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3770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编导读:2007年高考中颇为“传奇”的一件事,是江苏省的一篇学生作文怀想天空从最初的36分被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慧眼识英雄”,一路提到了最后的54分。这种从地狱到天堂的逆转,在整个语文教学界掀起了波澜。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我们怎样从平淡生活中挖掘出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本报特邀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为你廓清迷雾。慧眼只识真情文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特级教师 曹津源 2007年高考结束后,江苏省一篇被“打捞”出水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篇作文叙的是考前真事,抒的是真情实感,所以被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从最初的36分提到了最后的54分。负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的何永康当天在阅卷现场点评道: 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笔者认为何教授的这番点评极为中肯。笔者在读到这篇文章的结尾“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时,心灵也不禁为之一颤没有亲历割麦辛苦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奇想”的。笔者想何永康读到这里会特别凝神,特别感动,所以他点评时才会这样大加褒奖: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中我深知,何教授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决非偶然。 笔者和何永康是1961年一起考入南京师院中文系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前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又编在同一个工作组,彼此比较熟悉。当年参加高考时面对的作文题是一个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下笔时,出身海安农家、熟悉农事的何永康眼前闪过一幅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画面,于是一篇情感真挚文风质朴的考场作文一挥而就。请欣赏:一个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何永康 夏日的清晨,我们几个同学又赶到农村抗旱了。朝霞如火,在东方腾腾燃烧。阵阵西南风,湿漉漉地吹来。我说:“早上烧霞,等水烧茶。今儿肯定下雨!”王群说:“时天的西风,打水的吊桶。我预报,下午一点有雨!”小伙伴们一齐乐了,说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了 我们小组在前进社支援抗旱已经八天了。天天在车蓬里俯着身子推水,一圈又一圈,双臂用力往前推,双脚拼命向后蹬,大大的木转盘用齿轮带动了小转盘,再拉动汲水槽筒里的笏板,于是,水沟里的水被提上来,汩汩地流进秧田,滋润着半枯焦的禾苗。说真的,我和小伙伴们已经累得趴下来了;单是每天转上几百圈就把脑袋转晕了。 小组长林宁说:“既然今天有雨,咱们就不用太赶任务了,少推几秤水也无妨!”(注:推水时,转一圈,有一杆小秤就够一格,许多圈下来方为一秤水)此言一出,同学们全在地上躺的躺,坐的坐了。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群优哉游哉地吟起了水浒里的一首山歌,分明是在发泄着什么。 “同学们,早哇!”一个苍健的声音插进来。大伙儿举目一看,只见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大爷走进了我们的车蓬。他头戴一顶破草帽,脚蹬一双麻草鞋,眉宇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气息,叫你不得不凝神注目。 “看样子,你们都抗旱抗累了。也难怪,才十六七岁呢。”老大爷理解地朝我们笑一笑,笑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请问,您是”林宁爬起身,恭敬地说。 “路过此地。”老大爷手一挥,“我看你们只会推水,不会踏水,那槽筒上头踏水的家伙都落了一层灰呢!” 好精的眼睛! “这样吧,”他淡淡地说,“你们照旧推,我来踏,好吗?” 他是诚恳的。又是老前辈。我们没二话,一声吆喝,全跟着老大爷上阵了。 老大爷是踏水的行家,看来是个庄稼老把式,别看年纪大,经他一加入,水车的大转盘顿时轻了许多。我们省了劲,很开心。 转啊,转啊,先是默默地,只听得吱嘎吱嘎的齿轮声,只听得流水的汩汩声。老大爷大概过分使劲,汗珠立马滴滴往下掉,正是:一滴汗珠摔八瓣,瓣瓣摔在我心头!我说:“大伯,你一人顶几人,真不好意思” 他说:“跟你们一起干,精神好,年轻了!” 王群说:“您老人家还是赶路吧,我们不歇了!” 他摇摇头,踏得更猛。就这样,陪着我们踏了十秤水。 快到中午,他告辞了,继续赶他的路。我们目送着他走向天际的身影,只见他的衣襟一飘一飘的,仿佛一只雄鹰,快要飞上万里无云的天空 傍晚时分,社长一颠一颠地跑到我们的车蓬,手提一篮大馒头,嘿嘿一笑,说:“县委书记叫我来慰劳你们,说你们久旱不等雨,干劲比天高!” “县委书记!他怎么知道的?”大伙儿很奇怪。 “别装傻了!”社长挤挤眼睛,“他不是陪着你们踏了半天水吗?” “啊!”我们全惊呼起来。 “还有,明儿我另派人来,你们统统放假,书记心疼你们啊” 为了引导学生真情为文,何永康最近特意追忆出这篇文章,并说“文中所写的基本事实是我生活中的。我参加抗旱委实苦极了,文章中全是真情流露。县委书记帮助踏水也是真有其事”,“进大学后知道此文得了高分”。我们不妨将此文与被“打捞”上来的怀想天空做比较,一为踏水抗旱,一为割麦抢收,题材相近;文风同样质朴,情感同样真实;两文相隔已有46年,都被阅卷老师慧眼识中,获得高分。不同的是,当年的文章属于正常赋分,而怀想天空却三次错失高分,要经过“打捞”才“脱水而出”,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脱离现实的浮夸之习当止,关注当代的质朴之风当兴。 何永康认为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脱离现实”倾向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考生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这种“为分造字”、“为字造情”的做法导致学生情商的低下和情志的缺失。所以何永康说“打捞”那篇怀想天空“体现了一种导向”,“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反对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的不良文风,“做质朴人,写真情文”,这应该成为今天大力倡导的写作指导和实践之“向”。 二、在审美取向日趋多元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和阅卷教师应该更关注和重视文风的质朴,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排斥。 考生平时的文风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老师的引导有关,考场作文的赋分则直接决定于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为什么那篇怀想天空被何永康“打捞”上来之前三次“漏网”,被“看走了眼”?说到底,是因为这篇文章的质朴不合前三位阅卷教师的“口味”;何永康则不同了,几十年前农村生活的质朴和农民的真情积淀于胸,不断滋润着他的审美素养,所以当他一看到“烈日下割麦”,就会接通自己草根情结中的“烈日下踏水”,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处在完成任务式地阅卷的状态,而是在与文章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他的审美情趣融入文章的细节和语言描写之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何永康深有感触地说,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要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这句话委婉地对时弊提出批评,也是对审美取向偏离者的提醒,值得我们重视。否则,“漏网”而没被“打捞”上来的优秀作文会越来越多,作文阅卷的公正性会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三、中学生要关注当代社会,观察身边真事,感悟人间真情,丰富情感积累。 2007年5月,笔者曾经与何永康一起面对面探讨这个课题。他认为这几句话的关键词是“感悟”和“积累”,方法可以各显神通,例如写“情感周记”,每周交流;写一“事”一“悟”,善于、敢于进行心灵反思;开展以质朴的视角欣赏经典的专题活动,学习平常中见真情的文风;每人准备葵花集之类的素材本,每月“过一次电影”,丰富、深化情感积累,等等。他还以南京师范大学方欣同学的假发的风波一文为例作说明。方欣的爸爸早早“谢顶”,为了美化自己的仪表,他特意去选购假发,此乃人之常情。由于老方在柜台前挑来拣去,结果引来了一大批“看客”,这可叫陪爸爸逛商店的小方尴尬万分。她恼了,整个晚上都不理睬老爸,老爸为博得千金女儿的欢欣,第二天毅然把假发退掉,颇有一点“牺牲”精神。小方欣知道此事后,心弦振荡,哽咽着劝老爸再戴假发何教授说,这场“假发风波”,用的纯然是家常话语,但它把处于“花季”的女中学生的“自尊”和“羞涩”,把父女之间的醇厚的深情,把当代世俗生活中活泼可爱的“浪花”天然无邪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原汁原味,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感悟”、“反思”和“积累”带来的效果。 四、质朴是美的一种形式,高考作文的亮点可以是多元的,关键是“真”。 背影和荷塘月色都真,因此都美,类似的文章出现在高考作文中,都应该得高分。例如用文化散文形式写怀想天空,如果思想有深度,表达有个性,语言有文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情出于衷,当代性和真实性强,也可得高分。为了给以“文化散文”形式写“真情文”做出示范,何永康和江苏阅卷点另一位负责人骆冬青先生合作,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以“康青”为笔名,在2007年6月13日扬子晚报上发表赞“怀想天空”一文。现将此文附后,相信它能给读者以诸多启示。赞怀想天空康青 人类向往天空,但又感叹:“高处不胜寒”。 所以,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怀想天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人间”。人间“渺小”,故以天空之“大”来拓展;人间“太实”,故用天空之“虚”来消解;人间“太挤”,故用天空之“舒”来抚慰 没有“天空体验”的人,连井底之蛙都不如。不能“仰望天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发表的精彩演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次报告会上,有关领导亦以师长般的真情,鼓励莘莘学子心系长天,神游玉宇,舒展科学的羽翼,飞向更大的辉煌。 敦煌有“飞天”,由天空观照大地,那是一种情感的僭越,意志的放任,智慧的奢求,人类“心比天高”的灵魂的超越。 但是,我们终究是“天眼”中人,终究盼望回归滚滚红尘。在这个充满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令人席不暇暖的“人世间”,一旦“天”、“人”合一,“心”、“宇”融和,就会生发出无数的诗情、哲理和伟业: 屈原发出“天问”,在苍穹上写下一连串瑰丽而又沉重的问号;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之夜,仰望“宇宙之珠”,叩问天心,亲切晤谈,慨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怀着初唐的青春心跳,倾听着“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历史涛声; 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要用“长虹为线、弯月为钩,天下不义丈夫为饵”,由长天劈下举世无双的“钓竿”,为社稷,为苍生,“钓”出“天下大治”的巨鳌; 茫茫天河,牛郎、织女七夕相会。黛玉焚稿,魂归“离恨之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情的天空,迎接和呵护着爱情的青鸟,滋养了爱情的嫩芽,鸣响了爱情的悲歌;更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倚天抽剑,梦游寥廓,“欲与天公试比高”,留下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赫赫伟业 “天”,把我们的“心”引向远方,不断求索,不断创造。 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方“天空”,爱作心灵的远游。 我们“心比天高”,却又遍身尘土。一切功利的、欲望的和现实的东西,都把我们拉向了大地。 所以,要超越,要奋发。“天何言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有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接近“天”,才能融入“天”! 故庄子高呼:“怒而飞!” 故2007年6月7日,在江苏大地上有52万青年学子,一齐奋笔挥毫,“怀想天空”! 在江苏的文化传统中,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历史的长天上活跃着无数“猛士”的身影;有“二泉映月”,生活的流水里悠扬着微妙的、只应天上有的清音 这传统,正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江海亲情和“率先”气概,正在万里长天书写着新的诗句: 科学! 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