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表演的“支架”作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58292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课堂表演的“支架”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课堂表演的“支架”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课堂表演的“支架”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课堂表演的“支架”作用摘 要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课堂表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支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表演元素,引导学生借助表演这个“支架”,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表演 语文学习 支架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都含有“演”的元素,使课堂教学与表演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课堂表演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所谓课堂表演,就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文本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它内容简约,形式自由,方法灵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备受学生喜欢。实践证明:课堂表演是学生走进文本,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有效“支架”。 一、单项式表演,化抽象为形象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确,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能做抽象的解释,以词解词,而是要根据学情,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化抽象、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生动的演示,使生字新词形神兼得。这样,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才能让词语教学充满活力。 如教学“从”字时,我首先让两个学生表演“手拉着手,并排走”。然后告诉学生:两个人,你跟着我,我跟着你,永不分开就是“从”字。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字的意思,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这样,没有剧情,没有多个角色,只为理解字词而表演,既简单省时,又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是一种最实用的学习“支架”。 二、朗读式表演,感受语言魅力 朗读是最好的感受言语情感的方法。朗读中,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转换,神态的改变,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增加朗读的情趣。教学中,我常常进行示范朗读,或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式“支架”,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式表演符合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的天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晨读中,总能看到学生学着我朗读时的样子,或一人多种角色,或几人分角色,朗读文本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聆听弦外之音,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语言的艺术。 三、再现式表演,揣摩角色内心 小学语文文本中,许多生动的场景,通过再现式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景,无声的文本语言就会成为有声有色的情景剧。学生在准备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会将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充分与文本亲密接触,静心思考,揣摩角色的内心,用心灵去碰撞角色的心灵,触摸角色的情感温度,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让思维走向深入,真正走进角色的情感世界中。 在课文穷人中,桑娜抱回西蒙家的两个孩子后的心理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表演的元素。课堂上,我为学生搭起再现式“支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桑娜内心的揣摩,进行表演,再现桑娜那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表演时,表演者个个神情紧张,一边自言自语表达着桑娜内心的矛盾,一边不时地向门外张望,表现出桑娜既希望丈夫回来,又担心丈夫回来的复杂神态。学生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表演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无不走进了文本,走进了角色的内心。 四、创新式表演,丰富文本内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品读文本、揣摩角色时,根据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本、对角色进行大胆创造,加工锤炼,创造出一个个文本中看不到、摸不着的,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一个新的飞跃。 课文穷人中,寡妇西蒙虽是一个穷人,却常被读者忽视。教学中,我借助文本空白点,添加了“演”的元素,又一次搭起创新式“支架”,让学生创编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以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为范本,大胆展开想象,将西蒙死前复杂的内心世界描摹了出来。表演时,学生的表演各具特色。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表演的: 西蒙用枯瘦的手轻轻地摸了摸两个孩子,掖了掖盖在孩子身上的衣服。有气无力地说道:“孩子,我可怜的孩子,妈妈如果死了,你们怎么办?把他们交给邻居桑娜吧!她是个善良的人,一定会照顾好孩子的。不,不能交给她,她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也不容易啊!我怎么能自私呢?还是求求上帝吧!上帝呀,请不要带走我!看在年幼孩子的情分上,请您保佑我们一家吧!” 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种神态,无不闪耀着、融会着他们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表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起了观众的共鸣,同时也丰富了文本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总之,“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虽然课堂表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支架”,但是不能随意搭建,更不能不讲质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演”的元素,恰当地搭建“支架”,让学生借助表演这个“支架”,在文本中自由攀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