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47888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知识梳理】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1、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3、 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4、 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陈朝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东宫学士。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王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岁。5、 玉台新咏中“玉台”一名的取义,从徐陵序文里“周王璧台让,汉帝舍屋之中”看,它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本诗选自南朝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这首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地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1、 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2、 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 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 今:没有束缚) 可怜体无比(古:可爱 今:值得同情) 叶叶相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 本自无教训(古:教养 今: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古:处理 今:处罚)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 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 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1、 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2、 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故事开端(1-2段) 自请遣归 揭示矛盾故事发展(3-12段) 夫妇誓别 推进矛盾继续发展(13-22段) 被迫改嫁 继续推进矛盾故事高潮(23-32段) 双双殉情 矛盾达到顶峰 故事结局(33段) 化鸟双飞 解决矛盾(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五、通过情节初步认识作品主旨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认识两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第二课时活动内容:认识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专制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活动过程:一、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二、 认识刘兰芝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 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3、 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出示结论: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有礼有节(严妆辞母“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坚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不慕富贵(拒绝与县令家为婚)忠于爱情(“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4、 小结: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刘兰芝虽聪明能干,但性格坚强倔强,这是当时一般妇女身上少有的,也许正因为这一品格才使她为焦母所不容。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就是用的第一条。这样一个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的女子就这样被焦母以“莫须有”的罪名驱谴回家,封建家长的蛮横专制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焦母、刘兄的言行再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这一特点。三、 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专制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出体现焦母、刘兄专制蛮横的句子,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见课文第4、6段和第20段) 2、学生评点:这两个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性格?3、小结: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们正是凭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拆散了这对对爱情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男女。4、焦仲卿: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誓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理,可以看到仲卿的看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压迫坚决反抗:3段;5段;7段;11段;25段;27段;31段。四、 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1、 刘、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语言回答)出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2、 小结:美丽的誓言体现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举身赴死的行为维护了爱情的至高尊严。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他们是被摧残致死的失败者,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无可置疑的胜利者。化鸟双飞,鸳鸯和鸣的浪漫结尾既寄托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又昭示了这对青年男女在精神上的胜利。在封建礼法日益严酷,“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氛围里,他们敢于举起反抗的旗帜,坚决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这无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五、 拓展联想,进一步认识作品社会意义1、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学生应该能说出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张生与崔莺莺、贾宝玉与林黛玉等等。3、 小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遭受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六、 朗读体味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刘焦盟誓、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七、 课下作业结合本节内容以“美哉,刘兰芝!”或“悲哉,刘兰芝!”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第三课时活动内容:讨论本诗的艺术价值活动过程:一、 通过设疑、解疑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常用的赋、比、兴手法1、 关于“兴”(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出示“兴“的诠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3)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如: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花心)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关于“比”(即比喻) 出示“比”的诠释: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从诗中找几个运用“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关于“赋” 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出示“赋”的诠释:“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即铺陈直叙。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4、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二、浪漫主义的结尾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2、 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3、 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三、本节课小结总之,孔雀东南飞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秀创作手法,成为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朽的价值。四、课下作业 拓展思考:前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人才纷纷涌向沿海开放城市,一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潮流。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会不会转而向西南飞去?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同学交流。五、(二)昼夜时段、时辰表时代昼夜殷(武丁)明大采大食中日昃小食小采夕殷(祖甲)明朝大食中日昃小食暮昏妹(昧)兮(曦)周日出食时隅中中日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汉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清(初)5791113151719212313(正)68101214161820222424现代(时)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2311335(三)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夜间时辰五夜五更时间黄昏甲夜一更1921人定乙夜二更2123夜半丙夜三更231鸡鸣丁夜四更13平旦戊夜五更35干支年简易推算法由公元年数推算干支纪年,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十位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1 2 3 4 5 6 7 8 9 10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已知公元数推算干支年号,只需要分两步:第一,把公元年数减去3,你会得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新数字的个位数字(当个位数字为“0”时,当“10”)在十位天干中所对应的天干字就是所求的。第二,把每一次你得到的一个新数字除以12,这样你又会得到一个余数字(当刚好除尽时,余数字取12)。这个余数字在十二地支中所对应的一位地支,即为所求的。例如,请你确定1980年的干支年号。先找天干:1980-3=1977。1977的个位数字7在十位天干中对应的天干字为“庚”。再找地支:197712=1649,显然余数为9,查9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地支字为“申”。所以,1980年为庚申年。这样推算干支年既快又准,可简记为“减3除以12”。六、美文欣赏焦母休掉刘兰芝的原因一首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一提起爱情,我们的头脑里就会闪现出那些最经典的片段:比如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素贞、罗密欧与朱莉叶等等。这些故事的结局或喜或悲,每一个故事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情愫。孔雀东南飞讲述的也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根据前面我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谁能说说造成这出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显然是焦母与兰芝的之间的婆媳矛盾。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婆媳不能相容的矛盾,课文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读者也往往忽略。因为这似乎是个与爱情主题无关的内容。其实,如果我们另辟奚径,从起因问题入手探讨,也许会给我们解读这首长诗带来更广阔的空间。那么,为什么焦母不能容纳兰芝这个儿媳妇呢?她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坚决主张休掉兰芝的呢?下面大家先讨论讨论,猜想一下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 1、美色说 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美色说认为,正是兰芝的美貌使焦母担心儿子仲卿儿女情长、沉溺女色,耽误前程,从而招致了兰芝被驱谴的命运。 这种说法使我不禁想起另外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那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的故事。话说那一年,陆游因为在科举考试中抒发抗金忧国之情,最终名落孙山。陆游的父母于是就安排他跟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由于二人志趣相投,生活非常美满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却很看不惯,她觉得唐琬成天弹琴吟诗有失妇道,而且会耽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的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不久,唐琬嫁给了一个叫赵士程的人。一天,唐琬跟赵士程到沈园游玩,与陆游碰巧相遇。看到唐琬已嫁做他人妇,陆游是百感交集,于是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钗头凤红酥手。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婉再游沈园时看到这首词并且提笔和之。这就是与之齐名的钗头凤世情薄。据说回去后不久,唐婉就抑郁而亡,陆游抱恨终生。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两个悲剧中有一个相似的细节就是:唐婉离异后很快就再嫁了,而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也很快就有人上门提亲。这似乎跟我们对封建社会的一贯印象不符。我们一直以为在封建社会里,女子被休回娘家后是遭人歧视的,所谓“好女不事二夫”,妇女再嫁是受人嘲骂的。可是为什么唐婉和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却都是很快就有人主动上门求亲,似乎并没有瞧不起她们。这个问题该怎么解释呢? 总结 现在人们一提起封建社会,马上就会联想到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贞操观念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漫长的历史,这期间礼教统治的松紧程度有很大的变化。考察汉代历史可以发现,汉代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同时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了共识,就是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的自由。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用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心,二人的结合演绎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看来,两汉时候正统儒家言论还没有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直到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封建礼教才日趋严厉,寡妇再嫁才为社会所不容了。 虽然说汉代社会对女子再婚比较宽容,但是如果像县令、太守这样的官宦人家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个妻子,那选择的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无论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还是社会舆论,都决定了这些封建官吏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的美丽、何等的贤惠。既然县令太守家接二连三向兰芝求婚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什么在这首诗中却出现这样的情节呢?请大家思考,说说你的理解。归纳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总要高于生活,这种艺术化的写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从而表现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这是在替刘兰芝鸣不平,同时也使读者心里长长地出了口恶气。 另外,这个情节也是广大人民美好愿望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休回娘家,被封建家长和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还大有人在。广大群众就把对这些弱女子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她们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自然而然地寄托在刘兰芝的身上了。 2、 恋子说 这种说法认为焦母是出于“恋子情结”赶走了兰芝。课文里焦母对仲卿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我们可以推想,焦家大概曾经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之家,但由于焦父早逝造成了焦家的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焦母身负着抚养焦家后代,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这个焦家唯一的男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像,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处处跟她作对,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假设焦母的恋子情结是造成兰芝被遣的真正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解读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两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看焦仲卿。焦仲卿在兰芝被遣时没有能够说服母亲留下兰芝,作为一个丈夫竟然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妻子,他会留给我们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胆小、懦弱、缺乏主见)他这种胆小、懦弱、缺乏主见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认为他的性格形成,一方面很可能跟他长期生活在焦母专制、霸道的母爱之下有关。另一方面,封建时代历代标榜孝道,所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父母永远都是对的,做儿子的什么都是父母的,连自己的头发丝都不能随便弄丢了,娶谁休谁当然得由父母说了算。汉朝法律还规定不孝,弃市,也就是说不孝是死罪。在虚伪的“孝道”的枷锁之下,仲卿对母亲的不近情理也只能惟命是从。他本身懦弱的性格和封建社会虚伪的孝道,共同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作出最为彻底的反抗。尽管如此,焦仲卿对兰芝的感情之深厚仍然是有目共睹的。当得知母亲对妻子的不满和排挤时,他就曾为兰芝求情、辩护。大家看,是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呢?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这两句话是说我这辈子看来是当不成大官了,请您别指望了。能娶到兰芝这样的媳妇已经是我的福气,我很满足了。最后他还坚决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可以想象,一向对母亲百依百顺的他,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显然是对兰芝的爱情在支撑着他,使他鼓起反抗母亲的权威的勇气,从中我们可以足见他对兰芝的深情。请大家看课文,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能够表现焦仲卿对兰芝的爱情的诗句。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可以说,在孝道与爱情的两难境地中,焦仲卿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我个人认为,其实仲卿比兰芝更忠于爱情,更坚决地追求爱情。甚至可以说,正是在焦仲卿一片痴情的感召下,刘兰芝的爱情才被唤起了、激发了。为了证实这一点,下面我想请大家再从诗中找出表现兰芝对仲卿的爱情的诗句。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这两组诗句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仲卿对兰芝的感情流露是自始至终的,而兰芝对仲卿的感情表露则主要出现在二人泣别之后。过去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是自始至终忠贞不渝的,这也许是一个阅读上的盲点。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兰芝请归”。请归,就是主动请求被休回娘家,兰芝为什么要主动请求被休回娘家呢?对此人们一般都理解为这表现了兰芝性格的自尊和刚强。正是这种理解使兰芝这个人物形象近乎完美的同时也非常平面化、符号化。如果我们能试着把兰芝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进行人性化一些的理解,那么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更有深意的形象。 大家看,故事一开始,刘兰芝先叙述了自己婚前所受的教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兰芝说这几句话有什么用意呢?很明显,这几句话是兰芝在向丈夫焦仲卿表白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她表白的不是对丈夫的爱情,而是自己的价值,因为在那个时代,她是不能仅凭着爱情的名义为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申辩的。因为当时,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她自己的观念里,爱情并不是婚姻的保障,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基础。在婚姻的解除条件“七出”中没有哪一条与爱情有关。要知道,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婚前根本不认识,只能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结合也概莫能外。这样结合之后的婚姻生活,刘兰芝的感受怎样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苦悲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焦仲卿做一个小官吏,经常不在家,刘兰芝自己长期独守空房,难免孤单寂寞。另一方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每天辛苦劳作,反遭婆婆嫌弃。对于婆婆的无端挑剔,兰芝感到“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在这里兰芝似乎也觉察出婆婆的敌意和排挤并不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那种压抑所致,因此自己的忍让并不能唤起婆婆同病相怜的同情。在作出种种努力之后,她对这场婚姻最终失望并且产生了摆脱这场婚姻的想法,于是她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重读兰芝的这一段冷静而理智的陈述,我们可以感觉到,兰芝之所以主动提出休回娘家,是因为她并不爱焦仲卿,这时的兰芝对丈夫是没有所谓爱情的,有的只是道义上的夫妻关系。但这绝不能说明兰芝是无情无义的,事实上一个在夫家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又自尊心很强的女子,是不可能对丈夫产生真正的爱情的,充其量只能是遵守传统妇德,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推断,此时的兰芝没有对仲卿产生爱情的心理基础。 长诗接着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的过程是焦仲卿对她的爱感动了她,也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爱情。正如刚才我们所分析的,焦仲卿一直是一往情深地爱着刘兰芝,只是迫于孝道的压力,暂时屈从母亲的旨意。当他在“夫妻夜话”中说出自己的缓兵之计来劝慰兰芝时,兰芝却很理智地拒绝说:“勿复重纷坛”、“何言复来还”。而且,在细数了自己嫁到焦家带来的嫁妆之后,她说道:“留待做遗施,于今无会因。”可见这时她是作好了跟仲卿分道扬镳的心理准备的。 可是第二天,就在回娘家的路上,她的情感发生了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变化。原因很可能是焦仲卿进到车里对她说的那番誓言深深打动了她,同时,即将分离的特殊情境也常常会触动一个人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总之感于此情此景吧,她终于说道:“感君区区怀!”看来她的心弦这才被仲卿的真情拨动了。接着她说道:“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见这时兰芝才开始有了对两人重新团聚的期望。于是,她也立下了爱情的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以这样说:兰芝本来一直过着平淡的婚姻生活,直到她与焦仲卿被拆散时,突然的变故分离,才使这对夫妻真正相爱了。于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一段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真正拉开了序幕。 3、门阀说 这种说法认为,兰芝被驱谴是由于焦母的门第观念。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门阀”。门就是门第,是指在封建社会里有较高地位;阀,就是财阀,是指在当时的社会上拥有较多财富。门阀一旦联合来就会双方互补,有钱又有势。 大家知道,汉魏之际,一些有钱却没地位的新兴地主或暴发户往往以嫁娶为手段攀起门第,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一些有地位但没钱的家庭也不得不以联姻的方式维持或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焦刘的婚姻很有可能就是这种互补互利的婚姻。我们不妨先看看刘兰芝的穿着,文中哪写诗句是描写兰芝的穿着的?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衤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兰芝的严妆实际上并非清纯朴素之美,而是非常华贵之美。这身装扮在当时是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的。另外,在夫妻夜话时,兰芝还罗列了自己带来的嫁妆,都有哪些呢?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从这些嫁妆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家无疑是非常的富有。还有,她在娘家的闺房也不寻常,写闺房的句子有哪些? “移我夹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兰芝的娘家能以绫罗做衣,琉璃作榻,可见绝非普通劳动人家。兰芝家如此富有,是不是官宦人家呢?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兰芝不是出身于门第较高的官宦人家呢?兰芝对仲卿说: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兰芝对焦母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焦母对仲卿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我们看,在驱谴兰芝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贵贱问题,而且都是焦母和兰芝在提,看来出身贵贱是焦母与兰芝之间心存芥蒂的一个关键。我们能感觉到,焦家的门第显然是高于刘家的。而焦母的门第观念显然是很浓厚的,兰芝在她眼里只是个出身平民的贱媳,因此,焦母才安排她从事繁重的家庭劳动,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投以挑剔的目光。而兰芝在辞别婆婆时的“严妆”,显然是想要为自己讨回尊严的一个举动。借助于显示她的富有,来反衬焦家的贫寒,以“兼愧贵家子”来揭露焦家的自视清高。至于焦家,显然色厉内荏,只是个空架子。新媳妇整日地劳累,没有什么精神或物质的享受,儿子也不过是一般的“小吏”,焦母还自视了不起。可以说焦母的门第观念造成了紧张的婆媳关系,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4、无子说 这种说法认为,焦母驱逐兰芝是因为兰芝没有子嗣。在诗里焦仲卿说过“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看来他们已经结婚两三年了,而刘兰芝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从诗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不是就因为着急抱孙子焦母才驱逐了兰芝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的婚姻制度有所了解。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婚姻制度是遵循“七出三不去”的原则。七出是休妻的七个具体条件,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 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是患恶疾。 三不去: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夫守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 如果是因为不生孩子这个原因,焦母大可以直接引用 “七出”的第一条打发兰芝走人,没有必要横挑鼻子竖挑眼,拐弯抹角。话说回来,虽然古代允许出妻,但从中国文化总的倾向看,并不赞成出妻。要知道,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才是中国古代人追求的婚姻理想。因此即使构成了出妻的条件,古人也不会轻易出妻,而是尽力维持夫妻关系。如果是因为无子而出妻一般也要等到女方50岁过了生育年龄以后。况且,古代有纳妾的制度,妾所生的孩子都以妻为母,就等于是妻的孩子。在焦仲卿的这样的官宦家庭里,以无子为理由出妻实在没有必要。看来,刚刚结婚二三年就因为无子而休掉兰芝在当时看来也不是十分合理的借口。 结束语 这首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是关于这件事的任何理性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孔雀东南飞才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我们当代人的心灵。不论作者在当时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也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的思想高度如何,总之,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完成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理解了这一点,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三、中国封建时期休弃妻子的7种理由和不准休妻的3种规定。在封建夫权时代,丈夫欲休妻子,无须征得女方同意,只须写一纸“休书”即可将妻子驱之于门外。为了言之有据,历代统治者为休妻制定了必备的7条理由,妻子只要符合其中任一条,便可被丈夫休弃。“七出”规定如下:“无子,一也;淫轶,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妨忌,六也;恶疾,七也。”大戴礼记本命认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空去。”七去与七出是一样的。但无论是七去还是七出,其中的“多言”、“妒”等都具有随意性,所以,“七出”、“七去”不准丈夫任意休妻的借口。为防止妻儿无着致成社会累赘,封建法规又定了不准休妻的“三不出”:“三不出者,谓有所娶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而后富贵。”元典条又规定犯奸之女不受“三不出”的保护,可见“三不出”把“性”看得多么重。对违反“七出三不出”的男人,汉魏时起即有律令,唐律规定:“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则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出而出之者杖一百;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明清时代的刑律中的规定与唐律同。所有封建立法皆不准女子离舍丈夫。白虎通嫁娶云:“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丈夫无恶不作,妻也不能离舍,若离舍,则受罚。唐律曰:“妻妾去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明律中规定:“若要背夫在逃者杖一百,从夫嫁卖,因而改嫁者绞。”均足见封建刑律对女子的不公。明代大臣刘伯温反对把“恶疾”与“无子”列入“七出”,曾建议将“七出”收为“五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未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锻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子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已坚,长辈壮我行!”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评析】“旧瓶装新酒”,可以借助于为人们熟知而又喜爱的艺术形式较为自如地展开自己的艺术创造。其要领在于“旧”与“新”的相反相成,较大的审美距离所带来的陌生感与亲切感的交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复杂的感受。孔雀东南飞作为著名的乐府诗,其形式与内容均为人们所熟悉。本文写孔雀“西北”飞而用原作格套,就于旧题中翻出新意;作者既熟练而流利地利用了乐府旧题,又于具体的描写刻画中颇见从容与技巧,显示了一种良好的作文姿态与心态。惟有进入一种从容自信放达的情绪之中,才能随心生发,随机应变,出口成章。本文所体现的发展等级要求:有创新,构思新巧。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焦仲卿!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点评: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