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2878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凸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凸透镜一、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透镜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凸透镜这部分知识属于科学探究类课程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聚光作用、改变光的方向和成像作用。教材安排了联系生活经验观察放大镜,引入科学名称-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作用三个活动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很多学生熟知放大镜的放大作用,部分男生对放大镜的其他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很少认真观察放大镜,对放大镜的作用未曾全面思考和把握。所以本次科学探究活动,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从交流放大镜的玩法入手,激起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借助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实验材料,通过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思维碰撞,总结出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2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及其成像大小的规律。(二)能力目标:1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能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2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3能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持久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四、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发现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改变光的方向、成像等特点。(二)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凸透镜(二)学生准备:材料一:凸透镜、激光灯、锦囊袋;材料二:凸透镜、蜡烛、纸屏、支架(2个)、打火机。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玩中认识凸透镜的镜片特点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放大镜)玩过放大镜吗?谁愿意给大家说一下你是怎样玩的?(学生可能会交流出放大、聚光的作用)2人人有目的的观察放大镜师 :请各组组长打开1号实验盒,把里面的放大镜发给大家,每人一个,大家先来看一下,这个小家伙到底长得什么样呢?3交流小结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我们称它为凸透镜。【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以前是怎样玩放大镜的,使全班学生感受到玩放大镜带来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人人在玩中熟悉了凸透镜镜片的特点。(二)初步探究,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谈话-启迪探究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平时在玩凸透镜时发现它有放大物体、聚光的作用,是真的吗?除了这两点,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激起学生进一步玩中探究的兴致)2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1)玩凸透镜的要求(课件展示)A.分小组进行,玩时各小组先商量一个方案,再活动。B.把你们小组的玩法、发现和想法简略地记录下来。C.如果哪个小组自己没有新的玩法了,老师在一号实验盒中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支激光灯,一个锦囊,它们可以教给你们怎样玩的。D.我们最后看一下哪个小组最会玩,玩得最好,在玩中发现的秘密最多。(2)温馨提示(安全问题)。师:平时我们在玩的时候,老师总要叮嘱大家注意什么?(安全)玩凸透镜在安全方面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不要用激光灯照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3学生玩凸透镜(要提醒学生可以到室外玩),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养成团结协作精神。4交流汇报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说明。学生能够交流出凸透镜的以下作用:(1)放大作用:当学生交流出凸透镜能放大课本上的字时,教师可追问:“用凸透镜看其它物体也具有放大的作用吗?”让学生多看几种物体得到的结论更具有科学性。(2)聚光作用:学生要具体说出自己的做法及看到的现象。(3)改变光的方向:学生交流后,可直接让一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在大屏幕上用激光灯试一下,然后全体学生共同体验。(4)成像:当学生交流出通过凸透镜看到前面的同学是倒立时,教师先让全体同学拿凸透镜试一下,然后教师亲自参与。教师故意把放大镜离眼睛很近或很远,让学生来纠正老师的不正确的操作。【设计意图】老师的“无知” 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利用凸透镜成像,而且还为下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打下了基础。关于“凸透镜成像”会有很多生成性问题,此环节设计得比较开放,要求教师仔细倾听,灵活把握,准确利用生成性资源5总结凸透镜的作用:放大物体、聚光、改变光的方向、成像。(三)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多面性(不同条件下成像不同)1谈话难点解疑师: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刚才老师费了好大劲,调节眼睛、凸透镜和物体三者之间的距离,才看到了倒立的像,那么凸透镜在什么距离下才能成像?像会不会有变化?你们想不想知道?2使用2号材料袋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奥秘:蜡烛、凸透镜、支架2个、纸屏、打火机。(1)学生讨论方案(2)学生交流方案。(学生会交流出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摆放次序以及实验中的做法或可能看到的现象。如果有的小组交流的方案中凸透镜、蜡烛和纸屏三者摆放次序不正确,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可以让他们先按照自己的方案试一下,如果不行,再用别的小组的方案试一下,这样学生自然就知道该如何摆放了。)(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交流实验结果(关注学生表述的思维含量,启迪所有学生思考。学生能交流出多少是多少,不要求学生对此有较深的了解)。4二次做蜡烛成像实验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现象,你们小组都看到了吗?想不想看看你们小组没看到的现象?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做实验。如果你们小组把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现象都看到了,可以继续讨论做实验,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实验有困难的小组和无事可做的小组。(这一环节,如果有的小组提出要用两个凸透镜做蜡烛成像的实验,教师要及时提供给他们,满足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2)小组交流新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凸透镜的应用1.寻找生活中的凸透镜师: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改变光的方向、成像的作用,科学家早已将这些作用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凸透镜?(照像机、望远镜、显微镜、幻灯机、放影机、老花镜等)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凸透镜的应用【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拓宽视野,感受到了科学改变生活,激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五)课外拓展师:关于凸透镜,还有许多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发生一定的变化,成像就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再如:为什么我们各组间成像的现象是有差别的?课后请大家自己想办法,制作一个凸透镜或搜集不同的凸透镜,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探究方法来继续研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进一步打开学生思维之窗,提示学生深层思考今天的收获所得,让学生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凸透镜,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探究方法继续进行深层探究 中间厚 放大物体边缘薄凸透镜聚光透明成像 改变光的方向蜡烛凸透镜像(倒)近远 放大远近 缩小 相等 相等 等大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大胆解放学生,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玩”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为学生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在玩中认识凸透镜的镜片特点;初步探究,认识凸透镜的作用;进一步探究,感受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成不同像的事实。三次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当了一次小科学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及小组交流等活动,熟悉凸透镜的特点,感受凸透镜的神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短,部分预设在课堂上没有生成,使得课堂少了几分精彩。八、课后评析本次教学活动突出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开放教学、注重思维引领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1.教学准备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全员性。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周密的课前教学准备,任课教师能够科学准备三套不同层次的研究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够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瓶颈式难点,通过“精囊妙计”等方式引领学生度过难关,继续探究;同时,教师通过不同度数的凸透镜的预设,巧妙的让学生思考实验的差异,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可谓独具匠心。2.教学设计上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整个活动设计以“玩”为起点,以“有思考的玩”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发现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深层思考、解决疑难带来的愉悦体验,很有成效。3.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多边互动和生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简洁、理性、风趣的引领学生在玩中、在探究中渐入学习佳境,呈现出了多边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现场;同时,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生成性资源,如:当一个学生拉大自己与凸透镜的距离时,就会看到同伴的倒立的像,教师马上追问:“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都来试一试!”在研究不同条件下成不同像的实验活动中,教师再次抓住前面活动中的问题,启迪学生思考:“难道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也会影响成像的不同?”激起了全班学生探究验证的浓厚兴趣。本节课以下两点有待商榷:1在让学生玩中认识凸透镜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个平面镜,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凸透镜的特点;2学生在交流凸透镜的应用时,学生说出了“照像机、望远镜等等”,教师需要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这些仪器中所起的作用,否则仍是浅尝辄止。 海阳市教学教研室 姜 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