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504019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进度表(2015.8)学科: 年级: (上) 授课: 周次时间节数教学内容备注1八月24282节一长度单位(1)北片运动会2天 长度单位(1)2九月3141节 长度单位(1)9月1日县庆放假9月3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 37-114节 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练习(1) 二、1.不进位加法 例1、例2(1) 进位加法 例3 (1)414-184节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1)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 例1 (1)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例2(1)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1)521-254节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例4 (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2426页) (1) 连加、连减 例1、例2 (1) 加减混合例3、例4 (1)628-303节 练习课(29页-31页)(1)国庆节放假7天 解决问题 例5 (1) 练习(1)7十月8-104节 整理和复习(1) 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812-164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1)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2(1)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1) 5的乘法口诀 例1(1)919-234节 2、3、4的乘法口诀例2、例3 (1) 2、3、4的乘法口诀 例4及 练习 (1) 乘加、乘减例5 6的乘法口诀 例6 (1)1026-304节 6的乘法口诀 例7 (1) 6的乘法口诀练习 64页 (1) 6的乘法口诀练习 65页 (1) 整理和复习 66页-67页 (1)11十一月2-62节 五、观察物体(1)期中考试一天集体备课一天 观察物体(1)129-134节 6单元 7的乘法口诀 72页 (1) 7的乘法口诀 73页、74页 (1) 8的乘法口诀 例2 (1) 8的乘法口诀练习 76页 (1)1316-204节 8的乘法口诀练习 77页 (1) 解决问题例3 78页-79页 (1) 9的乘法口诀 例4 80页-81页(1) 9的乘法口诀练习 82页-83页 (1)1423-274节 解决问题例5 84页 (1) 练习 85页 (1) 整理和复习 86页-87页 (1) 量一量、比一比 (1)15十二月30-44节 7 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8 数学广角(1)167-114节 数学广角(1) 9 总复习(1) 总复习(1) 总复习(1)1714-18 总复习(1)1821-25期末复习19一月28-1期末复习204-8期末复习长山小学制作第一单元 1-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总节数:1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方法1、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1课时“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 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此处落实目标1、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出示学习目标此处落实目标2、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此处落实目标3、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刚才学习了哪些知识。1、 数学书4页上面做一做。2、 数学书8页1、2题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4、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5、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6、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厘米 食指大约宽1厘米 田字格大约宽1厘米 图钉大约长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纸条长度方法: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左端,在看纸条右端对准几。教学反思 1-2 米的认识总节数:2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米尺、软尺 课件情境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师生交流引入情境质疑点引明确目标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体验感悟延伸发展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此处落实目标1、教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出示学习目标此处落实目标2、1、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此处落实目标3、1、数学书4页做一做2、8页3.4题3、 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4、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5、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 1-3 认识线段、画线段总节数:3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师生交流引入情境质疑点引明确目标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体验感悟延伸发展此处落实目标1、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 自主探究:出示学习目标此处落实目标2、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小结: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此处落实目标3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小结: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学反思 平凤小学制作确定长度单位总节数: 4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课件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学习目标:在认识1厘米和1米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落实目标2)做一做。(落实目标1)(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小明的日记: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40厘米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背上35米长的书包,到离家500厘米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厘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说说小明的日记有哪些长度单位不合适,快帮小明找出来,改一改。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情景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设计的,用于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反思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总节数: 5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3、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引导法、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新本领?2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厘米(cm)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米(m) 1米=100厘米线 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 技 能:会量 会画 会比划二、实践操作活动1比划:学生借助手和身体比划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1米、2米等,并互相检查和比较。2画:学生分别画出长度是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线段,选择部分展示并实际测量是否标准。3再次比划: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长度4量你身边的短小物体的长度:任意四件(先估、再量,用厘米做单位不到整厘米的取整厘米数)5量教室内窗户、门的长、宽。先估计分别是多少长度并记录;再想用什么工具、使用什么单位,为什么?最后实际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落实目标1)交流心得:对同学有哪些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如橡皮)用学生尺,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品(如黑板)要用米尺,用米做单位。(落实目标2)综合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枝铅笔长17( ),数学书本宽14( )。(2)教室门高2( ), 黑板长4( )。2(1)画一条长6cm的线段;(2)画一条比6cm短2cm的线段。3先估计、再测量。 4看下图填空。 5看图思考,小刀长( )厘米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校对答案并讲解学生中错误比较多的习题。如果学生对第5小题有困难,应让会的学生讲解方法后在出类似的习题进行巩固。四、总结全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设计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厘米(cm)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米(m) 1米=100厘米线 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 教学反思铁桥小学制作不进位加总节数:6节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小棒。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学生看教材1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二、探究新知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我是口算的:35如果摆小棒是3捆和5根,加2根就是37根,所以35237。还可以想数的组成:35是由30和5组成的,5和2组成7,30和7合起来就是37,所以35237。)教师: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的,用笔算。(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的写法。) 十 个 十 个 3 5 3 5 3 5 2 2 2 7 3 73 7强调:个位与个位对齐【落实目标1】。做一做:1.326 243 543 3 2 ( ) 5( ) ( ) ( )( ) ( ) ( ) 做一做的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教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师:求“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算法。3532 十 个 十 个 3 5 3 5 3 5 3 2 3 2 3 2 7 6 76 7教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落实目标2】。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2. 2461 5322 3740 2 4 ( ) ( ) ( ) 2 2 ( )( ) ( ) ( ) 三、 巩固练习:教材15页13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写竖式是,首先要将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个位算完再算十位。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5237(人) 3 5 2 3 7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53267(人) 3 5 3 2 6 7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总节数:7节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小棒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教材第14页情境图。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 5 3 5 + 3 1 7 + 3 1 7 2 7 2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落实目标1】做一做: 56+37= 46+24= 29+5= 5 6 4 6 ( )+ 3 7 + 2 4 +( )( ) ( ) ( )三、 巩固练习:教材15页4、5、6题。【落实目标2.3】四、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五、 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35+37=72(名) 3 5 3 5 + 3 1 7 + 3 1 7 2 7 2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总节数:8节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小黑板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第16页7题计算。45+47= 25+63= 32+18= 76+5= 9+56= 37+38=教师: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落实目标1】2.完成教材第16页8题。在里填上“”“”或“”。4+3840+38 76+2199-5 67+969+783-383-8 57-538+17 25+435+353. 完成教材第16页9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进行检查。【落实目标2】4. 完成教材第16页10题。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5. 完成教材第16页11题。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玩具火箭 玩具轮船23元 14元 27元 30元(1)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艘玩具火箭,一共要用多少钱?(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落实目标3】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在以后的练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四、布置作业:完成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反思新庙小学制作2.减法(例1)总节数: 9节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情境图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中国金牌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落实目标2】 1、教学例1. 代表团 金牌数 美国 36 俄罗斯 23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板书算式:36-23=师: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3 6 3 6 - 2 3 - 2 3 3 1 3【落实目标1】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做一做:45-3= 64-( )= 4 5 ( ) -( ) - ( ) ( ) ( )2.48-18= 25-21= 4 8 2 5 - 1 8 - 2 1 ( ) ( )全课小结: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36-23=13(枚) 3 6 3 6 - 2 3 - 2 3 3 1 3教学反思2.减法(例2)总节数: 10节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主题图、小棒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51-36=)1.教学例2。代表团 金牌数 美国 36 中国 51(1)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2)分小组交流想法:(3)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A.可以用竖式计算。B.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5 1 - 3 6 1 5教师: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11减6得5。)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喜欢的方式)。 . 5 0 - 2 4 2 63.做一做: 6 5 4 3 3 0 - 3 7 - 8 - 2 3 【落实目标1】 练习:教材20页4、5题。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1-36=15(枚) 5 1 - 3 6 1 5 例3:50-24=26 5 0 - 2 4 2 6教学反思2-3两位数加法练习总节数: 11节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情境图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师: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8 3 7 9 4 5 - 3 5 - 6 7 - 4 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完成目标1-完成教材21页第7题。54-27= 66-49= 43-37= 95-63= 72-9= 36-28= 87-38= 54-36=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完成教材21页第8题。 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完成教材21页第9题。 先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教材21页第10题。 夺红旗: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计算的又对又快5 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化练习: 完成教材22页第11题。送卡片:得数比50大的算式 得数比50小的算式31+29 81-33 94-39 13+47 18+19 28+3 46+42 43+26 41+29 70-28 90-44 23+29 66-17 72-13 71-19 90-39 完成教材22页第13题。按规律填一填。(1)24,32,40,-,56,-, -。 (2)93,86,79,-,65,-,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说一说填写的理由。完成教材第22页第14题。5 7 + 4 - 2 - 2 8 7 2 6 8落实目标3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在以后的练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布置作业:完成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 相同点: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计算加法的时候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计算减法的时候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教学反思 重新小学制作教材2324页例4总节数:12节 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1.教学例4(1)出示题目: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2.对学: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3.群学:学生汇报。(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画图:一班 二班 与 一 班 同 样 多的12面 二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师:看图就知道求二班的小红旗就是要把和一班同样多的与多的3面合起来。 列式 12+3=15(面)验证解答是否正确:15减12等于3,二班确实比一班多得了3面,解答正确。2.教学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独学: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群学: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3.做一做。鸭蛋有2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