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7212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题策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考点、题型比较固定,变化不大,考生只要能扎扎实实地训练相关考点及题型,明晰每一个考点的应对策略,文言文阅读完全有可能得满分。下面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 例 (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 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 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上: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几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解析 1.文言文的释词原则是“因文释词”,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准确解释词语,绝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胡乱臆断。而在做题时,一般采用“代入法”,即将实词的解释代入句子中,看能否准确翻译这个句子,并符合文意。这类题,一般设错方式有针对一词多义设置常见义来解释特定义,如上面第5题的D项,“恙”,本义是“病”,题目中把它解释为“祸患”,显然解释不通,结合上下文,应为“担忧”;有用通假字来干扰考生的判断,如第5题的C项,“识”,在桃花源记中确有通假字用法,通“志”,标志,但在本题中却不是通假用法,意思是“明白,知晓”;有用古今异义现象来设置干扰项的,如第5题的A项,“语”,古今词义是有差异的,这里应是“对说”。答案为B。 2.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比较异同”题型。答题时,考生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第6题中,A项,两个“之”均在句末,且前面是动词,故它作宾语,可以判定它为代词,再放入原文,可知其都指代居庸关;B项,两个“为”后面所跟词不同,“彼”,代词,“报”,动词,意味着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可能不同,再仔细辨析,这两个词虽然都是介词,但在第一句中表被动,解释为“被”,第二句中省略了宾语,解释为“替、给”;C项,两个“所”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现象,即与前面的“为”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助词;D项,两个“于”用在名词之前,一个是“厕”,一个是“阵”,都是表示地点的词,它们与“于”一起表示方位,故,“于”是介词,解释为“在”。答案为B。 3.文言文信息筛选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含意,才能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第7题,要求筛选符合朱棣“料事如神”的信息,审题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朱棣,限定了人物;二是“料事如神”,而“料事如神”的意思是预料事情非常准确,即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预料到了它会发生。选项只有符合这两条才是正确的信息。根据这个筛选标准,依次判断每一句是否与这个标准相符。第句,就其内容与在文中的位置,它虽然是朱棣的话,但只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不是“料事如神”;第句,是朱棣用比喻讲道理,意在证明前面的观点“势在必取”;第句,表现的是朱棣采用的战术,体现的是他的谋略。这三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而第句,“取之甚易”“其心不一”“击之必破”,都是朱棣事先下的判断,而且从结果来看也果真如此,正体现了朱棣“料事如神”,因此,这三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故答案为D。当然,答此类题可采用由易到难的办法,先判定最有把握的句子,然后看句子的组合情况,只要能认定其中一个句子的正误就可判定该选项。 4.对文言文内容的归纳与分析题,是文言文必考题。解答这类题,一个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放入原文进行比对,看选项内容是否张冠李戴、时空错置、曲解文意、不合常理、添枝加叶、无中生有,等等。第8题的C项,选项中的“被敌方间谍获知”是错误的。原文提到间谍内容的是第三自然段,是这样说的:“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显然,这里的“间谍”是指宋忠方的(一是原文间谍前用了“贼”字修饰,二是根据原文的文意,此间谍应为宋忠手下),而选项却偏偏把它说成是皇上这边的,典型的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故答案为C。 5.文言文断句题,首先要读懂需要断句的句子,句意不明是不能准确断句的。其次,可以利用一些文言文常识来帮助考生断句: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找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乎、哉、也、欤、矣、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据排偶。排比、对偶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可据此判断停顿。依对话、引文。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第9题的第(1)题,考查考生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说:宋忠被捉,诸将很高兴,而皇上却不这样认为,皇上一番对宋忠的分析,让诸将佩服不已。据此,结合句中的几个虚词,可断出句子: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6.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坚持字字落实,抓关键点。即要力争每个字都要对照翻译,要抓住句子中的虚词、重点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省略等关键点。而这些正是答案赋分的地方,没有翻译出来,或者答案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就不能得分。第9题第(2)题即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第句,有两个文言现象,一是省略,介词“以”之后的宾语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的宾语应该是指“居庸关”,翻译时要补出来,并用上括号;二是古今异义,“今天”,在这里是两个词,“现在上天”的意思。此外,“不可失也”,根据文意是指以前失去过现在夺回来了不能再丢掉,故翻译时要把这层意思译出。第句,一是关键词“麾”的理解,这里是动词“指挥”的意思;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鼓”本为名词,这里作动词,“擂鼓”。据此,这两句可以这样翻译:现在上天把(居庸关)交给我们,不可以(再)错失(这个机会)呀。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向宋忠的阵营。总之,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要靠知识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及意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的历史知识等);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活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考生只有在这三方面努力,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冲刺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送徐无党南归序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欧阳修居士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更加 B虽有迟有速 速:速度快 C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恃:依靠 D稍稍见称于人 称:称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固亦生且死于其间筑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筑故木受绳则直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D而与群士试于礼部筑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一个人想要死而不朽,文章是不足恃的,重要的是修身立德。 B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和他“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C立论时,作者从古圣贤不朽的三因素谈起,着重阐明圣贤不朽是靠“修之于身”,并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D本文用草木鸟兽众人反衬古圣贤,旨在警示自己不要仅仅“喜为文辞”,还要从修身立德上下功夫。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篇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1B(速:时间早。)2A(A项前者为“在”,后者为“向”;B项“又,就”;C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项“和,同”。)3D(主题概括不当,应该是既是劝诫,更是激励人自省。)4见译文。【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变成腐朽、消亡殆尽。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会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时间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犹如泉水喷涌,高山耸立。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本来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