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题汇编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6000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题汇编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题汇编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题汇编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题汇编C卷一、 选择题 (共60题;共120分)1. (2分)“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是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是指( ) A . 合作化道路B . 赎买政策C . 土地改革D . 人民公社化运动2. (2分)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 . 国家土地所有制B . 农民土地所有制C . 集体土地所有D . 公社土地所有制3. (2分)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A . 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C .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D . 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4. (2分)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B . 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C . 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D . 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5. (2分)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 .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D . 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6. (2分)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7. (2分)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 A .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 .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8. (2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1980年 1981年 1982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 乡镇企业的发展B . 实行了土地改革C . 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9. (2分)19501952年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 (2分)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C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1. (2分)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创新精神的是( )中共八大的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一国两制”构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 B . C . D . 12. (2分)为了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建设任务,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保留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B . 废除公私合营的做法C . 大力推广赎买政策D .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13. (2分)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 . B . C . D . 14. (2分)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 . 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 . 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 . 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 . 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15. (2分)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 . 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6. (2分)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A . 1951年张援朝B . 1953年杨跃进C . 1967年王文革D . 1980年刘开放17. (2分)“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A . 土地改革的成果B . 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C . “大跃进”的浮夸风D . 土地承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8. (2分)“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段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 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全国陷入动乱,生产遭破坏 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A . B . C . D . 19. (2分)为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某县决定修建“焦裕禄精神展示园”,该展示原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A . 河北遵化B . 河南安阳C . 河南兰考D . 安徽凤阳20. (2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经济计划指标,“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这充分反映了( )A . 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B . 国家发展经济没有计划和总目标C . 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D . 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21. (2分)参考下图:结合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现象,你认为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 . “大跃进”时期B . 一五计划期间C . 土地改革时期D . 三大改造时期22. (2分)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 . 抗美援朝时期B . 三大改造时期C . “一五”计划时期D . 大跃进时期23. (2分)“文化大革命”中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 邓小平B . 刘少奇C . 毛泽东D . 周恩来24. (2分)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 . 中共十三大B . 中共十四大C . 中共十五大D . 中共十六大25. (2分)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D .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26. (2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是( )A . 中共十二大B . 中共十三大C . 中共十四大D . 中共十五大27. (2分)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民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改革开放前广大的农村物价稳定B . 广东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 . 表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 (2分)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 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 丰富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D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9.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0. (2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 A .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 . 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 . “两个凡是”问题D . “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31. (2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中国和苏联两国改革的后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 社会制度的差异B . 经济实力的差异C . 指导思想的差异D . 经济与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32. (2分)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组别事件一事件二张骞出使西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鸦片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A . B . C . D . 33. (2分)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 . 西藏和平解放B . 香港回归祖国C . 澳门回归祖国D . 战略导弹部队建立34. (2分)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 . 昆明B . 广州C . 深圳D . 上海35. (2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后,党和国家又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于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利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利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 A . 扩大企业自主权B . 所有制结构改革C . 发展承包经营D . 实行“按劳分配”36. (2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 .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 人民公社的成立D .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37. (2分)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该试验区的设立,符合我国( )A .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 . 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C . “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D .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8. (2分)中国和苏联(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过巨大成就,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农业4.552.843.5轻工业12.829.629.2重工业25.417.6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 B . C . D . 39. (2分)悦达集团是全国重点大型国有企业,1994年1月3日“江苏悦达”A股挂牌上市,成为苏北第一家上市公司,这一事件是( )A . 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B . 国有企业私有化C . 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D . 国有企业的改革40. (2分)1997年6约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A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B .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C . 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D . 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41. (2分)香港地区完全被占领及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在哪一年( )A . 1842、1997B . 1860、1997C . 1898、1999D . 1898、199742. (2分)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 . 由中英联合管理B . 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C . 由中葡联合管理D .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43. (2分)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独立掌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 . 3B . 4C . 5D . 644. (2分)五十年前的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此时我国处于( )A . 抗美援朝时期B . 文化大革命前C . 文化大革命期间D . 改革开放新时期45. (2分)历史学主张史论结合,依据史实做出合理评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史实评论A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促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纷纷建交B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A . AB . BC . CD . D46. (2分)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 . 友好国家的帮助B . 民间交往的推动C . 两国领导人的努力D . 改革开放的实施47. (2分)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_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 . 求同存异B . 独立自主C . 睦邻友好D . 和平共处48. (2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 . 第25届联合国大会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C . 第27届联合国大会D . 第28届联合国大会49. (2分)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 举办经济特区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50. (2分)2015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以下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有(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 . B . C . D . 51. (2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出现这种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 中日两国建交C .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 . 中美关系改善52. (2分)3月23日-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盛大举行。来自全球的政府首脑和社会各界政商精英们共同出席了开幕大会、各分论坛及相关活动。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 )A . B . C . D . 53. (2分)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决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 . 钱学森B . 钱三强C . 邓稼先D . 王淦昌54. (2分)“如果将他(袁隆平)的发明申请专利,他将会成为与比尔盖兹比肩的富豪”。袁隆平的专利是( )A . 原子弹B . 东方魔稻C . 电子计算机D . 东方红一号卫星55. (2分)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 中共八大D . 中共十二大56. (2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 中华民国宪法C . 共同纲领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7. (2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8. (2分)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 . 中共一大B . 西安事变C . 重庆谈判D . 第一届政协59. (2分)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 深圳B . 珠海C . 汕头D . 厦门60. (2分)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A . “大跃进”运动时期B . 三大改造时期C . 土地改革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 综合题 (共8题;共159分)6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1)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4)“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指的是什么事?6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歌曲走进新时代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浪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2)材料一中“旗帜”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这件事起到什么历史作用?63. (19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中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其中,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召开的_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代表大会上? (5)1978年12月,_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_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64. (20分)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至16世纪,地中海区域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崭新的、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运动。请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这场运动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这是一场“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运动,请列出其中的一位“巨人”。 (2)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施耐庵创作的哪部小说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戏剧家汤显祖的哪部代表作品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这幅的作者是谁? (3)1915年,我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谁在这场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主题是什么?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为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65. (20分)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那一条最重要?(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66. (20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探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材料二: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地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邓小平年谱(1975-1997)(1)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上的探索是什么? 该探索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哪些失误密切相关? 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为了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分配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具体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67. (20分) 十年“文革”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据估算,十年的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但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进展,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等。(1)“文革”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2)“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个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其中的两个反党集团分别是指谁?(3)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4)“文革”给我们经济造成发极大损失,但又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这矛盾吗?为什么?6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请回答:(1)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3)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4)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第 28 页 共 2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0题;共1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二、 综合题 (共8题;共159分)61-1、61-2、61-3、61-4、62-1、62-2、62-3、62-4、63-1、63-2、63-3、63-4、63-5、64-1、64-2、64-3、64-4、65-1、65-2、65-3、65-4、66-1、66-2、66-3、66-4、67-1、67-2、67-3、67-4、68-1、68-2、68-3、6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