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6572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列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归有光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由物及人,即事抒情,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拥有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扫清大部分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有些难解的文言语法现象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和一些特殊文言句式。2、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中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3、 体会课文以清新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能力目标:1.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2.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德育目标: 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3、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所体现的亲情。4、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通过逐层递进的三次圈点批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学过程:一 导入 有这样一段文字,多年来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喜欢这段文字,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描摹得细致入微,触及我们心灵深处的爱与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回到明代,学习一篇这样的古代散文。2、 介绍作者,引出教学方法1、 找一位同学介绍作者2、 老师补充:相传归有光曾经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圈点就是中国传统的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即将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内容用自己的习惯方式圈画出来,再加以批注,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比如我们之前接触的脂砚斋评石头记,金圣叹评水浒等,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尝试用归有光的读书方法来读归有光的文章。三、圈点批注教学法(一)一次圈点:感知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有不理解的地方,都圈点出来。2、师生共同交流解决。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借助一个阁子项脊轩来记述的是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的是对归家三代的媳妇祖母、母亲和妻子深切的怀念。补充: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清代 梅曾亮4、细读课文,圈画文章中写的关于一阁有哪些主要信息,三世有哪些主要信息,看谁圈画得最多。关于一阁的信息:修缮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修缮后:不漏: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明亮: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家庭变故,命途多舛: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室西连于中闺。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轩东故尝为厨,轩凡四遭火,室坏不修,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补充为什么叫项脊轩:作者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关于三世的信息:母亲: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期望妻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恩爱项脊轩虽是一间斗室,却记录着归家的兴衰荣辱,见证着归家家道中落家庭变故,同时也寄寓着归有光想要复兴家邦的责任与希望,不但如此,铭刻着自己对母亲永远的怀念,而且我们还能看到,这里面承载着祖母对自己的厚望,更记录着自己和妻子之间那段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光,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复杂的情感,作者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给我们倾诉和吐露的呢?(二)、二圈点:感受语言1、师问:本文给你的整体语言感受是什么?(朴实、家常、琐碎,没有华丽辞藻)补充: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近代翻译家林纾2、 听名家朗读,学生圈点最琐碎,最家常,却又最感人百读不厌的画出来,写上你的感悟。3、 学生展示交流“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要注意抓住“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能不能换成“拍”?“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来分析)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慈母心肠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余泣,妪亦泣”: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关爱 ,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只能通过老妪的述说来怀念母亲。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而今,母亲早已逝去,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于是,作者不禁潸然泪下。“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惜、宠爱、明责暗赞(略带诙谐)“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 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 以手阖门:生怕打扰孙子读书“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在封建社会中礼教盛行,特别是宋明时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处也有很多的繁文缛节,男尊女卑,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女子却要受到许多的约束。归夫妇的情感在当时是非同一般的,他们俩人无话不说、两情无猜、琴瑟相和,可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不受约束,身心自由,可见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非同一般的恩爱。妻子学着诸位小妹的口气转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由此可见,妻子向小姐妹炫耀夫家的得意,向丈夫转述的娇憨,以及归有光写此句时的痛彻心扉!枇杷树的“亭亭如盖”。改写:而今庭院寂寥,然吾妻已逝多年,每念至此,不禁涕泗横流,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你觉得老师写得好,还是他写得好?这一句写出了“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情怀,树在人已不在,而且树已亭亭如盖,说明妻子已去世多年。睹物思人,物尚在人去矣。表现出作者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这次第,怎一个“泣”字了得!前面的内容是18岁写的,后面这些是30几岁写的,可见感情其实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百经挫折,情感在痛苦中也会渐趋成熟,内敛。所以结尾时原文写的最精彩的。作者用平淡的语言唤醒我们共鸣,昭示着我们真情往往不是震天瀚海的大事,往往都凝缩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三)三圈点:感悟真情1、请同学们仔细咀嚼涵咏你刚才画下的富含真情的句子,用心去完成下面的仿写:真情是什么?其实真情不都意味着震山撼海,那老祖母轻轻关门便是对真情的最好诠释;2、 学生展示四、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圈点批注感知内容,感受语言,感知真情,我们走进了归有光的感情世界,捡拾起的也许只是归有光的一点一滴的感情碎片,让我们知道琐碎平淡背后的深情只要我们用心贴近生活,我们就能透过琐碎平淡进入美丽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生活就处处充满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