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730049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鲜花盛开的五月,春意盎然。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又向我们走来了。525,谐音“我爱我”,寓意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我爱我”,需要从心开始。只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感受生命之美。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才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入学初的迷茫,学业的枯涩,人际的委屈,期盼的落空大学里有太多的喜悦,也有许多的惆怅,我们有时在失落、焦虑甚至是痛苦中挣扎,所以,我们理应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善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何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通常情况下,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为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等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则表现为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容易发生心理冲突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五、调节心理的方法(一)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第一体察自己的情绪。自我觉察,即当自己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够察觉,它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够监控自己的情绪以及对经常变化的情绪状态的直觉,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对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或者说不认识自己的真实的情绪感受的话,就容易听凭自己的情绪任意摆布,以至于做出许多遗憾的事情来。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第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生活中。第三以合宜的方式纾解情绪。纾解情绪的方法很多。1心理暗示法。通过语言的指导和暗示作用,来调适和放松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的方法。2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二)挫折应对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呢?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第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第十,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三)正确沟通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来说,沟通是显示其高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下面列举几种人际沟通的方法。1善与人交,诚信为要2遇到矛盾,平和处之。3防范嫉妒之心。4学会说“不”。5要善于沟通。6培养广泛兴趣。7交往适度。8克服害羞心理。(四)生活适应大学生活适应存在的问题有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不够全面。为了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我们应做到:第一愉快接纳现实大学。入学前,许多同学以为大学是一座神圣的知识殿堂,应该是窗明几净,充满着诗情画意。然而, 入学后,他们对大学的憧憬完全破灭了。大学生活不但未给他们带来满足和快乐,相反,他们心里却充满了失落,自卑和压抑,不知怎么办好。第二重新确立奋斗目标。许多同学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大学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第三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中学阶段,大家一般为佼佼者,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入学后, 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许多同学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对此,大家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 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第四坚持长期运动。运动可以帮助“燃烧”体内因压力产生的化学物,并能产生一种使人体感觉舒服的化学物质“安多芬”,帮助缓解压力。散步和慢跑等节奏重复的轻量运动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这是因为把注意集中在重复的动作上可以让大脑有机会忘却焦虑,得到休息,从而快乐生活。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时代价值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