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练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6400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要点:1、声音由物体的_产生。2、声音的传播学要介质(_不能传声),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_ _)。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_决定),响度(由_决定),音色(由物体的 _和_决定)。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_处减弱,在_中减弱,在_处减弱)。5、声音的利用:传递_和传递_。利用回声计算距离。练习:1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2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甲乙图1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5看图1回答问题:(1)观察图甲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6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Hz,人耳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次.7下面各种情形都无法听到声音,其原因有:A.振动频率过低;B.没有介质传播;C.能量太小.请将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太阳表面的巨大的太阳风 ;远处的朋友的悄悄话 ;振动的手 .8印尼又发生了一场地震,致使许多人丧生,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 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9.我们平时所说的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却能听见 B足够强的超声波才能被人听见C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都叫超声波11控制噪声是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12如图2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和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1)图 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 。图2(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的音符?为什么?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要点:1、在 中,光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 。( )2、光的反射规律:(1) (2) (3) 3、平面镜成像规律:(1) (2) (3) (4) 4、光的折射规律:(1) (2) (3) (4) (5) 5、色光三原色: 、 、 (1)透明物体由它 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由它 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 所有色光。黑色物体 所有色光。)6、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性和应用。练习: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 _来解释。2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激光从地面发向月球,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总共用了2.5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_。3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 色,因为它只能反射 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 色,因为 4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水中的月是_像(填实或虚)。5人站在湖边能看到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由于_现象而形成的;又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群,这是由于光的_折射_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在水中的实际位置要_些(填“高”或“低”)。6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_现象,从不同方向能看到电影院银幕上的图像,这是_ 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守光的_规律。7. 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将遥控器直接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可以控制电视,说明红外线沿_传播,若将物品遮挡在遥控器前,就不能实现遥控,这说明了_,若将遥控器对准墙壁,也能实现遥控,这又说明了_。8.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_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日食、月食的成因 B.影子 C.激光准直 D.平面镜成像10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A.红、绿、蓝 B.红、绿、黄、蓝 C.红、绿、紫 D.红、黄、绿1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灶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12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13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14.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1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B. 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16我们在大树下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形成的亮斑,其形状是( ) 圆形的月牙形的 与树叶的空隙形成相同的形状 无规则的各种形状图317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18物体到平面镜镜面的距离是2m,则该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 )A. 1m B. 2m C. 3m D. 4m19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紫外线也是属于可见光 B紫外线不具有光能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 D医院常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要点:1、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u2f时,fv2f,成_、_的_像。(_)(2 )当U=2f时,v=2f,成 _、_的_像。(_)(3)当fU2f,成 _、_的_像。(_)(4)当u=f,_。(5)当uf时,成 _、_的_像。(_)3、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4、实象和虚象的区别:(1)是否由实际光线所成?是_;否_。(2)能否在光屏上承接? 能_;不能_。(3)像是倒立还是正立?倒立_;正立_。(4)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同侧_;异侧_。练习:1.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上,然后透过水滴和玻璃看书上的字,发现字变 了,在这一现象中水滴相当于 透镜,此时还是一个 镜。2要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上3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4-3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4.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把透明的幻灯片放在离镜头 的地方,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就可在屏幕上形成 、 的 像,幻灯片要 (选填“倒”或“正”)插在架上。5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应用_镜进行矫正。6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的_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7.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8.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9.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要在屏幕上得到放大三倍的实像,则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u必须满足()A. u2f B.u2f C. f u 2f D. u 3f10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48中的 ( )11.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B.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C.由于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 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12.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给的凸透镜有四块,实验中,将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4cm B.f8cm C.f16cm D.f12cm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要点:1、_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性质制成。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_、_和_。2、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和_。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_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要_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中,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相平。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故态,叫做凝固。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继续_,物质为_。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继续_,物质为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凝固时的温度叫_。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液化。_和_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_过程中,达到沸点,温度_,继续吸热。液化的方式有_和_。5、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_要吸热,_要放热。练习:1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而制成的.分度值为 .2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湖面结冰: ;烧水时看到“白气”: ;自来水管“出汗”: ;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现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现象.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现象.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现象.3如图a,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了 图b是某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他的体温是 .4体温计能保证离开人体后仍能指示人体的温度,但在使用前必须 . 5. 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1)热风提高水分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 ;(2)热风同时 .6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 7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8去年冬季某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D零下5度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10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一段时间后,两杯听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作图题训练 1完成下列光路图。 AB2如图9所示,一光源在平面镜前,根据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3在图4-7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9实验题训练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光具坐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2)由实验可知,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填“上”或“下”)移动(4)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填“变亮”或“变暗”)(5)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_(6)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范围之内图2-17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 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声波. (2)这种装置 (能/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因为 .3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17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4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3-7所示在此实验中:图3-7(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9在平面镜里看到时钟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为:( )A1时50分 B2时50分C10时10分 D9时50分能力综合题训练图3-29如图所示,是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B是玻璃窗上留下的“弹孔”,A是子弹打击到墙壁上留下的“痕迹”M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M楼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子弹速度很大)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来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来的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 的11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 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声波. (2)这种装置 (能/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因为 .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边,发现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升.小明非常高兴,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解决上述车胎漏气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有哪些相似的步骤?(2)请举一例简要说明,你在生活中类似于“解决车胎漏气”这样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