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4929137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案内容解决问题的设想与主要内容填报要求通过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怎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1、对拟解决问题的概括表述2、是来自实际教学中的突出问题3、内涵明确边界清晰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个完整的对象,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从而形成认知领域的误区。其表现主要有:1先入为主,挥之不去: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先天概念或不正确的习惯来理解问题、处理事物,不能建立后天的科学概念,或者后科学概念总受先天概念的冲击,总以自己的习惯为出发点构建新的科学概念。例如:鸡蛋碰石头问题。不能用牛顿第三定律来理解,总认为破的是鸡蛋,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分不清科学概念和日常行为习惯。又如计算动摩擦力,有人直接写成f=mg,而公式是f=FN :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f=mg才成立。 2机械记忆,生搬硬套:机械地形式地记忆公式定律,忽视成立条件,强硬地机械地记住某些规律性结论,并不知其所以然,生硬地加以套用。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得出如图所示图象,求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有些学生只记住了这图象的形状而以为内阻R=3欧,并不考虑纵轴从1.0开始,实际上内阻应为R=1欧姆。又如一质点运动规律为x=5+2t3,v=6t2,求前2秒、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很多学生用v=(v0+vt)/2求解(忽略条件),而应该用v平=s/t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对基本概念等理解不透彻,对相关要领辨别不清,抓不准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基本要素和基本条件。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对事物似是而非,模梭两可,例如对于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总是分不开,不知何时用那只手,因为都有磁场和电流条件,因而便不知所以了。又如布朗运动“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区分不开,当然答错的几率就大了。4、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只从局部出发不从全局考虑。不会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导体在磁场中切割感应运动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对“切割磁感线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的内电路)”不能理解。总把它看成是一个实际的导体,所以总把这“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电压”误认为是导体上的电压,不能正确进行电路等效、将它确认为端电压。1、问题产生的时间、程度及教学障碍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此前解决问题的尝试及未能如愿解决的原因4、解决问题思路明确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物理的能力1、对核心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2、相关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3、标志问题解决的物化成果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滿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1、如何利用预设课程、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及岗位实践2、结合培训周期的问题解决计划、安排3、体现特色与个性的实践策略其它以上栏目未能涵盖的其它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