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简答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91792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简述普查的优点与缺点。答:普查的优点:(1)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缺点:(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2)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难于保证调查质量。(3)费时、费力、成本高。1-2、简答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及工作易做得细致。缺点:其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不适用;患病率太低不适用。2、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答:优点:(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1)难以确定先因后因的时相关系;(2)一般不能获得发病资料。(3)如果在一次现况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于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极有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低估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3、简述Mill准则的内容。答:(1)求同法;(2)求异法;(3)同异并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归纳统计推理。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假设不成立;先行条件不成立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6. 简述疾病因果判断的标准?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3)剂量-反应关系(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5)关联的可重复性(6)关联的合理性 (7)暴露终止效应7.因果联接方式包括哪些?(1)单因单果(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5)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8.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答:升高的因素:病程长;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降低的因素: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9.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答: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10.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答: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11.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答: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12.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答:遗传因素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13.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答:1)原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2)间隔长短取决于: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14.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答: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人口学资料的变化。15.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答:1)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城市多见。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2)农村: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人会引起爆发。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人、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16.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17.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答:普查必备的条件: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普查的目的: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优点: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缺点: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18.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答: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特点: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而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如性别、种族等,可以提示因果联系无需对照组。19.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答:常见偏倚: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防止措施: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提高抽中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盒方法,包括调查表的编制等;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等工作。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20.叙述筛检的原则和条件。答:1、所筛检的疾病必须是该地区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筛检最初应用于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病人,以提高治愈率。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疾病是糖尿病、乳腺癌和宫颈癌等。2.所筛检疾病的自然史应当已经明确。3.筛检的地区须有一定的卫生资源,筛检所耗的卫生资源应比筛检所减少的不利结局而创造的资源的总和低得多。4.在筛检疾病的患者身上应有可识别的症状、体征或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5.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方法。6.筛检的方法须简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无疼痛、无创伤、价廉。21.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答:已知:患病率=2,被查人总数=1000人,病人总数=10002=20=a+c灵敏度95,a=2095=19,c=20-19=1特异度90,b+d=1000-20=980,d=98090=882,b=980-882=98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a+b=19+98=117其中,真阳性数a=19,假阳性数b=9822.横断面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答:优点:常用结果又较强的推广意义有来自同一群体自然形成的通气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在疾病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或缺。局限性: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在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临床前期,即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是研究结果发生偏移,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23.生态学研究的目的、类型、优点与局限性。目的:(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2)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类型: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优点:(1)可应用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比较经济,出结果快。(2)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3)对个体的暴力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4)研究的暴露因素在一个人群中变异范围很小匙,很难测量其与疾病的关系,此时更适合进行生态学研究。(5)生态学研究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6)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应用生态趋势研究可估计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局限性(1)生态学谬误(2)难以控制混杂因素(3)存在多种共线性问题(4)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24.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特点:(1)属于观察法,暴露非人为给与,非随机分配,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这是区别于实验研究的重要方面。(2)设立对照组,(3)由因及果,属于前瞻性研究。(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目的:验证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医药上时候检测。25.在队列研究中,暴露人群的选择有哪些形式?答:(1)职业人群:研究某种可疑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必须选择相关职业人群为暴露人群,此外,职业人群有关暴露与疾病的历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和可靠。(2)特殊暴露人群:是研究某些罕见的特殊暴露的唯一选择,如选择原子弹包着的受害者,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的病人,以研究射线与白血病的关系。(3)一般人群:计谋行政区或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全体人群。选择其中暴露预于研究因素的人作为暴露组,应考虑:1)不打算观察特殊人群发病的情况而着眼于一般人群及今后在一般人群中的防治,是研究具有普遍意义;2)所研究的因素和疾病都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不必要或没有特殊人群可寻。(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可看作是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它们的组织体系,便于有效的收集随访资料。26.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形式?答:在队列研究中,选择对照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的保证期与暴露组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出为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后尽可能的与暴露组织相同,即具有可比性。 (1)内对照:同一队列中的无暴露或暴露水平低者。如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 (2)外对照:特设对照。是从研究队列以外根据某已知因素(非暴露因素)选取与暴露组相似人群(放射科医师五官科医师)。(3)一般对照:即以一般人口为对照,发病或死亡率易得且稳定。 (4)多重对照:以上对照方法多重使用。27.什么是相对危险度?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答: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28.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答:1)选择偏倚: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2)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控制措施: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加强随访;样本含量估计是增加10%的样本量;分析结果前对失访与完成随访的对象之间作均衡性检验3)信息偏倚: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4)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29.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由于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是在结局发生之前收集的,并且都是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可充分而直接的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3)并引发正在前,疾病发生在后,符合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便宜少,可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验证病因假设能力强,一般可正视病因联系。(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还可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可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局限性:(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2)随访时间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矢访偏倚,同时研究对象可能在研究过程中了解研究目的而改变其态度。(3)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较多(4)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是结局受到影响,分析复杂化。30.比较队列研究和病历对照研究有缺点。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罕见病的研究,有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2.省时、省钱、省力,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组织实施3.对慢性病可较快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并可在多领域使用4.可同时研究多个危险因素1.收集的资料可靠,无回忆偏倚2.可直接计算人群发病或死亡率,并可计算RR,AR等反应疾病危险强度指标。3.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假设能力强。4.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可同时研究一因多果关系5.样本量大,结果稳定缺点1.不适于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2.存在选择偏倚3.存在回忆偏倚4.验证因果关系能力较弱1.不适于人群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研究2.存在失访偏倚3.费时费力费钱4.资料收集和分析复杂31.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什么特点?答:病例对照研究在探讨、检验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现在”的病例“过去”的暴露史,即研究方向由果及因,因而具有回顾性的研究性质。正是由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则难以避免各种偏倚对研究的影响,因此,它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限定在“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而不是“验证病因假设”上。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具有适合于对罕见病的研究和省时省力的优势。3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性较差。(其他相关内容:1)对疾病的规定:应注意两点:应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便于与他人的工作进行比较。需要自订标准时,注意均衡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高低,使宽严适度。2)对病例其它特征的规定:如性别、年龄、民族等。其目的是控制外部因素即非研究因素以增强两组的可比性。33.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的来源和选择原则来源:(1)统一多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应用最多(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事或同学。原则:派出选择偏倚;缩小信息偏倚;缩小不清楚或不能很好测量的变量引起的残余混杂;满足真实性要求和逻辑限制的前提下使统计把握度达到最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很,或是产生病例的人群中为患该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还应考虑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于病例的可比性,可能出现的偏倚等问题。(以医院为基础的病历对照研究选择对照原则: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从新发病人中选择对照;不选择当前欢呼又多种疾病的病人;因已知于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34.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控制答:1)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控制:设计阶段尽量随机选择研究对象,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调查对象选择现患病例。控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检出症候偏倚。控制:在收集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病人。时间效应误差(time effect bias)。控制:尽量采用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开展观察其充分长的纵向调查。2)混杂偏倚:控制方法有限制、匹配、多层分析、多因素分析。2.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的四个必须的条件是什么?(5分)答:(1)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2)相对危险度的近似值(3)值(4)把握度35.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计算SMR并予以描述。答: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36.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答: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37.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在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方法相同,诊断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表 1960-1970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Framingham37.427.0Puerto Rico15.55.2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低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答:1970年Framingham比 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38.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答: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39.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表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口服避孕药心肌梗塞病人非心肌梗塞病人合计有39无154合计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 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答:OR=ad/bc=39154/24114=2.20含义: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40.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答:基本特点: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41.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答: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相同点:都是前瞻性研究;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不同点: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42.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答: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43.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答: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明确实验目的;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现场;估计样本含量;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设立可比对照;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4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实验现场的选择原则?(1)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有足够数量。(2)预期结局事件(如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3) 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4)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等。(5)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4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如对某疫苗预防某疾病的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该疾病的易感人群为研究对象。(2)研究对象代表性好,样本应具备总体的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等与总体一致。(3)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高,如评价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效果,应选择在相应传染病高发的人群中进行。(4)容易随访的人群,可选择有组织,离实验中心不太远的人群。(5)干预措施对其无害或有益的人群,要充分估计干预措施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干预措施对其有害,一定不能选作研究对象。(6)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宣传教育、注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简化干预措施等手段,防止或减少不依从者的出现。4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1)不能预知的结局,由于个体自身因素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同一种疾病不同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疾病特征不一致。(2)疾病的自然史,不同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规律不同,不设立可比的对照组不能说明为题。(3)霍桑效应,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使其行为发生改变,产生心理生理效应,对干预措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应。(4)安慰剂效应,某些研究对象对医药表现出正向的心理效应,影响到生理效应,尤其是当以主观感受的变化结局指标时。(5)潜在的位置因素的影响。47.实验流行病学设立对照的方式?(1)标准方法对照,以常规或现行最好防治疾病的方法做对照,适用于已知有肯定防止效应的疾病。(2)安慰剂对照,在所研究的疾病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或使用安慰剂后对研究对象的病情无影响时才使用。(3)自身对照,即实验前后以同一人群做对比,如评价某种预防规划实施效果,在实验前需要规定一个足够的观察期限,然后将预防规划实施前后人群的疾病健康状况进行对比。(4)交叉对照,在实验过程中将研究对象随即分为两组,在第一阶段一组人群给与干预措施,另一组人群为对照组,干预措施结束后,两组对换试验。(5)其他,如历史对照、空白对照等。48.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与局限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优点:(1)不存在回忆偏倚; (2)均衡性好,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减少了混杂偏倚; (3)检验假设的能力比分析性研究强;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局限性:(1)可行性差; (2)研究费时间、人力、花费高; (3)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4)依从性不易做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 (5)易出现失访; (6)有时会有医德问题。注意的问题:医学伦理问题;可行性问题;随机化分组问题;报告研究结果要注意遵循实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指南:试验报告统一标准49.简述混杂因素的特征答:混杂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的研究结果可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2)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3)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简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1)选择偏倚:指在选择研究对象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合适,使入选对象和未入选对象存在系统误差,称选择偏倚。在描述性流行病学中主要表现为样本的代表性,如未随机抽样。在分析性、实验性流行病学中,则由于进入、排除、不参与、失访与暴露因素或处理存在关联,使暴露与疾病或处理与效应的关联发生偏倚。(2)信息偏倚: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收到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所造成。主要有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倚等。回忆偏倚指由于现患病人患病后生活习惯及存活等的影响,夸大或缩小了某种因素的暴露程度。调查者偏倚指调查者对研究对象有差异的收集资料。(3)混杂偏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混杂因素所掩盖或歪曲。判断原则是比较混杂因素控制前后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存在,则说明产生了混杂作用。50.试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偏倚的控制要点答:(1)限制: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时限制研究对象的人选条件,得到同质研究对象,可防止某些混杂偏倚。(2)匹配: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和非实验研究中均可应用。(3)随机化:常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也在各组中均匀分配。(4)统计处理:在资料处理阶段,可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技术,如分层、多因素分析等对混杂因素予以控制。51.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答: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尽量采用多种对照。52.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答:无应答偏倚是指研究对象未按要求回答调查内容,而无应答者的患病咸因素的暴露情况与应答者又不同,从而造成的偏倚。例如,有学者在瑞士弃展的一项预防冠心病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那些不愿意参加该项研究的人中,各种慢性病的现患率、嗜酒以及其他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暴露率均比参加者高。53.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答:可将含有该因素时的研究因素与疾病的效应估计值(cRR、cOR)与排除该因素时的研究因素与疾病的效应估计值aRR(f)、aOR(f)进行比较。混杂偏倚=cRRaRR(f)aRR(f),若该值=0,则无混杂;若该值为正值,则为正混杂;若该值为负值,则为负混杂。混杂偏倚值的大小表示混杂的程度。54.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答:根据潜伏期: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以平均潜伏期加1-2tian 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55.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答: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56.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有哪些?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减低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57.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答: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2)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末出现新病例或未受感染。58.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飞沫核、尘埃三种; 2)经水传播,经饮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3)经食物传播; 4)经接触传播; 5)经节肢动物传播; 6)经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 8)垂直传播。59接触者的措施:包括急性接种、药物预防、医学甘茶、隔离或留验等。 留验:即隔离观察。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因进行留验,并限制其活动范围,要求在指定的场所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医学观察:对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即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况下,接受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疹,可对接触者实施预防接种,还可采取药物预防。60.简述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答:(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是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目的是切断各种健康危害因素和病因对人体作用的途径,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是预防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健康促进、健康保护两个方面。(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3)第三级预防就是临床期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对终末期患者执行临终关怀。61.简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答:(1)经常性预防措施: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2)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62暴发调查步骤:(1)暴发的核实:核实诊断、确认暴发(2)准备和组织:人员安排、物资筹备(3)现场调查:病例发现、病原体监测、个案调查、三间分布调查、环境和物种变化调查,同时实施暴发控制的措施:隔离救治病人、保护易感人群、采取紧急控制措施(4)资料整理:描述疾病过程、描述三间分布、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评价干预效果、证实病因假设;暴发控制措施:完善控制措施、促进病人康复(5)确认暴发终止:工作总结。63230例心梗患者和130例非心梗患者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80IU为+ ,80IU为-)结果如下,请计算CK试验诊断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8分)CK试验心肌梗塞合计有无阳性215(a)26(b)241阴性25(c)114(d) 139合计240140380答:灵敏度=a/a+c =89.58% 特异度=b/b+d =81.43%64何为阳性预告值?它与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人群的患病率有何关系?(7分)答:(1)阳性预告值是指阳性结果中真正患病的比例。也就是说被试者如为阳性时他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2)阳性预告值与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关。诊断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告值越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告值越高。阳性预告值与患病率也有关。当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变时,阳性预告值随患病率的增加而上升。当患病率低时,阳性预告值也低,因此只有在患病率高的人群中进行诊断才有意义。65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有1)群体观点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比较的观点4)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观点6)预防为主的观点66研究疾病分布有何意义?答:探索一种新的疾病或者健康状况通常首选的方法是描述性研究,疾病分布的研究重点是对某种新的疾病三间分布特征的描述。这有助于认识疾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流行的特征;提供疾病病因线索,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确定人群健康状况,确定卫生服务的重点,为合理地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67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什么?答: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及重点保护对象;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分析传染病的年龄分布动态,了解人群的免疫状况;制定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等。78判断地方性的依据是什么?答: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居住在当地的各人群组该病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健康人在当地居住一定时间后可发病,其发病率同当地居民相似;自该地区迁出的居民,经一定时间后,该病发病率可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发生类似的疾病。79.某学员队突然出现许多以发热、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其中多数人已住院治疗,且病人还在该单位继续发生。假如你作为流行病学工作者,当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答:个案调查:病例调查 对单个疫源地或单个病例的调查RR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 筛检:筛检指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80.抽样调查是现况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为保证抽样调查结果对总体具有最佳的代表性,请问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当现况研究中人群总数过大时,将不易达到精密、迅速。抽样调查通过抽取一定的样本,根据样本的统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信息,反映总体的特征。所以,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对信息的推断影响很大。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样本量,调查对象过多,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样本含量小,抽样误差大,代表性差,又不易得到预期的结果。其次,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即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综合上述两点并灵活应用,才能使样本对总体具有良好的代表性。8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和用途?。答: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回顾性获得;(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5)根据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82.如何防止和处理队列研究中的失访问题?答: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83评价筛检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答: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有: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漏诊率(假阴性率)、似然比和约登指数。上述真实性评价指标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对于单一试验而言,当试验的灵敏度升高时,其特异度往往下降,误诊率升高,漏诊率下降。似然比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同时反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若试验的真阳性率升高,假阳性率下降(即灵敏度、特异度均升高),则阳性似然比升高,阴性似然比下降。约登指数也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也同时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其值越接近1,试验的真实性越好。真实性好的试验要求: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误诊率低,漏诊率低,阳性似然比高,阴性似然比低,约登指数接近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