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8084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课例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的教学设计摘要: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多、要求高,同时城市出现的交通运输问题也相对较多。基于城市交通运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大和教材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交通问题对策的探究学习,了解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学会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关键字:城市交通问题 对策 方案一、确定选题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多、要求高,同时城市出现的交通运输问题也相对较多。城市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中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独具特色的专门的领域。 新版高中地理下册教材设课7.4“城市交通运输”一节专门讲述城市交通运输。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讨论当地交通道路格局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和方案。教材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课后活动也安排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讨论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更多有效的解决措施。 基于城市交通运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大和教材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城市交通问题对策的探究学习,了解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事,关心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关心我们周围的城市交通问题。 2.通过小组自主研究学习、课堂上以报告形式介绍小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提出更多的可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学会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二、围绕这一课题的教与学的安排 1.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用两课时讲解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城市交通运输两节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的特点和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般方法。 2.安排一节课进行第一次课堂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城市的主要交通问题和解决方法。活动题列出人们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几种看法:A.在市中心建环形道路,建筑大量停车场;B.禁止大货车驶进市中心区,;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D.工厂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减少上下班时间的交通拥堵。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谈谈活动题中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并提出其他解决方法。 在讨论课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借鉴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事实效果,指出这几种措施都有哪些优缺点:例如方法A增加市区环形道,的确可以适时疏散市区密集的人流、车流,解决单纯放射状道路造成的城市中心拥堵的问题,但市区建筑大量停车场要占用大量用地,不划算;方法B“禁止大货车驶进市中心区”很多城市都在执行,并且行之有效,对“在市中心小汽车施行单双日行驶制”东北来的同学说,沈阳、哈尔滨都实行过,虽然可以减少市区车流量,但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最终还是放弃;“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极大帮助,但目前交通的发展还不能从门到门,不能满足人们便利需求;“弹性上班时间”的实施,在疏导交通起作用,但也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如接送宝宝,家庭聚餐,情感交流等等,同时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方法,如制造磁悬浮鞋等。通过讨论,大家了解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很多方法,也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各有优缺,针对目前交通现状,选择那种对策最有效? 3.组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综合课堂讨论,通过互联网、报刊学习,各小组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上网查找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对小组方案进行论证。以高一(7)班为例,提出了五个方案:公共交通方案、立体交通网络方案、城市交通分流方案、电动汽车方案、新科技方案。在学生的研究报告中,不但阐述了为什么推选这一方案,而且列举了方案的操作具体做法,成果是显著的。(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4.安排一节汇报课:首先,各小组派代表以报告的形式介绍小组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然后,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以及谈谈除上述方案外,还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讨论结果,同学们再一次认识到每一种方案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明白到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某一种方案的单独使用可以达到的,从而达成认识:要综合发挥各方案优势,结合使用,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本文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电脑报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三家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地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结构本课讲述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城市的环境保护,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为主的环境问题。接着教材以上海为实例,分析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境保护三方面展开。6.4节城市化已为本课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和准备。有关这节课的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均有涉及。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福州城市化过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中,整理归纳出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交通、住房以及就业问题。2.根据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结合福州的实际,以及上海市的做法,能总结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措施。 能力目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对福州具体的一家污染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学生能领悟到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省情、市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二)说教法(尽我最大可能做到我是指路牌而让学生做司机)。1 教法及依据:参与式开放型的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根据学校所在地就是城区这一优势以及学生对福州的环境污染,城市交通,住房等等都有切身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紧紧围绕福州的城市化展开,充分地给学生动口动手交流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2 重点、难点的处理“环境质量下降”这是重点。在教学中课件可以方便的反映福州的环境污染、住房、交通问题以及劳动力市场人满为患等问题,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积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问题就在身边。然后,请城区学生畅谈他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有那些污染和哪些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再找一位乘公交车上下学和家庭住房比较紧张的同学,谈谈他们的亲身感受。最后我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三大类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即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我让学生回忆福州在这几年为解决城市化问题所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并结合上海的具体行动入手,由学生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最后由教师提出纲领性的措施。(三)说学法1在学习“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中,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图6.20-6.24 ,同学之间积极交流,畅谈对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感受。2.明确福州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做的努力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上海的做法,最后总结出三点措施。(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某学生作文中的描写污染的一段,让全班学生富含感情色彩地齐声朗读,让他们仿佛置身与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其中包括昔日的蓝天,已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共同“浇灌”下,城市里的河水变的“绚丽多彩”。城市垃圾“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等等带引号的描写的句子。板书: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福州某水泥厂,图中浓烟滚滚。福州某印染厂,图中河流泛绿泛黑。福州一工厂。 图中有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福州的建筑工地。图中有许多建筑机械在工作。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学生熟悉该厂,则让他来说出亲身感受。接下去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的第一部分“环境质量下降”。自学结束后,鼓励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环境问题。之后在我的引导下边分析归纳边填写课件中的表格。承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还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图6.24城市交通拥挤。让学生体会图中的内容,教师不作解释。改变过的表6.1:根据平均汽车密度算出每5米的汽车数量,比如香港每5米是1.37辆,这样可以让更直观地明白城市交通的拥挤。图6.25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福州人才市场人满为患的场景因为学生对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因此教师仅对就业问题稍加解释,让学生自主议论、交流。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教师作归纳板书:(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设问: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我做总结:如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承转: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板书: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引导学生说明要采取的措施是要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来的。把全班分成四组,回顾近几年为解决福州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来汇报该组所回顾的措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措施来进行下面的内容。钱江世纪城的建设:它将成为杭州的一个高级商务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杭州城市中心区的人口等等压力。(设问)那么上海有没有这样的措施呢? 引导学生读图6.26 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先解释什么是卫星城,接着再找出黄浦江,指明在它以东地方是90年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然后在找出所有的卫星城,并让学生讨论卫星城的作用,我做总结后板书:(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接下来我介绍杭州绕城高速的开通、1918道路建设工程、萧绍路改造工程、市兴南路改造工程,以及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的实施,推出一些经济适用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萧山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结合活动1,鼓励学生谈谈自己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交通问题。投影:图6.27上海交通的改善、6.27改建前的破旧房子 、6.28改建后的新房子。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出具体的例子和数字来解说这几幅图,我作补充说明。板书:(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以福州去年的河道清淤过程引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学生从书上找出上海的做法。板书:(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小结:以周皆宾的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五大新问题这一文章作本课的延伸和扩展课后作业:以4人为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完成福州城市现状以及提出如何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一个可行报告,在2周内完成。作者简介:郑友强,男,福州三中地理教师。1982年6月28日出生,2004年9月进福州三中任教至今,积极参加地理教学改革,先已经在地理教育、福建地理、贵州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8家CN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有多篇获一、二、三等奖,并且现在正在参与的课题或研究项目有:福建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的绿色环境教育课题(即将结题)、制作的网站“网上天文协会”被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推荐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并同时被推荐参加中国第二届主题特色网站评选。 最后我想说:虽然我走上教师岗位的时间还不足大家任教时间的零头,但我想在在座的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定会成长的更快、更快的成长。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重庆通信学院 王 涛 章向明 薛 峰 青山良 (重庆通信学院基础部 重庆 400035) 【摘要】 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地位、传统教学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构建了以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为教育主导思想,以“主导主体论”为教学指导理论,传统课堂教学与“纯”网络教学相结合,多边互动,网状互补的集成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育终身制 多边互动 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网络这个无限的空间中去。在教育领域,由于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由此带来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速度、促进教育改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好处,因而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由于网络教学就其实质而言,它也是一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促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影响更大。因此,如何较好的使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利于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发挥网络优势,避免和排除负面影响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就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地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指按照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进程,是教育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要素的高度概括。由于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要素间的关系,所以教学模式的变革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同时也必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育中将起到龙头的作用,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重大的多,任务也艰巨的多。 二、现代化教育对网络的需求,要求必须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把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者”的加工过程,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知识,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例如,现行的大多数基础学科的教学;二是以“学”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张以学生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因而培养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的人才常常具有某种缺陷;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育的内容变成一系列问题,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关于发展与创造的思想,但是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比如,数学模型的案例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经过历代众多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那一类都没有突破集团式、院校式、单向式的操作组织形式。不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2、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VNI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习者学会四种本领,可用四个“L”来表达: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的本领;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培养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生活、合作学习、提倡协商学习;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要重视个性教育; 这里的四个“L”,既明确了现代化教育应当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又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具体途径和目标。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做来获取知识;与他人合作学习、协商学习;学会自身发展等等。 再者,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较快,“教育终身制”成为一种新的需求;21世纪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尽快、大量的获取知识成为一种必须。所有这些已不只是传统的集团式、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3、“纯”网络教学的特点,要求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快捷的信息检索与查询工具、多种通讯工具、网上模拟实践等,支持学习者独立或合作获取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可以实现其不能实现的目标,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它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绝对限制,学习者可以灵活的安排自己学习的时间,提过学习效率。 虽然这样,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传统教学的弊病无论多么明显,但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课堂教学本身,是“纯”网络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而“纯”网络教学也存在许多缺点,比如: “纯”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 由于“纯”网络教学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网络终端,使本来很直接的师生关系复杂起来,师生之间处于“准永久性隔离”状态,教学中的“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会削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所以有人说“教人还是有人来教,教书本质是教人,只不过是尚未过渡到机器教人的阶段,进入那个阶段后,可能才知人教是难以替代的”。 同时,“纯”网络教学虽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接近真实的问题情景,但终归是通过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而不是真正动手,因此对于动作技能非常的知识“纯”网络教学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学习者自控能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 自控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所有同学都在教师视线下上课,他们的学习受到教师的直接监控,对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可以限制其活动,强化其学习。而网络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监控,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较大的学习者来说,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不太适合利用网络教学。 因此,如何在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全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二者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一种社会的必然。 三、构建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多边互动,网状互补的集成式”教学模式 1、以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教育主导思想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应该也必须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扩大教育规模,支持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培养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院校教育仅仅是学习的开始,而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人的不断改造和完善,是人不断走向未来,成为新人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其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有限。计算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该突破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改变“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条件。 2、以“主导主体论”为教学指导理论 教学模式是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及其程序,从教学角度讲,教学实践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而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教育理论渗透各要素之中,并且将各要素的关系优化,这样教学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主导主体论” 所提倡的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深化,又是对“纯”网络教学理论的吸取和包含,它既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和取代,也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不仅适用于指导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3、实行“纯”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现代化教育要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但它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之一,而网络的特点恰恰可以充当这一传播媒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它既不等同于“纯”网络教学,否定一切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应仍然用旧观念进行网络教学,不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它应该是一种“纯”网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的优化合作协同教学方式,二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说来,这种结合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网上授课方式 处在教师讲授课程,学生听、看的状态,传统的黑板和教具转变为网络终端计算机的屏幕。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发问,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点名提问。这是一种利用网络变相的课堂教学,对需要系统、扎实掌握的知识应以此为主。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资源更丰富,教学信息传递更快捷,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更好。并且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和管理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信息,利于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 实际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授课方式 对于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应当采取这种方式。比如,对于首次接触医学基础课程的新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是重要的试验技能,利用计算机只能模拟显微镜的试验观察结果,却不能使学生亲自操作,无法使其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再比如许多实验和操作,需要多人亲手协作操作(如手术等),网络只能提供接近真实的操作情景,却不能提供真正真实的操作经历。因此,对于动作技能非常强的知识,必须也应当进行实践操作与多媒体网上演示相结合的教学。 网上讨论授课方式 利用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设立类似聊天式的网上教学讨论区。既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谈,还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屏幕进行问题讨论,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讨论。这种授课方式宜用于探索式的课程的辅助教学。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一问题集成的课程的课后辅助学习。 网上教学内容发布,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上三种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一般是群体式教学(比如院校教学),授课一般受到时空的限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应具有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因此,制作相对独立的便于“纯”网上学习的教学课件,发布在网上,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自主的学习。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时或不定时进行网上交互式讲学。应该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一道特有的风景。 4、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得到源源不断的、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对互动的。教师及时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自己也可上网学习,成为知识的受播者;学生虽然主要是受播者,在某种情况下,他们也是传播者,如在网上协同学习中,他们又是传播者。因而“教”与“学”是一体。教学内容不是只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允许学习者参与进来。总之,师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各种关系呈网状结构互动展开。 5、制定“以人为本”多样化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 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多样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生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再用统一的“标准”的教学大纲去要求学生明显的不合时宜。应该让学生对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理解与取舍,即应当有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这也可能导致“偏才”出现,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注意。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开放式环境下的教学,其教学模式的构建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给教学赋予新的含义等等。本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适于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但其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投入及支持。 、掌握发问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所有的问题都靠学生发现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上教师的设问非常重要,但绝不是说只要设问,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了,教师应掌握发问技巧,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心人,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高一地理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开放性问题,如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的活动,给出了人们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几种看法,问你赞成哪种看法?还有别的有效方法吗?这样的问题不强调唯一的正确答案,往往有多个正确答案,应鼓励学生想象、发散,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这时往往能产生新奇、有独创性的见解,能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