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3374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范高中物理教学,特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是在分析陕西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总结其它省新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而制定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准确把握。2教学要求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二级主题的顺序逐个展开,分“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课程目标”按主题直接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摘录,便于教师检索。“教学要求”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尺度。其中的 “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教学建议”按主题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指导性建议,供教师参考。3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相同,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技能目标动词知识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识别、比较、简述、对比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阐述、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应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技能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敢于、勇于、发展、保持 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共同必修模块物 理 1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熏陶。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运动与相互作用两个二级主题。(一)运动的描述课程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 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 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说明: 不要求在三维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不要求理解与掌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 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3. 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 用数轴表示时间和时刻,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 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移5.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及其与速度的区别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像和 v -t 图像,并用它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说明: 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定义瞬时速度 不要求计算复杂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不要求选用变速运动物体作参考系求解问题 不要求引入平均速率概念6. 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知道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外观结构及名称 知道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作用,说出所使用的电源电压及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 掌握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能设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记录表 会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速度的大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瞬时速度 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 v-t图像,并会根据画出的图像说明物体运动快慢7. 加速度 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会利用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8. 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知道实验目的,说出实验中各器材的作用,正确布列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会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标出合理的测量点(计数点),测量各测量点(计数点)间的距离 会近似计算各测量点的瞬时速度 能建立标度合适的 v-t 坐标系,并正确地描点,能根据点的分布趋向用一条光滑曲线(包括直线)拟合图像中的点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能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 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 知道v-t图像中“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及正负号的含义 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能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解决简单问题11. 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信息,判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公式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知道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频闪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建议(1)该主题中出现意义相近和意义相对的概念较多,如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间隔与时刻,速率与速度,路程、距离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与速度的变化率,等等,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因此,教学时应当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认识相近概念的共同性、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中,达到对每个概念的透彻理解。(2)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参照物、路程、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所以,本主题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又要根据高、初中知识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高和拓展。(3)为了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活动,将活动与问题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建议活动由两个学生合作进行,一个学生拉纸带,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打点(角色应互换),为了使打点不受到干扰,可让打点的学生闭上眼睛。(4)引导学生探究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和学习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利用实验来探究一种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做出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可结合获取数据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和图像处理。(5)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式选择的合适性和结果的合理性。(6)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学生易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物体下落快、轻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为克服学生的前概念,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过程,应用实验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纠正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7)这部分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因素,如以质点为代表的理想化方法、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替代方法、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积极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高中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认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主题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课程目标1. 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 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学习要求1. 力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 形变与弹力 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弹力种类 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能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说明: 多个弹簧的串、并联问题不作要求 不讨论弹簧的劲度系数的问题3. 摩擦力 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运用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说明: 不引入静摩擦因数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 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初步掌握从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出发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 能进一步区分矢量和标量,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相加的普遍法则 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5.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道共点力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说明: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6. 牛顿第一定律 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7. 牛顿第二定律 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做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能根据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知道公式中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8. 牛顿第三定律 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照系等的影响 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9.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能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初步掌握动力学基本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用牛顿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说明: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 力学单位制 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学物理计算中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教学建议 (1)在教学力的概念时,应当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力的本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会具体地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本主题是高中力学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综合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是这一主题教学的基本原则。本主题的重点是三种常见力的性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牛顿运动定律;教学难点是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及牛顿第一定律。对摩擦力的学习只要求根据产生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复杂的静摩擦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可在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对摩擦力知识作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要注意数学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习过直角三角形函数,但应用到高中物理还有点困难,所以在计算时要适当放慢速度,做出力的分解图,找到对应的角度是关键。(3)受力分析是分析力学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体作受力分析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此,应专门安排一节受力分析教学。教师要认识到受力分析需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度和难度,本主题只要求从产生条件和二力平衡知识去进行受力分析,并会作受力图。对于受力分析的教学,教师既应让学生体会并领悟“分析”的意义,还应在规范化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顺序,养成好的习惯。(4)该主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很多,例如探究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探究求合力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择其一二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5)该目标中蕴含着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例如显示微小形变的“放大”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的“等效”思想;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假设法”;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应注意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6)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含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绝不可将牛顿第一定律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来处理。(7)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实验规律。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建立定律的需要,而且要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构建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8)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难点,涉及实验变量控制,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处理等。教材的编写思路其实并非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理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教科书的立意是探究性实验,但真正开放式探究带来的内容与思维量均较大,为了确保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水平正确把握讲授与探究之间的合适度。(9)关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结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建议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只有充分地研究不同物体、不同状态下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10)该主题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超重与失重内容的教学中,应通过乘坐电梯、抛掷漏水塑料瓶等方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认识超重、失重状态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组织学生听讲座、看录像等,了解宇航员的生活。物理2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本模块划分为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和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三个二级主题。(一)机械能和能源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习要求1.能量通过实例了解能量,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的多样性及其转化。2.功 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理解功的概念,写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知道功是标量,初步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说明:不要求用功的定义式计算变力的功3.功率 理解功率的意义,写出功率的公式及其单位 知道额定功率的意义 根据功率的定义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P = F v 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在实际情景中,区分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汽车速度之间的关系4.重力势能 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单位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能根据所确定的参考平面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无关 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5.弹性势能通过实例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与形变有关说明:不要求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求解有关问题 6. 动能、动能定理 知道动能的符号、表达式和单位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根据动能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 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情景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7. 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道机械能的各种形式 能够分析动能与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8.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实际问题 认识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重大意义 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教学建议(1) 能量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但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本主题的内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更要让学生体验“一切运动变化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定律”的物理思想。(2) 功率一节的教学,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如汽车通过换低速挡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换高速挡获得较大的行驶速度;测量人在某种运动或劳动中的功率。 (3) 人教版和上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中没有明确给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探究弹簧的拉力做功和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提升这一思想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功能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功与能量变化的因果关系、数量关系。(4) 关于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课程目标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要求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根据分运动确定合运动的位移和速度2. 抛体运动的规律 了解各种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 知道分析抛体运动的方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会确定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知道斜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特点 知道抛体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说明:不要求定量计算斜抛运动有关问题3. 圆周运动 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 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4. 向心加速度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具有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知道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根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5. 向心力 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 体验向心力的存在 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 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说明:关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向心力等于合外力的情况6.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能定性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或过山车问题 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条件 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说明:不要求分析与计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教学建议(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举例、做演示实验、安排学生实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法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思想提供必要的保证。(2)要注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曲线运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利用旧知识分析新问题。先用分解的思想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行研究,再用合成的思想,由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曲线运动的规律。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本主题学习的一个重点。另一方面根据运动的特点,通过引入新的物理量来分析处理有关问题。如圆周运动问题,通过引入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物理量,来分析处理周期性的物理问题,再结合加速度概念和牛顿运动规律就可以解决圆周运动问题。所以可以把本主题知识作为前面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比较,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本主题知识,无论是抛体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讲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物理问题,而教科书涉及内容的难度太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注意控制把握难度,例如,在抛体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斜抛运动内容只需作定性讨论,不要定量计算;在圆周运动教学中,重点讨论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变速圆周运动,更多的是定性说明,定量计算限定在没有切向加速度和切向分力的情况。对于难点的突破,也要求教师能多考虑各种办法,如多举例子,多做实验,多作讨论,适当练习,注重物理思想体验,注重物理过程分析,注重物理研究方法学习,注重知识的比较和总结。(4)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数学基础。如对于抛体运动的轨迹方程,学生还没有学过数学中的解析几何,所以运用时要作些说明,角度用弧度做单位,对学生来讲也不容易。速度改变量的矢量图对大多数学生来讲,理解上会感觉到困难,教学中应注重讲解思想方法,对定量计算不作要求。(5)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本主题知识,从中使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有些习题可结合实验讲解,有些习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课程目标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怠义, 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学习要求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 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科学价值 说明:不要求用开普勒三个定律进行定量计算2. 万有引力定律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3. 万有引力理论的应用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体会科学规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意义4. 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教学建议(1) 本主题既是前一主题的延伸与拓展,又富含丰富的物理学史,还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是很好的教学与教育素材。(2)对行星的运动这节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或讲授,或适当进行猜想与探究。通过叙述了人类认识行星运动的历史,把科学与历史、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社会,以及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等几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寓意很深,可选择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讲解或布置学生在课内自学。(3)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牛顿的突出贡献,还要让学生明白牛顿的工作是建立在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胡克等人的工作基础上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地面上物体所受地球的重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牛顿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由于本主题的特殊性,教科书上有许多激励学生科学探究的话,教师既要选择合适时机,又要充分利用。要收集世界航天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的资料,通过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励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引导学生将探索宇宙奥秘的激情转化为学习科学的动力。(5)学过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这一节之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但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尽管经典力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它还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在新的领域还有新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本主题的教育功能着眼点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