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6000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学法点拨做好“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一题,从而真正体会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是学好本节的基础。然后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哪些力其实质是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重力、推力、摩擦力等,其实质是弹力的有_。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1、制作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达标自查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由上而下运动的力是_,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_而产生的。2、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不能恢复原样,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放在桌面上的苹果_(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_。3、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_。4、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6、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_。7、小红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并正确地刻上了刻度线,只是在标数字,把本该标“1”的地方标上了“0”,依次类推,但她还是将指针弄到所标的“0”处。如果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你认为这对弹簧测力计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是影响量程、分度值或测量结果)说出理由。能力提高8、如图13.1-2是我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用它能否知道物体的质量,如果能,试着将它改装一下,便于方便知道物体的质量。问答:改装理由:具体做法:9、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回复到“0”刻度,你估计具体的错误可能是什么?如果由你来修理,该怎么做了?说出你的理由。10、把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头发分别找几根,然后用测力计一一测出它们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看看这个拉力年龄有没有什么关系。绘制图像,可以方便地看出这种关系。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是否有相同的规律。第七章力第二节重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重力的产生;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教学过程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3.2-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看课文第42页图13.2-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三、重力的大小教师: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1、重力有大小教师:人们通常把重力说成重量。平时说的大人比小孩重,一桶水比一杯的水重等,实际上就是大人受的重力比小孩受的重力,一桶水受的重力比一杯水受的重力大。说一辆卡车比较重,一张纸比较轻就是指它们受的重力大小不同。2、重力大小的测量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3、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让学生做出关于影响重力大小因素的猜想,说明理由,填在课文第55页上并与同学交流。对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论证。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把钩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书上表格中。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像和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分析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并用语言表述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3)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或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N/kg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4)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系)四、重力的方向1、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挂在铁架台上。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线对物体的拉力向上,物体静止时拉力和重力平衡。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线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竖直向下”的方向。2、由此可知: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五、重心1、让学生看课文第45页第一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有关。2、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如: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3、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杆的动作。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六、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接触:万有引力大小与互相吸引的物体的质量有关;人类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引力,必须加大飞行速度,上一章给出第一宇宙速度(7900m/s)即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达标自查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_,月亮能绕地球运动而不跑掉就是受到_作用的结果。2、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_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_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_。3、通过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_,它与物体的_有关系,这个关系用公式表示为_,用文字叙述:_。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C、玩具“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D、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C、传统的体育比赛都失去了意义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6、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1/6,一个在地球上能搬动600N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A、大于600N重的物体B、小于600N重的物体C、等于600N重的物体D、无法确定7、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g=10m/s2)8、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_。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能力提高9、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请你举两个这方面的实例:_;_。想想重量和质量的区别(至少说出两点不同之处)。10、氢气球脱手后会向上运动,说明氢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对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11、东北农村有一种民间游戏,用一根又粗又长的竹棒,把它竖立起来,用一只手托着就能让它长时间不倒。有的还在竹棒顶端扎上彩带进行表演。找一棒子试一试,看看是棒子越长越容易玩,还是越短越容易玩。当棒子向左倒,手应向_移动,这其中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12、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竖直的木板与底板相互垂直,在竖直木板的上部O点钉一钉子,在钉子上系一根细绳,绳子的下端吊一小石子。回答:这个仪器的可能用处是什么?为了方便使用,请你帮她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画草图,并作必要的文字叙述。)人类要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引力。早在1687年,牛顿就描述了实现飞离地球这一理想的途径-加大飞行的速度。去查查资料,看看围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速度是多大?围绕太阳飞行所需的速度是多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经过推理而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就可以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第三节摩擦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二)学法点拨1、书本上对摩擦力描述的一段文字,可分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特点(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其中的“相对”两字可说是难点,可以用实例去体会,如书中图13.3-4,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2、对于“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一个猜想,应保证其他的条件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活动中应用心体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一块下端间隔镂空的长方体海绵放在木板上,慢慢抬起木板的一端,看到在一定高度内。海绵块倾斜但不下滑,木板抬到一定的高度时海绵块下滑。问:为什么刚抬起木板时,海绵块滑不下来?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骑自行车停止踩脚踏板后不管路面多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问:物体的运动最终都要停下来,这是为什么?二、摩擦力1、问学生:你们感受到过摩擦力的作用吗?2、学生实验。(1)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有一种阻碍手、脚移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摩擦力对手、脚作用的体现。)(2)问:如果手没有与桌面接触,或者手按在桌面上不想滑动,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不会)3、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会产生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4、为什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让学生看课文第49页图12.3-1,在显微镜下看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使学生了解光滑是相对的,正是由于物体的表面不光滑,所以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假设与猜想2、设计探究方案3、实验探究4、分析论证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四、摩擦的利与弊1、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摩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再分析这一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2、学生阅读课文第61页科学世界有关摩擦的例子。小组讨论与交流将这些摩擦现象按利和弊分成两类。指出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1)利用摩擦的事例:(2)需要减小摩擦的例子。3、减小摩擦的方法用滚动替代滑动;加润滑油达标自查1、学习过摩擦力,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要_,两个物体要_。2、通过探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_;二是_;在生活中,如果需要增大摩擦力应采用的方法有_,举一个具体事例:_。3、请你来判断:A、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故摩擦力就是“阻力“。()B、在汽车的轮与轴之间安装了轴承,是想变滑动为滚动。()C、减小摩擦阻力是磁悬浮列车提高时速的一个重要方面。()D、如果摩擦力太小,我们走路就会很困难。()E、给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加润滑油是为了消除摩擦。()4、下列情形中,摩擦力需要大点儿比较好的是()A、汽车轮与公路之间的摩擦B、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C、跷跷板与支撑轴之间的摩擦D、写字的粉笔与黑板之间的摩擦5、骑自行车时,如果遇到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我们一般会用力捏刹车,车才会很快停下来,这说明_。6、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你注意了用弹簧测力计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吗?如果不匀速拉动,会出现什么情况?7、一辆后轮驱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前轮、后轮所受的摩擦力。8、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小红为了验证这条生活经验的可靠性,想设计一个实验,请你帮她想想: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画出实验设计草图):能力提高9、摩擦力是无处不在的,请你设想两种有趣的没有摩擦力的合理场景,与同学相互交流,看谁的设想最有趣。10、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你曾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过合理的猜想,它们是: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_有关。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说一说你的根据。11、在上题中,为了判断你的是否正确,你最应该相信的是()A、科学实验B、老师的回答C、书本上的答案D、生活经验12、船靠岸的时候,需用缆绳将船固定。如果光靠人来拉缆绳是无法办到的,水手们采用的办法是,这其中力给水手帮了大忙。设想一种生活中的情景,将此方法加以应用。第四节杠杆(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学法点拨“力臂”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很深刻。例如教材中图13.4-5,可以把右边的钩码换成一个弹簧测力计,让测力计向不同方向用力拉,为了让杠杆平衡,看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新课讲授:二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少小力而产生大力的例子。如剪刀,指甲剪、起子等这些工具,我们称它们为简单机械。而上述实物就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那么,什么是杠杆?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一)杠杆教师演示刚才实物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杠杆的特点:1.杠杆是根硬棒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点拨指出: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其形状各异,如抽水机柄、剪刀等。(二)杠杆的五要素教师利用板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点拨:动力、阻力是杠杆所受的力,它们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反馈练习: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三)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使用杠杆时都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杠杆要平衡所需的条件是什么呢?它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科学猜想。演示实验,介绍器材:(1)钩码,它的重可通过算出,把钩码分别挂在杠杆两边,在杠杆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动力、阻力就等于两边所挂钩码重。(2)实验前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力臂可以从杠杆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来。教师开始演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小组归纳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即F1:F2=L2:L1这个平衡条件是2000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也叫杠杆原理。四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总结,(1)本节所学的知识(2)本节的体会与学习方法达标自查1、如图12.4-1,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木棒不易_;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_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_。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_。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_。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A、筷子B、火钳C、剪刀D、橡皮筋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_;二是_,例如_;三是等臂杠杆,例如_。(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6、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能力提高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9、能否用量称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需要的辅助器材:应用的物理知识: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二)学法点拨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达标自查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_。2、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d、挑东西的扁担:。3、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4、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二)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力有关的现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基本的的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了解引入压强这个科学概念的意义。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复杂的科学问题的意义,每次只研究一个量对物理问题的影响可以使问题简化。了解在实际中可以用控制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方法来改变压强。例:我们在用图钉来固定图片时,发现图钉前端尖锐,后端的钉帽粗大,这其中有何科学道理?解:用图钉来固定图片时,要增大图钉对图片的压强,压力一定时要减小受力面积,就必须使钉尖尖锐;同时,要防止图钉伤手,必须减小对手指的压强,压力定时,要增大受力面积。达标自查1、把细木条压在橡皮泥上时,可由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在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3、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D、压力的作用面积总是等于支持物表面积4、把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压强与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力、压强进行比较,正确的是()A、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大B、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力大C、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强大D、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强大5、下列各述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1)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的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2)拖拉机安装履带;(3)埋电线杆时垫上一块基石;(4)滑冰时穿带有冰刀的鞋;(5)书包带做得比较宽;(6)螺钉下要装垫圈。其中属于为了增大压强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能力提高6、履带拖拉机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3Pa,一台质量为5000kg的履带拖拉机,它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多大?(g10N/kg)7、小阳原来睡在木板床上,最近他买了一张席梦丝软床,感到十分舒服,这是什么原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愿意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二)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认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的事实,而且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自己的经验来体会液体压强规律:木桶中装的水越深,水对桶底的压强越大,桶底常常因承受不了这个压强而脱落。2、通过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事例,了解连通器和船闸的原理。例1:小刚家中的洗碗池被菜渣堵塞,他将一根细长管插入池孔,然后往管中注水,并将管子竖立起来,水池很快就通了。这是为什么?解管子中的水对管底有一个向下的压强,当管子竖立起来后,管子底部所在处很深,水产生的压强很大,对池中菜渣的压力也变得很大,所以能使水池很快变通畅。例2请仔细观察书生间里的排污管是是按照图中哪一种情况连接的?思考为什么要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设计一段弯管?平常这段弯管中有水还是无水?你能否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是为什么?解家中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接有一段弯管,这段弯管正好连通了它的两端,形成一个连通器;平常其中总是有水,可以起到隔住臭气的作用;当有污水需要排入时,由于室内一侧的水面比另一端高,水会自动的流出,直到两边相平为止。达标自查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力越,它在水下航行的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处受到的压力。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3、船闸是根据原理修建的。4、下列器具不属于连通器的是()A、茶壶B、自来水笔C、水渠的过路涵管D、锅炉水位计5、潜水艇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这条鱼的形状为什么是扁的?如果将这条鱼拿出水面,它将怎样?6、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7、在洪水季节,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大时,河水对拦河坝的压强将有何变化?为什么?能力提高8、探究: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数据: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差/cm根据上表中的数据:(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9、请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方便杯、可乐瓶等)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要求写出所需器材、试验过程、现象及结论。第三节大气压强(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例:为什么钢笔能把瓶中的墨水吸到笔管中?解:这是因为在吸墨水前,我们用力把笔管中的空气挤出来了,这样做在笔管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中,笔管内的空气稀薄,压强减小,瓶中的墨水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会被压入笔管中。达标自查1、医生为病人打针前,总是先将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提起活塞,药液在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a,相当于在1c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N。4、下列现象中,利用到了大气压强的是()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B、潜入深水要穿抗压潜水服C、茶壶盖留有小孔D、铁轨铺在枕木上5、下列用具或仪器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电话B、吸尘器C、天平D、抽水机6、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1)请问是什么力量阻止吸盘脱离桌面?(2)若此时测得吸盘的直径约为1.6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请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大?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二)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例:为什么鹰能在空气中长时间的盘旋,而不掉下来?解: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都和飞机的机翼有相同之处,就是形状不具有上下对称性,上部凸起,下部内凹,当它在空气中飞行时,上方气流的速度大,对翅膀的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对翅膀的压强大,这样就使两个的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压力之差,把鹰向上托。滑翔伞也是这个原理。达标自查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压强与有关,越大的位置压强反而越小。2、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的原因在于飞机的机翼,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对称,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对机翼的压强;下方气流速度小,对机翼的压强。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这就是向上的升力。3、轮船在水中平行航行,为了安全,都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若靠得很近,极易发生碰撞。我们在江中游泳时,也不能太靠近行驶的轮船。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第五节浮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二)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尝试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总比上表面大,相应的下表面受的压力总比上表面受的向下的压力大。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之差即为浮力。2、尝试运用学到的力的知识,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对物体的浮沉的影响,认识控制物体的浮沉在实际中的意义,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例:为什么用密度计能测量液体的密度?解:首先密度计是用空心的玻璃管制成的,把它放在液体中时,它的整体平均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所以它能浮在液体表面上;其次为了保证密度计能浮在液体表面上不倾倒,在玻璃管的底部放置了少量的铅粒,降低其重心;最后应考虑的是,同一密度计浮在不同的液体的表面上时,由于浮力都是与其重力平衡的,所以大小不变,所排开的液体重力一定,液体的密度越大时,所需要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自然越小。综合考虑即知,密度计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大小就可反映出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利用这个原理也就可自制密度计了。达标自查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用公式表示为。2、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石块重为60N,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42N。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把一金属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10g水,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4、氢气球、热气球、飞艇能上浮到空中,这是因为氢气、热气以及飞艇中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它们的重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排开的空气的重量。5、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选择下列何种添加物(足量)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可以使鸡蛋浮起来。A、水B、食盐C、酒精D、食用油6、我们生物课中已学到了,鱼类体内有鱼鳔,通过改变鱼鳔的体积,鱼可以轻易地改变自身的浮沉,这时鱼控制自身的浮沉,主要是改变()A、所受浮力B、所受重力C、液体的密度D、身体的密度能力提高7、我们常看到城市里的大商场进行宣传促销活动时,常用气球悬挂大幅的广告,为了防止气球带着广告飞走,一般用绳子在气球下系上重物。请你用浮力知识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原因。8、李霞游泳时套上救生圈从水面压入水中时,松开手后救生圈又浮上来了,因此她认定在水面上浮力小,在水面下浮力大,得出了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她的说法对吗?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来验证或反驳她的观点。提出的问题:猜想或假设: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时的观察要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9、已知空气中的密度为1.29kg/m3,利用课余时间测出你自己的体重,由此估算你自己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它相当于体重的百分之几?(提示:人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略大。)在测量人的体重时,空气的浮力对测量的结果影响大吗?。(15、阅读:生活经验一定可靠吗?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有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人怀疑过,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伽刘略通过自己亲身和反复实验,发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为了让人们确信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他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让人难忘的实验:他让一大一小两个实心铁球同时从斜塔上落下,人们惊奇地发现两球几乎同时着地。看着人们迷惑不解的眼神,伽利略作了解释:人们平时看到的纸片比铁球下落得慢,是因为空气阻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在真空中,没有空气的阻力,羽毛和铁球下落是一样快的。伽利略还有一段精彩的推理:如果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那么将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捆在一起,在重的物体带动下轻的物体加快下落,而轻的物体拉动重的物体减慢下落,因而捆在一起的两物体下落的快慢应介于重、轻两物体单独下落的快慢之间。换一种角度思考,两个物体捆在一起应比任何一个物体都重,它下落应比任何一个都快。两个结果相互矛盾。回答:(1)伽利略为什么会推理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2)如果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球上做羽毛和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实验,你猜想会有什么结果?(3)伽利略怀疑前人的结论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这个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四、想像与创新16、一辆汽车陷进了树林边的泥潭中,需要你来把汽车弄出来,现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你的想像,设计出几种方案。17、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结果应是。如果把天平搬到一个完全没有重力的地方,它还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从测量原理上进行分析)18、在细铁丝下吊一重物,细铁丝就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对重物的拉力)。但这个形形变很小,觉察不到,因而人们一般不会想到铁丝的形变、弹力等问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让人们确信这一事实。设计的思想:具体的做法:五、小实验19、用纸折一只船,并将去掉笔头的圆珠笔芯插在船的尾部,将船放入水中后,圆珠笔芯应浮在水面,此时船就能够被驱动前进。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东西也有同样的作用,实际做一做。第十三章综合检测题一、理解与应用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表示,它的大小跟和有关。使用图钉在墙上钉图片时,应用钉帽支接触,应用钉尖去接触。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用嘴吸装矿泉水的塑料瓶,瓶会变瘪,变瘪的原因是。4、在托利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的,靠管外的水银面上支持着管内水银柱。所以,这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5、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6、物体沉浮的条件(填、或)是:下沉,F浮G;上浮,F浮G;悬池,F浮G;漂浮,F浮G。7、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扁担做成扁平状B、拖拉机安装履带C、缝衣针的针尖做很尖D、铁轨铺在枕木上8、两手指用力顶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细端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细端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粗端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粗端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9、比较下列情形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人站在地面上不动时B、人步行时C、人蹲在地上时D、人踩高跷时10、第一个用实验准确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A、阿基米德B、托里拆利C、帕斯卡D、伽利略11、将刚装装满水的热水瓶中的水倒掉,并用瓶塞塞住,若瓶塞不漏气,刚过一段时间后,瓶塞很难拨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为()A、由于瓶口的热胀冷缩,瓶口对瓶塞的压力增大了B、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口处水蒸气过多,使摩擦增大C、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使瓶内外压强差增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12、把等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并浸没于水中,则()A、挂铁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B、挂铝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C、两弹簧秤的示数一样D、无法判断哪个弹簧秤的示数大13、以下装置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医生用的注射器B、学校锅炉水位计C、茶吧使用的茶壶D、三峡水库大坝上的船闸14、去年冬天,小阳在上课前往不锈钢饭盒里倒了大半盒开水,盖上盖子就去上课,等上完一节课回来一瞧,发现盒盖子下陷,而且打不开,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请你帮小阳想一想,怎样将饭盒打开?15、龙巻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90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认为室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取作100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m2,这时屋顶所受的内、外压力差是多大?16、一艘远洋邮轮在东海中满载航行,它的排水量是15000t,邮轮及所装的邮件共重多少N?已知海水1.03103kg/m3,它排开的海水的体积为多少?这艘远洋邮轮从吴淞口驶入黄浦江,此时邮轮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g取10N/kg)二、探究与体验17、在氢气球下挂一张厚纸,用剪刀把厚纸一小块一小块剪去,当剪到一定程度,气球就会浮悬在空中不上也不下了,如果继续剪纸,气球将上浮。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与此类似,悬浮在空中的飞艇要上浮或下沉,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8、你一定注意过炉子的燃烧过程,当炉膛内有燃料燃烧时,有烟气从烟囱中自动排出,新鲜空气则从炉口处补充进来,炉膛内的燃烧得以保持下去。这个现象中有包含有浮力知识,也包含有压强知识,你能否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三、阅读与思考19、阅读材料:我国古代对浮力的认识及应用大约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认识和应用浮力了,是世界上应用浮力最早的国家之一,当时是利用较大的独木,从中间挖成槽形,放在江河的水中漂流,称为独木舟。人们利用它来载人和装运收获的猎物。后来又发展到用木板做船体,在江河中代替独木舟航行。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后各个朝代对船的形状和结构又进行了多次改进,使木船不仅在内河、湖泊中航行,还制造了能适用于大海、大洋中航行的大型船舶。明朝时的郑和出使西洋用的大型宝船“船队,其船体在结构上合理、精致、美观,都达到了古代造船工艺史上的颠峰。这一伟大的成果,是古代造船史上非常光辉的业绩,是我们祖先对世界航海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浮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在公元前8世纪周趄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年代,发展到不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桥,而且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桥。相传在11世纪初,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在黄河上架起一座很大的浮桥,浮桥的缆绳用8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铁牛重数万斤。后来由于洪水泛滥,浮桥被冲垮,铁牛也沉入河中。如何把铁牛打捞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和尚怀丙派人潜入水中,用铁索把铁牛和两只装满泥土的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铁牛拉上来。利用物体的浮沉原理估测液体的密度,在我国的宋、元时代已经开始。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密度的测定主要是和古代的制盐业密切联系的,即由于估测盐水的需要,发展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技术,为晒盐业提供了条件。11世纪,姚宽在台州做官时,为了检查盐商是否舞弊,他首创了一种简单的估测盐水的密度的方法。选用体积大相同,而质量不同的莲子十粒,当把莲子放在盐水中时,如果这些浮沉子莲子有5粒以上浮起,说明盐水是最浓的;如果有三四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浓盐水;如果不足3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稀盐水。到了元代,经进一步改进,制造了便于携带的简单装置。取四个莲子分别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浸泡,放在一个竹筒内,便成为简单的测定盐水浓度的装置。如果要测某种盐水的浓度。到了明代,测定盐水浓度的方法进一步简化,选一粒轻重合适的莲子,放在竹筒内,当把待测的盐水放入竹筒中时,如果莲子浮在水面上成横倒形,则盐水最浓;如果成垂直形,则盐水次浓;如果莲子沉而下浮,则盐水不浓。我国古代这种简单估测盐水浓度的方法,与现代密度计的原理相似,这说明我国古代对浮力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入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古代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