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0295757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总称。疡科及外科。2.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而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6.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7.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8. 盘根: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界清楚。9. 跟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10.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11.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12.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13.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称为痔。14.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的病理改变,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与外口;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15. 痰:外科之痰多指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性。16. 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皮里膜外表浅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学之结核病。17.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猴年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石,故称之谓岩。18. 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因素统称为毒。19.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20.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21. 顺证:“顺”就是正常征象,但并非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按照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22.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的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23.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24. 劳伤虚损:主要是指劳力过度、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受阻,阴阳失和,是正气亏损而发生疾病。25. 气血凝滞:是指气血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26. 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辩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27. 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28. 肿: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形成的体表症状。29. 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起、丹毒等。30. 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31. 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32. 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33. 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或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34. 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气,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瘿、乳癖等。35. 淤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常见于皮下血肿等。36. 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染毒所致,如乳痈、肛痈等。37. 实肿:肿势高突,盘根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38. 虚肿:肿势平坦,盘根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39.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者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40.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其大小不一,多呈圆形、卵圆形、扁圆形等局限性隆起,亦可相互融合成片或相连成串,亦有发于皮下,不易察觉,用手才能触及。41. 痛:是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映。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痛为疾病的信号,也是疮疡最常见的自觉症状,而疼痛增剧与减轻又常为病势进展与消退的标志。42.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43.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44.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45.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46.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47.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48. 化脓病: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琢,按之中软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49. 淤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50. 卒痛:突然发作,病势急剧。多见于急性疾患。51. 阵发痛:时重时轻,发作无常,忽痛忽止。多见于石淋等疾患。52. 持续痛:痛无休止,持续不减,连续不断。常见于疮疡初起与成脓时或脱疽痒:是皮肤病主要的自觉症状,且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皮肤脱屑、潮红、丘疹、水疱、风团块等;在疮疡的肿疡、溃疡阶段也时有发生。53. 麻木:是由于气血失调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气血不达而成。由于麻木的致病原因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别。54. 脓: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产物,因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55. 应指:两手食指的指腹轻放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距离,然后以一手稍用力按一下,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应指。56. 透光法:即以患者指(趾)遮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然后注意观察患者指(趾)部表面,若见其局部有深黑色的阴影即为有脓。57. 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是初起的肿疡消散,不是毒邪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疗法则。58.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59. 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创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60. 解表法:是用解表发汗的药物达邪外出,使外证得以消散得治法。61. 通里法:是用下泄的药物,是蓄积在脏腑内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从而打到除积导滞、逐瘀散结、祛邪消毒的目的。62. 清热法: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的治法。63. 温通法:是用温通经络、散寒化痰的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的治法,为治疗寒症的主要法则。64. 祛痰法:是用咸寒软坚化痰的药物,使因痰凝聚之肿块得以消散的治法。65. 理湿法:是用燥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治法。66. 行气法:是运用星期的药物调理气机、流通气血,已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治法。67.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舒畅,血脉调和流畅,从而使疮疡肿消痛止的治法。68. 内托法:是用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使病灶趋于局限化,使邪胜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消止痛的目的,寓有“扶正达邪”之意。69. 补益:是用补虚扶正的药物,使体内气血充足,以消除虚弱,恢复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使窗口早日愈合的治法。70. 调胃法:是用调理胃气的药物,是纳谷旺盛,从而促进去血生化的治法。71.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72. 膏药:是按配方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再高温下发生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俗称药肉。73.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箍围药:古称敷贴,使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74. 草药:又称生药,是指采集新鲜的植物药,多为野生。75.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治方规律,并按其不同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76. 洗剂:是按照组方原则,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先研磨成细末,然后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77. 切开法:就是能运用手术刀把脓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78. 挑治疗法:是在人体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内纤维。79. 挂线法:是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80. 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口,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法师脓液畅流,腐托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81. 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82. 熏法:是把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治法。83. 熨法:是把药物加酒、促醋炒热,布包后熨摩患处,是腠理疏通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84. 热烘疗法:是在病变部位涂药后在加热烘,通过热力的作用,是局部气血流畅,腠理开泄,药物渗入,从而达到活血祛风以减轻或消除痒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肤肥厚等治疗作用的方法。85. 冷冻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等级的低温作用于患病部位,使之冰寒凝集,气血阻滞,病变组织失去气血濡养而发生坏死脱落的一种疗法。86.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87.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88.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易于造成毒邪走散。89.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90.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91.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热的全身症状,毒邪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淋巴管炎。92. 痈: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光滑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称痰毒,又称时毒。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93. 腋痈:是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称米疽、夹肢痈。相当于西医学的腋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点是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发热恶寒,上肢活动不利,约2周成脓,溃后容易形成袋脓。94. 脐痈:是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脐炎,或卵黄管残留、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其特点是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溃后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则成漏。95. 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96.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肉注射引起的俗称针毒。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97.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痈。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