑;表现型完全正常。可能性分别为:3/8;1/8;1/8;3/8。从上述例子师生共同归纳出:用自由组合定律能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通过前面两个定律的学习,可知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正确地选用了试验材料。2.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遗传题的另一种方法-分枝法。具体步骤:1.对各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2.子代基因型的数量比应该是各对基因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子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也应该是各种表现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分枝法应用的理论依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基因别离定律的根底之上的,研究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两者并不矛盾。教师投影,显示题目:*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是显性。推算亲本DdCc与DdCc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是多少?教师讲解方法:1.先推出每对性状后代的比例:DdDd1DD2Ddldd;CcCc1CC2Cc1cc2.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是各对性状的比值相乘。答案:子代基因型和它们的数量比是:1DDCC2DDCc1DDcc2DdCC4DdCc2Ddcc1ddCC;2ddCc1ddcc。子代表现型和它们的数量比: 9高茎红花:3高茎白花:3矮茎红花:l矮茎白花。三 教学目标稳固1、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让紫茎缺刻叶亲本与绿茎缺刻叶亲本杂交,后代植株数是:紫缺321,紫马101,绿缺310,绿马107。如果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问两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2、以下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四 布置作业1P12复习题第2题。2某个生物体细胞内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所有配子的 A.12 B.14 C.18 D.116答案:C3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 , 。(2)他们假设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 。(3)他们新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 。(4)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他们新生的子女可能的表现型分别是 、 。假设生一个秃头褐眼的儿子的几率是 。假设连续生三个都是非秃头蓝眼的女儿的几率是 。答案:(1)SsBb Ssbb (2)SsBb或ssBb (3)14 14 (4)褐秃(儿)、蓝秃(儿) 褐非秃(女)、蓝非秃(女) 14 164九、板书设计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四、自由组合定律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分枝法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优良品种,也可以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它的理论根底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根底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达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二、教学目标 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拟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根底,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毕竟有着根底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答复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根底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六、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验用品。七、课时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