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5347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 .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C . 中国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列强开始瓜分中国D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运动,得到了天皇的支持2. (2分)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A . “公车上书”B . 创立万国公报C . 强学会成立D . 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3. (2分)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都主张平均地权B . 都意图削弱清朝统治者的权力C . 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 . 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4. (2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 .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 . 实现了民族独立5. (2分)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发动了一场血腥政变,持续了百余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这次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 .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 . 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D .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6. (2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B . “公车上书”C . 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 . “西学”在中国的宣传7. (2分)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A . 百日维新B . 康、梁创办万国公报C . 强学会的成立D . 公车上书8. (2分)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 .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 .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 . 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D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9. (2分)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 .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 .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C .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0. (2分)张洋同学打算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计划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到美国的入侵,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 .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B .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 .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展D .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11. (2分)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1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063.33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A . 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B . 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C . 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D .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12. (2分)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3. (2分)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录,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 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B . 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C . 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D . 洋务派创办新式教育14. (2分)“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riben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 . 领导人B . 时间C . 参加者D . 地点15. (2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亊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 .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B .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 .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 .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16. (2分)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开始了( ) A . 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B . 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C .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 .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17. (2分)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 . 洋务运动B . 百日维新C . 公车上书D . 辛亥革命18. (2分)19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在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 )A . 获得美国的援助B . 对外侵略扩张C . 重视发展教育D . 强化中央集权19. (2分)“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 A . 清华大学B . 京师同文馆C . 京师大学堂D . 黄埔军校20. (2分)为宣传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 A . 万国公办B . 民报C . 每周评论D . 新青年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5分)21. (25分)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创新。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存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次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四: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j,急)变嬗(shn,变迁)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五:见下图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2)材料二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康有为年长孙中山8岁,他们近于同一辈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 (20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23.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书中称孙中山为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2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24. (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材料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发酵。(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一屈辱条约?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件“大梦唤醒”的史实。(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历史事件?(4)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材料三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两条建议。25. (5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俩位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甲: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乙: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谭嗣同等六人全杀了,甲:听说,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两旁都驻扎着洋兵。乙: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5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2-3、22-4、23-1、23-2、23-3、24-1、24-2、24-3、24-4、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