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本文言文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1256195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课本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课本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课本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出处及相关作品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评随园诗话、志怪小说集子不语等。黄生借书说 作者:袁枚原文: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交给)以(把)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你)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但是)天子读书者有几?汗(使流汗)牛塞(填满 空隙)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 祖父、父亲)积、子孙弃者无论( 更不用说)焉。非独(只)书为( 是)然(这样),天下物皆然。非夫人( 那人)之物而强(勉强)假(借来)焉,必虑( 担心)人逼( 催促)取,而惴惴焉( 忧惧的样子)摩玩之不已(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已经)为吾所有,必高束(捆扎)焉,庋( 放置、保存)藏焉,曰姑( 姑且)俟(等待)异日(日后、将来)观( 观看、 阅读)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得到)。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表现、出现)诸( 于,在)梦。其切(迫切)如是(这样)。故有所览( 观看)辄(就)省(记住)记。通籍( 指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 形容多儿连续不断地堆集)大满,素蟫灰丝(虫丝)时(经常)蒙(覆盖)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值得珍惜)也。”今黄生贫类( 像)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 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与别人共用)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本来)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写)一说,使与书俱(一起)。翻译: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去读。你没听过那些藏书的人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有几个呢?那汗牛充栋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除此之外那些祖辈、父辈积藏(书籍),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事例就不必谈论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事物都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勉强借来,必定担忧别人逼着取回,就担心害怕不停地抚摸玩弄那个东西,说:今天存放在我手中,明天就要离开我了,我不能再见到这个东西了。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搁在藏书的架子上藏好,说姑且等到以后再看吧,这样说说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穷,很难买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像这样。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牢牢记住。做了官以后,用俸禄去买书,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白色的蛀虫、灰色的游丝,时常覆盖书本。这样以后我感慨借书的人是多么专心,而且少年的岁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把书公开与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好像不大相同。如此一来,那么是我实在不幸而碰上姓张的人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黄生)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赏析:1 . 注音摩m 娑su 俟s 辄zh 俸fng 庋 gu蟫yn 省(xing)2. 词句补释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的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祖父:祖父和父亲。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强假,勉强借来。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的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3、课文分析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相关问题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答: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三方面:天子,富人和穷人对书的用法作对比; 借来的书和自己的书的珍惜程度与阅读效果; 袁枚自己小时候的借书遭遇和黄生的作对比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课堂练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人名)。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独书为然() (2)若业为吾所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4分5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答案:课内文言文答案1小仓山房文集袁枚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5对黄生的殷切期望。(1)黄生借书说选自_小仓山房文集_,作者是_清_(朝代)的_袁枚_,字_子才_,号_简斋_,又号_随园主人_。(2) 课文为了论证“_书非借不能读也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所有” _,(2)自己少时贫穷没书读与做官后买书不读书_,(3)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_。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记为最,而项羽本记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对事情有益)事。眼中了了( 明白),心下匆匆,方寸( 内心)无多,往来应接不暇( 空闲),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 相关)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 皮革)编三绝(断),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 精微的语言)精义( 深刻的道理),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尽)。虽生知( 生而知之 ,不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行(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进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助词,的)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代词,他)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以为苦)之,坡洒然(畅快地样子)不倦。岂以( 因为)一过即记,遂了( 了却)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第二遍)读,迄(终)无佳文。且过辄( 就 )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弊端)。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最好)。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 不懂道理)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储藏)其中,其(那)龌龊亦耐不得。二、翻译句子1、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从古到今,过目就能背诵的人,他们又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2、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而且过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坏处。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4、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眼里看得清楚,心中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里的并不多。三、填空1、本文作者(郑燮) 是( 清)朝著名( 书画)家(文学)家,号(板桥)是 (扬州八怪) 之一。一、解释加点字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作为)2、最是不济事(有益)3、读易至韦编三绝(周易的简称)4、愈研愈入(深入)5、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知道)(穷尽)6、虽生知安行之圣(出生)(懂得)(实行)7、遂了其事乎(代词,可译为“那”)8、平生书不再读(平常)(生存的期间)9、以项羽本记为最(是)10、垓下之会为最(盟会)11、反覆诵观(阅读)12、更有小说家言(还)13、及打油诗词(以及)14、其龌龊亦耐不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的意思)二、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2、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3、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4、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三、常识填空1、上文的题目是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板桥家书。作者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郑燮。2、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人名)读周易(书名)的故事。3、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一篇,这篇通史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人名)。四、内容理解1、从本文中找出三个成语:过目成诵应接不暇韦编三绝(或微言精义 生知安行)2、完成下列表格论点论证方法论据反驳“过目成诵”,主张深入研读比喻论证“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举例论证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对比论证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反驳“无所不诵”,主张选自精华举例论证史记 项羽本记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比喻论证“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3、关于读书的方法,本文作者反对 过目成诵 和 无所不诵 ; 主张深入探研书中微言精义 和选择书中精华反复诵读 。 4、郑燮为什么反对“过目成诵”的读书方法?(用原文回答)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 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5、文中列举孔子、苏轼的事例,其作用是: 论证一般人读书更应该深入探研书中微言精义的观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