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益欣.御江城一期工程A1区域边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二0一六年十月85 / 87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三、施工部署2-6四、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案7-43五、模板工程43-46六、施工缝与泄水孔的留置与处理46七、土方回填47八、质量保证措施47-49九、安全保证措施49十、组织保证措施49-54十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54-55十二、安全技术保证措施55-59十三、施工监测监控59-64十四、施工风险危险源的应急预案64-74一、 编制依据1、 该工程施工承包合同。2、 业主方提供的该工程施工图和边坡锚杆挡墙施工图纸。3、 现场实地考察,实测数据。4、 施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5、 本公司具有的施工设备、技术力量以与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6、国家现行施工规和施工操作规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2-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GB50330-200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 DB50/5018-2001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二、工程概况中峰房地产开发在市忠县忠州镇原巴山粮库修建益欣御江城项目,按设计方案平场后将在益欣御江城A1#区域东北、西北与西南侧形成高边坡,且上部土质部分已建重力式与衡重式挡墙,因已在墙前下部岩质部分进行基坑、边坡开挖,对上部挡墙安全性产生了影响,西南侧坡顶局部土体已变形拉裂,除此之外原挡墙无其它变形迹象。2016年6月中峰房地产开发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原已建挡墙进行了检测和鉴定,根据鉴定报告:A1区域西南侧上阶挡墙的安全性评定为Bu级;西北侧、东北侧挡墙的安全性评定为Du级,需要对上部原挡墙进行加固。为保证坡顶、坡脚建(构)筑物安全,受中峰房地产开发委托,我司承担该挡墙加固与边坡支护结构设计,边坡总长约268.34m,高约13.6943.22m(边坡基本情况详见下表1.1)。本次设计228.40m标高以上部分为永久性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228.40m标高以下部分为临时性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不大于2年。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表1.1边坡基本情况一览表边坡编号长度(m)高度(m)倾向破坏模式边坡类别安全等级AB46.647.2028.9889沿土岩界面折线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BC16.8429.2533.8671沿土岩界面折线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CD23.5329.2531.6775沿土岩界面折线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DE14.0031.9034.0249土质部分圆弧滑动破坏;岩质部分沿破裂角平面滑动破坏混合边坡一级EF29.007.8012.70139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挖方岩质边坡一级GH15.0015.3517.42139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挖方岩质边坡一级HI12.2515.5018.15139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挖方岩质边坡一级IJ38.439.1020.5811沿破裂角平面滑动破坏挖方岩质边坡一级JK39.745.118.8049土质部分圆弧滑动破坏;岩质部分沿破裂角平面滑动破坏挖方混合边坡一级LM51.646.7513.8573沿破裂角平面滑动破坏挖方岩质边坡一级NO17.57.109.59130土体部圆弧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OP24.259.6011.76131土体部圆弧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PQ19.257.7612.90131土体部圆弧滑动破坏填方边坡一级QR32.255.7215.58191土质部分圆弧滑动破坏;岩质沿破裂角平面滑动破坏混合边坡一级RS48.5011.3215.94203土质部分圆弧滑动破坏;岩质沿LX1平面滑动破坏混合边坡一级ST17.109.7011.32203土质部分圆弧滑动破坏;岩质部分沿LX1滑动破坏混合边坡二级2 设计依据2.1 设计委托书2.2 设计合同2.3 建筑总平面图2.4 省鑫冶岩土工程2014年10月所作益欣御江城工程A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2.5华蓝岩土工程2016年8月所作益欣御江城A1区域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勘察)。2.6 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2016年7月所做益欣御江城高填方衡重式挡墙鉴定。2.7 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与方案安全专项论证专家审查意见。2.8有关规与图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GB50843-2013;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DBJ/T50-137-2012;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性鉴定规DBJ50-170-2013;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DBJ/T50-10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50201-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砌体结构设计规GB 50003-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GB50086-20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DB50/5029-2004。程地质条件3.1地理交通与气象水文3.1.1地理交通项目场地位于市忠县忠州镇原巴山粮库,近市政道路红星路,交通方便。3.1.2气象与水文 气象:根据市忠县气象资料表明:忠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18.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625.5mm,最大日降水量达237.10mm,降水量分配不均。丰水期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并常有雷阵雨和暴雨,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年平均降雨日148.3天。12月至次年的2月为枯水期,其余季节为平水期。该区极端最高温42.1(1972年8月26日),极端最低温-3.7(1955年1月2日),历年最大积雪厚度5cm,,最大瞬时风速33.3m/s,风向多成ESE与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毫帕。据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9,平均气温18,无霜期334天,年均总降雨量1193mm,,年平均绝对湿度17.5,年均相对湿度80,主导风向西北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水文:场地ZY(L)52、ZY(L)53号孔间因基坑开挖形成小水凼,据现场人员反映水凼底有小股泉水出露,在本次勘察围与影响地段未见其它大型水体,水文条件简单。3.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为斜坡以与丘间谷地;由于拟建工程正在建设,地形地貌已改变,现状场地总体地势西南、西北与东北侧高,中间低,呈U型谷状。拟建场地中部地形较平坦,一般地形坡度角510,斜坡地段一般地形坡度角2040,陡坎处达70左右,在A1西南侧B4-B4剖面顶部出现一条长约7.6m地表裂缝,裂缝宽约15cm,下挫约1040cm,场地斜坡与陡坎未见明显变形迹象,现状基本稳定;勘察期间本次勘察场地围,已完成拆迁工作,现状地形和地形图所示基本一致。3.3地质构造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于忠县背斜南东翼,为单斜岩层产出,岩层产状为:倾向130,倾角50,层面结构面明显;场地无断层迹象与活动断裂通过,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发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的沉积岩,岩性为泥岩、砂岩,岩层面较陡,光滑略有起伏,局部有泥质或泥夹岩屑填充,层面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地表地质调查与钻探深度揭示,场区发育二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LX1裂隙:产状:倾向24060,裂隙面呈黑色,为铁锰质充填,裂面较平直,闭合,裂隙间距约3.5m,延伸长度约3.2m,裂面呈锈色,多为铁锰质充填,局部见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程度为差,属硬性结构面。LX2裂隙:产状为29215,裂面较粗糙,开度12mm,主要为岩屑充填,延伸长度0.53m,间距0.21.0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拟建场地另见有分布不稳定、贯通性差、延伸短的裂隙面分布,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多为块状结构,场区岩体总体上较完整。3.4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与钻探揭露,场地覆盖层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 的泥岩、砂岩,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与分布围分述如下:3.4.1土层3.4.1.1人工填土(Q4ml) 拟建场地人工填土主要为杂填土,红褐色、灰褐色、灰黑色、杂色,结构一般呈松散-稍密状,稍湿,主要由粘性土、泥岩、砂岩碎块石以与很少量的建筑垃圾等物混填而成,建筑垃圾主要在表层分布,填土钻探揭露厚度在0.3015.30m (ZY(L)85),多由修建粮仓、民房以与道路时回填而成,钻探揭露硬质物含量多在15%25%,其中位于原挡墙背后填土厚度较大,经访问回填时间在15年左右,结构主要呈稍密中密状,靠近名郡地产橘城首座地段由近期平场形成为素填土,结构主要呈松散状,回填时间3年左右;总体该层在拟建场地广泛分布,钻探揭露显示一般粒径在20-400mm,最大粒径在1500mm左右。3.4.1.2粉质粘土(Q4el+dl) 粉质粘土:褐色、紫褐色、灰黑色等,多呈可塑状,表层多含植物根系,一般下部含约5%碎石角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钻孔揭露厚度厚度0.50m5.00 m,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区的斜缓坡与沟谷地段。不整合接触3.4.2基岩3.4.2.1泥岩(J3P-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为主,部分地段砂质含量较重,中厚层状构造,部分地段夹有砂岩薄层;强风化带泥岩,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锤击声哑;中风化带泥岩,岩芯较完整,呈柱状,岩质软,锤击声脆;钻探揭露的一般厚度约2.2015.70m,最大揭露厚度20.00m,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未揭穿。3.4.2.2砂岩(J3P-Ss)砂岩:灰色、褐灰色等,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为主,强风化带砂岩,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极软,锤击声哑;中风化带砂岩,岩芯较完整,呈柱状,岩质以较软为主,锤击声脆;钻探揭露厚度为2.0021.70m,为场地次主要岩性。3.5基岩顶界面与基岩风化带特征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第四系覆盖层最大15.30m,位于场区东北侧上部的斜坡地段基本为原始地貌,基岩面与地形起伏线基本一致,变化较小,一般基岩面坡角约为5-15,最陡约为40;场地西南侧为修建粮库回填与临近小区抛填区,现状较陡,覆盖层总体较厚,基岩面与地形线相差较大,一般基岩面坡角约为20-30,最陡处约为53。经钻探揭露:泥岩强风化带厚度0.50m4.40 m,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部分地段由于人为扰动以与岩石结构、胶结程度等原因厚度稍大;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强度低,手捏易碎;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长、短柱状,局部呈块状,强度较高,为该场地揭露的主要岩性。砂岩强风化带厚度0.50m9.60 m,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部分地段由于岩石结构、胶结程度等原因厚度稍大;强风化带岩心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长、短柱状,局部呈块状,强度较高,为该场地揭露的次主要岩性。3.6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地层岩性与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主要赋存在人工填土中。素填土结构稍密,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强,为弱含水层;大部分大气降水沿地表顺坡排出场地,仅在雨季易形成短时孔隙水,属上层滞水性质,受季节影响明显。基岩裂隙水:场地岩石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砂岩透水性强,为含水层;泥岩透水性弱,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与砂岩层间裂隙中。由于地下水补给源单一,补给量匮乏,场地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的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沿裂隙管道竖向运移至潜水位附近后改变为顺层间管道水平运移,以泉的形式出露。勘察施工过程中,全部钻孔施工完成后,抽干钻孔积水,24小时后测量钻孔水位,根据现场钻孔水文观察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不恢复,说明场地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围不存在稳定地下水水位。但雨季在土层较厚地段和基岩中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和少量裂隙水,基础施工时,应考虑相应的排水措施,抽排渗入基坑与水凼的地表水。3.7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钻探揭露钻孔岩土并未揭露到污染物与污染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3.8不良地质现象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现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仅在A1西南侧B4-B4剖面顶部出现一条长约7.6m地表裂缝,裂缝宽约15cm,下挫约1040cm,场地斜坡与陡坎未见明显变形迹象,现状基本稳定;也未见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 设计参数4.1 主要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见表4.1。4.2 岩土界面抗剪强度参数:天然工况下摩擦角取26*,聚力取6kPa*,饱和工况下参数摩擦角均取21*,聚力取5kPa*。4.3层面抗剪强度参数摩擦角均取15,聚力取30kPa;裂隙面LX1、LX2参数:摩擦角均取18,聚力取50kPa。4.4 强风化岩体类别为类,强风化泥岩等效摩擦角35,强风化砂岩等效摩擦角40。中风化岩体类别为类,中风化泥岩等效摩擦角55,中风化砂岩等效摩擦角55;表4.1 岩土体参数推荐值一览表指标名称重度kN/m3边坡岩体等效摩擦角()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摩擦角()聚力(MPa)抗拉强度(MPa)基底摩擦系数杂填土(新填土)天然19.50饱和20.50天然29*饱和24*天然0*饱和0*0.25*杂填土(老填土)天然20.00饱和21.00天然34饱和27天然0饱和00.30*粉质粘土天然19.50饱和20.00150*天然12*饱和8*天然22*饱和17*0.25*泥岩强风化24.50*35300*0.35*中等风化25.00557.424.67232631.110.4930.1860.45*砂岩强风化24.30*40400*0.40*中等风化24.805523.8917.23749033.841.6760.7030.55*4.5 边坡岩体破裂角:外倾结构面倾角与45+/2中的较小值。4.6 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素填土20kPa,粉质粘土40 kPa,中风化泥岩380kPa,中风化砂岩800kPa。4.7 锚筋与M30水泥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螺纹钢筋2400kPa,钢绞线2950kPa(两根电焊成束时应乘以0.85折减系数,三根电焊成束时应乘以0.7折减系数)。4.8基岩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 :中等风化泥岩取60MN/m3,中等风化砂岩取180MN/m3;老填土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为12MN/m4;新填土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为8MN/m4。4.9 边坡开挖临时坡率:土层1:1.5,基岩强风化带1:1,基岩中等风化带1:0.5。4.10 坡顶设计荷载:坡顶无建筑和道路时,设计均布荷载10KN/;坡顶有道路时,设计均布荷载30KN/;坡上景观楼梯采用桩基础,桩基未嵌入边坡破裂面以下,根据楼梯高度,按3层框架结构考虑,每层结构荷载15KN/;4.10 场地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1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时,直线与折线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取1.35,安全等级为二级时,直线与折线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取1.30。5 支护方案5.1 AB段采用“上部土层部分格构式锚杆挡墙+下部岩层部分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上部土层部分分阶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中间设一2m宽马道,坡率缓于1:1.5,格构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采用D型锚杆(锚筋228HRB400,锚固体直径13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4.0m。下部岩层部分板肋式锚杆挡墙已经修建。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2 BC段采用“上部格构式锚杆挡墙护坡+中部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原挡墙+下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支护。上部土层部分分阶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中间设一2m宽马道,坡率缓于1:1.5,格构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采用D型锚杆(锚筋228HRB400,锚固体直径13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4.0m。中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坡率缓于1:0.10,压顶梁与地梁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压顶梁与地梁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E型锚杆(锚筋328钢筋),锚固体直径15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m。下部墙前基岩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0.38,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2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B型锚杆(锚筋222),锚固体直径110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3 CD段采用“上部格构式锚杆挡墙护坡+中部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原挡墙+下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支护。上部土层部分分阶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中间设一2m宽马道,坡率缓于1:1.25,格构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采用C型锚杆(锚筋225HRB400,锚固体直径11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4.0m。中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坡率缓于1:0.10,压顶梁与地梁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压顶梁与地梁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E型锚杆(锚筋328钢筋),锚固体直径15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m。下部墙前基岩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0.38,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2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B型锚杆(锚筋222),锚固体直径110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4 DE段采用“上部格构式锚杆挡墙护坡+下部锚拉桩2型”支护。上部分阶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中间设一2m宽马道,坡率缓于1:1.25,格构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采用C型锚杆(锚筋225HRB400,锚固体直径11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4.0m。下部锚拉桩选用桩2型,桩截面尺寸为1.01.5m,桩间距3.5m,桩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5.5m。桩间板采用桩间板2型,厚200mm,桩间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5m,顶梁采用顶梁2型,截面尺寸1.50.9m,桩、桩间板与顶梁均采用C30砼现浇,配筋详见大样图。从桩上打入四排锚索2型,锚筋采用11根715.2-1860钢绞线,锚固段直径200mm,锚索倾角20,第一排锚索距桩顶以下1.5m,自由段长度11m,锚固段长度10m;第二排锚索距桩顶以下4m,自由段长度9m,锚固段长度10m;第三排锚索距桩顶以下6.5m,自由段长度7m,锚固段长度10m;第四排锚索距桩顶以下9m,自由段长度5m,锚固段长度10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5 EF段采用“上部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中部锚拉桩2型+下部岩石锚喷支护”支护。上部NO1段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挡墙加固,坡率1:0.05,格构梁(横梁间隔设置)截面尺寸600mm600mm,格构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锚索采用锚索1型,锚筋采用10束7s15.2-1860钢绞线,锚固体直径200mm,NO段锚索间距为4.0m4.0m,OO1段锚索间距为3.0m3.0m,锚索与水平方向倾角35,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段长度9.5m。中部锚拉桩选用桩2型,桩截面尺寸为1.01.5m,桩间距3.5m,桩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5.5m。桩间板采用桩间板2型,厚200mm,桩间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5m,顶梁采用顶梁2型,截面尺寸1.50.9m,桩、桩间板与顶梁均采用C30砼现浇,配筋详见大样图。从桩上打入四排锚索2型,锚筋采用11根715.2-1860钢绞线,锚固段直径200mm,锚索倾角20,第一排锚索距桩顶以下1.5m,自由段长度11m,锚固段长度10m;第二排锚索距桩顶以下4m,自由段长度9m,锚固段长度10m;第三排锚索距桩顶以下6.5m,自由段长度7m,锚固段长度10m;第四排锚索距桩顶以下9m,自由段长度5m,锚固段长度10m。下部基坑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0.40,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2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B型锚杆(锚筋222),锚固体直径110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6 GH段采用“上部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下部基坑采用锚拉桩1型”支护。上部O1P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挡墙加固,坡率1:0.05,格构梁(横梁间隔设置)截面尺寸600mm600mm,格构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锚索采用锚索1型,锚筋采用10束7s15.2-1860钢绞线,锚固体直径200mm, O1P段锚索间距为3.0m3.0m,锚索与水平方向倾角35,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段长度9.5m。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1,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1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A型锚杆(锚筋120),锚固体直径75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0m。下部锚拉桩选用桩1型,桩截面尺寸为1.01.2m,桩间距3.0m,桩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4.0m。桩间板采用桩间板1型,厚150mm,桩间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5m,顶梁采用顶梁1型,截面尺寸1.20.72m,桩、桩间板与顶梁均采用C30砼现浇,配筋详见大样图。从桩上打入2排锚索2型,锚筋采用11根715.2-1860钢绞线,锚固段直径200mm,锚索倾角20,第一排锚索距桩顶以下1.5m,自由段长度8m,锚固段长度10m;第二排锚索距桩顶以下4m,自由段长度6m,锚固段长度10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7 HI段采用“上部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下部基坑采用锚拉桩1型”支护。上部PQ段采用格构式锚索挡墙对原挡墙加固,坡率1:0.05,格构梁(横梁间隔设置)截面尺寸600mm600mm,格构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锚索采用锚索2型,锚筋采用11束7s15.2-1860钢绞线,锚固体直径200mm,锚索间距为3.5m3.5m,锚索与水平方向倾角35,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段长度10.0m。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1,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1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A型锚杆(锚筋120),锚固体直径75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0m。下部锚拉桩选用桩1型,桩截面尺寸为1.01.2m,桩间距3.5m,桩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3.0m。桩间板采用桩间板1型,厚150mm,桩间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5m,顶梁采用顶梁1型,截面尺寸1.20.72m,桩、桩间板与顶梁均采用C30砼现浇,配筋详见大样图。从桩上打入2排锚索2型,锚筋采用11根715.2-1860钢绞线,锚固段直径200mm,锚索倾角20,第一排锚索距桩顶以下1.5m,自由段长度8m,锚固段长度10m。第二排锚索距桩顶以下4m,自由段长度6m,锚固段长度10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8 IJ段采用“上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下部采用临时放坡”支护。上部QR段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明肋)支护,坡率1:0.05,压顶梁与地梁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截面尺寸300mm400mm,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厚200mm,面板伸到入坡顶地面线以下1.5m,肋柱、面板、压顶梁与地梁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E型锚杆(锚筋328钢筋),锚固体直径150mm,锚杆间距为2.5m2.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m。中部采用岩石锚喷支护,坡面坡率缓于1:0.75,锁口梁截面尺寸300mm3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1厚15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线以下不小于0.3m,锁口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A型锚杆(锚筋120),锚固体直径75mm,锚杆间距为3.0m3.0m,锚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基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0m。下部采用临时放坡处理,土层部分放坡坡率缓于1:1.5,岩层部分放坡坡率缓于1:0.5。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9 RS段采用“上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下部采用临时放坡”支护。上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明肋)支护,坡率1:0.05,压顶梁与地梁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截面尺寸300mm400mm,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厚200mm,面板伸到入坡顶地面线以下1.5m,肋柱、面板、压顶梁与地梁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E型锚杆(锚筋328钢筋),锚固体直径150mm,锚杆间距为2.0m2.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m。下部采用临时放坡处理,土层部分放坡坡率缓于1:1.5,岩层部分放坡坡率缓于1:0.5。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10 ST段采用上部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对原有挡墙加固,坡率1:0.05,压顶梁与地梁截面尺寸300mm400mm,肋柱截面尺寸300mm400mm,钢筋混凝土喷射面板厚200mm,面板伸到入坡顶地面线以下1.5m,肋柱、面板、压顶梁与地梁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各构件配筋详见大样图。采用E型锚杆(锚筋328钢筋),锚固体直径150mm,锚杆间距为3.0m3.0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锚入稳定中等风化岩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0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6 技术要求6.1 挖方工程(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 (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1.5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3m。(4)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在切坡边线土层与岩石部分23m围严禁爆破。(6)弃土应与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7)应与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与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8)场地中的泥岩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因此,经验收合格后应与时封闭。6.2 填方工程(1)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茎、耕土、垃圾、淤泥等杂质,如填方区域有积水时,应排水疏干或采用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对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2)填料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为6:4,分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应大于0.94,密实度应达到中密,最大干密度不小于21KN/m3,天然状态下综合摩擦角不小于35,饱和状态下综合摩擦角不小于30。(3)土方回填时,应先低处后高处逐层回填,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4)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无法碾压时应夯实,每层填土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上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5)为确保压实效果,压实前,现场应先做碾压试验或试夯,确定碎块石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与碾压遍数。(6)填筑质量检查与验收: 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一个检查点。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6.3 锚杆工程(1)钻孔:锚杆与水平面按设计倾角向下钻进,最上排锚杆距坡顶不宜大于2.0m,最下排锚杆距坡底不大于2.0m,也不宜小于0.5m。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与破裂线;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与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天;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2)锚杆组装与安放: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一定位支架;钢筋接长按施工规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杆体插入孔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3)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不得使用高铝水泥;不得使用污水;注浆压力0.5Mpa。锚杆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4)钢筋除锈后,锚杆采用M30砂浆全部封闭,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锚孔中部,土层与强风化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润滑油三度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的方法。 (5)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建议在场地的非支护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与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每种锚杆试验数量均不应少于 3 根,试验要求与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表6.3 验收试验荷载值与试验根数要求锚杆试验荷载值试验根数A型锚杆(120HRB400)80.00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B型锚杆(222HRB400)201.98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C型锚杆(225HRB400)228.53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D型锚杆(228HRB400)311.79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E型锚杆(328HRB400)421.31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6)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与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与试验根数要求见表6.3。(7)肋柱、压顶梁和地梁、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锚索框格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m。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8)面板:岩石锚喷面板厚150mm,采用C25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板肋式与锚索框格梁顶部面板采用厚200mm,采用C30混凝土现浇。(9)板肋式锚杆挡墙应采用“逆作法”施工,每级开挖高度不大于2.0m,施工过程中面板需设置支撑,面板不得完全悬空。(10)挡墙每20m25m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应设置在锚杆与锚杆之间的中部,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麻筋,嵌入深度150mm。(11)在挡板每跨跨中沿高度方向每隔2.5m设一泄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径为50mm,向外倾斜5%。孔后土层部分设置500mm厚滤水层,岩层部分设置双层滤水土工布包裹d5d80级配碎石500500500mm的倒滤包,对中安设。6.4 喷射混凝土面板工程(1)图中符号、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混凝土:本工程喷射混凝土均采用C25,混凝土喷射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3)喷浆材料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砂: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干法喷射时,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石: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材;骨料级配要求: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在上表6.4所给围。表6.4 喷射砼骨料通过各筛径的累计重量百分数() 骨料粒径(mm)级配等级 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良4852213311841265440706290100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外加剂,掺外加剂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相溶性试验与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与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42-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1的水。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不应低于0.7MPa,对碎裂状岩体不应低于0.4MPa。(4)喷射砼施工技术要求准备工作: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降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脚的岩渣、堆积物;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压风清扫岩面。喷射作业: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于于3h;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的积料清降干净。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冬期施工应遵守有关施工技术要求。(5)锚喷砼工程也应采用逆作法,每级开挖高度不大于2.5m,施工过程中面板需设置支撑,面板不得完全悬空。6.5 桩板墙工程(1)图中符号、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混凝土:桩身和桩间挡土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30,护壁混凝土强度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60mm,挡土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3)桩的位置根据中心坐标确定,桩身短边平行于边坡走向布置。 (4)所有钢筋在使用前均应进行除锈和调直等处理。(5)挖孔桩工程:1)挖孔桩应分段跳槽开挖,间隔1根开挖1根,待上一批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桩身开挖。2)土方开挖采用铁铲、锄头、撮箕、提桶等工具开挖土方,卷扬机将土方提升至地面,弃土应尽量远离孔口。对基岩的开挖采用风镐开挖,严禁爆破。3)桩在开挖过程中应按规要求采取孔送风措施,防止沼汽中毒和缺氧情况发生。4)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时,应通知地勘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槽,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5)浇筑护壁:孔口应设锁口,土层和强风化层每开挖深度1.0m,应浇筑护壁,护壁采用钢模支护、C30钢筋混凝土护壁,现场连续灌浇。中等风化破碎带应进行护壁。6)绑扎钢筋:钢筋可先分段制作钢筋笼骨架,吊车吊入孔。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数量符合规要求。7)浇筑混凝土:采用串筒将拌制好的混凝土送入桩孔,串筒离孔混凝土面不大于1.0m。每浇筑混凝土1.01.5m,采用振动棒振捣一次。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桩顶应与时养护。8)桩身施工过程中应预埋钢筋,与挡板钢筋连接牢固,连接大样图大样图。(6)桩间板工程:1)面板上设泄水孔,水平间距为桩间距,竖向间距3.0m,外斜5%,孔眼尺寸100m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沟顶面)300mm。泄水孔材料采用PVC管。2)填土部分应在板后填筑厚度不小于500mm的砂砾石透水材料,进水部分采用渗水土工布和板后岩土体隔离。3)桩间板采用“逆做法”施工,每级高度不大于1.5m。(7)嵌岩桩应取持力层岩芯进行天然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检测,天然与饱和试样数量均不应少于1组(6个岩样)。(8)桩施工完成后应全数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建议采用“声波透射法”,声测管埋设要点详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第10.3.4条。6.6 锚索工程(1)锚索由17-15.20-1860预应力钢绞线组成,钢绞线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应要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要求。预应力锚具和连接锚索的部件承载力不应低于锚索极限承载力的95%,且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与连接器必须符合现行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等的有关规定。(2)钻孔: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倾斜度不应大于5%;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钻孔岩芯应进行编录,钻孔过程中如发现岩溶,锚索锚固段应从穿透岩溶部位算起,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锚固段成孔应采用干作法施工。(3)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浆体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a)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不得使用高铝水泥。b)砂:应选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0.7。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质、硫化物与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c)水:宜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0;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注浆管用高压胶管或塑料软管加工,直径(曲)宜为25mm。注浆完毕后,须拔出注浆管。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与注浆管路;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注浆压力0.5Mpa;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数量:每30根锚索不应少于1组,每组试块应不少于6个,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4)锚索防腐:自由段防腐:每根钢绞线除锈、除油后先在锚索表面涂刷沥青船底漆,然后包裹沥青玻纤布,再在沥青玻纤布上刷沥青船底漆,并再包裹沥青玻纤布,形成二涂二布,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自由段套管两端200mm长度围用黄油填充,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最终形成双层防腐;自由段宜选用无接头的套管,当有接头存在时,接头处搭接长度应大于50mm,并用胶带密封;锚索自由段长度不少于5m,为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锚索自由段岩壁与套管间需采用M30砂浆满灌;锚固段防腐:钢绞线除锈、除油后,采用水泥砂浆防腐,施工中应使锚索位于锚孔中部,要求杆体周围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锚头防腐:锚索拉锁定、二次灌浆完成后封口,锚头的锚具需除锈后涂防腐漆三度,从锚具量起留100mm的钢绞线,并做厚度不小于100mm的1:2水泥砂浆保护层,再用钢筋网罩封闭,并做100厚C30细石混凝土外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5)本工程在锚索施工前,在设计的锚索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与锚索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与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每种试验锚索数量均不少于3根。(6)本工程的所有锚索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索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与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锚杆总数的3%,且不得少于5根。各类型锚索最大试验荷载见表6.6.1:表6.6.1 锚索试验荷载与根数要求锚索类型试验荷载值(KN)试验根数锚索1型(10束s15.2)1212.07该类型锚索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锚索2型(11束s15.2)1352.74该类型锚索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7)预应力锚索拉与琐定锚索拉前应对拉设备进行标定;锚固体与外锚墩强度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拉与锁定,同时拉的两根锚索的间距不应小于2倍锚索间距;锚索正式拉前应取0.10.2倍锚索设计轴向拉力值进行预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索体完全平直。锚索拉应分两次逐级拉,第一次拉值为锚索拉控制应力(锚索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65倍钢绞线强度标准值)的70%,两次拉时间间隔不宜小于35天,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