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9502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材料一:请口头翻译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完成文后的练习题。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请选择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欧阳公四岁而孤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B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书字C或因而抄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D及其稍长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介绍方法【(一)对比例句,总结规律。】材料二: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乎”的作用和意义有什么异同。(提示:请注意划线的词语的词性)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桓、晋文之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规律:放在形容词后,是词尾,的样子;放在疑问句的末尾,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放在作宾语的名词或代词之前,是介词。】l 总结一: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定其词性各种词性的判断都适用 材料三:之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的作用和意义有什么异同。(提示:注意指代什么内容)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l 总结二:结合上下语境,推断其意义主要适用于确定代词和介词的意义材料四:也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也”的作用和意义有什么异同。(提示:注意句子的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l 总结三:根据句子的句式和语气,推断语气助词的用法。材料五:而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而”的作用和意义有什么异同。(提示:注意“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屈原列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l 总结四:根据句子的结构(看虚词前后两个部分的语义关系)来判定其作用主要适用于连词和结构助词 【材料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裴侠)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C所食唯菽盐菜而已所居第屋,不免霜露D并收庸为市官马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观四个选项,择其分别较大者,或分别最小者。 【材料七】练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B.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练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C今是溪见辱于愚。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练习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世说新语)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小时候,有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道偷饮药酒。父亲当时忽然醒来,姑且假装睡熟来观察他们的行动。钟毓先行礼而后才饮酒,钟会只饮酒而不行礼。事过之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使礼仪完备的东西,所以饮酒时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于礼仪,所以饮酒时不敢行礼。”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A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B且托寐以观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斧斤以时入山林 D毓拜而后饮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巩固练习请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按照其意义与用法归类。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肴之战)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浸泡)之滫(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劝学归类总结:1.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等。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特点:都是一般疑问句,语气都不太肯定】2.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又能”等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8)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肴之战)(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特点:都是反问句,都有质问的意味】3.加强祈使语气,表商量、希望或命令,相当于“希望”、“可”、“还是”、“一定”等。(9)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1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特点:都放在主语谓语之间,态度都比较鲜明】4.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等(4)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15)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浸泡)之滫(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佩戴)。劝学【特点:一般放在句首,都是假设的情况】5.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的”“自己”“我”等。(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补充:“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特点:所在句子的主语是第一人称,如“肃”“余”】6.连词,表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7)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补充: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特点:用在选择问句中,前后句表现的是两种供选择的情况,往往连续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