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上传人:yo****e 文档编号:10616540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2难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有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代表作有磨坊书简小东西等。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背景资料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不久法国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教法语。最后一课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3体裁简介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4字音字形膝头(x)紫藤(tng)钥匙(yo shi)踱步(du) 惩罚(chng) 祈祷(q do)郝叟(ho su)5阅读课文,初步思考: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明确: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思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或“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上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上课中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二)人物赏析1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1)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明确: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但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2)学生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明确: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重点进行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2分析韩麦尔的形象。(1)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后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明确: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阿尔萨斯人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以及失去祖国后他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总之,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是因内心悲愤而“惨白”,“我”是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他充满热爱崇敬而觉得他高大。(2)请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四、板书设计情节人物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心理、肖像、动作、语言五、课外拓展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示例:下课了,我背着满载法语书的书包,踌躇地离开了学校。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得如此的慢,好像腿上绑着千斤重的东西一样。我拖着脚步,一步三回头地向学校告别,向韩麦尔先生告别,不,是诀别。我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能和韩麦尔先生再见面了。我停在了布告牌前。我好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回去吧,孩子,别再想什么了,只要记得我们都是法兰西的子民。法兰西万岁!”郝叟老头儿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旁。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普鲁士人退出了阿尔萨斯,我看到了街上人潮汹涌,我还看到了人群中有韩麦尔先生,说着一句话“法兰西万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的写法。3理解作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观念。【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2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除了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呢?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都德的最后一课,感受那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深情吧!二、自主探究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又出了什么事啦?”“又”表现出了什么内容?(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加点词“忽然”表明了什么?明确:(1)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2)“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法语,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它增强了悲怆的气氛。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明确: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存在向心力,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由鸽子的叫声联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写出了小弗郎士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他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三、合作探究(一)环境描写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了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说说“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的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的祖国语言的难舍。(二)写法探究1这篇小说叙述故事采用了第几人称?用这种人称叙事有何作用?明确:第一人称。“我”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引出“最后一课”的有关事情;利于刻画人物,“我”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直接描绘“我”的心理,来表现“我”在最后一课的思想变化,给读者更亲切、真实的感觉。2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沦陷区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明确: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感情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3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一处并说明其作用?明确:郝叟老头和镇上的人及韩麦尔先生前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阿尔萨斯人民对过去自己行为的懊悔和失去国土的悲愤之情。四、课外拓展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联系我们的祖国在2020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奴役的历史,请你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略。(开放性题,不设统一答案)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