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8825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内容摘要】在新课改下,我们教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2010年,初一教材换为华东师大版,给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带来了挑战。面对全新的教材,树立崭新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本人结合几年教学实际,加之在国培计划中的学习心得,浅摘于下。【 summary 】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teaching material has also had the major chang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course, we need to change the idea, the teachers must have the traditional force-feeding learning into le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specially in 2010, first teaching material change t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ive us these young version teacher brings its own challenges. Facing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set up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 is imperative. I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 the kingdom of the plan and the culture learning experiences, shallow pick below.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发散思维 教学反思 课堂实录【 key words 】 history teaching design case analysis divergent think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lection record 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分类与案例解读(一)何谓“历史教学设计”所谓历史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依据历史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特点及相关的客观环境条件,运用教育学的原理,在提供精选的优质历史学习资源基础上,设计一个完整的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 (二)案例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写出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企业家的生平。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2)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3)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个案,“情景再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参与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相关史实的学习,体味荣氏兄弟创业之艰辛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艰难,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情境呈现情境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钱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批示中,干脆强硬地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荣氏兄弟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思考:荣氏兄弟在1896年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因素?情境呈现情境二: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力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的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们还独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 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一袋面粉还没吃完,有的顾客发现突然冒出一个光灿灿的铜板!这真是一个好彩头,迷信的人们喜出望外。机制面粉价廉物美,不仅毫无霉素,而且还能中彩头,荣德生的销售创意,很快使它在无锡面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1915年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后国内兴起的“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1914年1922年八年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桂冠。 可是,好景不长。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卷土重来。申新各厂自1923至1924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产销也在下降,从盈余转为亏损。思考:20世纪初的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你认为20世纪初的20年里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0年代后,发展势头迅猛的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情境呈现情景三: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的面粉厂、纺织厂中的比重,分别占30.7%和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又重新落在兄弟两的头上。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八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损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情境呈现情境四: 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国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活动探究1阅读完上述材料后,请绘制荣氏家族企业(18961949)的兴衰发展史坐标曲线图。2你认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你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三)教学实录分析第一,教学内容应聚焦“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选取有说服力的个案史实来阐明这一主题。“民族资本主义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成为这一主题的辅助资源。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历史三维目标。 第三,在材料选择与运用中应该做到“论从史出”。 第四,教学内容的处理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二、对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解读和建议案例1: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原因的看法屈原 指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蒋干蒋介石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抗战的结果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 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案例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设计 本课主要是介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较多,内容比较复杂,我们尝试用“六要素”分析法解析课文内容: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人物:袁绍、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背景:东汉政权没落,天下分裂,军阀割据混战,争夺国家的统治权。 经过: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统一了黄河流域;208年,孙刘联军通过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使曹操没有方量南下消灭蜀;吴政权。 结果: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王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分析: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案例3:小贤老师的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策略设计 A.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景。 本课分别设计三幅代表汉与匈奴关系三个时期的地图,让学生根据史实填写地图。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和总结出西汉时期民族关系“和一战一和”的整体线索,并由学生自主展示。地图的题目是:分别在空格内填写三个时期匈奴对西汉的政策;面对匈奴的政策,西汉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填写西汉政策取得的效果。分析:提高学生情境体验式学习案例4: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策略的设计 在讲到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时,我没有照本宣科地跟学生介绍氏族部落生活、生产情况,而是设计出三道题目让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发挥想象力,分组讨论完成:一、设计出半坡聚落的村落分布图及画出河姆渡聚落房子建筑图;二、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简介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三、细心观察你的家庭;你的生活周围,考究一下我们的生活习俗、习惯有哪些是留有氏族部落的烙印的分析: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案例5:辩论课“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教学设计(1)基本教学设想:曹操是三国历史中为世人所熟识但却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们希望通过创设历史情景,通过话题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的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批判学习的学习习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方法,并逐步形成对三国历史人物客观、理性、全面的认识。(2)组织过程辩论正反方分组。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反方。正方:曹操是英雄;反方;曹操是奸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分配任务,组织具体工作。教师将有关三国历史、人物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课件,并搜寻有关三国历史的网站,向学生介绍;指导他们搜寻、整理素材。组织学生观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历史影视片;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指导学生去伪存真,区分真实历史和小说。指导学生撰写辩论稿,并围绕某些焦点作辩驳准备。组织辩论赛。分析:提高学生思辩能力3.常见问题(1)中国通史的教学容易变成单一的朝代史、政治史、军事史教学,忽视了对经济、社会生活等过去被定位为非重点内容的关注。(2)纠缠于中国古代某些艰涩难懂的历史概念,重概念而轻史实。(3)片面强调创建历史情景拉近现代与古代的距离,片面强调用活动激活课堂,导致课堂“稚化”,失去了中国通史学习应有的深度(4)未能掌握中国通史研究最新动态,未能更新过时、落后的史学观念。 案例6: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的导入设计 据说,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教师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采取何种方式可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学生讨论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出文字的话题。分析: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三、教学教研活动实录教研活动一:课题:美国的诞生课型:公开课课时:1课时参加人员:历史教研组全体人员评课记录:发言人1: 美国的诞生这节课,是新教材中比较有难度的一节课,朱小丽老师迎难而上尝试,创新,能充分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通过问题引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四个环节的设计。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发言人2: 美国的诞生是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启发式、合作式、与问题解决式、探究式相结合的创新课;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言人3: 授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多角度激发学生对的兴趣,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三者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品质,增强了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改变了历史学习方式。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具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鲜明特点。教研活动二主题: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历史教研组全体人员活动记录:发言人1: 教学经验交流是较好的尝试,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教研任务,总体实现研究目的。发言人2: 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只讲技巧、方法的学习有用,也有限,所以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把“教会学生学习”变成了“教会学生考试”。发言人3: 教会学生学习,不能不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即便是“教方法”,也要明确掌握方法不能只靠“教”,而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总结: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生成了新颖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一次尝试。我们应该多展开类似的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互相学习中,把教学研究展演得更透,从而完成“教书匠”到教师的在的转变。教研活动三:课题:血腥的资本积累课型:优质课课时:1课时参加人员:九年级全体教师评课记录:发言人1: 教师通过对欧洲国家早期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以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课题“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达成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同时有利于使同学们形成辩正看问题的世界观。发言人2: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发言人3: 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和个人自主学习,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知识点得以落实,突破了难点,也突出了重点,学生也比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总结: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西方殖民者完成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结:以上相关教学活动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我认为对教学的思考还有许多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谨以以上思考,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