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5108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2、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具准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用小刀割一下;用铁锤锤一下;用酒精灯加热;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阅读课文第2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布置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设计】课题1 金属材料一、 物理性质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2、 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问题。(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4)课堂中,经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难点: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实验准备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片、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石棉网、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言:多媒体展示:金属的世界导入: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缺容易生锈?今天大家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一 金属与氧气反应(多媒体展示)问: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铁丝、铝片、铜片的颜色,这些金属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在氧气中点燃。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2Mg+ O22MgO 3Fe+2O2Fe3O4。 4Al+3O2=2Al2O3 2Cu+O2高温2CuO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我会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多媒体展示: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板书:金属活动性:金最不活泼,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多媒体展示:你知道吗?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衔接生活小知识问: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板书:二 金属与酸反应学生实验:镁、锌、铁、铜与酸反应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并讨论、交流。 问题: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学生回答: 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 H2 Fe+2HCl=FeCl2+ H2多媒体展示;归纳上述反应情况。多媒体展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2归纳板书: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问:根据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取那种金属作反应物?说明: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进行分析)问题: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归纳:置换反应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我会应用:1、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2、请根据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原理,设计出制备氢气的反应装置,要求该装置能方便地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画出装置图,并说明操作注意事项。(参考上册习题5.2题8)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课本P177第5小题 多媒体展示练习第 二 课 时复习巩固1、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Cl=MgCl2+H2Fe+H2SO4=FeSO4+H22、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一: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反应,其活动性越强同等条件下,反应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二:一般情况下,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强,不反应的较弱;反应越剧烈的越强,越缓慢的越弱。3、置换反应:A+BC=AC+B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质疑激趣(小故事)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铁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铁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铁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问题:为什么把铁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铁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学生验证猜想:教师展示:铁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演示及学生“自助餐”分组实验,完成下表:药品实验现象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铁与硫酸铝溶液多媒体展示: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板书:三、金属与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Cu +2Ag NO3 =Cu(NO3)2 + 2Ag学生交流。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学生1:我发现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引导学生分析: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多媒体展示归纳:上述实验的反应情况。引导学生释疑:小故事中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三归纳:如果金属A能把金属B从它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证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训练:按五言格式训练学生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问题与启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反思小结: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练习与巩固作业:第177页7题、8题。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实验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 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以实验回顾金属活动性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实物参观,资源共享。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尾气处理办法;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得出哪些结论等。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指导方法,合作学习。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领悟开窍。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及时评价,激励信心。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二课时 金属资源的保护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实物导入,容易接受。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学生展示,利于培养动手、动口、交流合作能力。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自主评价,增强信心,认识自我。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回顾开头,衔接紧凑。动画展示(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教材分析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并应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学生还知道很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但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仅仅是感性,不系统的。所以本课题在编排上,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用动画模拟讲解,并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蔗糖等物质的溶解实验,能描述出它们溶解于水或汽油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并能说出一些溶液的溶质和溶剂。(3)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重要的溶剂。【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形成等实验,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2)通过“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中和汽油中,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2)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1)教法:问题启发,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2)学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总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创设动画,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活动探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化学概念的能动建构。所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以下过程进行教学:教学阶段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意图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屏幕】展示3张图片(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医药用品、大海)并提问它们有什么联系?【讲述】其实它们都是溶液。那么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呢?什么是溶液?它有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交流】观看图片思考它们的联系学习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观动画,理解升华【讲述】下面我们来完成探究实验一:将少量的糖,食盐,品红,泥沙,植物油分别加入适量水中,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静置后再观察并记录现象。(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设问】1.你怎么知道糖,食盐和品红溶解了呢?2.这些物质到哪里去了,还在水里面吗?哪些事实能证明你的推断?3.假如你有先进的显微镜,在蔗糖溶解前和完全溶解后你将看到什么?能不能将你想象的画出来呢?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体验一下蔗糖和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FLASH】播放蔗糖溶解和食盐溶解的动画。【讲述】动画看完了,我想大家应该对糖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吧。糖和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实质是_在运动,均匀地扩散到水分子之间。非常准确。那我们能不能给溶液一个准确的定义呢?它由什么组成呢? 【板书】1.溶液的定义2.组成:溶液溶质溶剂【练习】谁能帮我分析一下蔗糖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请同学们完成堂上练习【提问】那溶液有什么特征呢? 【讲述】解释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质溶解的过程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微观粒子(蔗糖分子、钠离子、氯离子)向水里扩散的过程,由于分子的不停运动,这些微粒彼此均匀地进入对方的间隔所以它们具有均一性,即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压强等)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解释】回顾开题时的3幅图片(无土栽培、医药用品和大海),它们跟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实验探究一】学生们分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汇报】糖,食盐,;硫酸铜在水中溶解了,变澄清,静置后不分层,但泥沙沉在杯底,植物油浮在水上。【思考交流】糖一开始是杯底很甜,后来整杯水都很甜;回忆品红的扩散,绘制溶液形成示意图。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分子或离子【朗读】在书中P27页找到,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回答】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想象自己在家喝汽水的情景,理解溶液的特征思考回答:它们都是溶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课堂气氛。通过观看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溶液的均一稳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问题情景,继续探究【设问】上述的溶液中溶剂都是水,水是唯一的溶剂吗?我们来完成实验探究二。(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并指导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描述。)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将实验(1)和(2)的现象进行对照说明了什么?2.将实验(1)和(3)的现象进行对照说明了什么? 总结: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3、除了水,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情景,继续探究【设问】溶质一定是固体吗?可以是气体吗?展示第六单元的图片。那溶质可以是液体吗?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三:【总结】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气体、还可以是液体。【设问】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讲述】通常,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不论水的含量是多少,一般都把水作为溶剂。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所以,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水中溶解的许多物质,如糖、柠檬酸、二氧化碳气体,它们都是溶质。汽油能溶解碘,汽油是溶剂,碘是溶质。【回答】可以,比如汽水里溶解了二氧化碳。【实验探究三】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讨论总结】以上述探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溶液为载体,进行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的讨论。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知识应用【引导提问】我们刚才了解了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有什么用途?【生活大课堂】自从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问题:根据过氧乙酸的性质通常使用它消毒前,将它作何处理?【讨论并发言】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设问】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总结本课内容.四板书设计:第九单元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一、 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 组成:溶质和溶剂3. 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4.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二、新课学习(一)饱和溶液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海水中提取盐(二)溶解度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P37页:资料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读表:P36页表91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讨论: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讨论:1P38页讨论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三、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四、板书设计课题2 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固体的溶解度3.气体的溶解度课题3 溶液的质量分数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重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则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浓稀程度,也就是溶液的组成。二、新课学习1溶质的质量分数演示9-5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的固体硫酸铜,然后观察现象。1 2 3颜色: 浅蓝 蓝色 深蓝判断依据: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思考: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同一温度时,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我们可以判别除这3个试管中,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一样的,颜色越深,说明这个溶液越浓。但是如果这个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我们要怎样辨别一个溶液的浓稀程度呢?或者说需要知道确切的某一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的时候,要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接下来我们来计算刚才3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演示9-6: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 1、 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1、 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究。你的猜想 你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活动与探究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方案三、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我们可以提取花瓣的汁液,制成酸碱指示剂。(色素易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提取液)这样在使用和保存时都很方便。 学生思考后提出各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1、 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3、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花瓣或果实,提取汁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联想与应用色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阅读资料万紫千红的花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生聆听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课外探究课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提取其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其检验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课后完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板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碱指示剂的探究1、 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2、 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3、 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4、 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可制得酸碱指示剂2计算例题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答:配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24kg氯化钠和126kg水。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在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分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就是知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也就是,这道题我们可以用未知数来求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质量=245g-50g=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195g水。想一想,如果把50g换成50mL,还需要什么条件?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配置步骤:(1)计算:需食盐:150g16%=24g 需水:150g24g=126g。(2)称量:用天平称量24g食盐 用量筒量取126mL水。(3)溶解:烧杯、玻璃棒。 实验仪器:天平(砝码)、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三、小结 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关系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四、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课前准备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mL,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上课之前让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中,但至少要留一根,便于比较。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是什么感觉?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痒的呢?有的同学说用肥皂水就可以止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蚊虫在人体内分泌出的蚁酸能与肥皂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新课学习(一)中和反应1.活动与探究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播放课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玻璃片上的物质是什么?氢氧化钠吗?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点击链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示意反应:NaOH+HCl=NaCl+H2O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因为发生了上面的反应,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氯化钠。只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回发生这种反应吗?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通过我们观察现象,还有观看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示意、氢氧化钾和盐酸的反应示意大家发现了什么?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两种物质,一种是由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水,另一种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例如:Ca(OH)2+2HCl=CaCl2+2HCl2NaOH+H2SO4=Na2SO4+2H2O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播放课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1.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但是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也就是溶液的酸碱度。比如醋和柠檬都是酸性的,那水的酸性强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比较?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归纳: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酸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2.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值提出实验要求,指导完成探究报告。(1)演示pH试纸测定方法播放视频:测定溶液的pH值(2)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学生活动探究,记录相应数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