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5447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A .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B .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C . 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 . 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2. (2分)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黄继光邱少云邓稼先雷锋A . B . C . D . 3. (2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A . 制定第个五年计划B .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 (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这里的“一百多年”指的是( ) A . 15531689年B . 16621840年C . 16891849年D . 18401949年5. (2分)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A . 人民公社化运动B . 土地改革C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D . “包产到户”的实施6. (2分)下列哪些事件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 一五计划 土地改革A . B . C . D . 7. (2分)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促使“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 西藏和平解放D . 抗日战争的胜利8. (2分)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右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9. (2分)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历史上党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适时进行了不同的土地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对各时期土地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土地改革实现了数千年来农民盼望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B . 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物质基础C . 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大区别在于生产组织形式D . 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10. (2分)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 中共七大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 (2分)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 . 反抗外来侵略B . 进行三大改造C . 发展国民经济D . 巩固新生政权12. (2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鹤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王进喜、黄继光B . 黄继光、董存瑞C . 黄继光、邱少云D . 邱少云、董存瑞13. (2分)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B . 1953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C .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14. (2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第一颗氢弹兰新、兰青、包兰铁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 . B . C . D . 15. (2分)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编制,前后共修改五次,考虑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将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20%下调到14%至15%,这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这说明( ) A . “一五计划”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 . “一五计划”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C . “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D . “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国情进行编制16. (2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 .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 人民公社的成立D .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17. (2分)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 ) A . 社会主义改造实施B . 优先发展重工业C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 . 改革开放的实施18. (2分)“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土地改革热火朝天B . “一五”计划成绩喜人C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 . “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19. (2分)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 . 一五计划时期B . 土地改革时期C . 大跃进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20. (2分)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B . 中共七大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40分)21. (15分)(2017龙东)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材料一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岳麓版八年级下册(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22. (25分)“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40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2-3、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