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检修规程最终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584133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控检修规程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热控检修规程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热控检修规程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株洲市金利亚环保科技热控专业检修规程编 写: 年 月 日前 言 1、本规程根据我厂热控系统特性汇编本钱规程。2、本规程中设备规,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限额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编写。3、本规程所述主辅设备的容与现场所用设备的制造厂说明书或上级规定、标准抵触时,以后者为准。4、以下人员应熟悉且严格执行本规程。4.1检修经理、检修人员4.2值长、值班员4.3热控专工、技术员4.4运行部、检修部、技术部、平安职能领导及有关人员5、在编订过程中,难免有遗漏和不妥之处,请运行人员和有关人员在学习和执行中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在每次修订时一并充实,使之进一步符合实际。6、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目 录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二章检测仪表1压力检测仪表2温度检测仪表3流量检测仪表4水位测量仪表第三章 变送器、调节单元1 变送器2 电动执行器第四章 信号与保护装置1 压力保护装置2 温度信号与保护装置第五章 自动调节系统1 给水自动调节系统2 温度自动调节系统3 辅助设备自动调节系统第六章DCS系统维护1. DCS系统检修管理要求2. 工程师站管理制度3. DCS系统日常维护第七章 主设备保护试验规程1 试验工程2 试验条件3 锅炉高水位紧急放水试验4 锅炉向空排汽电动门试验5 锅炉MFT动作试验6 汽机超速保护试验7 低真空保护试验8 润滑油压低保护试验9 推力瓦及轴瓦回油温度高保护10 轴向位移保护试验11 电超速保护试验12 发电机主保护跳机试验13 紧急停机解列试验停机按钮14 DEH故障停机试验15 电控油压低保护试验第一章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株洲市金利亚环保科技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一般性检修调校和日常维护工作。1.2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和调校的目的是恢复和确认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性能与质量;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维护原则是确保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状态良好和工作可靠。1.3机组设备完善和可控性良好,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随机组投入运行的重要条件。当由于机组设备总是使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无法工作时,仪表及装置不得强行投入运行。1.4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其大、小修一般随机组大、小修同时进展;非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一年;对于在运行中可更换而不影响机组平安运行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可采用备用仪表及控制装置替换,进展轮换式检修。1.5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机组启动前的现场调校,重点是对包括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进展联调,使其综合误差和可靠性符合机组平安经济运行的要求。1.6不属于连锁保护系统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运行中的就地调校,重点是检查和确认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准确度、稳定度和灵敏度,使其工作在最正确状态。1.7对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进展现场运行质量检查,其检查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周期不得超过半年。1.8在试验室进展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常规性调校时,室环境应清洁,光线应充足,无明显震动和强磁场干扰,室温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1.9在试验室进展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准时,其标准器根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根本误差的绝对值,一般应等于或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根本误差绝对值的1/3;在现场进展仪表及装置比对时,其标准器的根本误差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被校仪表及装置根本误差绝对值。1.10凡主设备厂或仪表制造厂对提供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质量和运行条件有特别规定时,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工作应遵守其特别规定。1.11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控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仪表与继电器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应按照电气仪表及继电保护检修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展。第二章检测仪表1. 压力检测仪表1.1. 本章压力检测仪表,是指采用弹性应变原理制做的各种单圈弹簧管膜盒或膜片式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1.2. 构造及工作原理单圈弹簧管压力表的构造,表除弹簧管外,还有一套由拉杆、轴、齿轮等组成的机械放大传动机构。中心齿轮轴上装有游丝和指针,刻度盘装在外壳上。当有压介质通入弹簧管时,它的自由端将产生位移,此位移通过杠杆带动扇形齿轮转动,与啮合的中心齿轮旋转,固定在中心齿轮轴上的指针也一起转动。指示出被测介质压力的大小。扇形齿轮与拉杆相连局部为一开口槽。改变拉杆与扇形齿轮的连接点位置,可改变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放大机构的放大倍数。在中心齿轮上装有游丝,其作用是减小扇形齿轮和小齿轮的间隙。1.3. 压力表的调校1.3.1. 压力表的校验设备及使用方法1.3.2. 压力表校验器1.3.3. 工作原理:详见压力校验仪使用说明书根据选定的校验点,将被校表读数与标准读数逐点进展比拟,从而完成压力表的校验。1.3.4. 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作耐压试验,其质量要求见表1。表1:名称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耐压试验值测量上限值-93.3kPa测量上限或下限值耐压时间(min)533质量要求数值变化小于耐压试验值的1%视为合格1.3.5. 一般性检查1.3.5.1. 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等应完整、清晰。1.3.5.2. 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1.3.5.3. 压力表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方现象。1.3.5.4. 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结实,与表盘或玻璃面不碰擦。1.3.5.5. 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1.3.6. 电接点检查1.3.6.1.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和烧损。1.3.6.2. 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1.3.7. 调校工程与技术标准1.3.7.1.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1.3.7.1.1. 零点检查1.3.7.1.2. 有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1.3.7.1.3. 无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围。1.3.7.2. 仪表校准1.3.7.2.1. 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准确度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校准点可以取3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1.3.7.2.2. 仪表的根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1.3.7.2.3. 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3.7.2.4. 仪表的轻敲位移,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1.3.8. 电接点压力表校1.3.8.1. 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局部校准按照.2项执行。1.3.8.2. 电接点压力表的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5倍。1.3.9.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1.3.9.1.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的校准按照.2项执行。1.3.9.2. 压力开关设定值的调整1.3.9.3. 将压力开关旋入压力校验台的接口上,注意必须用板手夹持压力开关接头螺母局部,绝对防止开关壳体与接头发生相对的转动。1.3.9.4. 翻开盖板,将电缆穿过电缆接口接入端子板,电缆另一头接上万用表,万用表打在电阻测量档。1.3.9.5. 将压力加至*一值上切换值报警时,顺时针旋动设定值调节螺丝,使设定值有大变小,直至开关触点动作,万用表显示的电阻值应不大于万用表表棒的线路电阻(下切换值报警时,逆时针旋动设定值调节螺丝,使设定值有小变大,直至开关触点动作)。1.3.9.6. 旋紧锁紧器,调整完毕。1.4. 运行维护1.4.1. 仪表投入前检查1.4.1.1. 一、二次阀门、排污门及各管路接头处应严密不漏。1.4.1.2. 二次阀门和排污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1.4.1.3. 对带信号装置的压力表,应检查和调整其信号装置,将设定指针调至设定值。 1.4.2. 冲洗取样管1.4.2.1. 汽、水压力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排污冲洗。1.4.2.2. 有隔离容器的压力测量系统,不许采用排污冲洗。1.4.2.3. 冲洗油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时,应有排油收集装置和防火措施。1.4.3.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1.4.3.1. 缓慢稍开一次阀门,检查确认取样管路各接头处无泄漏后,全开一、二次阀门,仪表即启动投入。1.4.3.2. 关闭二次阀门,仪表即停用。长期停用时,必须关闭一次阀门。1.4.4. 维护1.4.4.1. 经常保持仪表及其清洁。1.4.4.2. 经常检查管路及阀门接头处有无渗漏。1.4.4.3. 定期检查仪表零点和显示值的准确性。1.4.4.4. 定期检查信号报警情况,保持报警动作正确。2. 温度检测仪表2.1. 本章温度检测仪表,是指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液体和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2.2.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2.2.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2.2.1.1.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等缺陷。2.2.1.2. 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做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应无泄漏。套管不应有杂质。2.2.1.3. 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局部装配应结实可靠。2.2.1.4. 铂铑-铂等贵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损伤,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发黑现象。2.2.1.5. 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损伤等缺陷。2.2.1.6.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断路。2.2.1.7. 当周围空气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热电阻感温元件与保护套管之间以及双支感温元件之间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20M。2.3. 热电偶校准与技术标准2.3.1. 热电偶校准见表2规定.表2:热电偶名称校 准 点 ()铂铑-铂60080010001200镍铬-镍硅(镍铬-镍铝)3004004006005008006001000镍铬-考铜(铜镍)3004005006002.3.2. 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采用双极法。校准读数时,炉温对校准点温度的偏离不得超过10。2.3.3. 当炉温恒定在校准点附近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场依次读取各热电偶的热电势,再按相反顺序进展读数。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后,炉温变化应不超过1。2.3.4. 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热电偶名称分度号等级热端温度()对应分度表允许偏差()铂铑-铂SII600-17000.25%tIII600-800800-170040.5%t镍铬-铜镍EI-40-8001.5或0.4%tII-40-9002.5或0.75%t镍铬-镍硅kI-40-11001.5或0.4%tII-40-13002.5或0.75%t铁-康铜JI-40-7501.5或0.4%tII-40-7502.5或0.75%t铜-康铜TI-40-3500.5或0.4%tII-40-3501或0.75%t注:t为热电偶工作端温度。2.4. 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2.4.1.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W100W100=R100/R0。2.4.2. 校准热电阻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等标准测量电阻的计量器具。测定时通过热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见表4。表4:分度号R0名义值()电阻比R100/R0准确度等级R0允许误差()允许误差()BA1(Pt50)46.0050.001.39100.00070.05对于级准确度:-2000温度围1.39100.00100.10.15+4.510-3t0500温度围Ba2(Pt100)100.001.39100.00070.05(0.15+2.010-3t)1.39100.0010.1(0.3+5.010-3t)2.5. 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2.5.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2.5.1.1. 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阻碍正确读数的缺陷。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结实、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2.5.1.2. 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准确。2.5.2. 校准工程与技术标准2.5.2.1. 根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2.5.2.2. 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少于4点。有0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温度计的根本误差应大于表5中的规定。表5:准确度等级允许误差%1.01.01.51.52.52.52.6. 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查与校准2.6.1. 测温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2.6.2. 感温件2.6.2.1. 在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应能到达管道中心处。对于高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应在70100mm之间,或采用热套式感温件。2.6.2.2. 在其他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2.6.2.3. 在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安装感温件时,应加装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件。2.6.2.4. 感温件插座材质应与主管道一样,对于高温高压管道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检定报告。2.6.2.5. 保温管道及设备上感温件的外露局部应保温良好。2.6.2.6. 感温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完整、接线结实。2.6.2.7. 测量金属外表温度的热电偶,应与被测外表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极应沿被测外表敷设至少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应很好地保温,两热电极之间也应很好地绝缘。2.6.2.8. 测量过热器管壁温度的感温件,应装在高温水泥保温层与联箱之间的中部附近,即安装在顶棚管以上50mm的保温层。2.6.3. 补偿导线2.6.3.1. 补偿导线的截面积采用0.5、1、1.5、2 mm。2.6.3.2. 对于新敷设的补偿导线,或在使用中有问题的补偿导线,均应进展校准。2.6.3.3. 补偿导线的校准方法与热电偶一样。补偿导线的校准点应不少于3点。2.6.3.4. 在0100围补偿导线热电势的误差,不应超过表6中的规定。表6:热电偶名称补偿导线测量端为100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mV允许误差mV正极负极材料颜色材料颜色铂铑-铂铜红铜镍合金绿0.6430.030.03镍铬-镍硅铜红康铜棕4.100.150.15铜-康铜铜红康铜棕4.100.150.15镍铬-考铜镍铬紫考铜黄6.90.30.302.6.3.5. 补偿导线型号应与热电偶分度号相配。2.6.3.6. 补偿导线敷设时,应穿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中,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其敷设走向应避开较高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应采用耐高温补偿导线。2.6.3.7. 补偿导线端头应有+、-号标志。2.6.3.8. 补偿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和极间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2M。2.6.3.9. 补偿导线和热电偶连接点处的温度应低于70,极性连接应正确。3. 流量检测仪表3.1. 本章流量检测仪表,是指与标准节流装置孔板、喷嘴、长径喷嘴配套使用的差压流量测量仪表。3.2. 标准节流装置3.2.1. 标准孔板检查工程与质量要求3.2.1.1. 孔板上游侧端面上,连接任意两点的直线与垂直于中心线平面之间的斜率应小于1%。3.2.1.2. 孔板上游端面应无可见损伤,在离中心1.5dd为孔板孔径围的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3.2um的外表粗糙度。3.2.1.3. 孔板下游侧面,应与上游侧端面平行,其外表粗糙度可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3.2.1.4. 孔板开孔上游侧直角入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划痕。3.2.1.5. 孔板开孔下游侧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划痕和可见损伤。3.2.1.6. 孔板的孔径d,是不少于4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而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孔径d的允许公差见表7。表7: 单位:MMd公 差5d66d1010250.0080.0100.013d值每增加25mm,公差增大.013mm3.3. 标准喷嘴检查工程与质量要求3.3.1. 标准喷嘴上游侧端面应光滑,其外表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不低于3.2um的外表粗糙度。3.3.2. 喷嘴下游端面应与上游端面平等,其外表粗糙度可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3.3.3. 圆筒形喉部直径d,是不少于8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4个是在圆筒形喉部的始端、4个是在终端、大致相距45o角的位置上测量得的。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d的公差如下:当2/3时,d0.001d;当2/3时,d0.0005d;注: =d/D,直径比。D为管道直径。3.3.4. 从喷嘴的入口平面到圆筒形喉部的全部流通外表应平滑,不得有任何可见或可检查出的边棱或凸凹不平。3.3.5. 圆筒形喉部的出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可见损伤,并无明显倒角。3.3.6. 节流件上游侧的测量管长度不小于10DD为测量管的公称径,下游侧的测量管长度不小于5D。3.3.7. 测量管段的径是不少于4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对于上游侧应不超过0.3%,对于下游侧应不超过2%。3.3.8. 测量管外表应清洁,无凹陷和沉淀物及结垢。3.3.9. 假设测量管段由几根管段组成,其径尺寸应无突变,连接上不错位,在外表形成的台阶应小于0.3%。3.4. 角接取压装置检查工程与质量要求3.4.1. 取压孔在夹紧环壁的出口边缘必须与夹紧环壁平齐,无可见的毛刺和突出物。3.4.2. 取压孔应为圆筒形,其轴线应尽可能与管道轴线垂直,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形成的夹角允许小于或等于3。3.4.3. 取压孔前后的加紧环的径Df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径D,允许1DDf1.02D,但不允许夹紧环径小于管道径。3.4.4. 取压孔在夹紧壁出口处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取压孔直径的一半。上下游侧取压孔直径应相等。取压孔应按等角距配置。3.4.5. 采用对焊法兰紧固节流装置时,法兰径必须与管道径相等。3.4.6. 环室取压的前后环室开孔直径D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径D,允许1DD1.02D,但不允许环室开孔直径小于管道径。3.4.7. 单独钻孔取压的孔板和法兰取压的孔板,其外缘应有安装手柄。安装手柄上应刻有表示孔板安装方向的符号+、-、孔板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径D的设计尺寸值和孔板开孔d的实际尺寸值。3.5. 法兰取压装置检查工程与质量要求3.5.1.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必须垂直于管道轴线。3.5.2. 取压孔在管道壁的出口边缘应与管道壁平齐,无可见的毛刺或突出物。3.5.3. 上下游侧取压孔直径应相等。取压孔应按等角距配置。3.5.4.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25.40.8mm.3.5.5. 法兰与孔板的接触面应平齐.3.5.6. 法兰的外圆外表上应刻有表示安装方向的符号(+、-)、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径的设计尺寸值。3.5.7. 节流装置只许安装在直管段,且节流件前后要有足够长的直管段,其要求视节流件上游侧局部阻力件的形式和直径比值而定。3.5.8. 在管道中安装节流件时,其上游端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不垂直度不得超过1。3.6. 导压管路和阀门安装质量要求。3.6.1. 导压管应使用耐压、耐腐蚀的材质,一般采用钢管、铜管或优质瓦斯管,视被测流体而定。其径不得小于6mm,长度一般不超过50m。3.6.2. 导压管应垂直或倾斜敷设,其倾斜5EA6不得小于1:12。当导压管非垂直长度大于30m时,导压管应分段倾斜敷设,并在各段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装设集气器或排气阀和沉降器或排污阀。3.6.3. 正负压导压管应尽量靠近敷设,严寒地区导压管应防冻,可采用电或蒸汽加热并保温。3.6.4. 导压管穿越楼板、平台铁板时,应加装护管或加大穿孔的直径。3.6.5. 导压管弯曲处应均匀,不应扁瘪,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8倍。3.6.6. 在靠近节流件的导压管路上应装截断阀。当导压管路上装有冷凝器时,截断阀应靠近冷凝器的位置处装设。3.6.7. 截断阀的耐压和耐腐蚀性能与主管道一样。截断阀的流通面积不应小于导压管的流通面积。4. 水位测量仪表4.1. 本章水位测量仪表,是指应用水柱静压差原理制成的差压式水位表,以及应用汽、水电导率差原理制成的电接点水位表。4.2. 差压式水位表的检查与校准4.2.1. 水位平衡容器的检查4.2.1.1. 平衡容器的取样口标高、0水位线及取样口间距应正确。4.2.1.2. 除平衡容器顶部用作冷凝蒸汽的局部裸露外,其余局部应有良好保温。4.2.1.3. 平衡容器的取样口应选择合理。中间抽头补偿式水位平衡容器,其抽头取样口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2.1.4. 平衡容器与压力容器间的连接收应有足够大的流通截面,其外部应保温。一次阀门应横装,以免部积聚气泡影响测量。4.2.1.5. 平衡容器接至锅炉下降管的排水管上,应装一次阀门,并应有适当的膨胀弯。4.3. 电接点水位表的检查与校准4.3.1. 测量筒安装质量要求4.3.1.1. 测量筒应垂直安装,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容器中点零水位与汽包正常水位线应处于同一水平面。4.3.1.2. 电接丝扣和压接面,应完好无缺陷;电极外表应清洁、光滑,无裂纹或残斑。电极芯对筒壁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时,应大于20M。4.3.1.3. 安装电极时,垫圈应完好,其平面无径向沟纹,丝扣上应涂抹二硫化钼或铅粉油。4.3.1.4. 电接点的引线应采用耐高温的氟塑料线,每个接线号应逐个核对正确。4.4. 运行维护4.4.1. 投入前的检查与准备4.4.1.1. 设备大小修后,投用前应冲洗测量筒及连接收路。4.4.1.2. 电接点处应无渗漏。4.4.1.3. 水位显示器接线应正确。4.4.2. 投入4.4.2.1. 关闭排污阀门,翻开测量筒汽侧和水侧一次阀门。4.4.2.2. 送上显示器电源,即应显示出水位。4.4.3. 停用4.4.3.1. 切断仪表电源即停顿显示。4.4.3.2. 停炉检修或更换电接点时,应关严汽侧和水侧一次阀门,翻开排污阀门。4.4.4. 维护4.4.4.1. 经常保持成套仪表与设备整洁。4.4.4.2. 显示器显示水位不清楚时,应及时更换有关发光管。4.4.4.3. 定期检查电接点接线是否完好,电接点处有无泄漏。第三章变送器、调节单元1. 变送器1.1. 技术指标我公司的变送器均采用美国HolleyWell ST700系列变送器,主要参数如下: 输出:420mA DC。 电源围:1142V DC。1.2. 检修工程与质量要求1.2.1. 一次元件如孔板。1.2.2. 导压管。1.2.3. 检查导压管是否泄漏或堵塞。1.2.4. 检查截止阀是否全开。1.2.5. 检查气体导压管是否存在液体,液体导压管是否有气体。1.2.6. 检查变送器压力容室有无沉积物。1.3. 接线回路1.3.1. 检查加到变送器的电压是否正常。1.3.2. 检查回路是否短路。1.3.3. 检查回路连接的正负性。1.3.4. 检查负载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最小为250欧。1.4. 变送器根本误差及回程误差校准1.4.1. 差压变送器校准1.4.1.1. 零位和满量程调整:输入信号为零时,调整输出电流为4mA;正压室加压至量程上限差压值时,调整输出电流为20mA。1.4.1.2. 根本误差及回程误差校准:对正压室加压,从0%依次递增量程的25%,测量各点输出电流,其根本误差和回程误差应不超过变送器允许误差。1.4.2. 压力变送器校准1.4.2.1. 从0%依次递增量程的25%,参加各点压力,测量各点输出电流,其根本误差应不超过变送器允许误差。1.5. 运行维护1.5.1. 长期停用变送器时,应关闭一次门。1.5.2. 变送器在运行时,其壳体必须良好接地。用于保护系统的变送器,应有预防断电、短路、或输出开路的措施。1.5.3. 变送器的电气零位每半月检查一次,发现漂移应及时调整。2. 电动执行器2.1. 工作原理:电动执行器是一个用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为原动机的位置同服机构,其系统方块图如图1所示:减速器电机驱动控制信号位置反应 图1:电动执行器系统方块图当输入端有一个信号输入时,此信号与位置的反应信号进展比拟,通过驱动单元使伺服电机产生正反转,经减速后调整阀门的开度。2.2. 检修2.2.1. 检修工程2.2.2. 执行器2.2.2.1. 电动机及制动装置;2.2.2.1.1. 外观检查及清洁;2.2.2.1.2. 检查线圈对外壳及线圈之间的绝缘电阻;2.2.2.1.3. 测量线圈直流电阻;2.2.2.1.4. 清洗检修轴承,加优质润滑油;2.2.2.1.5. 检查转子、定子及线圈;2.2.2.1.6. 清洗及调整制作装置,加润滑油。2.2.3. 减速器2.2.3.1. 外观检查;2.2.3.2. 解体清洗各零部件;2.2.3.3. 检查轴承磨损情况;2.2.3.4. 轴键及键槽检查;2.2.3.5. 检查联轴器销子及销套磨损情况;2.2.3.6. 检查摆轮和齿轮间的啮合情况;2.2.3.7. 装配、调整、加润滑油。2.2.4. 位置发送器:2.2.4.1. 外观检查及清洁2.2.4.2. 测量电位器阻值有无异常变化2.2.4.3. 校验阀位开度。2.2.5. 开度调整2.2.5.1. 零位调整:操作执行机构,使阀门向关的方向运动,当确认阀位关到零位时,调整位置发送器的调零机构或电位器,使位置反应指示为0%2.2.5.2. 满度调整:操作执行机构,使阀门向开的方向运动,当确认阀位全开时,调整位置发送器的调满度机构或电位器,使位置反应指示为100%。2.2.5.3. 重复以上两步,直到零位和满度同时到达要求2.2.5.4. 必要时请机务人员配合,确认阀门的位置。第四章信号与保护装置1. 压力保护装置本章压力保护装置,是指采用弹簧元件应变原理制作的各种压力或真空度越限发信装置。1.1. 检修工程与质量要求1.1.1. 外观检查1.1.1.1. 弹簧元件应无变形,传动机构无晃动、卡涩。1.1.1.2. 微动开关和机械触点无显著氧化,闭合和释放动作准确可靠。1.1.2. 绝缘电阻检查电气线路对装置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10M。1.1.3. 耐压试验在不小于装置上限量程标称值条件下,对装置作耐压试验5min,压力真空示值变化小于耐压试验值的1%为合格。1.2. 调校工程与技术标准1.2.1. 弹簧管电接点压力真空表1.2.1.1. 轻敲前和轻敲后的仪表示值差,应不大于该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1.2.1.2. 对于制造厂未规定报警误差的电接点压力真空表,其工作区发信报警误差,应不大于该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1.2.2. 压力开关和压力真空控制器未给出准确度等级或无分度值的压力开关和压力真空控制器,其动作误差应不大于给定的越限发信报警绝对值的1.5%。1.3. 运行维护1.3.1. 启动前的检查1.3.2. 压力保护装置投入保护前,导压管路及其一、二次阀门,应随主系统进展压力真空试验,确保管路畅通,无漏泄。1.3.3. 压力保护装置启动前,应检查取压点至装置间的静压差是否被修正。由于静压差所造成的该装置发信误差,应不大于给定的越限发信报警绝对值的0.5%。1.4. 启停和日常维护1.4.1. 处于运行状态的压力保护装置,除应有明显的运行标志外,应确保其一、二次阀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1.4.2. 定期检查压力保护装置,其安装地点不应有剧烈的震动。2. 温度信号与保护装置本章温度信号与保护装置,是指采用埋入式热敏电阻和采用液体或金属膨胀式感温件,对被测温度越限进展发信的装置。2.1. 检修工程与质量要求2.1.1. 外观检查2.1.1.1. 感温件应完整,埋入或浸入深度适中,自由状态下无附加热应力的影响。2.1.1.2. 感温件出入端口引线密封性和柔软性良好,引线和密封圈无龟裂老化现象。2.1.1.3. 微动开关和机械触点无显著氧化,闭合和释放动作准确可靠。2.1.2. 绝缘电阻检查电气线路对装置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10M。2.1.3. 校准与技术标准将感温件置于恒温槽中,进展信号接点动作值的校准。接点整定动作误差应不超过感温件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第五章自动调节系统1. 给水自动调节系统 本章给水自动调节系统,是指汽包锅炉的给水自动调节系统,其中包括具有调速给水泵系统。1.1. 投入前的试验工程及质量要求1.1.1. 汽包水位动态特性试验,试验应分别在高、低负荷下进展。每一负荷下的试验应不少于两次。1.1.2. 给水调节门特性试验1.1.2.1. 在锅炉每次大修后使用和新投入使用的调节门都应进展试验,其质量要如下:1.1.2.1.1. 调节门全开时,在额定给水压力下,其最大流量应约为额定负荷下给水流量的120%。1.1.2.1.2. 调节门全关时,漏流量应小于调节门最大流量的10%。1.1.2.1.3. 调节门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段应大于全行程的70%,其回程误差不大于调节门最大流量的3%。1.1.2.1.4. 调节门的死行程应小于全行程的5%。1.2. 投入要求1.2.1. 锅炉运行正常,到达向汽轮机送汽条件。1.2.2. 主给水管路为正常运行状态。1.2.3. 汽包水位表、蒸汽流量表及给水流量表运行正常,指示准确,记录清晰。1.2.4. 汽包水位信号及保护装置投入运行。1.3. 质量指标1.3.1. 调节系统正常工作时,汽包水位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在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应根本相等。1.3.2. 锅炉稳定运行时,汽包水位应在给定值的20mm围变化。1.3.3. 锅炉稳定运行时,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1.3.4. 当给水流量扰动高压炉为额定负荷的10%时,给水流量的恢复时间应小于30s。1.3.5. 当水位定值改变40mm时,水位应在1min稳定在新的给定值水位恢复到给定值的15mm围的时间。1.3.6. 锅炉在额定负荷下突然变化10%时,水位波动的最大偏差不超过80mm。水位稳定在给定值的时间应不大于2min。1.4. 运行维护1.4.1. 每天应根据汽包水位、蒸汽流量的记录表记录曲线分析调节系统的工作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消除。1.4.2. 每月至少进展一次给水流量和汽包水位定值扰动试验。1.5. 解除条件1.5.1. 给水调节门的漏流量大于最大流量的30%。1.5.2.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1.5.3. 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给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或水位周期性不衰减波动。1.5.4.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1.5.5. 给水自动调节系统发生故障。2. 温度自动调节系统本章温度自动调节系统,是指过热蒸汽温度自动调节系统。2.1. 投入前的试验工程及质量要求2.1.1. 过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试验试验应在高、低负荷下各进展一次,每一负荷下的试验不少于两次。2.1.2. 减温水调节门特性试验,在锅炉每次大修后使用和新投入使用的调节门均应进展本项试验,其质量要求如下:2.1.2.1. 调节门的最大流量应满足锅炉最大负荷要求,并约有10%的裕量。2.1.2.2. 调节门的漏流量应小于其流量的10%。2.1.2.3. 调节门特性曲线应呈线性,工作段应大于70%,其回程误差应小于最大流量的3%。2.1.2.4. 调节门的死行程应小于全行程的5%。2.2. 投入条件2.2.1. 锅炉运行正常,过热蒸汽温度到达额定运行参数。2.2.2.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2.2.3. 主蒸汽温度表、指示准确,记录清晰。2.3. 质量指标2.3.1.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应保持在给定值2围,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2.3.2. 减温水扰动10%时,过热器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从投入自动开场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不应大于2min。2.3.3. 负荷扰动10%时,过热气温的最大偏差不应超出4,其过渡过程时间不应大于4min。2.3.4. 过热气温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调节系统应在4min恢复稳定。2.4. 运行维护2.4.1. 每天应向运行值班人员了解并根据过热汽温记录曲线分析调节系统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消除。2.4.2. 每月进展一次减温水流量扰动试验.2.4.3. 用比对法每月对温度变送器输出信号进展一次校准,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该系统综合误差。2.4.4. 每季进展一次过热汽温及再热汽温定值扰动试验。2.5. 切除条件2.5.1.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2.5.2.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2.5.3. 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2.5.4. 减温水调节门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5%。2.5.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参数低于额定值。3. 辅助设备自动调节系统本章辅助设备自动调节系统是单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除氧器压、水位自动调节系统。3.1. 除氧器水位调节系统3.1.1. 投入要求3.1.1.1. 除氧器运行方式符合自动调节的要求。3.1.1.2. 补给水调节阀有足够的调节围。3.1.1.3. 除氧器水位表指示准确。3.1.2. 质量指标3.1.2.1. 除氧器正常运行时,水位应保持在给定值200mm围。3.1.2.2. 当水位给定值改变200mm时,除氧器水位能在15min稳定在新的给定值。3.1.3. 运行维护每月应进展一次水位给定值扰动试验。3.1.4. 解除条件稳定运行工况下,除氧器水位超出给定值200mm。3.2. 除氧器压力调节系统3.2.1. 投入要求3.2.1.1. 除氧器运行正常,运行方式符合自动调节的要求。3.2.1.2. 调节阀有足够的调节围。3.2.1.3. 除氧器压力表指示准确,记录清晰。3.2.1.4. 除氧器压力保护装置投入运行。3.2.2. 质量指标3.2.2.1. 正常运行工况下,低压除氧器应保持在给定值2kPa0.02kgf/cm2 围。3.2.2.2. 低压除氧器压力给定值改变4.9kPa0.05 kgf/cm2时,调节系统应在1min将压力稳定在新的给定值。3.2.3. 运行维护每月应进展一次除氧器压力给定值扰动试验。3.2.4. 解除条件3.2.4.1. 稳定运行工况下,除氧器压力超出报警值。3.2.4.2. 当调节阀已全开而压力仍继续下竟,或调节阀已全关而压力仍继续上升。3.2.4.3. 除氧器运行方式改变,不符合自动调节的要求。第六章DCS系统维护1. DCS系统检修管理要求1.1. 对检修人员的要求热工检修人员必须经过定期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维护、检修DCS系统,对DCS系统中各个设备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本规程和平安规程进展工作。1.2. 异常情况的处理1.2.1. 有关操作员站异常情况的处理1.2.1.1. 机组正常运行中,当出现个别操作员站异常时,如数据刷新或画面切换缓慢等,热工检修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至现场查明情况并进展处理,将检查处理情况通知运行人员,并做好各种记录。1.2.1.2. 当出现个别操作员站有“死机现象时,如数据或画面不能刷新,光标、鼠标失效等,热工检修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至现场进展处理,在相邻操作员站能够正常监视控制的条件下,可对故障操作员站计算机进展“复位处理,将检查处理情况通知运行人员,并做好各种记录。1.2.1.3. 当所有操作员站失去监视操作功能时,热工检修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至现场进展处理,将检查处理情况通知运行人员,并做好各种记录。1.2.1.4. 发生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批准后迅速处理,紧急情况下,可事先向总工口头申请,事后补办手续。1.3. 运行的修改1.3.1. 对于由于运行的需要临时修改主、辅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各种联锁条件的投入和切除,应由运行提出申请,批准后执行,同时热控人员应做好相应记录,异动审批手续由热控专工保存。1.3.2. 机组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如因检修或运行需要必须退出运行的,必须办理保护解列申请手续,热控人员做好相应记录。1.4. 保护、联锁定值的修改,机组包括主要辅机的保护联锁整定值不得随意修改,根据运行要求确需修改时,需经总工程师批准前方可修改,热控人员应制定防止修改错误的措施,同时做好记录、归档工作。1.5. 系统和控制组态的修改1.5.1. 系统和控制组态的变更必须由热控专工提出,任何人制止擅自修改,重要保护系统逻辑的修改,必须办理异动手续。1.5.2. 组态修改前应做软件备份,任何修改或变更完成之后,修改人员必须做好记录、签字、归档工作,并且及时向运行人员交底。1.5.3. 除有特殊情况外,系统及控制组态的修改应安排在机组停机时进展。1.5.4. 进展DCS系统相关检修工作,必须熟悉控制逻辑,或携带相关逻辑图纸。2. 工程师站管理制度工程师站是热控DCS系统的机房重地,是DCS系统运行和程序组态的核心,为了加强工程师站的管理,以进一步确保机组的平安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1. 以下人员可进入工程师站:1热控检修人员。2生产管理部经理、热控专工。3公司相关领导。其他人员一般不得进入工程师站,如确因工作需要,必须由以上专业人员陪同方可进入。2.2. 工程师站无人时要及时锁门。2.3. 工程师站要保持整洁,温度控制在25左右,工程师站的清洁工作和空调管理由检修部负责。2.4. 在工程师站的效劳器和工作站上的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操作系统设为“锁定状态,以防误操作。2.5. 在工程师站的效劳器和工作站上的查询、修改工作只能由对口专业人员进展,其他人员严禁操作。2.6. 严禁任何人员在工程师站的效劳器和工作站上对工艺系统进展在线操作。需要操作时,经值长同意,由运行人员在操作员站上操作。2.7. 修改DCS系统组态要得到生产管理部热控专工的同意和安排,涉及到停炉、停机重要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案修改,要先办理异动手续。组态修改工作只能在工程师站的工作站上进展。 2.8. 生产管理部负责对DCS系统的组态从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采取各种防止误操作和随意修改的保护措施。2.9. 对DCS系统所做的任何修改,都要在工程师站记录本上作详细记录,修改人在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时间。2.10. 对不遵守上述规定的,每发现一次扣责任人50100元,给平安生产造成影响的,按我公司有关制度考核。3. DCS系统日常维护3.1. DCS系统的日常维护及巡检3.1.1. 每天至少一次巡视检查DCS系统的网络状态、主控单元和模件的状态, I/O柜的风扇是否运转,供电电源是否正常,并有记录。3.1.2. 对操作员控制柜、I/O控制柜、操作员、工程师站、通讯站的机柜应每月清理一次, I/O控制柜、操作员、工程师站、通讯站的主机一般安排在停机时进展。3.2. DCS系统定期校验和试验工作3.2.1. 模拟量、测量点的精度抽检和校验,每年进展一次,每次不少于60点。至少包括主蒸汽温度,压力,汽包水位,蒸汽流量,一次风量,二次风量,主给水流量,给水压力,给水温度,排烟温度,过热蒸气温度,过热蒸气压力,蒸气母管压力,蒸气母管温度,一次风压,汽机转速,润滑油压,凝汽器真空,轴向位移,回油温度,轴瓦温度,轴承振动,凝结水流量3.2.2. 汽机ETS的试验,随机组大、小修进展,锅炉MFT试验随停炉清灰进展。3.2.3. 其他保护、联锁功能的动作正确性试验,随机组大、小修进展。3.2.4. 对于含有相关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在进展机、炉、电联锁与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的试验中。3.2.5.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分散处理单元、系统通讯的性能测试如负荷率等,每两个月进展一次;冗余设备的切换试验,随机组大、小修进展。3.2.6. 对各种试验,事先必须制定详细的试验大纲、技术措施和平安措施,并征得总工程师的批准。进展试验时,在确认各项措施落实之前方可进展。3.2.7. 进展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每六个月一次。第七章 主设备保护试验规程1. 试验工程1.1. 锅炉高水位紧急放水1.2. 锅炉向空排汽动作试验1.3. 锅炉MFT试验1.4. 汽机ETS实验2. 试验条件2.1. 锅炉及汽机已具备相应的启动条件;2.2. 相关设备的工作票已经全部完毕;2.3. 各子工程已经全部试验完毕、合格;2.4. 启动所需要的各仪表准备就绪。3. 锅炉高水位紧急放水试验3.1. 锅炉汽包、紧急放水电动门、向空排汽门及相关各热控设备的工作票已经终结。3.2. 锅炉紧急放水电动门、锅炉紧急放水与向空排气、排汽与放水门互联联锁均已投入。3.3. 锅炉紧急放水电动门操作方式处于远方位置。3.4. 将锅炉水位升高至150mm时,向空排气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锅炉紧急放水电动门动作。3.5. 将锅炉水位降低至-50mm水位时,锅炉紧急放水电动门自动关闭。4. 锅炉向空排汽电动门试验4.1. 锅炉汽包、锅炉向空排汽电动门,及相关各热控设备的工作票已经终结。4.2. 锅炉紧急排汽电动门联锁已投入。4.3. 向空排汽电动门处于远控状态。4.4. 在DCS工程师站画面强制汽包压力点4.30MPa,则锅炉向空排汽电动门自动翻开,将压力调整低于3.85MPa时,向空排汽电动门自动关闭。5. 锅炉MFT动作试验5.1. 确认锅炉各工作票已经终结,相关设备处于可试验状态。5.2. 锅炉大联锁、MFT总联锁、MFT高水位联锁、MFT低水位联锁、MFT炉膛压力高连锁、MFT炉膛压力低连锁均已投入。5.3.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汽包水位高于280,则MFT高水位动作。5.4.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汽包水位低于280,则MFT低水位动作。5.5. 短接炉膛压力高高信号两个点1分钟以上,则MFT炉膛压力高动作。5.6. 短接炉膛压力低低信号两个点1分钟以上,则MFT炉膛压力低动作。6. 汽机ETS实验6.1. 确认锅炉各工作票已经终结,相关设备处于可试验状态。6.2. 汽机ETS主保护均已投入。6.3. 短接汽轮机TSI柜超速1常开接点,超速1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4. 短接汽轮机TSI柜超速2常开接点,超速2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5. 短接汽轮机TSI柜超速3常开接点,超速3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6. 短接汽轮机TSI柜轴向位移1常开接点,轴向位移1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首出消失。6.7. 短接汽轮机TSI柜轴向位移2常开接点,轴向位移2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8. 短接汽轮机TSI柜轴承振动常开接点,轴承振动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9. 短接汽轮机TSI柜胀差大1常开接点,胀差大1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10. 短接汽轮机TSI柜胀差大2常开接点,胀差大2首出,ETS动作。断开短接线,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11.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推力轴承回油温度高于75,推力轴承回油温度高首出,ETS动作。取消强制,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12.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推力瓦块回油温度高于100, 推力瓦块回油温度高首出,ETS动作。取消强制,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13.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凝汽器真空任意两个点-61KPa,ETS动作。取消强制,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6.14. 在DCS工程师站强制润滑油压力任意两个点0.02MPa,ETS动作。取消强制,点击ETS首出复位,首出消失。附录:误差定义与计算1、 仪表误差1.2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系指仪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指示误差,即被校仪表的指示值与被测实际值标准表示值之间的差值。绝对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