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7466620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送 审 稿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46 / 50目 录前言1第一章总如此2第1条 规划前提2第2条 指导思想2第3条 规划原如此3第4条 规划依据3第5条 规划围3第6条 规划期限4第7条 规划重点4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5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5第8条 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5第9条 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开展战略5第10条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6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7第11条 实现“城乡和谐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7第12条 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7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9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9第13条 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9第14条 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10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11第15条 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11第16条 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11第17条 推动城市开展新区高效用地12第18条 保育生态修养开展区空间12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14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根本农田14第19条 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14第20条 集中连片保护根本农田14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5第21条 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15第22条 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16第23条 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16第24条 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16第25条 科学开发未利用地17第26条 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17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开展17第27条 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17第28条 规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18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19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19第29条 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19第30条 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开展20第31条 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21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22第32条 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22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22第33条 引导交通根底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22第34条 推动市政根底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23第35条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24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25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25第36条 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25第37条 重点保护根底性生态用地25第38条 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26第二节推进生态根底设施建设26第39条 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26第40条 不断完善生态根底设施体系27第41条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27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29第42条 探索城镇乡村差异化的平原模式29第43条 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29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31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31第44条 近期规划目标31第45条 近期规划要点31第46条 远期和远景开展展望33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34第47条 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34第48条 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34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35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与制度35第49条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35第50条 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36第51条 强化土地规划监视执法力度36第二节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37第52条 落实耕地和根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37第53条 建立耕地和根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37第54条 建立根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37第55条 探索生态根底设施用地的储藏与管制制度38第三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38第56条 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38第57条 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38第58条 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38第59条 加强根底设施与公益性项目论证39第60条 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39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根底信息建设39第61条 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39第62条 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40第63条 加强规划宣传,推进决策40第九章附如此41第64条 生效41第65条 组织实施和解释41附表42前 言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开展,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锋利,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即将到期,亟需进展修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新时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战略部署,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努力实现建设“人文、科技、绿色的战略构想,促进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的实施,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建设,保障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规定,依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制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提出了首都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的战略目标、开展重点、空间格局和政策措施,集中表现了国家关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意图,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规划首都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各级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总如此第1条 规划前提1本世纪前二十年,是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重要阶段。到2020年左右,将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地位。2现行规划实施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开展快速,土地利用和管理成效显著。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土地管理和执法能力不断增强。3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首都土地供给压力日益增大,人地矛盾更加锋利,耕地和根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城乡区域间用地结构和布局尚待优化,节约集约用地能力仍需增强,国土资源综合治理和生态根底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大,土地管理机制亟待创新。第2条 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切实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平原山区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严格规各类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首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第3条 规划原如此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必须贯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根本农田的原如此;必须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如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开展并重的原如此;必须贯彻区域与城乡统筹协调开展的原如此;必须贯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的原如此。第4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如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6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8国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9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10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等。第5条 规划围本规划围为市行政辖区,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展望到2030年。第7条 规划重点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吸取上轮规划的经验和不足,本着珍惜资源、善用资源的思想,探索表现“首都特色、符合国策的技术思路和规划手段,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2规划修编将构建首都的农用地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体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重点开展建设用地整合与节约集约利用规划、耕地和根本农田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建设规划,着重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机制创新问题。第二章 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第8条 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1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结构的调整,应按照首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开展的要求,着力表现首都土地独有的战略价值,高度重视土地的资源、资产双重属性,充分发挥首都土地的国家服务、公共服务、生态服务的功能,优先满足国家政治事务和党政机关行政办公、国家级文体教育、国防安全、国际交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服务业的用地需求。2首都非建设用地的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开展空间保障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鲜活农副食品生产功能。3的开展和土地利用必须注重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有机衔接,有序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开展新区和生态修养开展区四类功能区的开展。第9条 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开展战略1实施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策略,构建首都城乡和谐社会。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开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土地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展的关系,提倡首都农用地功能多元化。依照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根底性作用,保障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开展,推进首都率先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开展一体化新格局。2实施绿色空间区域共筑策略,推动“宜居城市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推进和周边地区的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共建,充分保护城市现存生态空间,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完善市域绿色空间,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实施文化名城城乡共建策略,推进自然、人文资源的共同保护。合理继承长期作为首都所形成的土地利用格局,保护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村落,保护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生产地,保护展现古都风貌、城市演变的自然文化遗产。第10条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1实施用地结构布局优化策略,重点保障首都功能用地。满足首都功能对土地利用的必要需求,有机疏散中心城功能,适度集聚产业,集约开展新城和重点镇,积极运用部挖潜、边缘控制、外部疏导等节地途径,构建“整体疏、局部密、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2推进城镇用地理性增长和存量建设用地集约挖潜策略,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盲目扩。城乡建设用地的规划安排和管理,应本着“保开展,促集约,盘存量的思想,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推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实行根本农田规模保护策略,积极引导现代都市农业有序开展。严格保护耕地,坚持“用养并重,增强科技、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标准化根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保护根本农田,不断提高耕地和根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美化能力。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11条 实现“城乡和谐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着力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根本农田保护,着力加强生态安全网络建设,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开展,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首都“三圈九田多中心土地利用总格局的形成,实现“城乡和谐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土地利用总目标,为将建设成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12条 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衔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根本农田,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整理复垦,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努力实现各项用地调控指标。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2260平方公里339万亩和2147平方公里322万亩。确保1867平方公里280万亩根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其中,规划近期2006-2010年本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0万亩以,确保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817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平方公里以。继续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专栏1: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单位:平方公里规划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指标类别耕地保有量233322602147约束性根本农田面积233318671867约束性建设用地323034803817预期性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39625202700约束性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51616851970预期性人均城镇工矿用地m2/人120120约束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约束性第三章 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 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第13条 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依据首都社会经济开展的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历史文化传承和行政区划等因素,按照“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如此,划定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开展新区、生态修养开展区四大土地利用区域,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和管制,保障首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开展。专栏2:四类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控制和引导要求分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开展新区生态修养开展区X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某某、丰台、石景山昌平平原、通州、顺义、大兴和房山平原昌平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山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居住用地、公用根底设施、行政办公等用地所占份额较大。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用地类型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比拟混乱,工业用地分散,居住和工业用地混杂,用地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城镇用地增长迅速,但仍呈现非理性模式,对绿色空间的侵蚀严重,导致绿化隔离带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下降,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农用地比重较大,其中以耕地为主,是根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地区。但建设用地增长大量占用耕地,根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主要是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但内部结构不合理,居住用地面积比重过大。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建筑密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林果种植业比拟兴旺,是林地和园地面积最大的地区。以工矿用地居多。风景区和名胜古迹众多,开展旅游的条件优越。水土流失问题,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面积比例0.56%7.76%25.43%66.23%功能定位集中表现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与“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该区域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表现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经济重心和未来城市开展的主要后备空间是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然人文景观林立的旅游集中地、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开发区。是保障市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区域。重点开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第14条 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针对首都土地利用的特点,结合“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构建首都“三圈九田多中心的土地利用总格局。1三圈:指围绕城市中心区的三个“绿圈,即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环城绿化隔离圈、以“九田为根底的平原农田生态圈和以燕山、太行山山系为依托的山区生态屏障圈。专栏3:各圈层土地利用管制规如此1、环城绿化隔离圈优先保障绿化用地,将根本农田纳入绿色空间体系,提升绿色空间体系的复合生态环境功能;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城乡结合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挖潜。2、平原农田生态圈集约建设新城和开发区,逐步腾退宅基地和工业大院,积极推进根本农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3、山区生态屏障圈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遗迹,开展旅游休闲产业,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低密度高档居住区。1山前区因地制宜建设郊野公园。2山区积极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大矿山关停和生态修复力度,鼓励生态搬迁,适度开展生态友好型产业。2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顺义、房山、延庆等区县的九个规划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3多中心:指中心城、新城,以与其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城市节点。第二节 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第15条 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1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构成首都功能核心区。本区域土地功能应突出首都土地利用特有的国家服务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土地的开展载体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的平衡,高度重视和保护本区域土地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维持土地利用的适当强度。2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能,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名城和国家政治、文化中枢。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开展的城市职能,进一步疏散旧城区的居住人口;保障开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用地需要;充分挖掘和盘活存量土地,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防灾避险、绿化美化和居民休闲、健身等功能需要;严格限制本区域地下水开采。第16条 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1、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构成城市功能拓展区。该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区域,是表现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土地利用应保障载体功能,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其中,中心城周边地区要高度重视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的关系。2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各类用地。加强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建设,提升其在控制城市开展、休闲度假、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着重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大工业园区、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力度,进一步规土地市场秩序,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各类建设项目应避让地裂缝、沙化液化集中区;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第17条 推动城市开展新区高效用地1城市开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以与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和昌平区的平原地区,是开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疏散中心城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有重点地发挥土地的载体功能,高标准、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供给首都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并为城市保存未来开展空间与必要的生态廊道。2优化区域建设用地的部结构,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重点保障新城用地和重要交通廊道的用地需求,引导城市空间集中开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尽量避让地裂缝、洪泛区与沙土液化集中区。3对非建设用地进展合理规划,强化其在引导和控制城市开展、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严格保护、积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根本农田,保存一定规模的未来城市开展的后备空间。有序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放式的田园生态游憩系统。第18条 保育生态修养开展区空间1生态修养开展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以与房山区的山区和昌平区的山区,是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旅游集中地,是保障市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区域。土地利用应重点发挥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通过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开展,表现首都山区土地的直接生产和开展载体功能。2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历史遗迹,积极开展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荒山生态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态型产业,促进山区的“富民养山。积极联合相关市县开展流域生态建设,并通过防风固沙林建设等措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3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核心地带的开发活动,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保护围和地下水源保护区要限制城镇开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搬迁泥石流重灾区的农村居民点,停止不合理的采矿、采煤和采石活动。4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建设高品质、集约型的新城。按照功能定位要求,有效引导各新城开展,推动新城地区的存量用地挖潜。积极促进开发园区的调整合并,推进产业高效开展。第四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 规模化保护耕地和根本农田第19条 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1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农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规划期末,农用地规模保持在11900平方公里左右。2严格保护耕地和农用地,按照不占或少占的原如此,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规模。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和论证,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3积极推进农用地和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增加农业根底设施投入,深化农用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政策研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4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应尽量防止占用耕地,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第20条 集中连片保护根本农田1在符合国家对根本农田划定的相关要求、尊重现状、确保质量与因地制宜的前提下,集中连片保护根本农田,设立9个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区根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全市总量的50%。2不断提高根本农田质量,大力推进以根本农田标准化建设为核心,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抓手的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九田重大工程。3科学划定根本农田保护区,逐级落实根本农田保护目标。专栏4: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是根据“优质耕地,集中连片;不跨区界,易于管理的原如此划定的,九个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包括延庆平原片、昌平东部片、顺义西北片、顺义东部片、平谷西南片、通州东部片、通州南部片、大兴南部片、房某某南片等九片地区。规划“九田区内根本农田占全市根本农田总量不低于50%。第二节 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第21条 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1规划近期,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如此,确保本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规划期末,根据本市后备资源条件,力争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2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完善首都功能项目的用地指标与补充耕地任务,积极争取国务院与有关部门支持,通过指标调剂和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在全国围统筹安排。第22条 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1改造整治城中村,优化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逐步盘活中心城和新城规划区围的集体建设用地,推进城乡挂钩重大工程建设。2加大集体工矿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按照依法合规、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要求,组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示重大工程。3规划期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大兴、房山、顺义、通州、延庆等区县。第23条 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适应首都开展高效农业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首都郊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提高农用地质量与生产力。规划期,通过农用地综合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顺义、大兴、延庆和平谷等区县。第24条 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途适宜、经济可行、环境美化的要求,着力安排废弃地复垦的规模、时序和利用方向。规划期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主要分布在房山和顺义等区县。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整治、砂石坑等工矿废弃地复垦重大工程建设,推广土地生物技术,恢复废弃地的生产或生态功能。第25条 科学开发未利用地1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生态安全、科学规划、适度推进的原如此,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2加强土地开发调查评价,建立土地开发项目的经济、技术、生态可行性的论证机制和评估监视体系。3规划期,开发未利用地转为耕地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和平谷等区县。第26条 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1结合区域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要求,按照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一致、且资源条件较好、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原如此,确定东北部开发整理重点区等六片重点区域。2按照生态安全优先的原如此,加强对空间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根底建设条件的地区进展重点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专栏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是指根据某一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与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与其开发整理限制因素的相对一致性,为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而确定的区域。结合市农业区划、生态区划、行政区划和各区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确定了东北部综合重点区、中部整理重点区、东南部整理重点区、北部开发重点区、东部开发重点区、南部复垦重点区六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第三节 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开展第27条 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规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制实施方法和土地使用许可等审批程序,明确分工、权责,确保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制法规的严格执行。建立都市农业用地管理系统,定期进展跟踪检查和反响,严惩用地超标行为。第28条 规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禁止借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名义随意增加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制定现代都市农业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对不同类型的都市农业实行分类分区管理。第五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 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第29条 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1按照“逐级管理、规模统筹、空间管制的原如此,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700平方公里以。2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农用地转用,要简化土地规划许可程序,完善备案制度,强化跟踪监管;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农用地转用,只能安排能源、交通、水利、军事等必须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要提高土地规划许可条件,严格许可程序,强化项目选址和用地论证,确保科学选址和合理用地。3加强对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和需求引导,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2020年,市域围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360万元;平均每公顷城乡建设用地的二三产业增加值不低于500万元。规划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亿元,建设用地总量消耗量控制在10公顷以,城乡建设用地消耗量控制在5公顷以;全市常住人口每增长1%,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将控制在0.74%以。4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低效的土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30条 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开展1积极培育“中心城新城镇的空间结构,不断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规划期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以。有序疏导中心城职能,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高效集约建设新城,顺义等11个新城的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约640平方公里。加快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小城镇特别是重点镇的建设,合理控制建制镇用地规模。规划期,建制镇的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约212平方公里。2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建设用地利用标准,推动中心城、新城集约高效建设;优先保障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严格控制中心城集中建设区的建设规模,加快形成中心地区核心功能集聚、边缘集团功能优化、绿化隔离地区美化、外围地区开展协调的良好格局。尤其针对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区,实施“东引西控,隔外疏的空间引导战略。强化通州、顺义、亦庄重点新城的枢纽地位,鼓励紧凑、高标准地建设新城,促进城市空间战略调整的实施。推动重点新城的人口增长、产业开展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鼓励利用存量土地资源。推进城乡建设、根底设施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根据各新城的特点,分别制定人口增长、产业开展与土地资源消耗相挂钩的标准,有效引导和调控重点新城的人口增长和产业开展。规划近期,三个重点新城工业项目的用地投资强度原如此上不低于6000万元/公顷。高效集约建设大兴、房山、昌平等城市开展新区的其他新城,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通过制定有关标准,严格控制新增人口、产业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消耗。规划近期,三个新城工业项目的用地投资强度原如此上不低于4000万元/公顷。生态修养开展区的新城是支撑山区开展、确保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节点。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应依照城市功能定位,通过设立有关标准,合理引导人口、产业的有效集聚,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生活、生产和谐,依托山区、引领山区的新城。规划近期,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的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原如此上应不低于3000万元/公顷。3推进开发区的用地空间整合。按照分工明确、运行高效、节约资源、集约用地的要求,严格划定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政策允许保存的开发区开展边界,纳入中心城、新城和邻近城镇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围,统一规划,有序开展。开发区各项建设活动应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尤其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相关规定。第31条 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1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生态、生产、生活安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如此,分区划类、因地制宜地推进平原、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力争在规划期通过城中村改造、生态搬迁、迁移合并、部改造等方式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科学制定产业用地标准,根据区县功能定位,本着符合规划、尊重现状、强调效率、严控外围、合理布局、分区分类管理的原如此,整合各类产业用地,集中安排产业基地,纳入村镇建设用地围统一管理。3充分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杠杆作用,有效应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中心城、新城和重点镇规划区围的农村居民点改造和低效利用的集体工矿用地整理。规划期,完成对中心城、新城建成区的城中村的改造和整理。4在区县围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大工程建设,城镇集中建设区围外的存量建设用地通过挂钩等方式,向城镇集中;鼓励新增建设尽量利用存量地,少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5结合环中心城绿色空间、根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大力推进相应区域的农村迁并、集体工矿用地改造整合。6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应按照突出重点、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要求,保护保存具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农村聚落;加强对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整体保护。第二节 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第32条 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按照中央对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依照城市开展与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提供必要的预留用地,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的合理用地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先落实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的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完善的首都职能。0第三节 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第33条 引导交通根底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1统筹兼顾,有机协调根底设施用地安排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关系,发挥交通根底设施对城市结构和功能引导作用,探索形成交通根底设施建设选址、用地规模的控制标准体系。2公交优先,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开展用地,重点保障公共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场与其与公共汽车、社会车辆与行人自行车接驳换乘设施的用地,保障公共汽车场站用地。以公共交通运输为主体,建立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系统结构优化和先进的运行管理为战略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与各类交通运输设施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减少资源消耗与对环境的影响。3轴带引导,合理构筑快速公路网、铁路与城市轻轨轨道交通网用地体系,重点保障辐射全国、服务全国的京津、京九、京石、京、京承、京等六大交通廊道用地。4存量盘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公路等交通设施项目用地规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压缩占用耕地规模,避让根本农田。5重点保障,确保重大交通根底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京、京唐、京承城际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等铁路与站场,完善联系京津冀的区域公路网体系和新城与新城之间、新城和小城镇之间的路网体系以与中心城和新城郊区铁路、城市轻轨、地铁,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等。第34条 推动市政根底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1严格用地标准,保障城镇供水、雨水排放、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供电、供气、供热、信息工程、环卫设施系统的建设用地供给。建设城市防洪规划蓄滞洪区、南水北调市配套工程与水库等水务工程与供水工程;保障垡头、定福庄、东坝、北苑、五里坨、清河、丰台河西以与各区县排水工程的建设需要。为适应城市的开展,公共根底设施用地的配量应留有扩展和应变的余地,并相应加强政府的土地储藏。2加快小城镇根底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居民点整理,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根底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逐步建立适应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的根底设施服务和保障体系。3加强空间协调,妥善处理市政根底设施的线、站、点与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关系,市政设施建设应避让根本农田,尽量防止占用优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第35条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1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开展,优先保障奥运会工程建设需求,有重点地保障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2积极引导中心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疏散,保障新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集约用地要求,推进城镇、农村的社会公共设施的集中建设,强化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共物流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3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各类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土地供给标准。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如此,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教育、医疗、文化、教育、政法和社会福利等大型设施的规模扩,在中心城区原如此上不再新建各级学校、医院。重点加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开展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功能性公共设施建设。第六章 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第一节 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第36条 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精心保护太行山和燕山山系绿色生态屏障,以与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积极建设以九片楔型绿地为重点的环中心城生态绿化系统,以与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延庆等区县的九个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构筑适应“宜居城市建设要求的绿色空间体系。第37条 重点保护根底性生态用地重点保护山地、河湖湿地、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未利用地开发,尽量减少对湿地、河湖水面、古树名木保护围的占用,逐步降低开发补充耕地的比重。规划期,确保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水面等地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在76%以上,山区同类用地比例在92%以上,平原同类用地比例在55%以上。在确保耕地和根本农田的前提下,坚持生产、生活与生态并重,逐步提高各类生态用地比重,适当扩大林地规模。强化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和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推进首都和谐、安全、高效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建设。规划期末,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8平方米。第38条 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指导各类开发建设行为。1禁止开发区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中心城绿线控制围、河流、道路以与城市楔型绿地控制围等,原如此上禁止任何建设和开发行为。2限制开发区包括根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地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森林公园、农田林网、山前生态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以与中心城外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机场噪声控制区、高压走廊、污染集中处理设施附近等,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3适宜开发区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外的区域,是城乡开展和建设优先选择的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第二节 推进生态根底设施建设第39条 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维护并强化区域水系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或恢复河流、湿地、坑塘和自然灌溉系统;构建由河道、湖泊、水库、滞水湿地等构成的多层次湿地系统,保护浅山区和山前洪积扇地带的地下水补给区以与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南水北调中线等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地下水源地和水利工程用地。第40条 不断完善生态根底设施体系保育山区森林、大型湿地等生态源地,维护平原小型林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斑块,建立水系、林带、文化遗产线路、郊野公园等生态廊道、文化遗产廊道和游憩廊道,积极推进以生态源地、斑块、廊道等构成的生态根底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城乡融合的生态根底设施网络。第41条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1结合山区、平原和流域差异划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小流域治理。专栏6: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分区一级区亚区区域综合整治的目标定位 山区1 潮白河山区水源保护、生态屏障、灾害治理的重点区域2永定河上游妫水河山区水源修养、风沙治理、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3北运河山区该区西北部是风沙的重灾区,整治目标为生态屏障,重点开展林业、生态旅游4永定河-大清河山区 灾害治理的重点区域,生态屏障,生态旅游5蓟运河山区水土保持、果树种植 平原地区1北运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建设、城市开展2潮白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建设3蓟运河平原区生态农业、适度开展4永定河-大清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开展2潮河、白河、怀沙河、妫水河等水系的深山地区,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核心,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水污染;泥石流重灾区和采空区,鼓励居民点整体移民和搬迁,防治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设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水源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安全维护重点项目。平原地区努力减少地下水开采,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林种、树种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沙地生态系统。3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环境修复工程,结合矿山关并,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投入力度,消除或减轻灾害隐患,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适度开发建设浅山区。第三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42条 探索城镇乡村差异化的平原模式1城镇地区。按照高效节约、生态健康的要求,重点加强城郊林网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根本生态用地需求,促进“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生态格局的形成。2乡村地区。以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努力减轻农业污染,大力开展高效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着力发挥农业用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布局。第43条 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1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育与局部适度开发相结合,力争做到规划期建设用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强化山区的生态保育和水源修养功能,精心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把山区建设成为良好的首都生态屏障。2本着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富民养山、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原如此,加强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山区、和谐山区。3因地制宜开展农、林、牧、果业等,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和农村开展。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系统,适度开展生态旅游业,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4提倡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整体最优、适度分配、持续协调、动态开展,结合浅山区和深山区的自然经济特点,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形成分级配置、分类引导、各有侧重的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 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第一节 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第44条 近期规划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积极引导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建设用地理性增长,保障中心城、重点新城等重点地区和必要根底设施项目建设需要,不断促进首都绿色空间建设和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为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构建高效运行的现代国际城市的根本构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力争将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480平方公里以;严格保护耕地和根本农田,力争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261平方公里339万亩;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213平方公里,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133平方公里。第45条 近期规划要点1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从现在起到2010年,伴随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中心城功能的有机疏散,各项建设的用地需求仍处在较为强劲的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本着“严控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如此,集约高效地建设中心城和新城,引导城镇用地集中紧凑开展,并通过重点整合各类建设用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确保奥运后经济平稳运行。近期建设用地重点投放在根底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民生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建设五个方面。3有力促进新城的启动建设。重点保障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用地供给,提高新城建设用地效率,优先保障文教、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根底设施建设用地。4积极推进土地资源的空间整合、整治和集约利用。有重点地保障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与京津城际铁路等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整理,严格控制规划绿色空间围的建设用地增长;加快加大独立工矿用地的整治力度,加快山区关停矿山的生态治理。努力控制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抑制土地退化趋势,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综合整治、以康庄等五大风沙危害区为重点的风沙治理;严格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加快以太行山和燕山山系为重点的山区绿化工程建设,推进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建设。专栏7:近期规划重点项目一、机场、轨道交通与配套地铁四号线、地铁九号线、地铁十号线二期、轨道交通亦庄线、地铁八号线、地铁六号线、轨道交通大兴线、地铁七号线一期、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站至西站地下直径线、京沪高速铁路段、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段、地铁十五号线、轨道交通房山线、轨道交通西郊线、轨道交通昌平区线、首都第二机场、地铁四号线北延、地铁十六号线、M15延长线二、高速公路京承高速三期密云沙峪沟市界、京包高速六环德胜口、京包高速五环六环 、西六环路房山区良乡大件路海淀区寨口、京开高速辛立村收费站市界、京石第二通道108国道市界、密涿支线高速、京台高速段五环路市界三、交通枢纽与配套一亩园公交枢纽、四惠交通枢纽、宋家庄交通枢纽、石景山苹果园交通枢纽、北苑北公交枢纽、望京公交枢纽、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车辆系统四、水务治理永定河卢沟桥至三家店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延庆县再生水厂、清河再生水厂二期与再生水利用工程、南干渠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工程、东南郊水网建设工程、卢沟桥再生水厂工程、门头沟区再生水厂、昌平新城昌平再生水厂、刺猬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二期工程、郭公庄水厂工程、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工程、中心城区再生水用于城市河湖环境改善工程、北运河某某庄闸改建工程、海淀区上庄再生水厂、大兴区黄村再生水厂、房山区城关中水处理厂、通州河东新城再生水中水处理厂、平谷区自来水厂工程、酒仙桥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小红门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北小河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线改造工程、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程、马草河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南四环、治理工程、丰草河治理工程、萧太后河通惠排干通马路环境治理工程、中关村创新园内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周家巷沟与东埠头沟、昌平新城东沙河生态湿地工程、重点镇治污工程怀柔区、平谷区、2009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节水工程、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体系、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体系、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资源利用体系第46条 远期和远景开展展望1从2010年到2020年,土地利用将进入优化整合、全面建设国际城市和生态城市阶段。城市开展将由规模扩转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建设用地增长将逐渐趋缓,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将明显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改善。2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或接近人口顶峰年,人口机械增长的吸引力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土地利用方式将全面转向盘整、优化存量用地,土地退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生态用地规模将有所增加,将开展成为高效运行、环境友好、空间集约、社会和谐、安全健康的现代国际城市。第二节 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第47条 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坚持人口、就业、产业开展和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原如此,推动中心城功能疏散,引导人口、产业向新城特别是重点新城适当集中,合理配置各区县的各类用地。各区县应结合土地利用分区的引导管制规如此以与中心城、新城、镇用地合理布局的要求,严密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协调功能定位、产业导向和城乡区域用地布局。第48条 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切实加强对区县规划各项指标的调控,严格执行方案要求附表3,明确相应的强制性要求:1落实上级规划各项用地调控指标,不得突破上级规划要求。2落实耕地和根本农田保护责任,依据根本农田划定的有关标准,科学合理调整根本农田布局,确保根本农田质量有提高。3落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严格落实空间管制制度,提高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4落实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和重点区域,严格贯彻执行“先补后占的相关要求,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5优先落实根底性生态用地,落实根本农田、根底设施的“两基用地布局,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