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三课材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1805542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三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三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三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灵武二中 黄玲萍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经过二年多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这个班的学生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控制。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五、学法的指导本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六、教学突破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教师可先讲解并演示一个实验,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七、教学过程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知识线索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问题1: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问题2: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这样设置学生感觉惊愕、意想不到,就会积极的思考由此产生了学习动机。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先做演示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意识。学生再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先由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通过播放多媒体Flash动画,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中粒子的微观变化。学生看完后再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Flash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达到突破疑点的目的。(五)归纳小结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顺应。(六)布置作业,持续学习设计意图: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得到延续、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八、板书设计课题: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1、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2、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3、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三、质量守恒质量的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课题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4、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自己进行实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重点,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并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如:Fe + O2=Fe3O4, KClO3= KCl + O2从这个式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 了什么物质,那么在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猜想: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教师演示: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观察,并将现象及结果填入下表中: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关系结论1、白磷燃烧2、铁+硫酸铜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4、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碳酸钠+盐酸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物质总质量不变呢?要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多做一些实验来研究)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实验现象) 第一组:铁+硫酸铜溶液 第二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第三组: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第四组:碳酸钠+盐酸(一半套气球,一半不套气球)学生交流:将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填入上表。分析结果并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板书课题:5-1质量守恒定律过渡并提问:我们做了很多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成百上千次也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教师演示: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师生共同分析讨论:1、镁带燃烧后质量为什么会减少? 2、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子,使生成物的质量全部合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质量会增加),这又是为什么?过渡并提问:化学反应中为什么质量是守恒的?(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考虑)播放flash动画:教师先演示“水电解”等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学生讨论并形成结论: 教师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三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投影: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2、“点石成金”有科学道理吗3、“10g水加入5g的酒精等于15g酒精溶液,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知识融汇,攀越高峰: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总数 B、原子总数 C、原子种类 D、原子的质量5、已知A+B-C+D,其中的质量A为10g,B为8g,D为7g,C为_六、板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原因:三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节课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较好。质量守恒定律自评1、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有一些小组的学生操作生疏,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所用的时间太多,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相对较少,而有些小组的学生操作较快,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时间较多,课堂总量时间不变,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这种思维上的落差,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2、本节课有的老师听课后,提出一个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要老师设计实验给学生。从第一章到第四章,学生接触的化学反应不多,学生会设计吗?如果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加热高锰酸钾,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加热碳酸氢铵,或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点燃镁带等, 3、教学过程中总感觉不顺,生涩,源于学生对实验细节上的模糊认识。如: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定量探究 学生称量完后,把砝码全部取下,反应后又重新放砝码称量,结果引起误差。如: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定量探究(密闭容器内进行),总质量超出了天平的量程(210g)。4、个别小组会发生弹塞现象,在教学中应如何防止弹塞现象发生?5、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1、实验3表格不要称量具体的质量,只要求学生观察天平的偏转情况。 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出现了反差,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设计的那样理想化,在实践过程中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问题是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的,我们不能被问题所压倒,应对问题进行探讨。课改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迎难而上。,质量守恒定律他评一、创设情境。因为面对的是陌生学生,开课时为缓解紧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黄老师将课件的首页设置为风帆的动画,加上“扬起探究之帆,我们充满信心”几个字。同时用夸奖学生的语言激发起学生喜悦的情绪,并设开放性疑问: “化学变化前后什么发生改变,什么不乏生改变”掀起学生群体的热情,引入本课题“质量定律” 二、提出问题。“世纪就有科学家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介绍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的研究历程,并顺势提出问题“你同意谁的观点?质量守恒吗”。提出接下来的任务,探究质量是否守恒。 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实验来检验真理。给出学生熟悉的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然后由教师代为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尤其注意关注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为了增强可信性,又作了实验二、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为了强调与深化质量守恒定律,突出重点,在学生初步建立质量守恒观的基础上设置矛盾冲突做两个看似不守恒的实验(镁带燃烧、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交流,反思,进而归纳出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要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然后提出波义耳的实验,引领学生分析波义耳失败的原因。在学生深刻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提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守恒的原因(原子三不变)。至此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如此,而且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归纳定律中心“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进一步对化学变化形成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同时也照应了开篇的问题。至此本课的探究过程基本达成,但是形成一个化学概念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而在接下来的环节引领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四、归纳总结。最后环节,引导学生对全课知识做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并交流收获体验,情感在此时得到一个恰当的释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我认为本课黄老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引用的史实和实验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不断的动脑思考。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观察描述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的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 1、有些实验如铁和硫酸铜反应完全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的体验是教师无法取代的,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有考虑。但是由于我的惰性怕给人添麻烦当然自己也麻烦,所以作罢。2、凸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太少,我说的太多。3、时间把握不太恰当,个别地方略显拖沓。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