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1-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6884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1-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泌尿1-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泌尿1-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教研室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年级04本专业、层次临床、6合班授课教师唐学清职称副教授课型(大、小)大学时授课题目(章、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病理学第六版主编李玉林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认识和掌握肾小球肾炎病因和病机、病理类型及常见类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认识和掌握肾盂肾炎的病因和病机类型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要求: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4)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熟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3)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和诱因。了解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类型。(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内容:、肾小球肾炎病因和病机分钟、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分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分钟、肾盂肾炎分钟、小结分钟 方法:1、课堂讲解中应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图文并茂方式讲解,适当使用板书2、幻灯片或多媒体内尽量结合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3、讲解中适当提问、举例、结合临床,以启发思维、加深印象和理解并提高学习积极性4、讲授结束时,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小结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包括光镜、电镜和肉眼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4)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难点: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上述各型肾炎的电镜改变及其彼此的鉴别要点。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06.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复习泌尿系统解剖组织结构正常肾脏组织结构复习 1、大体2、肾小球(renal corpuscle)结构:(1)血管球:(2)肾球囊(3)血管系膜:。复习重点是滤过膜结构内皮细胞:基底膜: 上皮细胞: 3、肾小球的功能:(1)滤过作用 产生原尿。(2)内分泌作用4、肾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调节酸碱平衡。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GN)概述: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与体液免疫有关1、病因:(1)内源性:肾小球性:非球性:(2)外源性:2、机制:(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in situ immune complex deposition):肾小球抗原/植入抗原+抗体 肾小球内形成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anti-GBM nephritis): Heymann肾炎:抗体与植入性抗原的反应。(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deposition)非肾小球抗原抗体循环血液中形成免疫复合物(中等分子量)沉积在肾小球 炎症介质肾小球肾炎IC沉积部位及免疫荧光:系膜区 颗粒状内皮下 颗粒状上皮下 颗粒状基底膜内 线 型影响IC沉积的因素:A、IC分子量大小:大者被巨噬细胞吞噬,不沉积;小者则滤过,随尿排出;中分子者易沉积。B、电荷:正电荷上皮下,负电荷内皮下,中性系膜区。(3)介质引起肾小球的损害:免疫复合物补体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发生变质、渗出、增生。二、基本病理变化: 肾小球细胞增多 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炎性渗出和坏死 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三、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四、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一)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性GN,急性GN)、概述、病因和机制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病变大体:大红肾,蚤咬肾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渗出、变质。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脂肪变性,并有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驼峰状致密物沉积于脏层上皮细胞和GBS之间,也可沉积在内皮细胞下,基膜内。 免疫荧光:肾小球基膜和系膜区有IG和补体C沉积,呈颗粒状荧光。、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炎综合征()尿改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少尿、无尿: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量减少滤过率下降少尿或无尿。()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高血压: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结局多数患儿预后好,极少数转变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少数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人患者预后较差,易转变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GN,新月体性GN) 特点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少见,以成人为多 大量肾小球囊内形成新月体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纤维素、红细胞等进入球囊 血尿 囊壁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渗出的单核细胞细胞性新月体、环状体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环状体纤维性新月体、环状体 球囊闭塞和毛细血管受压 肾小球萎缩(纤维化) 滤过减少少尿/无尿 肾功能衰竭 水、钠潴 肾缺血肾素 高血压小结:病变以新月体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三) 肾病综合征及相关的肾炎类型共同点:病变:大白肾和滤过膜改变临床:肾病综合征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N)一、病因:1、原发:占多数,原因不明,可由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迁延而来2、继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二、病理变化:1.光镜:弥漫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管腔通畅。严重时系膜硬化。2.电镜: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有电子致密物沉积。3.免疫荧光: IgG、IgM、C3阳性。三、临床特征及结局1. 为我国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 多数为无症状蛋白尿复发性血尿;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NS):三高一低。3. 临床发展缓慢,一般预后好,2-3年内可消退。系膜增生明显者对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疗效差,少数系膜硬化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N)一、病理变化1、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原因:系膜细胞增生并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甚至环绕管壁,使管壁增厚、血管球呈分叶状。银染: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结构。2.电镜:同光镜,球内电子致密物沉积,分2型型:内皮下, 占2/3。型:基底膜致密层内(致密沉积物病) 。3.免疫荧光:颗粒状(C3)二、临床病理联系:(1) 半数:肾病综合征(2)少数:轻度蛋白尿或血尿。(3)低补体血症 :肾小球内大量C3沉积。(4)晚期:高血压、肾衰小结:上述两型均表现为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但前者一般无插入及毛细血管壁的变化,而后者系膜细胞增生并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使管壁不规则增厚,出现“双轨”状结构。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N)一、 概述:为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85%的病例原因不明,属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二、病理变化:1.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增厚,银染:基底膜上有钉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球内不伴有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渗出(故又称膜性肾病)。肾小管上皮水变性、细胞内玻变或脂变。2.电镜:上皮下有小丘状沉积物,大小相似,分布均匀,基底膜增生形成钉状突起插在沉积物之间。3.免疫荧光:颗粒状(IgG+C3)。4.大体:大白肾:双肾肿大、苍白。三、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阶段总结:上述三型肾炎的病名中均有“膜”字,前两者是“系膜”,而后者则为基底膜。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inimal change GN)一、概况:多见于小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二、病理变化:1.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或病变轻微,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和玻璃样小滴,小管内有透明管型(又称脂性肾病)。2.电镜:足突融合消失,或变扁平(治疗后,足突可恢复)。基底膜正常,无沉积物。3.荧光:未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4.大体:肾肿大、切面:黄色脂纹(大量脂质沉着)。三、临床病理联系: 肾病综合征(但为选择性蛋白尿)。四、预后:儿童患者预后好,90%对激素敏感,完全恢复。5%可复发,转为慢性。课终提问: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炎有哪些?其区别是什么?答案: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及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前两者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而后者则为选择性蛋白尿。(四)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N)一、概况: 为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局(终末期肾),有的病人过去有肾炎病史,25%病人无自觉症状,无肾炎病史,发现时亦为晚期。多见于成年人。二、病理变化:1、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双侧肾对称性萎缩,与高血压所致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相似,不易区别。表现为六变:体积变小、重量变轻、质地变硬、表面变形(呈细小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颜色变深。2、光镜: 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变(玻璃球);肾小球内细胞减少,血浆蛋白+系膜基质+基底膜样物质+胶原增多,最终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所属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使玻变肾小球呈“集中现象”。病变轻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并见管型。因间质纤维增生而收缩,萎缩的肾单位和肥大的肾单位相互交错,使肾呈颗粒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L.M浸润,小动脉硬化。三、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炎合征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不明显。肾单位丧失,血流通过残存肾小球的速度加快,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有限,大量水分不能再吸收。 高血压:肾缺血肾素高血压A硬化加重缺血。 贫血:肾单位,红细胞生成素 ,毒性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氮质血症: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BUN25mg/dl),肌酐(2mg/dl)增高。 尿毒症:GFR55mg/dl,肌酐5mg/dl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和体征。四、预后:极差,死于尿毒症(肾衰),心力衰竭、脑出血(高血压)或继发性感染。(机体抵抗力)第二节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一、概述:1、定义: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2、临床表现:常伴发热,腰痛,血、脓、菌尿,膀胱刺激症状,晚期出现肾功不全和高血压,女性多见。3、发病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男(约9-10倍)。二、病因和发病机理:1、病因:细菌感染G-菌大肠杆菌 60-80%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2、感染途径: 血源性:少见 由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栓塞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葡萄球菌多见,两侧肾可同时受累。上行性:常见,由膀胱炎、尿道炎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淋巴管肾盂肾盏、肾间质。大肠杆菌多见。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3.发病机制: 首先大肠杆菌在尿道内生长:A细菌的粘附力强。B尿道插管,膀胱镜检。C女性尿道短。D激素变化、易受损。 合并有尿路梗阻,细菌滞留而繁殖。 返流:输尿管开口异常,先天缺失、变短,憩室。膀胱内压,尿液返流入输尿管肾盂 肾盏紧乳头孔肾实质肾内返流。三、急性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急性化脓性炎(一)病理变化肉眼:镜下:肾盂粘膜表面化脓肾间质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和肾小管坏死(二)并发症、坏死性乳头炎(肾乳头坏死)、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三)临床病理联系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感染中毒症状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和尿道刺激症状尿常规: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等四、慢性肾盂肾炎(一)概况:由急性肾盂肾炎因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尿路梗阻未完全解除;或者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二)病理变化:表现为肾盂、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常反复发作,并渐进性引起肾实质破坏1.光镜:肾盂粘膜和间质慢性炎症:病变呈不规则片状分布,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肾小管坏死、萎缩,有的显扩张,腔内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与甲状腺滤泡相似。肾小球早期病变主要为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毛细血管丛病变不明显,晚期肾小球纤维化、玻变。小动脉早期可有动脉内膜炎,晚期则玻变和硬化。部分肾小球可代偿性肥大。急性发作时有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甚至小脓肿形成。2.大体: 疤痕性固缩肾(又称疤痕肾),与慢性肾小球肾 炎主要不同点有:双肾不对称,大小不等,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高度变形:不规则疤痕。皮髓分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粘膜增厚、粗糙。(三)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中毒症状、腰痛、脓尿、蛋白反复发作:急尿、管型尿及膀胱刺激症状。 多尿、夜尿:肾小管功能严重损害尿浓缩功能下降低钠、低钾、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肾组织纤维化,小血管硬化缺血肾素(四)结局:与治疗有关:病程长,反复发作。(五)诊断: 病程6个月,伴下列其中之一;肾盂静脉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肾外形凹凸不平肾小管功能受损。图片图片示意图图表图片图片示意图举例图片示意图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模拟图图片图片图片列表图片示意图图片示意图图片图片示意图图片模拟图提问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提问图片列表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提问分钟重点是滤过膜结构分钟强调概念中的三个要点:部位、性质、临床。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先用文字叙述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两种机制,并结合图片、示意图和免疫荧光图片来说明免疫复合物沉积。其中强调:抗原的来源、免疫复合物形成部位、免疫复合物并不直接导致肾小球的损伤。关键点:免疫复合物结合补体后释放炎症介质所引起。两条途径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共同作用自学在具体肾炎类型中去理解在具体肾炎类型中讲解解释各种临床症状的含义。强调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病理这一桥梁学科的作用。分钟选用正常肾脏与病变肾脏的大体图片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大红肾/蚤咬肾的印象。用模拟图展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要求学生根据模拟图的变化推导出其临床表现,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是病变和急性肾炎综合征分钟重点:新月体的概念、形态特点、意义。强调:增生的细胞壁层上皮细胞数量大量新月体构成病变特征利用其病变特点解释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分钟掌握共同点尤其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强调:以高蛋白尿为基础,推导出其它临床表现区别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和微小病变性GN的病变特点。(重点是电镜下的病变)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炎有哪些?其区别是什么?分钟重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强调慢性肾炎综合征与病变的关系,尤其引起尿的改变的原因,以及肾衰对机体的影响。分钟强调概念中的三个特点,并对化脓性进行复习 部位:不能从字面上仅指肾盂 性质:化脓性炎 与肾小球变态反应性炎相区别 通过讲解肾盂肾炎形成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了解治疗该病,必须去除尿路阻塞等易感因素的意义。用图片和列表方式比较肾盂肾炎的两条细菌感染途径,并分别叙述各自特点及意义。强调尿路梗阻是重要的诱因强调概念强调病变结合病变讲解临床病理联系强调病变特征:肾盂、肾间质慢性炎症晚期累及肾小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样改变,表面凹陷性大瘢痕,切面肾盂变形慢性肾盂肾炎大体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体有何不同?了解临床病理联系 小 结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急性肾炎综合征快速进行性肾炎的病变特点及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肾炎的发病机制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的病变特点及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盂肾炎病因、感染途径、诱因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有何不同?分钟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名词解释: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新月体问答题:、 试述急性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试述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有何不同?下次课预习要点结核病实施情况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