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备课讲座1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93919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备课讲座1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备课讲座1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备课讲座1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6 碳和碳的氧化物备课讲座1新人教版 单元教材概览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二、本单元内容特点:(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三、与老教材相比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单元目标聚焦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3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4 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会动手制二氧化碳。5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与方法61 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及上网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 通过对碳和氢气相似性质的比较,学习联想、对比、归纳的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4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迁移的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 通过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氢气的比较,学习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分子组成的差异理解物质性质的差异。6 通过对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组成、可燃性、还原性的对比,以及实验装置的衍变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情感与态度1 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2 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重点难点扫描1、重点(1)碳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难点(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实验活动分析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动与探究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两个。几个实验的建议: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台铜”(课本第93页出现过)的反应方程式比较,以便于归纳碳的还原性。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应控制在约1:10的比例,从理论上看,其比例应为12:160,考虑到有一部分木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生成,故提高了木炭的量。为了节省时间及看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可将木炭与氧化铜预先用水调成糊状,涂在试管内壁上晾干,但药品用量不能太少,否则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可让学生先预习P119的“家庭小实验”和P113的习题,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实验装置也尽可能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与其他组同学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6-6:我们认为书中采取的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类推的思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将实验顺序进行了调整:先做第四个实验,然后请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猜想,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接着与醋酸、盐酸、硫酸类比。该实验中使用的小花,用白色平版卫生纸扎成小花,在较浓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稍浸泡,取出晾干,但要提前三天做才会干。该实验现象明显,烘烤时不会将纸烧着,纸未干颜色就变了。实验6-7: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我们觉得将烧杯翻转过来,向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振荡,现象更明显,但翻时要迅速。实验6-8:该实验中血液应取静脉血,杀鸡时取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的混合物,通一氧化碳时看不出血液颜色由暗红到鲜红的明显变化。实验6-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储气瓶容积要大,该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残留尾气事实上也不多。老师们也可用微型实验代替:灼热的氧化铜迅速插入一氧化碳瓶中,后倒入澄清石灰水。另建议老师们将该实验的装置、反应的类型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进行比较,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比较、表达。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两课时,课题2:一课时,课题3:两课时,单元复习:三课时单元教学建议课题名称教学设想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中对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废旧干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的铅笔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动手做课本第108页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尽可能地准备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玻璃刀、玻璃边角料、导电装置,防毒面具、C60的结构模型等,有关物质的资料等。、 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玻璃刀刻划玻璃、吸附性实验、 讨论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单质的特性,再课本第105页的“讨论”,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碳的化学性质:可用多媒体投影古代珍贵的字画作品引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如学生素质较好,可更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激发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很密切”的理解。、 碳和氧气的反应,建议与第二单元中碳在氧气中的燃烧比较,并让学生讨论“家庭用煤用气应注意什么?”,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提醒学生关爱生命、注意安全。、 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本课题未提及,但在课本第136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又说“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建议老师们在此提一下,留一个伏笔。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题的重点是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懂得简单知识,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自主地探究。、 反应原料的选择可让学生预习课本第113习题,教师再补充部分反应,在课堂进行讨论的方式确定。、 发生装置的选择建议让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活动与探究手册”中的仪器模型绘出装置图,然后实物投影,进行讨论比较,并请学生说明设计的理由。、 收集装置的选择学生小组讨论,代表介绍方法和理由、 请学生根据自己桌上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并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讨论:二氧化碳与氧气实验装置的异同并归纳出实验装置的确定方法。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留一些思考题:如一个底部有破洞的试管、一个U型管如何组装可用来制二氧化碳,有什么优点等。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学生并不陌生,建议让学生充分地联想归纳,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自然界的循环、功与过等、处理好探究实验、重点对学生进行有关能力的训练: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及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利用所学知识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能力,查阅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辨证地看待物质功与过的能力。4、一氧化碳的引入,可用一则煤气中毒的报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在下面的实验中,也要强调环保与安全。、在灭由管道煤气引起的火灾时,据消防员说,应先用湿毛巾灭火,后关阀,否则火会倒吸。这与灭由液化石油气引起的火灾的方法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