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483576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学案】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榜学案】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榜学案】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评价检测精练精析 第一单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右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2.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A.数量多,有10万多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3.(2012山西模拟)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 )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B.必须成千上万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集体的生活C.建造了房屋,种植了庄稼,饲养了动物,努力改善生活条件D.常常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4.在原始社会,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我国居民中,最早懂得用火保护自己安全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蓝田人 D.山顶洞人5.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体验右图中人们的生活,并对他们进行采访,那么你应该到( )A.五千年前的陕西西安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四千年前的陕西黄陵县6.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7.原始社会出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过着群居生活B.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C.共同劳动、共同生活D.按血缘关系平均分配劳动成果8.(2012苏州模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是( )A.云南省元谋县 B.浙江余姚河姆渡C.陕西西安半坡村 D.山东泰安大汶口9.距今约6 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 B.小米C.米饭 D.小麦10.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种植蔬菜的是(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11.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该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有力的依据是( )A.粟粒遗存 B.家畜遗骨C.磨制石器 D.半地穴式房屋遗存12.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C.元谋人 D.河姆渡人13.(2012山西模拟)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你的所学,下面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14.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A.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B.手工业发达C.社会财富丰富 D.阶级社会出现1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A.戎族 B.鲜卑族C.蚩尤部落 D.华夏族16.阅读丝绸的历史就是追溯美的历史和探寻人类智慧的历史,中国每一段历史时空里都少不了丝绸的身影。丝绸最初出现距今约有( )A.六七千年 B.五六千年C.四五千年 D.三四千年17.(2012芜湖模拟)2011 年4 月5 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1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19.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但是它的消亡在各地参差不一。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 )A.黄帝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B.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C.舜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D.禹建立夏朝20.(2012山西模拟)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50分)2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14分)约30 000年前 元谋人 建立了夏朝约7 000年前 北京人 制造彩陶约四五千年前 山顶洞人 种植水稻约170万年前 河姆渡原始居民 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约公元前2070年 半坡原始居民 在涿鹿大败蚩尤约70万至20万年前 炎帝、黄帝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约五六千年前 禹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请回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4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2分)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2分)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2分) 2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你知道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吗?(2分)位于哪条大河流域?(2分)(2)从上图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你能知道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2分)(3)从图中可以得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里?(4分)(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与什么有关?(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2分)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与所学知识的说法是否一致?(2分)为什么?(2分)(3)通过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对照,你得出什么认识?(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因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而得名。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最能体现北京人创造工具的是“留有打制痕迹”,说明工具经过北京人加工了,体现出创造性。3.【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环境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必须过群居生活。4.【解析】选B。本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中“最早懂得用火保护自己安全”这一限制条件的内涵:一是指最早使用天然火,二是指懂得用火驱赶野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B项。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通过所学可知这是山顶洞人的生活图,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周口店。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题干中的“距今约三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人工取火”可判断是山顶洞人。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环境恶劣,所以人们必须生活在一起,平均分配劳动成果。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所以被袁隆平称为“稻作文明的奠基”。9.【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所以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小米。10.【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半坡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还发现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证明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和蔬菜。1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定居生活”最有力的依据是房屋遗址。1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骨制箭头”“纺轮”都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半坡出土的陶器上还出现了刻画符号,使用的也是磨制石器,故答案选B。1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不属于农耕文化。1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墓穴中随葬品的悬殊表明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15.【解析】选D。本题以歌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汉族的前身的掌握情况。回顾所学可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本题选D。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相传丝绸的发明者是嫘祖,她是黄帝的妻子,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1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识记能力。黄帝被大批海外游子祭拜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播种五谷”“养蚕缫丝”都与农业有关,所以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1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也预示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2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元谋人、北京人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的原始农耕时代居民,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所以都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约30 000年前 元谋人 建立了夏朝约7 000年前 北京人 制造彩陶约四五千年前 山顶洞人 种植水稻约170万年前 河姆渡原始居民 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约公元前2070年 半坡原始居民 在涿鹿大败蚩尤约70万至20万年前 炎帝、黄帝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约五六千年前 禹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2.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在考查对史料运用能力。材料一中“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说明了原始人生活的环境野兽出没无常,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因此,第(1)题北京人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等。第(3)题材料三中“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反映了原始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这种现象是从山顶洞人开始的。答案:(1)在原始人生活的险恶环境中野兽出没无常,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人们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期。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位于长江流域。第(2)题从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是串起来的贝壳可知已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第(3)题通过读图就可判断。第(4)题从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分析即可。答案:(1)170万年。位于长江流域。(2)磨光和钻孔技术。(3)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4)与自然环境有关。北方寒冷干旱,半地穴式房屋利于取暖。南方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材料一、二中有效信息是“部落联盟会议”“推荐”“推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第(1)题轻松解决。第(2)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禅让制。(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所学知识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具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