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族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5036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族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族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族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确立。2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内容(1)主要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2)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4衰落(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1黄老之学在汉初到汉武帝之前的兴衰说明了什么?提示黄老之学的兴起和衰落说明了一种学说、一种思想要想具有立足之地,获得统治地位,必须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3内容(1)强调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2)提出“天人感应”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3)政治方面: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4)伦理方面: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4影响(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知识拓展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历的变化(1)思想内涵变化: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社会地位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2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儒学”,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并不都是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3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对其如何正确理解?提示说明了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是对人性善良的一种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主题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史料一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春秋繁露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春秋繁露顺命史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教你读史上述史料均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其“天人感应”观点;反映了其君权神授观点;反映了其“三纲五常”观点;反映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反映了其“大一统”观点。问题思考(1)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董仲舒新儒学内容“新”的表现。答案新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和发扬儒学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2)三则史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答案史料一: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史料二: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史料三: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题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史料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教你读史史料阐述了儒学的二重性及其重要作用。意指在维护封建礼教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暗含了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问题思考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答案儒家思想的二重性特点,使其易于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汉代的儒学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半个多世纪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专尊儒学。这种文化政策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儒学理论的完善发展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答案B解析一种思想能不能成为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要看这种思想能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故选B项。2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灾害”“怪异”是上天对君主“不知自省”的警告,此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这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思想,继承了孔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们发展得十分精致。材料二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答案(1)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意为儒家思想自春秋时期创立以来一直不受统治者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儒家思想获得了新生。“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意为董仲舒新儒学的构成,它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多家学派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新儒学思想。第(1)问,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复兴”“扼杀”“融会贯通”等。阅读与思考理解:“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要求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评价:消极:“天人感应”说牵强附会,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积极: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也包含着限制君权、维护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解析与探究(1)指导思想:李斯主张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外的书籍全部烧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社会效应:李斯焚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和稳定社会秩序。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自我测评1(1)客观: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适应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主观: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和稳定社会秩序。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选择题1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A法家思想弊端暴露无遗B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C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战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答案D解析材料中老子思想的主要政治含义是统治者不要增加民众负担,让民众自行休养生息,以达到“治”。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可知,秦末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急需休养生息,故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盛行。答案为D项。2下列各项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答案B解析A项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B项出自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天不变道亦不变”之“道”,是儒家之道,核心为“三纲五常”,董仲舒认为人伦道德,天经地义,绝对不能够更改,故选B项。C项出自商君书,属于商鞅的思想,从“不法古”可推断其符合法家变法革新的主张。D项出自儒家经典礼记。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C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答案C解析C项认为君主应爱护百姓,如果违背天意,上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有些人虽然天生具有善质但不能成为善良的人,故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这是天意。分析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与题意无关。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学的外衣,符合题意的是B项。6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董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A以古鉴今 B尊崇天道C施行仁政 D因时改革答案C解析由“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和“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可知孟子和董仲舒都强调天子应该具有仁爱之心,故C项正确。7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答案D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本原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是作用,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8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正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9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为()鼓吹“天人感应”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A BC D答案C解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的表述正确;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表述正确;是荀子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人物“董仲舒”不符,故排除。本题应选C。10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说明董仲舒将儒学()A神学化 B世俗化C政治化 D思辨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仁之美者在于天”“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得出董仲舒将儒家的思想与天相联系,体现了神秘化的特点,故A正确。11“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中“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等信息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材料表述的观点是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所以本题选D项。12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需求,故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见下图):请回答:(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梳理。(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思想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所尊“儒术”与先秦儒术已大不相同,它兼涉诸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对此你怎样理解并评价这一文化现象?答案(1)自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家思想与黄老之学并存,黄老之学占上风;从汉武帝到王莽时期,儒家思想独尊,但已混杂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东汉末年,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复兴。(2)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这种对儒家学说的调试与再造,有利于文化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有积极意义。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的繁荣。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董仲舒”:关于“董子故里”的争论,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两县学者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两县政府还围绕着“董仲舒”大搞文化投资,两县也很注重对自己境内董仲舒遗迹的保护,两县学者极力发掘“董仲舒文化”。有学者指出,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对“董子故里”的争论,体现了两县政府对文化的重视,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极具意义。(1)材料一体现了史学界对董仲舒的两种不同评价,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为什么?(2)董仲舒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以至于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3)当前很多地方都在争当历史人物的故乡和历史事件的发源地,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些现象?答案(1)如果同意积极影响,可从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的作用角度分析。如果同意消极影响,可从儒学长期独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角度分析。(2)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3)有利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发掘;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