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8995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两篇)高一语文必修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结合新课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要求以及本课自身的特点,我设定教学设想如下:1、掌握初步鉴赏诗歌的方法。(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所以,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第三,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是靠教师的写作指导,一是靠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实践。教师的写作指导最有效的不是在专门的作文课上讲的写作理论,而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通过分析经典篇章的艺术手法,让学生真正的体味到其手法的表达效果,然后及时的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只有把名家的写作技巧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写作中才可能真正的巧妙运用。)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朗读一首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情感,甚至是每一句每一字的情感。学生在读诗的时候往往满足于把握诗歌主要的情感,却忽略了一首诗的情感往往是有起伏变化的,甚至是非常复杂的。引导学生品位诗歌的语言,仔细体味,含咏,细致入微的把握诗歌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一篇课文在教材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编者有编者的意图,而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语文课,如果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学习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培养了能力,我觉得仅仅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价值观,语文教学应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某种角度说,班主任空洞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比不上语文老师一堂语文课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感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训练学生鉴赏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田园情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隐士情怀,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教学重点】1、以“归”为突破口,解读诗歌内容。2、重点分析园田景色。【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知,知人论世,诗歌意象,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而领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 “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 这句话里包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大家猜猜他是谁?(陶渊明)好,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陶渊明哪些课文?请看图片回忆(幻灯片展示,学生回忆)。有诗歌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景色怡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还有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都有涤荡心灵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归隐田园后创作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板书标题和作者)二、解题这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回到田园生活)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既然“归”字是题眼,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我们可以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这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人的眼睛眉毛,眼睛眉毛可以传情达意,诗歌的题目也可以传达和诗歌内容相关的信息。从题目入手作为解读这首诗的一个切入口,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这首诗的结构,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题目。)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情1.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诗歌的学习更是离不开诵读,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情感。2.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读出诗歌的“深远之韵”。3.同学点评,教师进行诵读指导:读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字音、重音、节奏、语气、情感等,读出形象,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韵味。4.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听名家朗诵,划分节奏,把握诗情。(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视频朗诵)5.诵读感知诗情,这首诗突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6.教师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诵读感知法。四、分析探究诗歌1、从何而归?(1)女生齐读诗歌,学生思考,用原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教师追问:何为“尘网”?何为“樊笼”?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将官场生活比喻为“尘网”“樊笼”。(3)做官“三十年”吗?请同学思考。明确:“三十年”用了夸张的手法,实为十三年,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夸张?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明确:对官场的厌恶之情。(5)还有那个字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同学找出来。明确:误,体现了诗人久居官场的厌恶及悔恨的心情。(6)齐读这两句诗歌,读出诗人悔恨的情感。多媒体展示并板书:官场生活比喻尘网、樊笼情感厌恶悔恨2、为何而归?(1)学生默读诗歌,用原句回答。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何为“俗韵”?明确:指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无适俗韵”,本又“爱丘山”,也就是说缺乏应酬官场的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既然如此,陶渊明为何又要出仕呢?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从思想、性格、朝代、家庭、爱好等方面来介绍陶渊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同时穿插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初中已经学过陶渊明的四篇作品,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介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穿插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则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师强调:了解诗人的经历,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思想及情感,这就是鉴赏诗歌的第二种方法: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往往是解读诗文的有效突破口!教师总结明确并板书:官员后裔,理当继承先贤。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这一句表露出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他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根本原因。(4)“羁鸟”“池鱼”是何意?表达了何情?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羁鸟”“池鱼”指笼中鸟,池中鱼,运用了比喻、对偶,以“羁鸟”、“池鱼”自喻,以“羁鸟、池鱼”的不自在显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以“恋旧林,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思、恋”二字使鱼、鸟人格化,更显得一往情深。(5)齐读这两句诗歌,读出诗人向往田园的情感。多媒体展示并板书:恋、思比喻 拟人眷恋向往田园生活3、归向何处?(1)请学生用原句回答。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教师讲解“守拙”的含义: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中说:“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3)“归园田”园田景色如何?哪些诗句描写了园田的景色?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学生反复吟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方宅、草屋”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榆柳、桃李”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在。“村庄、炊烟”炊烟袅袅,弥漫飘渺,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狗吠、鸡鸣”农村特有的几声,让宁静的乡村更显迷蒙与幽静,以动写静,使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这纯朴幽静的园田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官场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概括景色的特点:清新自然、祥和安谧、空旷简陋、宁静优美(5)齐读园田景色,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美不美全在于感觉!美由心生,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陶渊明热爱田园,所以平常的景物在他眼里也熠熠生辉起来!教师概括明确,多媒体展示并板书:景语_情语_表现手法清新自然 歌颂园田迷人风光 远近结合祥和安谧 批判官场倾轧争斗 动静结合空旷简陋 追求恬淡平静意境 情景交融宁静优美 向往平静和谐生活 白描手法(6)后人称赞陶渊明的诗文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诗歌是绘画的艺术,鉴赏诗歌就要学会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赏析意境,感知诗情。这种鉴赏诗歌的方法就是:把握意象法。4、归去如何?(1)请学生从诗歌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学生齐读,把握情感。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3)围绕“归”,看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五、总结诗歌鉴赏的技巧通过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技巧,请同学们回忆总结:(多媒体展示并板书)诵读感知法知人论世法把握意象法六、合作探究叶嘉莹先生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你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探讨交流,抒发见解。教师总结: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陶渊明的精神家园七、总结语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选择和舍弃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陶渊明找到了心中的园田,希望我们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愿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里,能遵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不白活一回。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八、布置作业1、用诗歌鉴赏的方法赏析归园田居其余三首诗。2、课外阅读张承志情节的精神。归园田居学案 教学目标1、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该诗。2、 学习诗中景物描写的方法。3、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根据图片的特点,引入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这是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和灵魂的安放处。那么现实中的陶渊明是否真的找到了栖身之所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去找一找,看一看。二、读诗韵注意字音、节奏。(音读)集体读,个别读 多种方式读诗。三、理内容 品诗意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1、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 归去如何? 五、问题讨论 (自由诵读,逐个思考解决以上问题) 启发1、 为何而归? 明确: 本性 守拙2、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官场生活喻 情厌恶悔恨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思考: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提问:诗人运用了意象和方法描绘了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然后齐读) 明确:恬静 空阔 朦胧、 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 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 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4、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无尘染/有余闲/久/复、安逸、喜悦、自由 情感: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六、课堂小结(从 情感上 诗境上)七、 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选取最喜欢的景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田园生活这个场景。(说或者是写,不少于60字,限时5分钟)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附: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为何?(本性、守拙) 何处?(园田) 从何?(尘网、樊笼) 何如?(自由、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