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四章第6节鉴赏诗歌形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7396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四章第6节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四章第6节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高考二轮复习第四章第6节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节 鉴赏形象【聚焦重难点】考点考查范围涉及省份命题预测鉴赏诗歌形象(D级)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象(意象)、物象、意境等。湖北卷、湖南卷、江苏卷、安徽卷、山东卷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与高考对接】考点一人物形象考点解说 人物形象主要是诗歌中塑造出来的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主观形象)和描写的人物(客观形象)。考题展示考题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本诗中所塑造的形象通过“马不肥”、“债多”、“载书归”及“透卧衣”等描写可知邹明府是一个清廉至极的形象。【答案】(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需要抓住词语所修饰的对象,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4分)“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考题2(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技法点拨 1.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2.解答人物形象类试题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主要抓诗歌中关于人物的描写部分)(3)概括形象的意义。主要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考点二物象考点解说 事物形象简称物象。在咏物诗中,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考题展示 考题1(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鉴赏的能力。赏析妙处可以注意手法、诗句的思想内容及结构方面的作用等。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及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需要抓住山泉的特征,然后再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品格或情怀等。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技法点拨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 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事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考点三景物(意象)考点解说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此题先先总括回答景色,然后根据诗意分开描述。重点要写清楚人物、时间、地点,然后解释诗歌。框架还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此题先解释、体会“孤舟”在句中的含义,再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最后说表达效果和作用(点出“孤舟”的修辞作用,细说结构作用:点出“孤舟”对题目,开头,上下文的作用。还要说内容上的作用:点出“孤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框架依然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答案】“孤舟”这一意象,既是写舟,又代指写人;既写了孤寂的意象,又写了孤寂的情感。照应了诗歌题目、上文,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考题2(2012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技法点拨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所包蕴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有如下两方面是需要注意的。1.要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2.要知人论世,尤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我们除了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还要注意了解诗人的政治、文学主张,诗歌的创作背景。从精神上贴近诗人。考点四意境考点解说 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考题展示 考题1(20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答案】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技法点拨一般解答步骤:1.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解答时需要注意: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意境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概括意境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点对点训练】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杏花形象,请简析。拓展训练 一(山东胶州一中2013届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豁然阁程俱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注:孤迥,借代月亮。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二(云南部分名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重山清宋征舆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注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3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 答: 4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三(辽宁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注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连明:直至天明。 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这首诗。(6分) 基础训练 1.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 2.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3.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拓展训练 一(8分) 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二3词的上阕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绮丽浓艳的夜游图景。春色醉人,泛舟河上,繁花似锦,饮酒作乐,吟风弄月,玉箫相伴,一片温柔富丽。它为下阕写景阳宫井的冷落荒凉进行了铺垫,暗示着国运的衰亡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贪恋享乐。 4.“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表达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以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寂寞的宫槐,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的凄伤。 三 5(5分)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 【评分标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