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819360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几何 第二册 第三章第四单元 等腰三角形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单元将研究等腰三角形.在教学时,应从小学已有的知识引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性质,然后给出证明,由证明过程得出两个重要推论,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应通过例,习题的练习,非常熟练地进行下面的推理:如图,在ABC中, (1)AB = ACB = C;(2) AB = AC,1 = 2 ADBC,BD = DC;(3) AB = AC,BD = DCADBC,1 = 2;(4)AB = AC,ADBC BD = DC,1 = 2.在例,习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试添辅助线,从实践中取得经验,掌握添辅助线的规律.寻求最简捷的思路.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让学生先叙述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其逆命题是否是真命题,使学生积极参与,从实践中学习,对其判定理更加信服.再进一步得出推论.通过例、习题教学,巩固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例4,例5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通过这两个例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根据条件正确地选择性质定理或判定定理,能综合运用这些定理证明问题.教学证明题,由于题目复杂程度提高,可以教学生画思路图,从未知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再用相反的方向写出证明.本单元文字题较多,学生对已知,求证写不好,最常见的毛病是条件写得不全或不明确,教学中要注意帮他们纠正.课堂上,例题的已知,求证最好先让学生写,然后进行证明.在证明过程中,他们自己会发现已知,求证中写得不对或不好的地方,这时再纠正,效果会更好些.通过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引入新课,进而研究它们性质.着重在教学中指出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并结合图形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一些点的集合,这些点都满足“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同时说明,这条线上包含了满足条件的所有点,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把它们概念讲清楚,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识别轴对称图形,会画一些简单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多画图,课后也要求学生多练习点对称图形,通过画(剪)的实践,增加趣味及美的感受.【指点迷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它们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本单元也是本章重点之一.要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以进一步认识判定与区别,才能根据条件正确地选择性质定理或判定定理,才能综合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使思路畅通,学过等腰三角形以后,推理的依据多了,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证明思路不那么明显,简单,因此会给学生带来困难,证明题无处入手,为此,要加强证明题前分析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证明思路,找出证明途径,因为学过的定理多了,从已知出发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这时最好结合所要求证的结论一起考虑,这就是通常说的“两头凑“的分析法.教会学生分析法,转化法,数形结合法,方程(组)法等.使他(她)们多种思维方法都能掌握,寻觅思路的渠道便多了,证(解)几何题的难点便会突破,上升一个档次.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称:等边对 .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只要知道等腰三角形三条中的一条就能得出另外两条.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都等于 .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 .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 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7.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的所有点的集合.8.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 ,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9.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 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 上.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那么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那么这两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学法指要】例1、如图,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9时45分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26,从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52,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发现NBC为ABC的一个外角,可联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2,进而知道:C = NBCA = 5226=26则有A = C = 26 BC = AB由此可知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便转化求AB的距离.根据题设,则有AB = 15(1 + ) = 26.25(海里)BC = 26.25(海里)例2、如图,求作一点P,使PC = PD,并且使P点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思路分析:欲使PC = PD,即是点P和线段CD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逆这理告诉我们:“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只要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同时点P又要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点P在AOB平分线上,作出AOB平分线与CD中垂线的交点即P点.于是便找到作法:(1)作AOB的平分OM;(2)连CD,作CD的中垂线EF与OM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原题不变,下列图形你能求出点P吗?(请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注:仿例2的思路分析与作法即可,请同学们自己练习.例3、已知P是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上任一点,过P点分别作AB,AC的垂线PE和PD,垂足为E,D.求证:AED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的周长相等.思路分析:欲证AED周长 = 四边形EBCD周长,即证AE + AD + DE = BC + CD + DE + BE,即证AE + AD = BC + CD + BE结合图形,题设知:AE = ABBE,AD = ACCD.此时转化为可证:ABBE + ACCD = BC + CD + BE,又AB = BC = CA.上式又转化为:BC = 2BE + 2CD在RtPBE和RtPDC中,B =C = 60BPE =DBC = 30,BE = PB,CD = PC上式又转化为:BC = 2PB + 2PC即BC = PB + PC此式当然成立.思路畅通.如上思路分析可作如下画图分析: AED周长 = 四边形BECD周长 AE + AD + DE = BC + CD + DE + BE AE + AD = BC + CD + BE ABBE + ACCD = BC + CD + BE AB = BC = CA BC = 2BE + CD RtPBE中,B = 60,BE = PB 同理CD = PC BC = PB + PC按照思路分析图,便可写出证明过程,请同学们完成.我们学会思路分析或画思路图的方法,今后再遇到较难的几何题我们便可执果索因,一步一步分析,结合题设及图形提供的信息源,便可达到目的,或者画思路分析图,要什么,找什么,结合题设和图形提供的条件,就能找到目的地.这两种探寻思路的方法,都应学习,它们可相辅相成,帮你找到思路. AE = DG BC = GE BC = AC例4、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 = BD,连结CE,DE.求证:EC = ED.思路分析:由B = 60,使我们想构造等边三角形,延长BD至点F,使DF = BC,又AE = BD,AB = BC,则BE = BF,BEF为等边三角形 F= 60,BE = EF,BC = DF,EBCEFD.故EC = ED.由B = 60也可这样构造等边三角形.过D作DGAC 交BE于点G,则BDG为等边 DG = BD AE = BD AG = CD AE = BD GE =AC 又ACDG EAC = DGE ACEEGD EC = ED.抓住60这一信息,联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推论2,便萌生构造等边三角形,从而打开新局面,找到思路.要想找到思路,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创造出有利因素,便可达到目的.【思维体操】例1、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 米.(精确到0.1米)思路分析:根据客观实际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 = 90又B = 30,AB = 2AC = 4(米)因有八个楼梯,每个楼梯斜面长为:48 = (米),我们把楼梯放大,即为下图,RtBDE为一个楼梯.(BD + DE)之长即为一个楼梯应铺地毯的长.DE与BC边是平行的.E = 30又BE = (米)DB = BE = (米)由勾股定理,得:DE = (米)DE + BD = 八个楼梯是一样的.楼梯总长为:()8 = 2 + 2 21.732 +2 = 3.464 + 2 = 5.464 5.5(米)故地毯总长约为5.5米.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推论3等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便容易找到思路.例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 = ACBC)(1)求作点P,使ABP,BCP,CAP都是等腰三角形(要写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2)如果ABC是正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只有几个?思路分析:(1)由课本P87例题启发我们,只要作AB,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即为所求P点.(例题已证PA = PB = PC).另一方面,ABC是等腰,且AB = AC,所以BC边的垂直平分线定过A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与L1交于P1,P2两点也符合要求.(如图及画图知:AP1 = AB = AP2 = AC)于是可找到作法:(i)分别作BC,AB的垂直平分线L1,L2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ii)引BC的垂直平分线必过A点,以点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L1交于P1,P2二点,则P1,P2二点亦为所求.由(i),(ii)知符合条件的点为P,P1,P2三点.(2)由(1)思路分析,因AB = AC,AC = BC,BC = AB分别作AB,BC,CA垂直平分线L1,L2,L3.再分别以A,B,C为圆心,都以AB为半径画圆,三条垂直平分线和A,B,C分别交P5,P7,P9三点,A,B,C又两两相交于P4,P6,P8三点,L1,L2,L3交于点P,又分别与三圆交于P1,P2,P3三点.由上作图可知,共有10个点符合条件.它们是:P,P1,P2,P3,P4,P5,P6,P7,P8,P9.本例在求作画图中容易失解,尤其由等腰三角形扩广到等边三角形,出现10个符合条件点,为此,必须抓住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中垂线性质才能不重不漏把符合条件的点都求出来.当我们把这道题完成后,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继续研究,分别以P,P1,P10,为三角形一个顶点,以B,C为三角形两个顶点,你能分别写出这些三角形吗?(共30个).你能找出多少个轴对称图形?你又能找出哪两个三角形分别关于直线L1,L2,L3成轴对称?这样穷追不放,追根朔源.将对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概念将进步理解,达到入神造化地步.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3、(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2,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 (A)62或59 (B)63或58 (C)62 (D)59(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它的底角为( ) (A)15或75 (B)30或60 (C)15 (D)75思路分析:(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2,这个内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呢,还是顶角呢?当题设告知不清楚时,应分类讨论,来不得半点的含糊,不然要失解.对本例要分两种情况:(i)当这个内角为顶角,且为62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8062)2 = 59(ii)当这个内角为底角,且为62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底角亦为62. 由(i),(ii)知,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底数为62或59,故应选(A)(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同学们知道,三角形高线可在形内,可在形外,对本例,高线在三角形内,还是在形外?是不了解的,应分两种情况求解.(i)当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在形内时,如左图. BDAC于D,BD = AB A = 30,AB = AC,B = C B = C = (180A)2 =75(ii)当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在外时,如左图.BDAC于D,BD = ABDAB = 30,BAC = 150 ABC = C = (180150)2 = 15由(i),(ii)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5或15,就选(A)对于等腰三角形问题容易出现二解,三解,甚至多解的可能,从例1,例3已向同学们作出示范与警示.今后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缜密考虑,全面考察,分类求解,才能解答完整.在解题时,千万不能想当然,这是解数字题的一大忌韪.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本单元应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关系,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之间关系应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熟练掌握,能够利用它们进行论证.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通过例习题的学习,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会画图分析找思路,并能把学得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动脑动手】1.已知:ABC的AB = AC,D是ABC内一点E和D在AC的两旁,并且AD = AE,AED = ACB.求证:BD = CE2.已知:ABC的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O,B的平分线交AD于I.求证:(1) OA = OB = OC;(2) I到BC,CA,AB的距离相等. 3.求证: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方向分别延长相等线段,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外端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距离相等.揭示思路:1.证明:ABC和ADE中,AB = AC,ABC = ACB. AD = AE,ADE = AED.AED = ACB.ABC = ADE BAC = DAE. BACDAC = BAD DAEDAC = CAE BAD = CAE AB = AC,AD =AE BADCAE BD = CE2.(1)AB = AC,AD是BC边的中线ADBC.AD为A平分线.AD为BC边中垂线又O为AB,BC两边中垂线的交点.OA = OB,OB = OCOA = OB = OC (2)由(1)证知:AD为BAC平分线.又I在AD上,IEAB,IFACIE = IF又I在B的平分线上 IEAB,IDBC.IE = IDIE = ID = IF3.已知:如图,ABC中,AB = AC,CE,BD分别是BC,CB的延长线,且CE = BD. 求证:AD = AE 证明:AB = AC ABC = ACB ABD = ACE CE = BD ADBAEC AD = AE【创新园地】题: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 BM 扩散一:原题设不变,求证:CE = CF; 扩散二:原题设不变,求证:EFAB;扩散三:已知: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 = DC; 扩散四:已知: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 = 90.求证:BD = CE;扩散五:已知:如图,ABD和ACE中BAD = CAE,AB = AD,AC = AE.求证:CD = BE;扩散六:已知:如图,四边形ABDE,ACFG都是正方形.求证:BG = CE.揭示思路:题:ACE,CBN都是等边. ACM = MCN = BCN = 60 ACN = BCE = 120 AC = CM,CN = CB ACNMCB AN = BM扩散一:由原题证ACNMCBCNE = CBF,又ECN = FCB = 60,NC = BCCNECBFCE = CF注:亦可证ACEMCF CE = CF扩散二:用扩散一证得CE = CF,又ECF = 60CEF为等边EFC = 60,又BCF = 60EFC = BCFEFAB扩散三: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DAB = EAC = 60DAB + BAC = EAC + BACDAC = EAB又AD = AB,AE = ACDACEABBE = DC扩散四:ABC,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 = EAD = 90,AB = AC,AE =ADBAC + CAD = EAD + CADBAD = EACBADEACBD = CE扩散五:BAD = CAEBAD + BAC = CAE + BACDAC = EABAB = AD,AC = AEDACEABCD = BE扩散六:证法可仿扩散四.四、同 步 题 库一、填空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是 三角形, 三角形, 角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 和顶角的 互相重合.3.如图1-4-15,已知AB=AC,1=2,BD=5cm.那么BC . 图1-4-15 图1-4-164.如图1-4-16,已知ABC中,BAC=90,AD是高,C=30,BD=3cm,那么BC= .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6.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7.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的度数为 .8.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5,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度数是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5cm,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腰长是 ,底边长是 .10.如图1-4-17,已知AB=AC,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F点,过F点作DEBC,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个,它们是 . 图1-4-1711.如图1-4-18,已知ABC中,ACB=90,B=30,那么 AB,如果D是AB的中点,那么 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12.如图1-4-19,已知ABC的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DE、MN交于O点,那么有OA= = ,如果OHAC,H为垂足,那么直线OH是AC的 .13.如图1-4-20,已知AB=BC=CD=CE,CAE=25,那么CEN= ,MCE= . 图1-4-18 图1-4-19 图1-4-2014.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底角的10倍,腰长为10cm,那么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为 .15.在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轴对称图形是 .二、选择题1. 如图1-4-21,已知ABC=C=72,BD是ABC的平分线,那么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1-4-21 图1-4-22 2. 如图1-4-22,已知ABC中,B=ACB,CDAB于D,那么下列两角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ACD (C)A=DCB (D)A=2BCD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6cm,那么它的周长为( ). (A)20cm (B)22cm (C)20cm或22cm (D)都不对4.如图1-4-23,已知AB=AC,DE分别为AB、AC的中点,BE、CD交于G,AG的延长线交BC于F,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对数有( ). (A)4对 (B)5对 (C)6对 (D)7对5.如图1-4-24,AC=BC,1=2,那么AM是等腰三角形ABC的( ). (A)顶角平分线 (B)底角平分线 (C)一腰的中线 (D)底边上的中线6.如图1-4-25,已知在ABC中,AB=AC,B=50,AD、AE分别是BA、CA的延长线,D=20,那么DEA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以上结论都不对 图1-4-23 图1-4-24 图1-4-257.如图1-4-26,已知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是13cm,那么ABC的周长是( ). (A)11.5cm (B)13cm (C)16cm (D)19cm 图1-4-26 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线段 (D)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9.等腰三角形一底角的余角等于( ). (A)顶角 (B)顶角的2倍 (C)底边高与一腰所成的角 (D)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角10.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11.一个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等边三角形,它的角平分线、高、中线总数共有( ). (A)9条 (B)7条 (C)6条 (D)5条12.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25 (B)40 (C)25或40 (D)以上都不对1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周长为,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腰长为( ). (A) (B) (C)3.52 (D)以上都不对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70,那么底角的度数是( ). (A)110 (B)55 (C)35 (D)以上都不对15.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全等的两个图形(B) 能互相重合的两个图形(C) 沿一条直线对折,能互相重合的两图形(D) 绕某点旋转180后,能互相重合的两图形.三、计算、证明题1. 如图1-4-27,已知在ABC中,AB=AC,A=4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求:ADB和CDB的度数. 图1-4-272. 如图1-4-28,已知ADBC,垂足为D,BDE和A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5cm,求AB的长. 图1-4-283. 如图1-4-29,已知CE平分ACB,CEDB.DAB=DBA,AC=18cm,CDB的周长是28cm.求DB的长.4. 如图1-4-30,已知在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 图1-4-29 图1-4-305. 如图1-4-3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在AC、BC上各取一点D、E,使AD=CE,AE,BD相交于O.求BOE的度数.6. 如图1-4-32,已知在ABC中,AB=AC,BAC=120,DE垂直平分AC,DE=2cm.求BC的长.7. 如图1-4-33,已知在ABC中,AB=AC,1=2.求证:ADBC. 图1-4-31 图1-4-32 图1-4-338. 如图1-4-34,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AC的平分线,ADE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D=BE.9.如图1-4-35,已知在ABC和DBC中,1=2,3=4,E是BC上一点.求证:5=6.10.如图1-4-36,已知AB=AC,ABD=ACD. 图1-4-34 图1-4-35 图1-4-36求证:AD垂直平分BC.11.如图1-4-37,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以AB,AC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BD和ACE.求证:DEBC. 图1-4-37 图1-4-38 12.如图1-4-38,已知在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一点,BD=CE,DE交BC于F.求证:DF=EF.参 考 答 案同步题库一、 填空题1. 锐角 钝角 直角 2.高 中线 平分线 3.10cm 4.12cm 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6.等腰三角形 7.120 8.30和75或52.5和52.5 9.14cm、7cm 10.5、ABC、ADE、DBF、EFC、FBC 11.AC、DBC、ADC 12.OB、OC、垂直平分线 13.105、100 14.5cm 15.线段、角、等腰三角形二、 选择题1.C 2.D 3.C 4.D 5.B 6.A 7.D 8.D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C三、 计算、证明题1.105,752.5cm,证ABDCEB得AB=CE.3.8cm 证CEDCEB得CD=CB,由已知可得BC=10cm.4. B=C,ADE=AED BAC=180-2C,DAC=180-2AED 180-2C=180-2AED+30 即AED-C=15 得:EDC=AED-C=15.5.证ADBCEA得ABD=CAE 又 BAE+CAE=60 BAE+ABD=60 即BOE=BAE+ABD=60.6.【解】连结AD, B=C=30 又 AD=CD C=DAC=30 CD=4cm.在BAD中,BAD=90 BD=8cm BC=BD+CD=12cm.7.证ABDACD,得AD是BAC的平分线即可.8.证ABDABE可得.9.证ABCDBC,得BA=BD,CA=CD BC是AD的垂直平分线. 由EA=ED 得5=6.10.【证明】 AB=AC ABC=ACB,DBC=DCB 得DB=DC 点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AD垂直平分BC.11.【证明】ADFAEG 得AF=AG AFG=AGF BAC+2AFG=180 BAC+2ABC=180 AFG=ABC 即得DEBC.12.【略证】过E点作BA的平行线EG交BC的延长线于G.先证EGC是等腰三角形得CE=EG再证BFDGFE得DF=EF.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