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名师导航 苏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626678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名师导航 苏教版 内容感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嗜学(sh) 俟其欣悦(s) 屣(x) 裘葛(g) 烨然(y)缊袍(yn) 负箧(qi) 曳屣(x) 媵人(yng) 贽(zh)叱咄(du) 冻馁(ni) 皲裂(jn)二、通假字四支僵劲(“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与之论辨(“辨”通“辩”)三、词义1.一词多义 若:(1)像。如:烨然若神人。(2)如。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中:(1)在某一范围内。如:行深山巨谷中。(2)内心。如:以中有足乐者。 诸:(1)众。如:今诸生学于太学。(2)兼词,相当于“之于”。如:假诸人而后见也。2.词类活用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如: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如:手自笔录。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如:腰白玉之环。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如: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如: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缊袍敝衣。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古今异义 余: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如:余幼时即嗜学。今义:剩下的、多出的。 假:古义:借。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今义:与“真”相对,指不真实的、虚伪的。 游:古义:交往。如: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今义: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汤:古义:热水。如:持汤沃灌。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博士:古义:官名,国子监的老师。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今义:学位名,比硕士高一级。4.文言虚词 以:(1)介词,用。如:以衾拥覆。(2)连词,因为。如:以中有足乐者。(3)连词,而。如:俯身倾耳以请。(4)介词,把。如:人多以书假余。 则:(1)副词,就。如:则又请焉。(2)连词,表转折。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之:(1)助词,的。如:益慕圣贤之道。(2)代词,他。如:与之辨论。(3)助词,无意义。如:当余之从师也。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即:弗怠之。译文: 不懈怠抄书这件事。2.省略句:撰长书以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应为:撰长书以(之)为贽。译文: 写了一封长信把它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五、文学常识1.宋濂(13101381),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元末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后负责纂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2.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六、名篇名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余幼时即嗜学。译文: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剖析:这一句起统领全篇的作用,突出了自己“嗜学”的精神和毅力。2.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 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剖析:句中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 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剖析:这一句是作者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总结。勤奋与艰苦是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二、重点语段“余幼时即嗜学”至“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剖析:这一段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这种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叙述颇为详细。一是幼时求学的艰难。文章开头的“嗜学”,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基调。但“嗜学”与“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二是成人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1.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3.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NFA37袍敝衣”,与同舍生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一句总括全段,指出自己求学的“勤且艰”。审美鉴赏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对“先达”的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人物的神态。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了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挂的玉环,腰间的佩刀和容臭,这种华贵的服饰,使同舍诸生“烨然若神人”。这样就更衬托出作者“NFA36袍敝衣”的朴素。 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使所叙事实的意义得到阐明。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文章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