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0832015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商学院袁乐平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核心问题:资源配置 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 X, Y两种产品。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图1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 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 , 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 ,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2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 , Y 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 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 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 结构可以不变。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斯密,1776凯恩斯,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理论框架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用 Y表示国民收入,用 a、b、c n表示决 定国民收入的各种因素。则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可表示 为:Y=f(a、b、c n)其中,Y为函数的因变量,a、b、c n为函数的自变量。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在构造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时,经济学家遇到的矛盾:1 .模型的仿真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要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即能比较好地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拟合现实的经济运行。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又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为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这正是构造宏观经济模型的根本目的所在。但是,模型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是因为,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可以说有无数多个,宏观经济模型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作为模型的变量进行研究。假若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的描述都是准确的,那么,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的仿真性也就越高。因此,模型的仿真性要求模型中的变量要尽可能多。但是,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就越复杂,可以说,模型的复杂程度伴随着模型中变量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加。而模型越复杂,其可操作性也就越差。因此,为了保证模型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我们只能把模型中的变量控制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上。如何在模型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几个主要的因素,如总收入、总支出、消费、储蓄、投资、利率、货币、价格、供给等作为模型的自变量,而把其他各种因素当作 随机变量 。这样保证了宏观经济模型既能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趋势,又便于政府在宏观调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2 . 模型的清晰性与完整性的矛盾。宏观经济模型内的各自变量同时发挥作用,而且各种作用又相互交错在一起,我们只有把各种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揭示出来,宏观经济模型才具有完整性。但是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千头万绪,在研究和叙述的过程中,总不免挂一漏万,又难免条 理混乱,浑沌不清。为了保证模型的清晰性,一个可行的办法 是,把模型中的许多因素分离出来,只对其中一两个最简单因 素进行研究。但是这样一来,模型的完整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 很大的损害。处理这一矛盾的基本方式:分步构造宏观经济模型。首先,把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当作内生变量,而把其余的各种变量当作 外生变量,使模型的叙述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对这一两个因素的研究完成以后,再将一两个外生变量 转化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依次递进,直至将选定的各外生变 量全部转化为内生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模型的清晰性始 终得到保持而模型中的各内生变量越来越多,内容变得越来越 丰富具体,最后使整个模型清晰而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下图就是宏观经济模型构造的基本线索:M单模型(收入一支出分析)引入利率,贽币炉展模型口S- -LM分析引掰模型引入ffr播*供给引入外贸总供求模型fAD-AS分析力引入时间开放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线索对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宏观经济学基本上依据凯恩斯定律进行回答,即认为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产出水平。整个宏观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按这一原理展开的,具展开的线索主要有二冬.(一)横线:从二部门到三部门到四部门下面以简单模型为例对这条横线进行勾画。1.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一个只有企业和家庭的两部门经济中,其社会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用公式表示是:AD=C+I(1 )用Y表示社会总产出则有:Y=AD=C+I (2)C=a+bY(3)其中C为内生变量,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 向,I为外生变量。将式2与式联立,得Y 六 a I (4)式(4)即为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在二部门之外加入了政府部门,其公式相应变化如下:Y=AD=C+I+G (5)C=a+bYd (6)Yd=Y-T 0-ty+Tr G为政府购买支出,To为定量税,Tr为政府转移支付, 三者均为独立变量。t为边际税率。三式联立,可得:1Y a bT0 bTr I G(8)1b /式(8)即为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 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四部门经济三部门之外加入了国外部门,其关系式相应变化如下:Y=AD=C+I+G+(X-M)M=M o+my (9)其中,X为出口, Mo自发进口,二者均为独立变量, m为边际进口倾向,其余与三部门相同,其均衡的国民收 入决定模型为:1Y a bTo bTr o X M 0(10)1 b(1 t) m式(10)即为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二)纵线:从简单模型到扩展模型再到总供求模型1. . IS曲线简单模型已经回答了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但是在这个答案中投资被当作了外生变量,没有得到解释。理论研究的线索是: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受投资调节,那 么投资又由什么 决定呢?更深入的 研究要求把投资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用利率(r)解释投资,具方程式是:I=e-dr (11)投资方程的引入,使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开始由简单模型转化为扩展模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两种方式推导:一种是消费函数,前面的模型推导都是使用这一方式。另一种是储蓄函数。其推导方式是:S=-a+(1-b)y(12)I=S(13)两式联立,可得Y R a I。这两种推导方式是完全等价的。现在在简单模型的推导中再加入投资方程,即将式(11)、(12)和(13)联立,可得:(14)式(14 )便是IS方程,在三部门经济中,IS方程转化为:a e 1 b(1 t)y(15)d d2. LM曲线IS方程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因素的引入, 解释了投资,更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对利率本身做出 解释,将利率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M)和货币的需求(L)决定的,这样,研究的进程又将货币因素纳入了模型之中。货币的交易需求是:Li=KY(16)货币的投机需求是:L2=-hr(17)货币市场的均衡方程是:M Li L2(18)p将以上三个方程联立得:r丫 M(19)h h式(19)即为LM方程,LM方程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将IS方程与LM方程联立,可得:(20)a e M / p d h1 b(1 t) K d h式(20)即为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 AD曲线在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货币的供给 (M/P)调 节利率的高低,而价格水平(P)又调节着实际货币供给。为了说明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必须将价格水平的决定纳入宏观经济 模型的研究范围。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AD)曲线和总供给(AS)曲线决定的。如果将式(20)看作一个Y关于P的方程,那么, 这个方程就是 AD曲线的方程,它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AS曲线A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由以下方程推导而来:(1)名义工资方程W=(M /P)P(21)给定P ,可求出M P。(2) 劳动需求方程LD=L D(M P)(22)(3) 劳动供给方程LS=L S(M P) (23)给定 M/P,可求出 L。L=min(L d,Ls)(24)(4) 生产函数 Y=F(L) (25)给定L,可求出Y0从式21-25的推导表明,Y与P存在着一种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AS 曲线就是对这种函数关系的概括。AD 线与 AS 线相结合,构成总供求模型,它决定了均衡的产出水平和均衡的价格水平,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最完备的理论工具。(三)立线:从理论到政策。宏观经济模型纵的线索与横的线索交织,延伸,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平面, 其他各宏观经济学原理, 如加速原理,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都是对这一理论平面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因而,把握好这两条线索,我们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总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不仅包括理论部分,而且还包括政策部分。如果说宏观经济理论揭示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机理,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国家为一定的经济目标依据宏观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采取的宏观调控行为。每一条宏观经济原理都能引伸出相应的政策结论。例如, IS 曲线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支出 (G) ,转移支付 (Tr) , 税收 (T) 和发行公债等参数移动 IS 曲线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若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张财政政策,若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又如, LM 线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用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 移动 LM曲线引起国民收入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即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最后,总供求模型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总的理论基础。国家通过宏观需求管理,改变AD 线的形状或位置,通过宏观供给管理,改变AS 线的形状或位置,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实行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可见,从理论到政策就形成了宏观经济学整个体系的一条立线。口参考文献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 (第16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23 魏埙,等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价值。543121 .最终产品:商品的总价值是80元,而不是 20+40+60+80=2而例: 棉 纱 布 衣价值:20406080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必须排除中间产品,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判断一个产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的依据是这个产品的价值是否继续转移。关于机器设备等耐用生产资料的计算问题:设:2000年生产一台机器,价值为100万元,使用期限为10年,按直线 法计提折旧,年折旧费10万元。问题1 :这台机器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分析:这台机器的价值还需转移到其他产品中去不宜看作最终产 品。应当看作中间产品。这台机器的价值是在本年度生产的应当计入本年度的 GDP,不宜随折旧计入以后年度的 GDP,故应看作最终产品,不宜看作中间产 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产品价值是否转移以年度为界。在本年度价值不转移 在本年度即为最终产品,在以后年度转移,在以后年度即为中间产品。答案:在本年度看作最终产品,在以后年度看作中间产品。问题2:在2000年2010年10个年度的GDP中是否要计入这台机器的 折旧费?要。这台机器的价值已计入2000年度的GDP之中,如果在以后10个年 度的GDP再计入这台机器的折旧费,就会造成重复计算。本不应如此。但折旧 是各年度最终产品价值中的一个项目, 若剔除这一个项目,最终产品的价值就得 不到完全反映。问题3:怎样解决机器价值的重复计算问题?在GDP之外,再定义一个新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 折旧问题4: GDP与NDP哪一个概念在使用中更为广泛?GDP。具有客观性。2 .市场价值:GDP Qi Pi(1)数量:a.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计入GDPb.地下经济活动(逃税,非法)c .闲暇d .环境破坏(减项)绿色GDP = GDP资源消耗环境破坏(2)价格:微观经济学的价格指的是比价,宏观经济学的价格指的是指数。价格指数=计算期价格+基期价格a.名义GDP:用实际市场价格统计当年的 GDPb.实际GDP:用一组固定的或不变的价格衡量的 GDPc. GDP紧缩指数=名义GDP +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 +GDP紧缩指数例:一种产品条件1F的名义 GDP与实际GDP的计算价格名义GDP实际GDPA年(基期)1000110001000第二年(计算期)1010220201010增长率1%102%1%价格指数:多种产品条件下如何确定不变的价格尺度价格水平:一个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平均后的平均价格价格指数:关于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因素:(1)品种;(2)权重(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品种: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权重:依据每个商品在消费中的重要程度衡量品种食物住房医疗CPI权重0.20.50.3基年价格(00年)100100100100计算期价格(01年)102106110106.4CPI2000=0.2 X102 + 0.5 X106 + 0.3 X110=106.4CPI为固定权数指数。(2) GDP紧缩指数:反映GDP所有组成部分的价格水平。 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份额的改变而改变。(3)生产价格指数:衡量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权数为每种商品的净销售额。3 .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GDP=当年销售最终产品的价格总额-上年库存价格额 +当年库存价格额生产额与销售额的差额只影响库存额的变化,不影响 GDP数值。关于存货的讨论:问题1 :存货能否反映社会福利水平?意愿存货是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须的,非意愿存货不能增加社会福利。问题2:既然GDP包含非意愿存货,为什么仍要用这一指标来衡量社会经 济活动?在私有产权条件下,非意愿存货是一种短期现象。非意愿存货表明供给大 于需求,厂商的利益不能实现,因而会缩减生产规模,使存货调整到意愿存货的 水平。在长期,供给等于需求,非意愿存货为零。问题3:是否在所有的制度安排下,非意愿的存货在长期均为零?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厂商不负盈亏责任,非意愿存货可以长期存在。 GDP数据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绩效。如大跃进。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以GDP 作为考核依据,可能会出现为了某些不正当的目的的而故意增加非意愿存货的行 为。因而,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要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为前提。问题4: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经济制度安排能否使非意愿存货在长期趋向 零?(请同学们作实证分析)4 . 一年(流量)存量:与时点相联系的概念流量:与时期相联系的概念(1)属人原则:国民生产总值(GNP)(2)属地原则国:内生产总值(GDP)GNP = GDP +来自国外的生首要素净收入问:为什么改 GNP为GDP?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管理等状况。(不求所有,但求所第二节 GDP的核算、两部门经济劳动、土地、资本、管理储蓄(s)投资(I)土地:初级生产要素(只是投入品,不是产出品)资本:中间生产要素(既是投入品,又是产出品)消费品:最终产品(只是产出品,不是投入品)劳动:索取固定合同收益企业管理才能:索取剩余收益1 .产品流量法:将花在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加总。(产品支出法)基本公式:生产=支出设Qi , Q 2,,Qn为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Pl , P2,,Pn为各种最 终产品的价格,则:GDP=Q 1 Pi+Q 2 P2+ - +Q n Pn= 3QiPi同一过程,对企业来说,是产品支出;对于购买者来说,是产品需求。因此,用 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即是总需求,用 Yd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包括:消费 +总投资(C+I)总投资二折旧+净投资问题讨论:设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为100,而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为95, 没有销售出去的5怎样反映到GDP中来?没有销售出去的5表现为企业存货的增加,存货增加是投资(I)中的一部 分,相当于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只不过这种投资可能是非意愿的。2 .收入法(成本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基本公式:生产=收入GD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收入是由供给创造的。各种收入都是从供给分解出来的。因此,用收入法 计算的GDP即是总供给,用Ys表示。居民户生产要素要素收入土地所有者地租资本家资本利息工人工资企业家管理才能利润问题1 :在产品价值中,企业是否要留存一部分收益?企业要留存一部分收益。但企业拥有生产要素,而居民户拥有企业,企业 的留存收益归根结底是居民户的权益。问题2:产品的价值是否包含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包含。机器、设备等耐用生产资料的折旧包含在 GDP中,有一个单独的项 目列出。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的包 含中间产品价值可以分解为以前各环节的要素收入。问题3:按产品流量法,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收入法,GDP不 仅要计算生产最终产品的要素收入, 而且还要计算生产中间产品的要素收入, 两 种计算方法会相矛盾吗?不矛盾。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只计算附加价值,排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所有环节的附加价值之和即等于最终产品的价值。3。生产法(部门法)基本公式:整体生产=部门生产之和部门之间的投入一一产出关系政府部门XiX2X3Xn最终产品XiAiiai2ai3ainaioX2a2ia22a23a2na2oX3a3ia32a33a3na3oXnanian2an3ano增加值aoiao2ao3a0nraoi= Zhio4.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等。Yd=Ys I=S三种结果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上肯定会存在统计误差。结果以支出法为基准。收入法、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的差额归结为误差调 整项目。问题1: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是由不同市场决定的,为什么按这两种 不同的价格总额所分别计算的 GDP会相等。利润表现为两种独立变量的余额(剩余)最终产品价格总额(工资+利息+地租)= 独立变量独立变量余额关于剩余的概念:马克思:剩余价值=W-C-Vo产业利润、商业利润、禾I息、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马歇尔:剩余=总收益一固定合同收益。只有利润才是剩余,利息,地租属于固 定合同收益。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问题2:当利润为负数时,GDP环循意味着什么?流入量的缺口要靠存量支撑,或者靠负债(内债或外债)支撑。这种循环 的致命缺点在于:如果靠存量支撑,存量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如果靠负债支 撑,这种负债不可能被偿还。经济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牛吃草问题)因此,社会经济规模不能过度扩张,必须控制在利润为正数的绝对界限以内。问题3:宏观经济应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吗?个人见解:不应以流量增长为目标,而应以存量增长为目标,以流量增值 存量,而不是反过来,靠牺牲存量去支撑流量规模的扩大。(回到斯密那里去)二、三部门经济1 .模型2. GDP循坏恒等式(产品流量法)yd=C+I+G(收入法)ys=C+S+TC + I + G = C + S + TS-I = G TG:政府购买支出T:间接税:可以转嫁直接税:不可以转嫁T r :转移支付总税收=直接税+间接税=净税收+转移支付I为总投资;T为净税收。三、四部门经济1 .模型2 . GDP循环恒等式Yd=C+I+G+XYd=YsYs=C+S+T+M(SI)=(G T)+(X M)为了与 GDP 概念相适应:Yd=C+I+G+X M , Ys=C+S+T3 .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Yd=Ys的函数关系式中,Yd是自变量,Ys是因变量。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Ys是自变量,Yd是因变量。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Yd是自变量,Ys是因变量。凯恩斯革命是对 萨伊定律的革命。Yd各组成部分(C, I, G, X)的变化会影响GDP的大小(蛋糕的大小),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四驾马车。Ys各组成部分(C, S, T, M)的变化不会影响GDP的大小(蛋糕的分割) (2)注入量与漏出量Yd = C + I+G + X | 注入量 从循环圈外部注入Ys = C + S + T + M 漏出量从循环圈内部漏出要使Yd=Ys,注入量之和(I+G+X)必须等于漏出量之和(S+T+M)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GDP二、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 折旧三、NI (国民收入)NI=NDP 间接税=工资+租金+利息+业主收入+企业利润四、PI (个人收入)PI=NI -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五、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 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第三讲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消费和储蓄一、消费函数为什么要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国民消费和储蓄由个人消费和储蓄构成)。国家总需求的主要部份。(约占GDP的65% )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恒久收入假说、莫迪里亚尼的生 命同期模型)。(一)凯恩斯消费函数因变量消费:花费在最终产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将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的方法:( 1) 先 确定储蓄,余额为消费。 (古典模型)( 2) 先 确定消费,余额为储蓄。 (凯恩斯模型)1 古典消费函数(比照凯恩斯的概念,依照古典原理构建)储蓄外生确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1 。C=Y-SS=S (r)r=r ( MEI )MEI=MEI ( I)反函数 I=I ( MEI )S( r) = I ( MEI )C=C ( r ) 自变量为利率。按西尼尔的观点,储蓄,即延迟消费,是等待,是节欲,其效用要低于即期消费, 因此, 人们倾向于将全部即期收入转化为即期消费,即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1 。 要人们从即期收入中分割出一部份用入储蓄,那除非储蓄能获得一种利息收入, 这种利息收入足以补偿人们为节欲而作出的牺牲。这种利息收入只能来源于投资。只有当投资的边际效率(MEI)高于或等于人们的节欲成本时,投资者才能提供这么高的 利息,投资才能进行。因此,是先有外生的投资需求,后才有储蓄。储蓄必定转化为投资。即期收入, 当有投资拉动的时候, 就转化为投资 (储蓄) ; 当没有投资拉动的时候,就转化为即期消费。总之,即期收入必定全部转化为需求,萨伊定律是成立的。经济学家关于利息的观点:西尼尔:利息是节欲的报酬。克拉克:利息决定于资本边际生产力。马歇尔:利息是资本的均衡价格。马克思: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凯恩斯:利息是流动性的价格。2 凯恩斯消费函数(当前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 1)基本假说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1 ( MPCYs时,企业只能用存货去填补需求缺口, 从而使意愿存货减少 为了保持意愿存货水平,企业将扩大生产规模,直至达到均衡产出。2 .当YdYs时,超过总需求的供给形成企业存货,使企业非意愿存货增 加。为了恢复到意愿存货水平,企业将缩减了生产规模,直至均衡产出。3 .当Yd = Ys时,企业存货恰好为愿意存货,生产规模维持不变,达到了 均衡状态。结论:均衡产出的形成是通过企业进行存货调整实现的。四、均衡产出的变动(由旧均衡到新均衡)1 .为什么?古典经济学:AS是自变量,AD是因变量。凯恩斯经济学:AD是自变量,AS是因变量。主要分歧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自发均衡是否即充分就业均衡?是否政府要不要十预社会经济?要不要总量分析还是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个量分析如果政府不干预,按自发均衡产出,则会出现失业;如果充分利用资源, 则会出现非意愿存货。只有将自发均衡调整为充分就业均衡,才能解决这一问题。2 .如何?1 .扩张:(1)增加自发消费(2)增加投资2 .紧缩:(1)减少自发消费(2)减少投资问题:如自发的需求增加 X,国民收入也是增加X吗?不是。设 a=1000 , b=0.8 , Ii=600 ,贝U y1 1000 600 80001 0.81000 70012=700 ,则 y2 85001 0.8为100 ,而Ay这500 ,收入增量是投资增量的5倍。第三节乘数一、概念K工 AD 自发总需求的变动包括: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 GDP变动的倍数1 .消费支出一消费乘数2 .投资支出一投资乘数3 .政府购买支出一政府支出乘数4 .出口一外贸乘数依上例:Ki 00 5问题:需求限定供给,需求只增100,为什么供给可以增加500 ?需求包括自发需求和引致需求,自发需求增加100,引致需求为400,总需求增加500 ,所以供给也增加500。二、投资乘数1 .公式:Yi丫2a 111 ba 121 bv v a 12 a 111211丫2 丫 1 1b 1b 1 bY 111K -I 1 b 1 MPC MPS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 o2.过程MPC=0.8需求收入消费储蓄初始1=1001008020I80806416引致-646451.212.8500500400100100 1000.8 1000.82n 1100 0.8= 100(0.80 0.81 0.820.8n1) 1001 0.8(1)投资转化为居民收入(2)收入增加引致消费需求增加(3)引致需求与国民收入相互作用,形成乘数效应。三.关于乘数问题的讨论:问题1 :乘数是否是通过产业链发生作用?不是。产业链是一个结构问题,而乘数是一个总量问题。问题2:节俭是否是一种美德?(节俭悖论)不一定。节俭有可能紧缩社会需求,设初始收入为100, MPC=0.1 ,则:初始需求收入消费储蓄10010901一 /99.99101011.11.19.991 0.1若:MPC=0.9 ,则:初始需求收入消费储蓄100901010019090 109 9008109009问题3: MPC是否越大意味着乘数作用越大?不是。乘数只有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消费越多,储蓄越少, 投资也就越少,资本存量增加缓慢,需求有可能失去拉动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国民收入只能靠生产要素创造,而不能靠消费创造。)问题4: MPC=1时,乘数是怎样的?乘数无穷大。凯恩斯定律转化为萨伊定律。问题5:乘数有何意义?乘数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社会经济总量很大,而 国家力量相对弱小,国家为什么能干预社会经济?乘数能将一个较少的力量转化 成一个较大的力量。问题6 :乘数是否越大越好?不是。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初始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倍数增加;初始需 求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倍数减少。乘数过大会造成社会经济大幅度的波动。第四节预算乘数一、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 .均衡条件:C+I+G=C+S+TC=a+by dYd=YT +Tr 可支配收入T=T 0+ tyT0定量税,ty为定率税,t为边际税S=y d c= a+(1 b)y d1, G为独立变量2 .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代数法Y=C+I+G= a + b ( Y T0 tY+ Tr) +I + G= 1/1b (1 t) X (a-bT0+bTr + I + G)(2)几何法T0的变化改变C线的截距,不改变斜率t的变化,改变C线的斜率,不改变截距。3 .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代数法S+T=I+Ga+ (1 b) (Y T0 tY+Tr) + T0+ t Y T r = I +G(2)几何法T的变化改变S+T线的截距,不改变斜率。t的变化,改变S+T线的斜率,不改变截距二、预算乘数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二盈余或赤字税收-(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盈余或赤字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g=zV+zGY0Y11 bY1Y0G1G2Kg2,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定量税)Yoa。bTo Io Go1 b丫1Yob(T1 T2)1 bY1ao bIo Go1 bKt问题1 : Kt为什么为负数?税收增加使总需求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T与Y负相关问题2: |Kt|Kg,为什么?G是AD的一个组成部分,具变化直接影响AD。 T不是AD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影响Yd,进而影响C而间接影响AD的。夕对Yd的影响可 以分解为AC与AS两部分,CQ,所以|Kt|Kg。3 .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KTr=+ZTr把Tr看作一T,则:KtbVb政府收支以相等的数量变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对政府4 .平衡预算乘数, 收支变动的比率。寸,=?KbKgKt政府支出增加多少, 国民收入增加多少。5 .加入定率税后乘数公式的变化Yd=C+I+G=a+by(1 T)+I+GY1 b(1 T)=a+I+G1 b(1 T) 1 b(1 T)(a I G)Ki11 b(1 T)Kg11 b(1 T)Ktb1 b(1 T)加入定率税后,乘数减少。三、外贸乘数1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 .均衡条件:c+i+g+x-m=c+s+tC=a+by dYd=YT +Tr 可支配收入T=T o+ tyT0定量税,ty为定率税,t为边际税S=y d c= a+(1 b)y dM=M 0+mym为边际进口倾向1 , G, X为独立变量2 .均衡收入(使用消费函数决定)Y=C+I+G+X-MY=a+b (Y-To-ty+tr ) +I+G+X-M o-myY =1/1-b(1-t) +m义(a+I+G+X-bT o+btr-M o)4.外贸乘数KX=1/1-b (1-t) +m加入外贸以后,乘数进一步减少了第五节加速原理一、概念投资变化与引起这一变化的收入或产量变化的比率1 .资本一一产量比: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资本C K(平均量)2 .加速系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增加资本量V (边际量)Y Y若技术不变,收益不递减,则 V=C。3.投资(1)重置投资:用于补偿所耗资本的投资D(2)净投资:新增加的投资IV=C=10(3)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G=I+D R、加速原理时期第1年Y600凶0K6000I0D300G300 第2年600060000300300卜第一阶段第3年600060000300300)第4年900300900030003003300)第5年12003001200030003003300,第二阶段第6年15003001500030003003300 1第7年15000150000300300 第三阶段第8年1470-3014700-3003000 第四阶段问题1 :加速系数V为什么大于1 ?加速系数指的是资本一一产量比,而不是成本一一产量比。这里的假定前提是原有的资本已充分利用,要增加新产量,必须增加投资。问题2:净投资为什么可以为负数?I=GD,设D作为既定前提,当GD时,1 1)第四年产量增加50% ,投资增加10倍。产量变化引起投资率加速变化。3 .要保持投资水平不变,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例连续增加。 即使产量的 绝对量并未下降,只是相对放慢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经济衰退。4 .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产量增加,投资加速增加。产量减少,投资加速 减少。7一8年,产量下降2%, G减少100% 。三、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1 .投资(1)自发投资(Io):人口、技术、资源、政府等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不受国民收入或消费变动的制约,为常数。(2)引致投资(lit):由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3)总投资:It = Io + I it2 .模型(1)乘数作用:Ct=byt i (b体现了 )1 b(2)加速数作用:Iit=V (Ct-Ct-i)由V体现It = Io + I it(3)两种作用的结合:Yt Ct Itb Yt i Io V(Ct Ct i)b Yt i Io V(b Yt i b Yt 2)b Yt 110 V b Yt i V b Yt 2Io b(i V) Yt i V b Yt 23 .经济周期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